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

世间最善的事情是什么事?

悟闻师到这边来求忏悔,他知道他做了一些错事,我看他忏悔的态度有诚意。古德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有如来果地上才没有过失,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依旧有过失,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人不怕犯过,怕的是犯过之后不能够悔改,如果能够发现自己的过失,这就是..

要知道跟阿弥陀佛联络的方法

我们今天学大乘,我们今天学净土,希望在这一生当中破迷开悟。净宗这个法门太殊胜,非常特别,佛的无量法门头只有这门,除这个之外你再找不到了。为什么?你看成佛,一切法门成佛,烦恼要断,不断烦恼不能成就;业障要消,业障没有消乾净,成不了佛。这叫难行道,断烦恼、消业障谈何..

信愿法师:善导和尚意:释尊出世本意,唯说念佛往生”之文(三)

【净土宗略要文】善导和尚意:释尊出世本意,唯说念佛往生”之文(三)有一个在家信众,他问我这个问题。确实,他很苦恼,我告诉他把他的苦恼解除,因为我站在他的立场,我没有说一定教他非念阿弥陀佛不可。他的困扰就是,“信愿师父!我现在大概有十个法门,不知道修哪一个法门。”..

信愿法师:念佛人至心持名,定得往生极乐,此全赖佛力摄取,与专仗自力参悟者,难易迥殊也(一)

【往生净土仗佛愿力】张师诚居士《径中径又径》开示:念佛人至心持名,定得往生极乐,此全赖佛力摄取,与专仗自力参悟者,难易迥殊也(一)晚上借着大家打佛七的殊胜法缘,师父继续向大家报告「往生净土仗佛愿力」。前面我们探讨到了第六大点第六十四段文,晚上从第六十五段文,接着..

古人云你说出什么,就会来什么,语言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注意口德

透过话语的力量,人们说出什么,就会吸引什么。了解语言力量的人,会对自己所说话非常小心。只要观察语言所造成的反应,就会明白语言不会“空转而回”。透过自己所说的,每个人都在建立自己的法则。我认识的一位男性说:“我老是错过车子,每一次我一到车站,车子就开走了。”她的..

让人“开悟“”的三个小故事

故事一一禅师见一蝎子掉到水里,决心救它。谁知一碰,蝎子蛰了他的手指。禅师无惧,再次出手,岂知又被蝎子狠狠蛰了一次。旁有一人说:“它老蜇人,何必救它?”禅师答:“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我岂能因为它的天性,而放弃了我的天性。”感悟:我们的错误在于,因为..

参加法会的意乐

法会,又叫作法事、佛事、斋会等。是讲说佛法及供佛施僧而举行之净食聚集,庄严法物,供养诸佛菩萨,或设斋、施食、说法、赞叹佛德之集会。世间的人,究竟解决心灵的痛苦,需要依靠佛法。通过法会,可以建立僧俗互动的平台,让众生有因缘接触到佛法,逐步建立起师友缘,能够有机会..

这种障碍对初学人来讲,害了一辈子

过去我们讲过《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这部经也讲过十多遍。佛在经里面教诫弟子,第一个条件就是要亲近明师。那个「明」不是有名气的名,那个明是光明的明,就是有学、有解、有行的,要亲近这样的老师。实在没有老师,找不到这样好老师,那是自己没有福报,这个的的确确。好的老师所..

达真堪布:你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

从青涩少年到步入职场打拼是多数人都会有的经历,当最初的天真烂漫被职场浮沉所浸染,我们变得越来越沉默、忧郁、沉重......复杂的人际关系,繁重艰巨的工作任务,让我们笑容越来越少,压力越来越大,似乎再也寻不回儿时那样的快乐无忧。其实,职场是我们最好的修心对境,这里每天..

得到阿弥陀佛道力加持的秘诀

净土法门:得到阿弥陀佛道力加持的秘诀我们今天学大乘,我们今天学净土,希望在这一生当中破迷开悟。净宗这个法门太殊胜,非常特别,佛的无量法门里头只有这门,除这个之外你再找不到了。为什么?你看成佛,一切法门里成佛,烦恼要断,不断烦恼不能成就;业障要消,业障没有消干净,..

宣化上人:有功德的人,人人见了他都欢喜,为什么欢喜呢?

《佛遗教经浅释》◎一九七九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直尔少欲。尚宜修习。何况少欲能生诸功德。少欲之人。则无谄曲..

宣化上人:如果你做这些事,就会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去

妙法莲华经浅释三恶道,就是由贪、、痴造的。你贪心太多了,就变成饿鬼了。饿鬼为什么饿着?就因为他在生的时候就贪,贪着吃,吃什么都要吃多一点。你欢喜吃多一点,变成饿鬼,什么也吃不着、什么都没有了。为什么他要贪吃多?就因为他已经有一点觉悟──“开悟”了。开什么悟?知道..

超度是这么回事情

我们今天就是许多在佛事里面,譬如我们明天晚上圆满,我们放大蒙山施食。大蒙山施食的对象是鬼道,仪规里面虽然是尽自己的心力来超度他们往生净土,实际上能不能达到?太难太难了!你们看过《梁皇忏》,那是宝志公超度梁武帝的妃子。宝志公是观世音菩萨化身再来的,以菩萨威神之力,..

他三天三夜就把阿弥陀佛念来了,为什么?

经教最大的作用,释迦牟尼佛讲了四十九年,苦口婆心,为什么?经教能帮助你破迷开悟,这就是它第一个作用。你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不怀疑了,一心向往极乐世界,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前面讲得太多,这一句佛号功德无量无边,能帮助你成佛。你相不相信?不相信。为什么?我今天身体不健康..

念《地藏经》灵与不灵的原因

“能于十斋日每转一遍。现世令此居家无诸横病。衣食丰溢。”也有人问过我,他每十斋日都念,甚至于天天都念,不但方圆周围,就连他自己的家庭内好像都不灵似的。他问我,这是什么道理、什么原因呢?这有两种情形。一者是共业,过去的宿业共业,凑到一块了,业特别重。因..

如野马一样的妄想心怎样调伏

祖师们确确实实了不起,想了很多办法,写了很多文章,讲了很多开示,所讲的都是我们的习气毛病。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这里跑那里跑,就是讲我们的妄想,讲我们如何造业,如何违背自性。佛悟道时,曾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都与我一样,都有这个智慧,都有这个如来德性,..

修持《金刚经》‘无所住心’的有效方法!

据说六祖惠能大师在五祖弘忍处,听诵《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句,豁然开悟。应无所住或无所住心四字,的确为般若法门的精髓、纲要。《金刚经》中类似这样的法语还很多。诸如:“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所以学贵有恒,学贵遍数多

怎么是正道?现在人很难,走偏邪非常之多,为什么?他用思惟。现在学校不都是用这个吗?学的时候我得想想这什么意思,这不许可的。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告诉我们,学习的态度,听经,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你真听到东西。读经,离文字相,离名词相,离心缘相。心缘相..

每天拜佛一百拜,百病不生

每天拜佛一百拜,永不中断,拜上一年,你决定健康长寿,百病不生。“身无邪行”,最好多拜佛,拜佛的功德很大,效果非常殊胜。如果每天拜一百拜,永不中断,拜上一年,你决定健康长寿、身体柔软、百病不生。以清净心、恭敬心拜佛,拜时没有一个妄念,这样自自然然感应道交,有求必..

宣化上人:有这种感应,就证明阿弥陀佛来爱护你,来摄受你

念佛的妙处说不能尽来参加佛七的人,每一个人都应该拿出真心来念佛,免得让其他的人受苦。你如果不拿出你的真心来念佛,那么天就会下雨,把真心念佛的人也跟着受苦了。我们真心念佛的人要多,当然就不会下雨;没有真心的人多,就会下雨,这是一定的道理。下雨,路途就不好走,尤其..

宣化上人:为什么你越修越退步呢?就因为你有这个心

《佛遗教经浅释》◎一九七九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则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

《感应篇》:祸与福怎么来的

太上,是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得道为仙家之祖,系上天至尊之圣。感应篇,是太上劝人作善之书。感,是感动,应,是报应;言人以善恶感动,天必有祸福报应。篇中前半劝善说大纲,后半戒恶说细目。据管窥之见,窃以为众善之细目,即具在诸恶之对面。如忠字是纲,后半轻蔑天民等句之对..

大乘无量寿经解参考译注及心得报告(5)

复以本经之殊胜在于契理契机。理者,实际①理体②,亦即真如③实相,真实之本际也。契理者,盖本经乃‘住真实慧’,‘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并‘惠以真实之利’,纯一真实也。又本经称为中本《华严经》④,经中所诠之一切事理,即《华严》之事理无碍⑤、事事无碍⑥之一真法界⑦。《..

大乘无量寿经解参考译注及心得报告(4)

宋代大居士王日休,曾撰《龙舒净土文》,四海称誉,传诵至今。王氏临终,端立往生。可证居士实为我国净宗解行①俱优、殊胜希有之在家大德。王氏深慨宝典之尘封,于是乃会集《无量寿经》汉魏吴宋四种原译另成一本,名为《大阿弥陀经》。王本问世,海内称便,丛林奉为课本,流通胜于..

仁清法师:当知受持大悲咒者,福德果报不可思议

【经文】:若诵持者行于道路,大风时来,吹此人身毛发衣服,余风下过,诸类众生得其人飘身风吹著衣者,一切重障恶业并皆灭尽,更不受三恶道报,常生佛前。当知受持者,福德果报不可思议。接下来第五条:“若读诵者”就是读诵大悲咒的人“行于道路”,就是走在道路上,“大风时来,..

《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前言】清朝末年,印光大师驻锡普陀山时,定海知县曾礼请大师讲经弘法,大师因语言隔阂之故,于是派一位法师去讲《文昌帝君阴骘文》。大师不讲佛经,而讲一般的世间善书,这是用心良苦。“圆人说法,无法不圆”,佛法与世法的分别在于心,不在于法,法本身没有世间与出世间之分,..

《法水长流》摘钞

◎慈起无缘,恩周庶类,悲与同体,道启多门。◎一切浮生诸幻妄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本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不可得。◎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不染世乐,慈悲一切。◎老当益壮,穷且益坚。◎迷唯一念,悟止一心,一念不存,归..

黄柏霖:知物虽至猛至毒,亦有可感可化之处

【或曰。人皆不杀。则禽兽充满世间。至如豺狼虎豹。又将食人。岂非养畜害人耶。答曰。佛言。若人具慈心功德者。一切刀兵水火不能伤。一切恶兽毒虫不能害。昔有恶王。驱猛象。欲害佛。而佛起慈心怜悯。见佛五指。化为狮子大吼。于是众象倒地尽服。故涅经。极赞慈心功德者此也。盖至..

宣化上人:佛之遗教经,也就是佛的遗旨经,告诉我们怎么样依教奉行

《佛遗教经浅释》◎一九七九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佛之遗教经,也就是佛的遗旨经,佛遗嘱当时的弟子,也遗旨给你、我和他──现在的佛的弟子,告诉我们怎么样修行,怎么样依教奉行。每一部经多数..

黄柏霖:广钦老和尚修行的故事

那么在清朝光绪十八年的时候,清光绪诞生了一位广钦老和尚,他是在一九一一年,广钦老和尚他当时二十岁。广钦老和尚是我师公。广钦老和尚二十岁的时候,在福建泉州晋江城承天禅寺剃度出家,广钦老和尚剃度出家以后,这个承天禅寺是皇帝建的,是明英宗正统年间建的。广钦老和尚出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