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

净空法师:好过头就变成冤家对头

。人与人相处,俗话常讲“人无千日好”。人与人之间,相处久了,彼此都看厌了,什么毛病、习气都看出来了,最初是好,好很容易变坏,好到最后都变成冤家,可见好是假的,不是真的。你们几时看到冤家真正变成好朋友的,这很稀有;好朋友到最后变成冤家,这太多太多了!人家跟我们很好..

仁禅法师:十念法,没时间念佛的最佳选择

慈云忏主的十念法是非常奇特的,并不是如我们一般人想象的,以为十念就是念十声阿弥陀佛。【十念者。每日清晨,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多少,唯长唯久,气极为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每天早..

传喜法师:宝贵的信仰,值得你低调地隐藏

佛菩萨不离众生,在我们的身边就有佛菩萨,因为众生是无穷尽的,所以佛菩萨会无数次地来到这个轮回的世界。但是菩萨来到这个世界,是非常不容易的,要承受巨大的苦难。所以,很多菩萨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保密的,悄悄地来,悄悄地走。谁是真正的善知识?谁是佛菩萨真实的化现?众生是不..

寻找开启智慧的密码

7月1日晨,骄阳似火的长沙降下一场甘霖,为躁动不安的星城送来了一股久违而难得的清凉。地处长沙望城区的著名温泉酒店_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普瑞迎来了国内外知名的弘法高僧济群法师。法师受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创办者兼理事长、人极书院执行院长颜爱民教授之邀请,在第29期湖..

在一卷经书中沏茶

对于方外之人而言,一盏茶要尽可能沏到淡而又淡。古人言:“天不禁人富贵,而禁人清闲,人自不闲耳。”人的富贵荣华自古以来就不是老天可以左右的,亦如杯中的茶一般,有人执着于个中滋味,所以不得清闲。若能安安静静地泡上一壶茶,你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不必要的,要像..

嘎玛仁波切:培养平等心,锻炼心的平衡

我们总说无论你是什么身份地位,什么文化程度,都应该平等地受到尊重,在人性上要彼此尊重,要尊重每个人所付出的劳动等等。但是,让一个劳务工作者去领导一群企业家是不可能的,让一个企业家或教授去做田间劳务也是很困难的。平等,是让每个人站在自己的角度,尊重自己所拥有的能..

睡觉经常鬼压床,怎么办?

1.【网友提问】怎么都做不到心静,怎么办。在意的东西好多【学诚法师】什么都想要,又不知道怎么去求,就变成了妄想纷飞,自然心难以平静。欲求心定,一是要有长远的目标,二是要深信因果,不为眼前诱惑所动,懂得立身处世之道。2.【网友提问】师父,您好。弟子善闻,是一名在家居..

如法护持三宝

一、摆正自己的位置护持三宝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定位要准确。居士要把自己放在护持位上,恭恭敬敬的对待三宝,尽心尽力的做好该做的一切。很多居士往往认为三宝需要我们居士护持,这是很错误的,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大慢心。应该怎么看呢?三宝给我们成就的机会,给我们因缘,是我们的..

不必羡慕那些过得比你精彩的人

01看过一个小故事,一位学僧问禅师:“师傅,以我的资历多久才能开悟呢?”禅师说:“十年。”学僧又问:“需要十年吗?师傅,如果我加倍苦修又需要多长时间开悟呢?”禅师说:“二十年。”学僧接着问:“如果我夜以继日、不眠不休的只为禅修,又需要多久才能开悟呢?”禅师说:“那你..

佛法是甜的,你尝到了吗?

佛法是甜的,你尝到了吗?01据犹太人的智慧之书《塔木德》记载,在孩子入学的第一天,拉比(犹太教的老师)会给每个孩子喂一勺蜜。然后,拉比满脸神秘地对孩子们说:“你们将要学习的知识,和蜜是一个味道。”数日前,一位佛友拿着一本新版的《愿力的奇迹》,来到九华山大觉寺找我签..

保持一颗平常心

网友问:顶礼师父,弟子最近事事不顺。身体突然生病,事业和人生也是每每到重要关头再进一步的时候,都会被各种原因阻碍,弟子有时想得开觉得顺其自然就好,可有时会越想越不甘很气愤很愤怒,不知道该怎么办。学诚法师:人生顺逆无常,重要是保持一颗平常心。在每个境界中都保持学..

足球巨星巴乔皈依学佛的经历

2018世界杯足球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俄罗斯的绿茵场。那些在足球史上熠熠生辉的明星中,意大利球星巴乔无疑是非常与众不同的一位。1967年出生的巴乔是意大利球迷以及中国球迷非常喜欢的球星,自从2004年退役之后,巴乔就开始过着“隐居”生活,很少在媒体露..

40岁的高龄考取「功名」

从小我就是让父母操心的孩子,野到天黑还不回家,玩到要妈妈拿棍子去广场打回家,功课没写完就累到睡着,每次都和父母说功课写完了,还要父母工作忙完,晚上签联络簿时才惊觉不妙,往往都被叫起来写作业,我到眼皮都张不开,妈妈就捏眼皮、捏耳朵外加棍棒「提神」是常有的事,国中..

嘎玛仁波切:我们彼此要学会做的是尊重,要尊重自己拥有的一切,而不怨天怨地

用平常心尊重自己所拥有的心的平衡很重要。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是各自做的事情不一样;我们不能因为说要平等,就去做别人能做的任何事,这肯定做不了。所以,佛教所讲的平等就是,把你认为好的、坏的、对的、错的都往中间靠,能做的、不能做的,都要用平常的心态看待。..

卧时即有,坐时即无

问:有和尚问石霜庆诸禅师:“听说佛性像虚空,这对不对?”石霜禅师答:“卧时即有,坐时即无。”你睡觉的时候有佛性,打坐时佛性就没有了。石霜是不是在点他:“你明明知道佛性无所不在,还有什么好问的呢?”还是告诉他:“你以平常心看待..

一诚老和尚:如何才能活得坦荡?

摘自《平常心・简约是福》假如说,一个人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以至于没有约束自己的心念、言语和行为,做了亏心事,造成了不好的后果,那么这个后果就会在他的心里留下痕迹,使他感到沉重、苦恼,甚至感到惧怕。如此一来,日子当然就难以过得明朗快乐。活得坦荡,心里头才没有重负..

《食品公司》 Food,Inc

我们的日常饮食安全,能得到多大程度的保障?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在琳琅满目背后,影片较早对食品安全做了全面的盘查,抽丝剥茧,得到的结论却是触目惊心:我们吃的,真的很可怕。看过影片后,你也许再也无法以平常心看待曾经视为理所当然的食物。影片从快餐业入手,逐步向种植业、..

《法华经》和《金刚经》是求大事业的

有些人学佛喜欢追求新,追求特别。所以要是来了个雪域高原的藏传的仁波切,念一句咒语,就当成神仙来供养。或者总喜欢弄些奇怪的相。所以和尚不作怪,居士不来拜。但修道不同,要保持平常心,朴实的心态。很多人每天抓着一个咒语念,以为是消业障,或者花大笔的钱去供灯放生,以为..

读懂了时光,就读懂了人生

时光的长廊上简单,比复杂更隽永给予,远比得到更快乐平淡,比繁华更踏实所有的时光都是被辜负被浪费后才能从记忆里将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积的灰尘,感叹它是最好的时光当我们读懂了时光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原来,千般跋涉、万种找寻要的不过是一颗平常心生命中最困惑的不是没..

学诚法师:利益他还是取悦他?表象虽然相似,发心截然不同

想让对方满意,归根究底是想保护“我”、表现“我”,是以我执为出发点的;照顾他人的反应,是真心实意想要利益对方,是从慈悲心出发的。表象虽然相似,发心截然不同。――学诚法师法师吉祥!念别人好处,忍让别人,会不会变成逆来顺受,变成软柿子被人欺负呢?网友学诚法师一味退让..

身边总有小人,该怎么破解

1、问:我身边总是有小人,缺少贵人,怎么破解?学诚法师:不要把成败的理由都推给他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最重要。2、问:儒家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为何佛法也讲:“一切都是自己的错”?此该如何诠释?学诚法师:佛法里教我们:一切都是自己的错,很多学佛人也拿着这句话..

生老病死与成住坏空,促长了众生的出离心

长养六心,守道始终。学佛求道者,六心当具。这六心指:无主宰的自由心;无分别的平等心;护生命的慈悲心;厌娑婆的出离心;救众生的菩提心;证圣道的清净心。其中,出离心与生死病死关系密切。出离心怎么来的?就因为人类于生命上难逃生老病死,于自然上难躲成住坏空。诸苦逼迫,..

诵经念佛的人,命运为什么会改变?

学佛的人都知道,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们种下什么因,就得什么果。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因果从未欺骗过众生,惟人自欺,无视因果。到头来,果报还是要自己承受的。我们常听到“业因”和“业果”这两个名词,而“业”又是我们的身口意所造作出来的,当产生结果的..

说实话,你真的快乐吗?

有的人说我一辈子感到很快乐,我没感到痛苦,那么请用心问问自己,我真的快乐吗?其实,人的痛苦是太多太多,有些苦甚至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佛法就是告诉我们真相以及让我们觉醒的方法,其实佛就是教我们如何在这个充满苦的世间以清净祥和喜悦的心生活,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狂..

人生顺逆无常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网友问:顶礼师父,弟子最近事事不顺。身体突然生病,事业和人生也是每每到重要关头再进一步的时候,都会被各种原因阻碍,弟子有时想得开觉得顺其自然就好,可有时会越想越不甘很气愤很愤怒,不知道该怎么办。学诚法师:人生顺逆无常,重要是保..

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学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我们学佛,要把佛法的慈悲和善良学到生活中去,学到心里去.做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益的人,对自己负责的人。初学佛法者,最忌人云亦云。我们凡夫遇事非常容易起执著,所以初学的同修,只要诚敬,..

永明延寿大师开悟的故事

第六代祖师永明延寿禅师,他从禅归净土,他知道禅不容易成就,所以他就归心到净土来,教人家念佛。他有一次经过好像是一个天津的桥,每天走都不知道。有一天突然,走过天津那个桥的时候,人家丢一个石头到水里面,「扑落」就丢到水里面,那个水有石头掉到里面,「咚」的一声,他听..

佛教小故事:平常心

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很难看。小和尚看不过去,对师父说:“师父,快撒点种子吧!”师父曰:“不着急,随时。”种子到手了,师父对小和尚说:“去种吧。”不料,一阵风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不少。小和尚着急地对师父说:“师父,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师父说:“..

中国高僧列传故事

一心弘法持戒精严当时佛经流通江南的不多,慧远一心弘扬佛法,因此派遣弟子远赴西域,经过许多年,带回许多梵文本经典,才得以翻译流传。而且只要听说有梵僧来华,就诚恳地咨询请教。东晋隆安五年(西元四○一年),鸠摩罗什来到长安,慧远知道后,立即派人送信给鸠摩罗什问候致意..

禅宗公案:平常心是道

赵州从谂禅师,山东人,十八岁时到河南初参南泉普愿禅师时,因为年轻,南泉禅师正躺着休息,就没有起身,看见赵州时就仍睡着问道:“你从哪里里来?”赵州:“从瑞像院来。”南泉:“见到瑞相了吗?”赵州:“不见瑞相,只见卧如来。”南泉禅师于是坐起来,对赵州颇欣赏,问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