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

宏圆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03讲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德阿弥陀佛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前面我们用五重玄义,对本经做了一个概括性的介绍,下面我们正述经文。经文分三个部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这是历来注经的大德常用的格式。实际上是由晋朝的道安法师首先结构上这样分类的,到了唐代,玄奘法师..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七十四章)03

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七十四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七十四章跨鹤出银笼03跨鹤出银笼夫不观其心者,而不见其微;不观其身者,而不见其离;若不见其离微者,则失其道要。从这里可以知道,佛法真正的修持就在于止观。这用语,在佛经的教理用观,而中国人觉得用佛学的教理麻烦,因此把观、思惟..

南怀瑾:人的生命投生的过程05

那么有同学问,生死的这个实验在什么时间看到呢?我们自己能够证到生死,很不容易了,我们现代人差不多要到三禅定以上,定力到三禅定以上,而且三禅定到四禅定这个之间,还要有发现了神通的人,那么对一切众生的生来死去,自然看得很清楚。尤其对自己的生死果报啊,几乎是有也很明白了。比如..

《从地狱到人间》我彻底戒色戒淫成功的终极全攻略

言《从地狱到人间》系列是一个曾经屡战屡败、一度认为自己无可救药的人,成功戒除邪淫恶习后的心得报告。亲爱的戒友,假如你现在处于戒淫的低谷期,痛苦而无助,假如你此刻也恰巧碰到了它,请停下你的匆匆脚步,花些时间看看它:也许,它会给你带来一线希望;也许,它是上苍给予你..

悟道法师:理念是开智慧,事念得三昧

理念是开智慧,事念得三昧,三昧就是得定。虽然有事念有理念,事念理念要怎么念法?到底是什么境界?《弥陀经疏钞演义》里面讲得非常清楚。《疏钞》告诉我们,理念就是明理,你对念佛的理论事实彻底明了,在念佛中达到实相念佛,念实相佛,这就是理念。理念就等於禅宗参禅参到大彻大..

宣化上人:你自己本有的家珍、本地的风光,为什么不容易明白?

你自己还没有明白呢!怎么能教化人呢?宣化上人慈悲开示:“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语阿难言:汝今见不?阿难言:见!”“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阿难!你现在想要知道这个奢摩他路吗?你真愿意脱离生死吗?如..

自己变现为什么有善有恶?

『寂而照』,心地清净;心地清净又明明白白,这叫『清净法身』。寂而照,照而寂,寂照不二,所以身土一如,常寂光土就是清净法身,清净法身就是常寂光土。这个清净法身,学佛的人都知道,名词都知道,看到这个名相,总以为会有一个身,这就是被名相迷住。诸位要知道,身,法身,法..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七十三章)02

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七十三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七十三章千功输一骂02治标与治本的差别前据台教,明五百番安心法门。皆为逗机,对病施药。今依祖教,更有一门,最为省要,所为(另一版本为‘谓’)无心。他已经把天台宗讲完了,现在要讲的是禅宗的路线。这一路下来,我们介绍了天台宗及..

如何保持旺盛的体力

九八年早餐开示―如何保持旺盛的体力(共一集)1998/9/27新加坡净宗学会档名:20-013-0927最近有几位同修来告诉我,他们在生活、工作、修持上都遇到了一些障碍。虽然信心没有退,可是体力有大幅度的衰退。于是就想放下一切,专心念佛求往生,这个观念到底正确不正确?实在讲,很难做..

禅七 | 破牢关 透法身

世间万法唯心所生一念觉众生是佛一念迷佛是众生禅七就是为了这成佛的一念此心光明更复何言破本参,见法身;破重关,证法身;破牢关,透法身。对于一个修行的僧人而言,行、住、坐、卧皆可修禅,但在四者之中,以坐姿最为适宜,故多云“坐禅”。以打坐来修习禅定的方法,略称“打坐”..

观照 圆满无相功德

一说到“功德”二字,很多人会马上联想到放生、印经、斋僧、建寺、塑造佛像等事情。很多人对于“做功德”还有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出钱越多,功德越大。禅宗中有一个公案:梁武帝初见达摩祖师时,问:“朕造寺度僧,不可数计,这样的功德有多大?”达磨祖师回答:“毫无功德。”武帝..

悟道法师:不管看到什么境界,不要管它,只要念佛就好

所以我们修一心、修清净心,这是最重要的。佛的境界,一心达到清净,你要看,任何时候都能看到。心还没清净以前,最好不要想要看到什么,如果一直想要看到什么,魔就会来扰乱你,他就变个假佛来骗你,如果你认为那是真佛,就被魔骗了。这很重要,所以要见如不见。换句话说,如果你..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七十二章)02

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七十二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七十二章大好山水误禅心02不可如二乘忽忽取证,沉实际之海,溺解脱之坑。他说,关于散乱与昏沉,如何来对治修持,一个修大乘道的人,理论真要认识清楚,然后修持。千万不可像小乘的人,他用三句话来形容小乘的人:一、‘忽忽取证’,急..

佛告诉我们,佛在哪里?

佛告诉我们,佛在哪里?佛就是自己的自性,那就是佛,也可以说真心。真心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你只有一颗心。你要认识真心,肯定整个地球上的生物是一个,不再分割了,一切众生,小的蚊虫蚂蚁,大的豺狼虎豹,都是一颗心。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分别、念是执着,那个东西也是..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七十二章)01

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七十二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七十二章大好山水误禅心01若掉散心,须行三昧。若昏沉意,宜启慧门。‘若掉散心’,掉散是两个名词的总和,掉是掉举,散是散乱。普通显教的经典对乱动的妄念,粗相叫散乱,细相叫掉举。不管修显修密,或依任何一宗一派修持。有时觉得粗..

持《金刚经》感应汇集

持《金刚经》感应汇集(一)观慧法师一生持念《金刚经》,荼毗后留下金刚舌,和现梵文的顶骨(一)观慧法师金州萧氏子,名汉良,生于一九二八年正月十五日。少聪慧,身敏捷,习武有成。四五年安康双溪禅寺“觉性法师讲《金刚经》,闻“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七十一章)03

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七十一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七十一章天叹情路绕地长03起念现定境,心寂智无边若定慧双运,动寂融通,则念念入三昧之门,寂寂运无涯之照。又是一副好对子!再进一步更高明的人,‘若定慧双运’,定慧如车之双轮,同时连转滚动,有定即有慧,有慧即有定。‘动寂融通..

星云大师:大乘起信论解说02

星云大师:大乘起信论解说02起信论与天台宗早期天台大师是不注重《起信论》的,真正开始对《起信论》进行研究,并以天台宗思想来会通《起信论》的,是天台宗的中兴者,唐代的荆溪湛然。湛然为了重兴天台,与华严宗抗衡,于是开始注意到华严宗一向重视的《起信论》,尤其是《起信论..

民国四大高僧

佛教自古代传入到中国一直到现在,得到了辉煌的发展。在我国民国时期,更是出现了四位高僧,把佛法的流传进行了更好的承接,他们堪称民国佛教界的翘楚,都真正的做到了无我境界。那么,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这四位民国时期的佛教高僧吧。弘一:李叔同(1880—1942),..

净宗十三祖苏州灵岩印光大师

1.生平印光大师(公元1861—1940年),讳圣量,别号常惭愧僧,陕西郃阳人。幼随兄读儒书,颇以传承儒家圣学自任,应和韩欧辟佛之议。后来,病困数载,始悟前非,顿革先心,出世缘熟,即投终南山南台莲华洞寺出家,礼道纯和尚剃染。次年受具足戒于陕西兴安双溪寺。印祖一生自行化他之..

净宗十二祖红螺资福彻悟大师

1.生平彻悟大师(公元1741—1810年),讳际醒,一字讷堂,又号梦东,京东丰润人,俗姓马。大师幼而颖异,长喜读书,经史群籍,无不博览。二十二岁时因大病,深感幻躯无常,发出世志。病患痊愈后,到房山县,投三圣庵荣池老和尚剃发,第二年,受具足戒。后参学诸方,听隆一法师讲《圆..

净宗十一祖杭州梵天省庵大师

一、省庵大师的生平事迹省庵大师(1686-1734)清朝时著名净土宗高僧,为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讳实贤,字思齐,江苏常熟人。俗姓时,世代书香,生于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八月初八日。大师生而不沾荤食,少年时即显其聪慧醇和之本性,仿佛与生俱来便有脱俗离尘的夙志。父亲早亡..

净宗九祖北天目灵峰蕅益大师

一、藕益大师的生平事迹藕益大师(1599-1655),明代四大高僧之一。讳智旭,号西有,别号八不道人。(自传中云:古者有儒有禅有律有教,道人既然不敢;今亦有儒有禅有律有教,道人又艴然不屑。故名之。)俗姓钟,名际明、又名声,字振之。先祖汴梁人,后迁居江苏吴县木渎镇。母亲..

净宗八祖杭州云栖莲池大师

一、莲池大师的生平事迹师讳志宏,(1535-1615)字佛慧,别号莲池,因久居云栖寺,是以世称莲池大师或云栖和尚,为净土宗第八代祖师,又与紫柏真可、憨山德清、犍益智旭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大师乃杭州仁和人氏,俗姓沈,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生于望族世家。父名德监,号明斋先..

净宗六祖杭州永明延寿大师

一、延寿大师的生平事迹延寿大师(公元904—975年),唐末五代十国时僧人。俗姓王,字冲元,本是江苏丹阳人,后迁居浙江余杭,吴越王钱穆时,曾为余杭库吏。青年时既信仰佛教,戒杀放生。年二十八任华亭镇将。督纳军需。见集市中鱼虾飞禽等,每生慈悯心而购之放生,后来因擅自动用..

净宗四祖五台竹林法照大师

一、法照大师的生平事迹法照,唐代圣僧,身世不详,有一说云,大师是南梁人。为净土宗四祖,约生于公元747—821年间。史料中有关他居俗世时的事迹不见记传。按照大师于唐代永泰年中(公元765年)既已在南岳衡山三祖承远大师处习净土教的时间来推算,他在少年时期即已出家为僧。初..

最值得怀念的28位汉传佛教近现代高僧,个个不简单!

一切的聚合离散都是因缘和合。当身形定格,他们的人生点滴也被凝固在册。成为后世永恒的榜样和力量源泉。他们走近佛教历史,我们追忆无尽……世寿120岁的虚云老和尚,近代佛教史上,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历坐十五个道场,重兴六大祖庭,以一身而系五宗法脉,法嗣信徒达数百万众的..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七十一章)02

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七十一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七十一章天叹情路绕地长02定功有进退,智慧无生灭禅定境排仍退转,金刚道灭方毕竟。佛告诉你真话!其实妄念几时去得了?我们学佛最大的困难就是见、思惑去不掉。不要著急,要慢慢做功夫,定力深了,才能排除这些妄想。不过,别以为定力深..

南怀瑾:打坐如何入定?入定后应如何?

南怀瑾:打坐如何入定?入定后应如何?当前位置:无量光明>禅宗>禅宗思想>打坐如何入定?入定后应如何?打坐如何入定?入定后应如何?禅宗思想|发表时间:2014-07-23|作者:南怀瑾打坐如何入定?入定后应如何?问:静坐如何入定?入定后应如何?答:静坐是静坐,入定是入定。入定..

星云大师:大乘起信论解说01

星云大师:大乘起信论解说01《大乘起信论》一书言简意赅,通过「一心二门」的心性学建构,层层展开染净互薰的流转与还灭运动,法、报、应三身佛说,以及止观修习等大乘教义,明显地表现出对南北朝以来大乘佛教的中观、瑜伽、如来藏等各家学说,加以吸收融摄,并有意识地超越各家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