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

禅七究竟会获得什么收获?

禅七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一个“考功”,相当于期末考试。主七和尚便会考察大众的成就与境界,往往用机锋或公案来测试,这称为“大总考功”。其实,在禅七期间,禅修者也可以主动找主七和尚面谈、请教问题等,检验自己的境界。主七和尚考完后,就说:“再加一把火”,意思是修行还不..

境界里头没有好恶,看的人有好恶

境随心转,外面境界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境界没有好丑、没有善恶。益大师在《灵峰宗论》里讲的很多,说明事实真相,外面境界确实没有善恶、没有真妄、没有好丑,这些差别都是自己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所以,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之后,你起心动念自然就谨慎,晓得外境都是..

破了本参,还有没有妄想

未开悟的人,举心、动念就是妄想;开悟以后,举心、动念皆是真如。一个妄想,一个真如,究竟是同是别?要问你们一下子:妄想是什么?真如是什么?同,在什么地方?别,又在什么地方?破了本参的人当然是清楚的;要替你们工夫未到的人,详细分别一下子,不然,恐怕你们都是侗的:我..

南怀瑾:25种入定方法03

(六)法。心空意念的修法:摩诃迦叶(译名大饮光)与紫金光比丘尼(紫金光原来是迦叶尊者的夫人,出家后便称比丘尼。比丘尼是佛弟子中出家女众的名称。)同时起立自叙说:“若干劫前,在这个婆婆世界上,有不位佛出世,名叫日月灯。我有机缘亲近他,得闻佛的法要,依法学习修持。等到日..

学习佛菩萨是大吉大利,有无边的福报

◎所以,常寂光是一切光的源头,那是自己的真性,自性的相里一片光明,叫大光明藏。◎你三年如能读诵三千遍《无量寿经》,那这一生决定往生,永脱轮回,大家一定要把握住,一天念三遍,三年三千遍,念经即是念佛。◎学习佛菩萨是大吉大利,有无边的福报。◎感应是依自性起的。◎你..

黄檗希运禅师悟道因缘

洪州(治所在今江西南昌)黄檗希运禅师,百丈怀海禅师之法嗣,未知姓氏,福州人。黄檗禅师生得气貌奇特,迥异常儿,额间隆起如肉珠,音辞朗润,志意冲澹,倜傥不羁,人莫能测。幼年即辞亲,于本州黄檗山(今福建福清县境内)出家。黄檗禅师后游京师洛阳,偶然碰到了一位曾经从南阳慧忠..

摩尼宝珠其实就在你内心当中

这个“直下承当”在禅宗里面是很强调的。因为我们习惯跟妄想在一起,就像一个人已经习惯了一天到晚去跟人家乞求,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做乞丐的种性。在禅宗公案里面有一个赵州禅师,他非常用功,“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八十岁的时候还到处参访善知..

不要说别人不对

「又互相待,故无力也」。这个因果是相对的,相对一定是双方,如果一方失去了,那一方能力就没有了,这叫缘会。所有一切法无不如是,所以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应用在自己修学功夫上,我常常劝勉同学,化解怨怼。这个化解怨怼,换句话说,消除业障。我们自己都知道自己业障很重,怎么..

宏圆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04讲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德阿弥陀佛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阿弥陀经》。大家请打开经本,请看经文: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一段是本经当中序分中的别序,别序又叫发起序,是说明一经发起的缘由。其他经典大多..

一行禅师:学佛人犯的一个严重错误

一行禅师开示:现在太多学佛的,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包括年轻的比丘和比丘尼,只研读课本、经书和思想。结果他们除了学会少许的知识和拿到文凭以外,一无所获。过去,新剃度的人刚一踏进寺院,就立刻被安排到茶园里学习全神贯注地拔草、浇水和种菜。目的是为了提醒他们在穿衣、洗手、..

海涛法师:当一个人自私无明的时候,他就会做出伤害别人伤害自己的事情

当一个人自私无明的时候,他就会做出伤害别人伤害自己的事情。但是大部分人就没有这个觉察力,去了解自己的观念对跟错。所以透过别人,乃至透过自己的谦虚,冷静观察,来找出自己的动机、缺点,这是很重要的观照的能力,这个佛教叫「开悟」一样,「悟」就是你不会执着你这个「我」..

仁清法师:愚痴是一种表现形式,它的本性是“无明”

后边进一步举了一个例子:“一切十恶、五逆”,十恶是一个,五逆是一个,“谤人谤法”这是一个,“破斋破戒”这是一个,“破塔坏寺”这是一个,“偷僧祗物”这是一个,“污净梵行”这是一个,然后后边总结,“如是等,一切恶业重罪,悉皆灭尽”。经上的话,是“圣言量”啊,经上的..

南怀瑾:25种入定方法02

南怀瑾:25种入定方法02(三)香。嗅觉的修法:香严童子起立自述说:“我最初听佛教我仔细观察一切有为法的现象。那时我就辞佛独居,宴息清心,寂然安处。扫除心理一切妄念。忽然看到比丘们燃烧沉水香,香气悠然进入我的鼻子孔里。我就观察这香的气味,既不是沉水香木所发生,也不是..

南怀瑾:开悟前必须要走的路05

(五)有漏与无漏现在慢慢地走入佛法修持的正题了。修持佛法得道,是得无漏果。佛法同一切外道所共有的神通有五种通:天眼通(现代有人称第三眼)、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不共有的是第六通,就是漏尽通,是外道做不到的,若是外道也修到了漏尽通,那就不叫外道了。什么是漏?我们..

念阿弥陀佛能帮助我们把空寂心找回来

◎所以我们的心,能够修清净心,不要妄动,这个社会上,很多的天灾、人祸都没有了。◎人一生都有不如意的事,因杂念不断而烦恼不断,心的波动比光速更快得多,心念一生,这个波动立刻就周遍法界,我们能够起心动念专心念佛,就可减除妄念,渐复清净自性,就能感受到阿弥陀佛的响应..

信愿法师:唯念佛法门,仗佛慈力,若有真信切愿,至诚念佛,无一不往生者(二)

【往生净土仗佛愿力】印光大师开示:唯念佛法门,仗佛慈力,若有真信切愿,至诚念佛,无一不往生者(二)你们香港工商社会非常的发达,大概很少人家里曾经养鸡过,你们家里有没有养鸡?没有。师父小时候家里养鸡,因为师父是在台湾的乡下出生,从小我家里养鸡、养鸭、养鹅、养羊、养..

以真诚不妄之心来待人处事

说谎话欺骗他人称为“妄言”。现在社会上一般人为了做生意,容易打妄语;有时修行人为了名闻利养,也会打大妄语。例如自己没有开悟证果,却说自己已开悟证果,乃至说自己是如来转世,迦叶转世,说了这些大妄语,造了恶业,将来恶业果熟,就会堕入地狱,受地狱之苦。所以..

修行第一关,就是看我们放不放得下

在佛陀时代,佛陀与一位外道之间有过这样一段公案。有一位外道两手拿着鲜花来见佛,佛就说:“你放下”。这位外道就把一只手的花放下了。佛陀继续说:“你放下。”这位外道就把另一只手上的花也放下了。佛陀继续说:“你放下。”这时候,外道感到很..

妄想是心里的影子

有的人怕生死,有的人怕进禅堂,修行办道也怕辛苦又怎么得了!实际上用功最快活,所以修道人又称为“无心道人”,自由自在,无挂无碍。修行就是要有智慧,分别这是好事或坏事都要有智慧,贪玩贪吃,就会吃出一身病来。来光就是吃坏了,他不吃饭,跑到外面买饼干糖果吃,..

一个人自己要正才能教导别人

养成一种习惯品质,见人看事情,发现人的美好一面,会增加你的信心与感恩心。我们要将这种发现成为一种习惯,看见别人,先把别人往好的地方想,你的心态就会善良;看到别人,把别人往高深的地方想,你的境界会越来越高,人的境界与行为完全有赖于你的境界。我们要拥有更多的平等心..

呷绒多吉上师:保持正信和真心,时时刻刻实修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88)可以说,你们有些信心,也有一点菩提心的,但是没有真心和正信!为什么这么说呢?你们对上师有些信心,但缺少真心。怎么来判断呢?一直不断地在东跑西跑、东看西看。听说哪里来了一位高僧、仁波切、活佛、上师,听说哪里在传什么殊胜的法,就蜂拥而去。不是..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我们再看第二个传承:这个禅净双修的思想。最早提出把净土宗的理观,放进来的就是永明延寿大师——宋朝永明延寿大师,他作出《四料简》,我们先把它念一遍,再来解释。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六十六章)02

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六十六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六十六章动心禅天遥02第一步,‘止一切相’是初步修定,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制心一处’的止,这还是有为法、有心地。第二步,由有心地达到无心地,此心了不可得,禅宗祖师喜欢用了不可得这句话。如果眼睛闭著,心里空空洞洞,你说已经了..

想找一个理想的修行环境,你错了

【道在善巧利用其环境,则无时无处不是道场。】你发心想修道,想找一个理想的修行环境,你错了,不需要找,就在你现前生活环境当中。问题就是你有没有智慧,你会不会用你的环境。你要会用,成就了!如果环境是处在顺境当中,你应当认真去修布施,顺境修布施;如果在逆境的环境当中,..

受恩不感念怨不休

“一饭之恩,古人必报,报即无力,心必铭感,念兹在兹,不可或忘”。这是中国古圣先贤,不但是教导我们,而且做给我们看。“《智度论》曰,受恩不感,甚于畜生”,这是佛经上说的。受人之恩,没有感念这个心,连畜生都不如。佛给我们讲“贪痴慢”是恶道的业因,贪是饿鬼道,恚是地..

生活的快乐从这里来的

「无量光,则横遍十虚」,十虚就是十方,十虚是十方的虚空,「故无不照」。它这个光跟日月光不一样,日月光有障碍它就照不到,佛光它能透过,像X光一样,它没有障碍,任何物体它都能透过,哪有照不到的地方?一切众生如果没有执着、没有分别就得利益了。自己自性里面有般若智慧,那..

现在修福比古人方便,所获果报却不如古人

【何况善男子。善女人。自书此经。或教人书。或自塑画菩萨形像。乃至教人塑画。所受果报。必获大利。】...佛法中教人修福,修福是什么原因?你没有见性。没有见性要想得福报,那怎么办?只有靠「修」。靠「修」得到的这个福,不是自性的,自性才是无有止尽。像我们在净土经里面看到..

修行趁年轻,年老修行艰难

下面两句经文“年寿旋尽,无可奈何”。人世寿命是短暂的,古人惜寸阴。世出世法的成就都要靠年轻。因为什么?因为年轻人有精力、有体力,好修行。不可以认为我现在年轻有为,与人共争不急之务,那就错了。我记得上午我说了,有人说现在还早,我正年轻力壮,我要干一番事业,等我老..

精进修行的妙高法师

妙高法师曾精进修行,长久以往他发现自己有点懈怠,于是为了鞭策自己,选择了在悬崖边打坐悟道。若是一时陷入昏沉,很可能摔下悬崖粉身碎骨,以治自己的堕心。一日妙高法师正打着坐,一不留神睡意来了,一不小心打了个瞌睡,人跟着掉下悬崖。妙高法师心想,这下是死定了,不料他刚..

达真堪布:回归自性的切入点

佛经里讲过,具德的上师就是三宝的总集。上师的心(意)就是佛,因为他的意是觉悟的、智慧的。什么叫佛陀?佛陀是“布达”,翻译过来即觉悟与智慧。上师的内心是觉悟的、智慧的,所以他的意为佛陀;上师所讲的都是佛法(肯定的),是真理,是一针见血的,是让你破迷开悟的,所以上师的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