空性

达真堪布:可怕的心魔

外魔其实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不可怕,主要是心魔!若是自己不去降服它,还是这样迷惑,心魔就是真实存在的,而且非常可怕。现在,很多人根本就放不下世间的琐事,认为成家立业是正常的,自己为家庭、为自己的团体不择手段地去赚钱,这些都是应尽的责任等等,其实这些都是..

放生回向的重要性

根据佛经论典及古往今来众多高僧大德开示,行善后的回向非常重要。如果希望行善时所造善根能获善报、善根增长、不被毁坏、成熟迅猛、生生不穷,如果希望所造善根确实能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如果希望所造善根能确实成为往生净土的资粮,那么一定要善于回向,至诚回向。既..

大安法师:念佛深妙义,唤醒梦中人

念佛深妙义,唤醒梦中人大安法师《彻悟禅师语录》讲记“佛悟此心,如醒时人;众生迷此心,如梦中人。离醒时人,无别梦中之人,岂离梦中之人,别有醒时之人耶。但梦中之人,当不自认为真,亦不离梦中之人,别求醒时之人。唯应常忆醒时之人,忆之又忆,则将见大梦渐醒,而梦眼大开。..

净界法师:我们往往在乎的是心中出现的那个假相

佛陀最后把这五阴的相貌讲出来,让我们提高警觉。五阴的真实相是什么?你清楚了,你就不容易被五阴的魔境所转,因此追根究底,你还是要有一些智慧的判断:丁二、正明五阴之相(分三:戊一、总明。戊二、别示。戊三、结成)戊一、总明先看五阴相状,佛陀作一个拢总的说明:真本无阴【..

海涛法师:这个要注意!越痛苦的时候,越不能抱怨,要转变念头

过去种一个恶因,这个叫因。现在你起心动念,离开了悲心、空性。这个贪嗔痴的缘,它就会把业力拉过来。这个要注意,所以你越痛苦的时候,越不能起抗拒、排他、抱怨,你会恶性循环。那个时候最好你去做一点慈悲的事情,念佛。转变念头,念头一改变,业报就改变。所以每一件事情,有..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二十九章)03

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二十九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二十九章朗朗空中罪福明03朗朗空中罪福明又若以不信恶心,欲毁坏宗镜般若正义,但自招谤罪,妙旨何亏。如人以手障矛,但自伤其手,矛无所损。一个人以不信佛法的心情,想要恶意破坏《宗镜录》的般若正义。当时看了这句话,加上人生经验..

佛教之中,为何说证得“空性”,就可以觉悟,甚至解脱呢?

学佛的人都知道,佛教讲“虚幻”、讲“空”,即空性。但这个“空性”,并不仅是要知道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证得,换句话说,在佛教之中,你要是证得“空性”,就意味着觉悟,甚至解脱了。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只知道“空性”而没有证悟,是不可能觉悟的,更不可能成佛。知道了“..

嘎玛仁波切:众生具有佛性,是从实相上来说的,必须通过智慧净除障垢之后,佛性才会显露

所有众生的相续,不论是否证悟,都具足如来藏。《喜金刚・二品续》中有记载:“众生本为佛,然因客尘遮,垢净现真佛。”众生和佛,在如来藏上平等无二,那两者到底有什么差别呢?差别在于业力。众生是佛性还在被烦恼障、所知障遮覆的自性佛,佛却是已经净化了二障的离垢佛,也就是..

达真堪布:像雾像雨,如梦如幻

一切都是如幻如梦的,菩萨的最终解脱和成就就是证悟了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为什么以梦境来比喻呢?我们晚上做梦,虽然睡在一个很小的屋子里,但是梦境里有山有水,有城市人群,还有很多动物,若梦境里所显现的一切都真实存在,那这间屋子根本装不下;若说不存在,这些却显现..

大乘无量寿经(第151-155集1998-2006年)

大乘无量寿经(第一五一集)2003/10/3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档名:02-034-0151请掀开经本,科会第四十四面第七行,经文第七行。这一段的科题是食自在,我们把经文念一段:【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以意为食。色力增长。而无..

星云大师:《心经》第2课02

星云大师讲《心经》第2课丨般若有多少种类?有何用?02二、般若的体相用1、般若的相般若本来只有一个,何必把它分成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呢?这是为了分别般若的层次:“正见”是凡夫的般若,“缘起”是声闻、缘觉二乘圣者的般若,“空”是菩萨的般若,“般若”是佛的般若。..

金刚经‘若以色见我,不能见如来’和观想念佛矛盾吗

我们平常念佛,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观想念佛就是心里观想佛的相好庄严,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我们要用我们的意念去想,当然不是乱想,你要依经文。《观无量寿佛经》里面就教我们怎么观想,你..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二十八章)

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二十八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二十八章空心具足八万门下面一节是《金刚经》的论,就是叫我们‘不住于法’:如是则空心不动,具足六波罗蜜。何者?若不见一麈则无所取,若无所取亦无可与,是布施义,是大舍义。布施就是舍,换句话说,就是空掉,心不住法而空掉。经常..

净界法师:一开始就修福报,对你非常不吉祥!

诸位,我劝大家,你如果空观的智慧、自我意识的这种杂染没有慢慢调伏,你就一开始修福报,对你非常不吉祥啊!但是这句话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样不对。佛法的次第你搞错了以后,你是越修越糟糕!因为你自己的自我意识没有调伏,你福报修了老大,你福报越大你就越有自在力,你说什..

嘎玛仁波切:一定要记住,亲情、友情、爱情的变化,随时都可能发生

namoamituofo南阿陀佛为什么很多人总是烦恼炽盛,有各种痛苦,怨这个恨那个,总是看人不顺眼,喜欢挑他人的毛病?这是“我执”太重造成的,除了认为要以“我”的意识为中心,还认为一切都是永恒不变的,比如,认为亲情、爱情、友情等不应该有什么变化,结果却发现,这个“变化”随..

达真堪布:只相信自己的肉眼,永远搞不懂因果

佛根据众生的根性,用各种语言讲各种法门,使众生都能学到,都能修成,但是自己要有智慧,否则就无法趣入、证入。我们现在研究因果和轮回,很难弄懂,好像越研究越恐怖,越研究越复杂。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智慧。虽然我们也在学因果轮回,但很多时候还是没有深信,因为没法趣入。“六..

海涛法师:农历七月多念经

海涛法师台中护国息灾报恩法会重点开示念《地藏经》消众生业障念《药师经》让众生现世有福报,发菩提心念《普门品》让所有众生「心如观音的慈悲」念《阿弥陀经》引导众生信愿念佛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念《心经》《金刚经》断除执着,体悟空性我们大乘佛教,不离开这几部经典,以这几部..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二十七章)01

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二十七章春去引得千春来又作是念,一切众生临世牢狱,多诸苦恼,常怀爱憎,自生忧怖,贪欲重械之所翳缚,无明稠林以为覆障,于三界内莫能自出,我当令彼永离三有,住无障碍大涅中。这一段引了许多佛经经文,看似重覆,仔细看都不是重覆,那是因为文字翻译得太好、..

大安法师:这个净土一法难信就在我们不能了解阿弥陀佛的心

曾经多生多劫有过见诸佛、见佛的善根,就能够好乐地听闻这个念佛往生净土的教法。下面就谈到,这个净土一法难信就在我们不能了解阿弥陀佛的心。不能了解佛心不仅是我们业力凡夫,就是二乘的圣者――阿罗汉、辟支佛,乃至于权教的菩萨,他都不能够究竟了解佛心所在。这就比如一个从..

恭迎龙树菩萨圣诞日,祈愿众生智慧如海、共证菩提!

恭迎龙树菩萨圣诞日,祈愿众生智慧如海、共证菩提!2019年8月24日(己亥农历七月廿四),恭迎龙树菩萨圣诞。龙树菩萨是释迦佛在诸多大乘经典中亲自授记的登地菩萨。在此殊胜日,你我戒杀、放生、吃素、诵经、持咒、供灯,行一切善,广作功德,回向给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愿众生能远离一..

一个初学佛者对因果的认识

因果真实不虚。我们所处的这个物理世界,本身就是一个依靠物理规则运行的世界,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规则就是因果律。学过计算机编程的都知道,有IF必定有THEN,不然程序就无法正常运行。世界上每发生一件事,必然会导致或促成某个结果。其实我们认真地观察、体会一下这个物理世界,时..

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137

戊三、结劝钦诲遵修此是过去先佛世尊。奢摩他中。毗婆舍那。觉明分析微细魔事。魔境现前。汝能谙识。心垢洗除。不落邪见。阴魔销灭。天魔摧碎。大力鬼神褫魄逃逝。魑魅魍魉。无复出生。直至菩提。无诸少乏。下劣增进。于大涅心不迷闷。若诸末世愚钝众生。未识禅那。不知说法。乐修..

如何对治自己的情执贪欲

问:请问如何对治自己对于情执的贪欲?答:情欲是缘起法:有其产生之因,即过去的习气;有其产生之缘,即当下环境的刺激和内心的起心动念。所以,对待情欲,也需要从因和缘两个方面来解决。大体说来,有三类方法:观当下一念欲心性空无相情欲生起时,本着“念起即觉,觉之即无,断..

如何对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缘违缘

问:请问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缘、违缘?答:从空性的角度来讲,生活、修行中的外缘并无善恶、违顺、染净之分,所谓的善缘与恶缘、顺缘和违缘、净缘与染缘,都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所贴上的标签,并不是实有法。四祖道信大师开示牛头法融禅师时,说了一首偈子:“境缘无好丑,..

大乘的空观与小乘的空观有什么不同

这个地方,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个空观。几乎所有的调伏烦恼都要修空观,但小乘的空观跟大乘的空观的确是有所不同。他们在思考模式有所不同,造成不同的结果。我们先讲小乘的空观。小乘的空观,古人的形容叫灭色取空,他是从无常无我切入的。就是,我的色身会变化、会死亡,所以总有一..

莲池大师《七笔勾》浅析

一、五色封章一笔勾【原文】恩重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出世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贤孙,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封章一笔勾。【译白】父母恩重如山丘,即使至隆至重的五鼎或三牲(五鼎:即内盛羊、豕、切肉、鱼、腊等五个鼎;三牲:即牛、羊、猪。形..

金色王施饭获福

过去,佛住在舍卫城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常随在旁,有众多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王、百官大臣等,皆来护持供养,供应日用所需,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等供养,非常丰厚,但是世尊不贪染、不爱着;对天、人、魔王、梵天、沙门、婆罗门等,都能应机演说..

曾文杰:心心之火25

心心之火一点感悟是心的一朵火花,一点之正见,是真心透过无始劫颠倒妄想崩出的一点心光,虽不起眼,连成片却也能成一片光明,照亮人生前行的一段路。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生让心光相续,慢慢总会化去包裹真心的迷障,由渐至顿,真心就会现前。(两个心,一个代表真心,一个代..

达真堪布: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诸法的究竟实相就是这样的,如《心经》中所说:“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都是空,但空也是有,有也是空,就是矛盾体。昨天有个人说“没有我”,你找到了就是“我”,你没有找到“我”就不对了。没有找到“我”,也找到了“我”;这个“我”也有也没有。听起来好像很矛盾,..

达真堪布:突破思维的极限,无限接近真相

我们经常讲包容,包容就是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业,都有自己的观点,不以自己的观点去要求别人。我们有共业,比如我们都做人,今天都在朗措玛寺,在一个讲经堂里闻法,这是共业。但是也有很多个业,比如大家都在这里听法,但是接收到的信息不一样,有的人内心很喜悦,有的人心里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