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

普陀山的不可思议

说到普陀山的境界真是不可思议!山上有前寺后寺,前寺的圆通宝殿,你看起来就是那么大,大概一千人就装满了。可是那个大殿进去二、三千人都可以容得下,甚至听说不管多少人都容得下。有位将领就不相信,把一个军一万二千五百个军人都带进了大殿,进了大殿,里面还是松松的,所以叫..

迅速积累巨大福德的妙供:轮王七宝

《阿毗达磨俱舍论》云:“经说轮王出现于世便有七宝出现世间。其七者何?一者轮宝;二者象宝;三者马宝;四者珠宝;五者女宝;六者主藏臣宝;七者主兵臣宝。”这七宝是转轮圣王拥有的宝物,所以叫“轮王七宝”。转轮王的福报非常大,以前阿私陀仙人为悉达多太子看相后授记:太子若不出家..

一生的法布施,抵不过一句阿弥陀佛

下面是念老的话,「盖言,持名心无散乱者」,这个心无杂乱现在要养成,到临终来不及,平时就要养一个不散乱的心。怎么不散乱?心里面有阿弥陀佛,口里头有阿弥陀佛。对于念佛,一定要知道念佛功德。你在世间干什么样的好事,《金刚经》上的比喻好,以大千世界七宝布施,这还得了,..

为何放生?如何放生?

‘放生’典出于大乘佛经,盛行于中国内地,西藏亦然,也流传于日本和邻近的韩国与越南等地。放生的活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所谓‘吃它半斤,还它八两’;如果能够既戒杀又放生,当然功德倍增,此等感应灵验的事例。史不绝书。在《杂宝藏经》卷四记载..

善良是福报的基础

生活的好与不好,与自身的福报息息相关。福报可以累积,也会不停的消耗。为大众发心,珍惜现有的福报,都是在累积福报。若不爱惜自己与身边的环境,则有损福报。若想成为有福之人,便要护念自己的善心,广做善行,好好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

信愿法师:十恶之人,十念之顷,乘佛愿力,犹得灭罪而往生(二)

【往生净土仗佛愿力】为霖禅师开示:十恶之人,十念之顷,乘佛愿力,犹得灭罪而往生(二)禅宗经常在讲一个,也是笑话,也是很好的道理。就是一个卖豆腐的老板,每天到寺院里送豆腐,看到人家在禅堂里参禅,他觉得很不错,这一天他送完豆腐之后,跟寺院里面的法师讲:师父我看人家在..

参禅,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公案师上堂谓众曰:“此事的的,没量大人,出这里不得。老僧到沩山,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沩山云:‘与我将床子来。’若是宗师,须以本分事接人始得。”时有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庭前柏树子。”学云:“和尚莫将境示人。”师云:“我不将境示人。”云:“如..

修禅定的基本要求

修习禅定的法门,古德归纳为三门,就是息门、色门、心门。所有修行的法门不出这三种。息道观“息道观”是基础,修所有的法门都要以“息道观”作为修行的基本条件。因为我们人身有种种的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跟我们生命现象联系得最密切的就是我们的呼吸。呼吸..

到底为什么有的人好运连连,有的人却运气不佳?

命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把握住当下的每一个善缘,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每一个人,你的命运会越来越好。在这个世间,我们会同很多人相识、相遇、相知。相逢是缘,相知是福。有一些人会一见如故;有一些人,虽然天天见面,却形同陌路;还有一些人,我们会毫无理由地对其心生厌恶。为什么..

德育故事:家庭出现隔阂,该怎么做?

古人说:「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所以人与人交往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而这一门功课首先会体现在我们自己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与人相处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今天故事中的他,做为兄长,面对家人种种不当做法,并没有直接批评指责,而是..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五十一章)02

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五十一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五十一章大千眼开好识尘02律以心戒为宗律师十过者,一、但执外律,不识内戒;故被净名诃。二、执律名相诤计是非,不识见心苦集。三、然戒定慧相资方能进道,但律不慧不禅,何能进道?四、弘在名誉,志不存道,果在三涂。五、不遵遗嘱,不..

遇到违缘时将上师观在头顶上,如此能消除一切障碍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在一生的求学中,依止善知识非常重要。倘若没有善知识的引导,完全依靠自己的智慧、能力,想通达万法的实相相当困难,也可以说绝无仅有。所以,恭敬和承事善知识,是获得开悟的最关键因缘。我们为什么常说:在学佛的过程中,依止善知识最为重要?原因也在这里。..

德森法师:复韵泉居士书

韵泉居士书(一九四四年叁月一日)韵泉居士慧。十二月十八日、一月十七日,两次来书,及内附五圆联钞一纸,均收无讹。现即收入,将来汇普陀,不误。今将收据附上,祈查收。居土节用助振,悲敬具足。无钱之时,能如此撙节行施,较之富裕行施,功德自更殊胜,正不在款之多少。贫穷施难..

业障现前怎么办?

业障现前怎么办?果勒居士2016年5月23日讲于柏克莱圣寺“佛教与现代心灵讲座”(节录)陈玉、袁华丽中译情绪管理的根本问题就是业力。你不仅不要执着于当下生起的情绪,也有必要把从过去映射到现在的念头和感觉逐个逐个地去除。毕竟你过去有巨大的“情绪库”,这些情绪都在不断地生起..

德森法师:復汕头林道可居士书(节略)

復汕头林道可居士书(节略)(一九四四年叁月一日)令尊之疾苦,当由宿世杀生食肉,恼害众生之业所感召。如能实行长斋,或可因之减轻,亦未可知。(但亦不能执定,因宿业实有轻重不同故。请观古之戒贤、玄奘二高僧,当生证入菩萨位者,尚难免宿生杀业之后报重报,转作现报轻报,数年大..

印光法师:善恶因果皆自心感召

印光法师文钞选读《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复某居士书阅来书,知汝聪明尚不彻底,故以儒佛之因果,与世间王法之赏罚同论,则似有理,而实无理矣。世间赏罚,约人情为定。因果,乃心识所感召,儒释无二道。汝以儒所未发明者,谓儒尽乎此,此亦汝聪明不彻底之一证。夫善恶因果..

信愿法师:十恶之人,十念之顷,乘佛愿力,犹得灭罪而往生(一)

【往生净土仗佛愿力】为霖禅师开示:十恶之人,十念之顷,乘佛愿力,犹得灭罪而往生(一)下午借着大家打佛七的殊胜法缘,师父继续跟大家报告「往生净土仗佛愿力」。前面我们探讨到了第六大点,举理佐证的第五十一段文。底下从第五十二段文,接着看下去。请大家看讲义第十一页,第五..

大安法师:阿弥陀佛护持行人不遭魔障

对这一点我们会非常地感慨,因为身处五浊恶世,我们众生烦恼很重,很难生起向佛修道之心,而少量生起修行之心的人,又由于内在的很多障碍,容易走火入魔。我们常常会接到这方面的报道,尤其是靠自力修禅定、修止观等,走火入魔的概率就更大了。原来曾跟一位寺院的住持和尚交流,他..

大安法师:种种的病,是我们杀生的果报

问:我得皮肤病多年,多方医治效果不明显。现在吃净口素,念大悲咒,念佛号,并放生,效果比过去强些,并没有好利索。是我的悲心不够,还是过去生打众生打得太狠?如何能好?请慈悲开示。答:是啊,现在得病人,病来方知身是苦。确实,生了病,诸多的不自在。那这个病有今生的四大失..

劝人戒色的反作用力可以冲破邪淫的业障

由于现在很多人在少年正置青春浪漫的时期,由于自身对性的渴求,和受到色情非常泛滥的花花世界的影响,不少青年都或多或少的染上了好色的毛病,很多青年的问题已经相当严重,有些也正在往更深的泥淖里快速的陷落,他们大都将不可避免的沦为色魔的傀儡,被无尽的欲望任意摆布,同时..

嘎玛仁波切:如果学了佛,马上一切顺利如意,那因果就是假的

导语:皈依了,学佛了,在还没修行清净业力之前,果报成熟的当下,一定还会头痛、生病,遇到障碍的。就连龙树大师和目犍连尊者依然要面对因果业力,何况我等凡夫?只要造了因就一定会有果。不少人认为,学佛之后就该事事顺心如意。所以遇到了挫折、病痛时,就会心生疑惑:我学佛之..

昌乐法师:如果你能明白这一点,佛法的修行一点不难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受的产生,受就是感受。在讲六入、十二处的时候我们讲过,所谓的受就是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也有苦乐忧喜舍五受。受的产生,我们是在于讨论感受不是无缘无故的。我们平常的一个感受的出现,它是大海里面的一个浪花,要了解浪花的来源,势必要感知到大海的存..

净慧长老:《心经》与生活禅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心经》与生活禅。既然是讲《心经》,请大家一起来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三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佛陀以大智慧,引导我们到达觉悟的彼岸、涅的彼岸,这就是《心经》的要义。这个题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心经》..

供灯千篇文六十三:观灯的好处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每写一遍圣号,大家就跟我诵念一遍圣号,生活就会有大不同。观灯与观香有相通之处,是几千年前古印度流传而来,后随佛教带入中国,唐朝后进入了禅堂。古印度也有观夜明珠的,也与观灯与观香是一样的道理。以往三生居士写文章与大家说过如何..

德森法师:略述印光大师小史

略述印光大师小史(一九四三年秋)粤自世尊入灭,四依宏法,现普门身,垂形六道,逆顺隐显,种种方便,度脱众生。此为不可思议之大神通力,唯圣为能之特别妙行,非凡所及。若夫现沙门身,离尘脱俗,高竖法幢,丕振宗风,流通法化,续佛慧命。此为法身大士,大心凡夫,传扬佛法,凡圣..

真正的修行道场不在寺庙和禅堂,而在红尘当下

真正的道场不是寺庙、不是禅堂,真实的道场就是每一个当下眼前的存在和每一个念头。修行不是一种逃避;更不能成为一种心灵的娱乐,或是争权夺利。修行要从实际问题入手,每一个实际问题都是入口。每一个问题是道场,每一件烦恼的事是道场,每一次情绪的旋风是道场,每一次恐惧的到..

《寿康宝鉴》戒淫格言(二)

汪舟次说:在众多的恶业之中,色欲之罪最容易触犯。败坏道德,自取祸殃的行为,也莫过于邪淫。所以我们应当时常将“万恶淫为首”这句话认真思考,世间最恶无穷,为什么以淫恶为最呢?这是因为只要邪淫的念头一生,其他的恶念全都起来了。比如邪淫的因缘没有凑合,会产生虚幻的妄想..

信愿法师:上尽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来迎(三)

【法事赞摘要】善导大师开示:上尽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来迎(三)既然上尽一形至十念都可以往生,平生的多念也可以往生,临终的少念也可以往生,那我不必平生那么认真的打佛七,那么认真的做早晚功课,我就等到临终再来念十声就好了,可不可以这样想?不行,这样想是非常危险的,这..

是什么造成我们生活中的痛苦?

当年,印度佛教禅宗的第28代菩提达摩渡海东去,把禅宗带到了中国。而禅宗最初在中国的发展,一直信奉乞食为生、一衣一钵、苦行节欲的印度佛教戒律,这种风格直到中国禅宗法师道信的出现,才有所改变。晨钟响起,沉寂了一夜的四祖寺,开始热闹起来。附近的村民踏着晨露上山,与寺院..

拜山的功德利益

经云:“礼佛一拜,罪灭河砂”,我们至诚恭敬的礼拜,内心没有妄想杂念,当下身语意三业清净,就会有无量的功德。我们礼佛除了恭敬心外,还要一颗忏悔的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过失我们就要忏悔,忏悔可以消除业障,内心得清净,正所谓心静则一切静。籍由礼拜佛菩萨的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