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

耀一法师:初学应该读哪几部经书

《地藏经》专门讲因果,然后再讲到百善孝为先,提倡这“孝”字。都是这些很孝顺的儿女,为了超拔自己的亲人父母,所以去问诸佛如来,想知道自己的父母究竟在哪一道,肯定不是在三善道。为什么?因为她知道生前做的事,要么就是谤佛、不信三宝;要么就是杀业很重、吃鱼吃虾,炒着吃煮..

方海权:花无语,我也无语,六祖为何要对弟子这样说

方海权:花无语,我也无语。六祖为何要对弟子这样说神秀大师命人送来二颗并蒂双色莲子给惠能大师,惠能大师随手放下池中,几年过去,满池莲花,也生出一朵稀奇双色并蒂莲花。六祖惠能大师问大家:看到了什么。令韬答:师父,我觉得这是神秀大师用心良苦,顿悟和渐修本是同根生。六祖..

心经能破报障,业障,烦恼障!

namoamituofo南阿陀佛每一部经都有它的作用,那么,《心经》有什么作用呢?教下讲是破三障:报障,业障,烦恼障。我们人活在世上,所遭受到的一切灾难困苦,心内各种各样的无名烦恼,都是由这三障带来的。所以,只有破了三障,才能度一切苦厄。下面我们把这三障具体地解释一下。第..

达照法师:禅是什么?跟人生有什么关系?

△禅是什么,它跟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关系?人生包括了人的生活和人的生死这两个主题;禅又包括了直指见性的禅法和如来禅的依教起观,修观的禅法,以及解脱道的四念处,观察我们心念的禅法。△当然这个禅最难讲的,因为它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用我们世间的语言去形容这个禅,好像都无..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先次第地修很重要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14)有的人定在那里什么都不想,这样好像没有烦恼,这个不算什么修行。肯定以后你不定在那里的时候,还是有烦恼的。你定在那里,当然也是次第修行的一个阶段,但不能认为这是最好的修行境界,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这不是什么境界,因为你还没有现量见到自性的..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四十四章)02

宗镜录略讲上册(第四十四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四十四章梦醒梦还真02如今不见者,皆被三惑心牵,六尘境换,不知境元是我,翻成主被客迷,但能随流得性之时,自然无惑。永明寿禅师写这本《宗镜录》时是在宋朝,那时同现在一样,一般人为何不能明心见性成道呢?‘皆被三惑心牵,六尘境..

几位站立往生的念佛者真实故事

几位站立往生的念佛者真实故事一、尤家禄居士站立礼佛往生记(尤立帆居士口述钟兆祥等人共同整理)听说南京尤家禄居士离世时出现了许多瑞相,我们有幸在新街口附近的一个宿舍楼里,访问了尤家禄居士的家属。今年75岁的尤家禄,52年曾任过大厂镇代理镇长职务,以后先后在272煤田、江..

宣化上人:你一这样想,那个懒虫就跑了

《大乘起信论浅释》◎马鸣菩萨造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1971年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那么这个佛教讲堂和中美佛教会,年年都举办这个暑假的班,今年这是第三次,是第四次,是多少次了?(弟子:这是第四次。)第四次啊!那么这个第四次暑..

达真堪布:就让愿力去超过业力

以违品不能夺取、不可侵犯叫“力”。我们经常讲“要有愿力”,也经常发愿。但如果经常违背自己的誓言,就说明这个愿没有“力”――没有力量。这也就是我经常讲的“愿力没有超越业力”。我们经常是这种状态,有想学想修的愿望,也发过誓,但是都不强烈,不坚定;遇到一些违缘障碍的..

索达吉堪布:让人生幸福的各种方法

还有些人,对佛法不太了解,口口声声说不能学密宗,因为里面有太多密咒。但实际上,汉地寺院每天的早晚课诵里,都会念楞严咒、往生咒、大悲咒、十小咒等;许多人经常念的《心经》,最后也有一句密咒,被称为“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那这又该如何解释呢?其实,在汉地的很多佛经中..

醒的时候能做主,在梦中你能不能做主

“梦想”,这个好懂,大家可能都理解。如果要拿它来形容我们一天的具体事实,或者我们夜间睡觉做梦,我们白天醒着,夜间的梦,你到了白天还能醒,但白天这个梦,你永远不能醒。梦想,是你所想的都像是做梦一样,水月空花,不要当成真实的。我们用功如何转变我们的烦恼,或是克服困..

学佛人,要不要尽力去求“福报”

对佛法略知一二却不肯修行的人,往往喜欢一味去求福报,觉得福报要多多益善。但有时候福报多了,在没有智慧的情况下,又很容易被牵引到恶业上来,试想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断送在财色名利上。但很多自称“修行”的人,却又对积累福报嗤之以鼻,觉得求福都是贪图名利的人才会去做的事,..

宣化上人:跟随十世的冤魂找他讨债,就因为他起了这个念头

讲到这个地方,我想起一个公案。这个公案是怎么一个公案呢?在中国汉朝的时候,有两个人,一个叫袁盎,一个叫晁错,他们两个人都在朝廷做官、做将军。袁盎因为妒嫉晁错,就用方法把晁错给杀死了,好像现在夺权似的。袁盎把晁错给杀死了,以后袁盎就出家做了和尚;为什么他做了和尚呢..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四十四章)01

宗镜录略讲上册(第四十四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四十四章梦醒梦还真01上次《宗镜录》正式介绍到《楞严经》‘七处征心’,讲到明心见性的最高原理。佛的说法是,心物一元的心性之体,涵盖乾坤、包括整个宇宙。‘宇宙’是科学上的名词,在观念上可以说是无量无边的;但也可以说是有量有..

宣化上人:念《妙法莲华经》这四句偈,眼睛的病就可以好

念《妙法莲华经》这四句偈,眼睛的病就可以好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这四句偈颂真是妙不可言。怎么妙不可言呢?这四句偈能治眼睛的病。人的眼睛如果有毛病,可以常常念这四句偈颂,眼睛的病就可以好了。可是眼睛的病虽然好了,你还要自己生出智..

宣化上人:“气功”的真相

“气”没有知觉,它也不会做什么,怎么会有“功”?宣化上人慈悲开示:现在全世界到处都讲气功,可以说是一种时髦的东西,所以就疯狂了世界上的老人、中年人、少年人,都莫名奇妙要学气功。可是气功里边有很多分别,有真的、有假的,有正的、有邪的;要是中了邪的,就会发神经;发了..

宣化上人:佛当初修行,发愿帮助众生,就经过天人来试验

《大乘起信论浅释》◎马鸣菩萨造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1971年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佛究竟什么叫佛呢?佛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那么自觉,那个二乘人是自觉了,但是没能觉他。自己觉悟了,和凡夫不同了。这二乘人断了八十八品的..

大安法师:修行不是为了生脱死,你还谈什么呢

现在我们修行为什么很难成就?烦恼重,一念佛就昏沉,一昏沉就控制不了,想一想:“拉倒吧,正好昏沉还能够睡一觉。”睡得很美,他是这样的。你看我们这个昼夜念佛里面,到晚上基本上就会缩水很多人。他们都到哪去了?都跑去睡觉了。还有很多十天百万佛号闭关,虽然有不少精进的,但..

“终南山第一隐士”:隐居30多年,每日吃素食,亲人已认不出

说起宗教,很多人会想起佛教,但是佛教不是起源于中国,而是从印度传入中国,逐渐地在中国壮大。然而道家和儒家是完完全全在中国兴起的宗教,从古代到现在,历史悠久。儒家提倡仁义礼智信,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不断丰富着一个人,让这个人不断地处于学习之中,也在这期..

用功人有两种难易

用功人有两种难易:(一)初用功的难易,(二)老用功的难易。初用功的难——偷心不死初用功的通病,就是妄想习气放不下来,无明、贡高、嫉妒、障碍、贪嗔痴爱、懒做好吃、是非人我,涨满一大肚皮,哪能与道相应。或有些是个公子哥儿出身,习气不忘,一点委屈也受不得,..

如果穿越时空,我会告诉当年校园的我这样修行!

我这几天一直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校的学生怎么修行?如果以我现在的修行经验,我会怎么建议当年在学校的我怎么修行呢?大家都思考下,再说说自己的想法?!是写给当年的你!比如你穿越了,回到学校看到当年的你怎么指导他?都好好想想,再具体点!好好指导下那个当年的自己!别这样笼统!..

南怀瑾:简述释迦牟尼佛的一生

想研究佛学或者佛教,不晓得有没有人研究过它的教主释迦牟尼佛?这个很重要。我们今天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资讯发达的复杂环境中,想要了解佛学,首先要了解这位教主释迦牟尼佛。他是印度人,他出生的时代,差不多同中国的老子、孔子,及西方的苏格拉底,前后差距一两百年。那个时..

宣化上人:这十种损伤,是人不懂得修行,就会发生这种毛病

吃得多、睡得多、坐得多会有什么坏处?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今天,我给你们各位讲一讲,这个人的七情,这个七情啊,就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的情感。这七种的情感,你用的不当然,都有害处;你用的当然,没有害处,但是也没有什么大好处。所以啊,我们修道的人,对这..

宣化上人:《楞严经》是一代法门的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

《楞严经》是一代法门的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憨山大师曾经说过这样的两句话:“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的确是这样的情形,因为《楞严经》无法不备,无机不摄,乃是一代法门的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所以参禅打坐..

佛祖为罗云说微妙法,所有愁忧皆当除尽,获大果报,成阿罗汉!

世尊为罗云说微妙法,所有愁忧皆当除尽,成阿罗汉!增壹阿含经这一段经文,是世尊教导修行者以“坐禅数息”进入禅定。经文说的“安般”,为数息观的异译,经文谓:“安名为入息,般名为出息”,通过观出息入息,以达‘守意入定’的目的。“诸比丘,如是修习安般念,如是持续不断修..

宣化上人:“金刚跏趺坐”是修道最圆满的坐法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佛说完了无量义经后,就结跏趺坐,亦名莲花坐、金刚坐。结跏趺坐,非常有助于修道,不会使人昏沉打瞌睡,且易生出定力。由定自然发慧。人能端然正坐,即本有之戒体能现前。一切天龙八部皆来拥护,妖魔鬼..

宣化上人:人生如梦要清醒

人们来到这个世界,把真的放下,拿起假的,所以生生世世背觉合尘,醉生梦死。醉生,就是在生的时候,好像喝醉酒似的,不知怎样生来。梦死,就是在死的时候,好像在作梦似的,不知怎样死去。人人皆在梦中,不知何日能清醒,所谓“人生如梦”,以假为真,为名为利,贪无止境。你在梦..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 第四十二章 龟迹能卜空有迷02

第四十二章龟迹能卜空有迷02缘非缘,物非物中观论偈云:无物从缘起,无物从缘灭,起唯诸缘起,灭唯诸缘灭。故知万法既不从缘生,亦不非缘生。这些逻辑观念真要命!据我几十年经验,中国人的个性对这种用逻辑方法说明的论述,不大欢迎,因为太费脑筋。如唯识、法相不容易发达,而《..

阿姜查尊者:如果相信你的观念就是智慧,就会经常被它们耍得团团转

摘录自阿姜查尊者《森林中的法语》学生:您曾经说过,当心达到相当程度的定后,应该转而观察行(sankhara)。我们听您谈过好几次,例如关于身体三十二个部分的禅修指导。藉由如此的观察与忆念,是否就能够达到真实的智慧?阿姜・查:你们首先确实需要藉助这样的观念。事实上,实相无..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四十二章)01

宗镜录略讲上册(第四十二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四十二章龟迹能卜空有迷01《宗镜录》第四十四卷,从这里开始,讲到生灭与不生灭的道理。生灭,一切法有生有死、有断有常,是跳动性、间隔性的。不生不灭,是讲宇宙万有形而上的本体,是永恒的,然而它不同于普通物质,不能以物质的概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