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一颗平常心

淡定是一种人生态度,它是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稳定自己的心态不受外界的影响,不以一时的“得”而过分喜悦,也不因为一时的“失”而烦恼。万物自有它自己的规律;我们对待自己的未来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提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之释名(四)

下面我们来解释品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普贤行愿品》,这一品的全称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品名大略有三部分,第一是不思议解脱境界,这是所入;第二个是普贤行愿,这是能入;第三个入就是证的意思,入这个字,贯通所入和能入。我们先来解释所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生根活佛:打坐静修的六个要点

第一、看破:打坐静心要将一切放下,放下就要先看破一切,所以,我们时时刻刻都要提醒自己去看破万物的真相,要知道所有妄念的幻觉都是假的,没有一个真实的,都不可得,心里不恋着它,不执着它,不分别它,不著相它,将万物观为假象,才能使妄念生不起来。精勤用功地打坐,把所有..

要懂得这个世界上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要懂得这个世界上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一个人的命运好坏和你平时自己内心的善恶积德有关。一个人如果善,他就会有善报;一个人心中整天的有恶,那就是招揽祸灾,所以学佛人修善积德我们才能造福灭罪,脱离轮回之苦。中国传统文化说得好,“立荣名,不如种隐德”,自己在人间创造很..

烦恼的根源是你执着了假象!

色尘对应的就是眼根,我们眼睛可以看到外面五颜六色的境界,那这个境界呢,即是色尘。为什么称之为尘呢?因为我们外面所感触到的这些虚假的境界,通过六根的摄入,它可以染污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本性的智慧给蒙蔽了。佛陀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看到的一切有相的人..

《心经》感悟

"不生不灭",五蕴真空,便无法可生,若法不生,自无可灭。一旦明了般若妙法,无妄想心,就不会有生有灭,也就无需乎求离苦,也就没有度脱苦厄一说了。因为一切唯心造,所以一切都是虚妄,就因为是自己心(想变什么变什么,不就是假的。)造的。而唯物主义看什么都是真的。自己的心就..

学佛的三大纲目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学佛的三大纲目》。这个题目没有什么新鲜,只是老生常谈。但是佛法乃至世间法,总是一番提起一番新,尽管千言万语佛祖都已经讲过,但我们此时此地,再把它提出来加以阐释,可能又有一番新的意义。学佛的三大纲目就是持戒、修定、证慧,这是我们学佛的下手处,也..

去西园“积功德”

第一次参加静修营的义工行,见证了,一场活动下来,在师父这个大义工的带领下,有无数个小黄人在默默付出着,这里有自觉觉他的小黄人,感动着营员,当然,也夹杂着自私自利的小黄人,比如我。当我分配到了洗碗组,去洗碗,感觉有些掉面子,出发时,老公问我去做什么,我没支声。当..

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

本期法义主要是仨个方面:一是,生命的最高价值是什么?儒家思想和世俗追求的价值观是经不起推敲的。比如三不朽,追求立德,立功,立言。都只是具有暂时的价值。事实正见:立德的人,多数修养德性,是为了“内圣外王”,为了显亲扬名和建功立业而修养德行,所有的修身养性最后的目..

《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

本期法义主要是仨个方面:一是,生命的最高价值是什么?儒家思想和世俗追求的价值观是经不起推敲的。比如三不朽,追求立德,立功,立言。都只是具有暂时的价值。事实正见:立德的人,多数修养德性,是为了“内圣外王”,为了显亲扬名和建功立业而修养德行,所有的修身养性最后的目..

独尊湛现:人生究竟什么是幸福?

诸位同学,大家好。作为一个修学人,必须要了解人生真正的价值观,要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快乐。人生不能被欲望所困,这样人生是永远得不到幸福快乐的。就如同与影子赛跑的人。欲望指,对荣华富贵、名闻利养,对事相的贪婪与痴迷。大家要知道尘世间的一切,皆为虚幻的影像而已。经..

略谈菩萨戒中的「说四众过」问题

菩萨戒也称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方等戒、千佛大戒等,是修大乘菩萨道者所应受持的戒律。其内容为三聚净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这三项,菩萨戒本虽有多种,但基本上可以分为“梵网戒”和“瑜伽戒”这两类。由于菩萨戒关系到成佛这个根本问题,所以一直为..

清净看世界,欢喜过一生

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林清玄以清净心看世界清净心,即无垢无染、无贪无嗔、无痴无恼、无怨无忧的空灵自在、纯净妙心。拥有清净心的人,失意事来能治之以忍,快心事来能视之以淡,荣宠事来能置之以让,怨恨事来能安之以忍,烦乱事..

一个世俗人对修行的思考和感悟

一个世俗人对修行的思考和感悟写作是一件非常枯燥又幸福的事情,一支笔,一副键盘,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用文字去利益帮助芸芸众生。这篇文章耗费了我大量心神、数不清的不眠之夜。是我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我的笔记心得、大德前辈们的教诲以及我的个人实践感..

放下、放空、放平、放心

放下新来到佛寺的小和尚,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和尚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师父笑了笑说:“由于冬天渐渐地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去。这不是放弃,是放下!”放空冬天真的来了,小和尚看见师兄们把院子里的水缸的水倒干净了,又跑..

净慧长老:用功的要点

一切存在的本质是空第五个问题:佛教讲无我,那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不是我又是什么呢?佛教讲无我,那么在轮回中是无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无我,“无我”是佛教的一个根本道理。受报不是我受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不是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我就不能往生,那是怎么一回事呢..

网络学佛需注意二十点,才能有所成就!

当今网络发达,信息流通方便,佛法的各种知见很容易四处传播,论坛上也是有各种见解的帖子,比较混乱夹杂,令网络学佛同修无所适从;现在对学佛同修给予一些善意提醒,以期同修们在菩提道上避免障碍,一帆风顺,早日成就。一,严谨依止经典当年,我们本师遍学外道,遍历苦行,知非..

吃饱,睡好,就是最好的修行

凡事都要随缘,人必须随着天定的因缘来处理事情。反之,一意孤行,不论怎样都很难达成自己的心愿。一个万事皆缘,随遇而安的人,能快乐地度过一生;反之一个不满于状的人,整天牢骚满腹,愤世嫉俗,只会害人害己。弘一法师在青年时代曾有过歌舞升平的奢华日子,但在晚年却能把生活..

无门慧开禅师禅意的一生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饥来食,困则眠,热取凉,寒向火。平常心即是自自然然,一无造作,了无是非取舍,只管行住坐卧,应机接物。这首诗出自黄龙慧开禅师的名著《无门关》的第十九则,琅琅上口,最为佛弟子所爱颂。黄龙慧开世称为无门..

佛弟子应该学习弥勒菩萨哪些精神?

众所周知,弥勒菩萨为中国佛教最有代表性的佛菩萨之一,弥勒菩萨信仰大约在宋朝时形成。弥勒菩萨不仅出现在各大寺院丛林中,特别是在山门前,笑容可掬,而且还被供养于很多家庭、单位。即便是心情郁闷、满腹忧虑的人,见到笑呵呵的弥勒菩萨,也会放下烦恼,满心欢喜。弥勒菩萨受到..

遇到逆境是念阿弥陀佛好还是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好?

微友:师父你好!弟子信佛以后每天都念阿弥陀佛。最近弟子生活中遇到了很多棘手的事情,听说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可以帮众生化解,弟子现在有些矛盾,到底是念阿弥陀佛还是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呢?仁山法师:阿弥陀佛,您好!生活中的遭遇要平常心看待,念佛是念念觉悟。正是念佛觉悟的缘..

名字真的会影响命运吗?这个道理一定要明白

名字,是陪伴人一生的称号。作为一个人的标志,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个有意义、寓意好的名字,不仅要好听,还要印象深刻,有内涵。正因如此,在很多人心中,名字被赋予了一种独特而又神秘的属性――似乎名字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运势;而名字的改变,足以带来命运的转变。但..

我们为什么总会遇到各种不顺

我们为什么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顺利?遇到这样问题的时候,说明我们没有准备好,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业障指的是多生多世累积的因果,这是我们起心动念累积的因果。但有的是职场上的顺不顺利,也许只是自己的一种愿望——愿望高了达不到而已,我相信现实生活中满..

心,人生的导演,命运的遥控器

-----心,人生的导演(上)沙龙分享加入三级修学两年多了,我的学习、工作、家庭、生活、发生了很多正面的改变。但即便如此,前段时间还是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始终耿耿于怀,深感惭愧。几个月前,楼下搬来一位新租户,是位70岁的老人。长相年轻,声音洪亮,就是觉得老人家有点折..

人生路上总是受挫是业障太重吗?

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我们为什么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顺利?遇到这样问题的时候,说明我们没有准备好,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业障指的是多生多世累积的因果,这是我们起心动念累积的因果。但有的是职场上的顺不顺利,也许只是自己的一种愿望――愿望高了达不到而已,我相信..

女子皮肤溃烂 佛陀告知产生皮肤病的因缘与“药单”

皮肤病是最常见、也最让人难受的病苦之一,如麻风、疥疮、真菌病、皮肤细菌感染等。轻则导致瘙痒,溃烂,面目前非,重则危及生命。从科学的角度去看,皮肤病是受体质、环境和遗传等因素的影响;但问题是,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个人生来就有患上皮肤病的体质,去接触让自己患皮肤病的环..

如何做到平常心?

问题:平常心要怎么才能做到呢?境界一现前,什么佛理都忘记了,我该怎么办?灯云法师:所谓“平常心”,就是一种心态的平衡。不因顺逆境界,而引发喜怒哀乐。人们之所以做不到平常心,是因为不能深刻了解“顺逆唯心”的道理。如果知道顺境是过去善业所感,就..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修行 才能最快获得福报

道向己求,莫从他觅。编者按:修行在哪里修?念经是不是修行?不是。听教是不是修行?也不是。每天念佛磕头是不是修行?也不是。那什么叫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修行人修什么?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修离相、修看破。以为打了叫香,在蒲团上坐下来,止了静就叫修行;开静的鼓声响了..

修得一颗平常心,处处是幸福

佛传篇刚学完,书院放假了。紧张的修学终于有了一个缓冲的机会。我也给自己的心放了一个假。这下可有时间解决我们36家拆迁户高高兴兴盼了五年搬新楼的“大事”了。可是,几年下来市场行情有了变化,房价已经翻了几个跟头。有关部门不是推诿就是回避,明显已经不准备实现给我们的承..

吾心安处是吾乡 ————

感谢我们读书会的义工们在这酷暑盛夏辛苦组织了一场规模不小的禅修参访之旅!很多的活动后的感言,已经被大家说完,这里也分享一点自己的收获!第一,很赞几位连互相之间还不怎么熟悉的义工们,竟然安安全全的在如此盛夏酷暑中组织了这么一场70多人的小远足。其中有70多岁的老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