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明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30

「惭、愧」:惭与愧是一对:惭以对己,愧对他人。「惭心所」的体性为:「依自法力,崇重贤善。」依自身的觉知力,及法的熏习、教授力,而能崇敬贤人、尊重善法,因此于恶、不善事,起羞恶心,而不愿为。惭心所的业用是:一、消极上,能对治无惭;二、积极上,能止息恶行。谓心中若本有「惭」,一..

车祸轻伤,放生之后的忏悔和反思!

星期天晚上回报社,毫无思想准备地,我坐的出租猛地撞上了前面的车,我额头撞在护拦上,撞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青包,那一刻真的恐惧得想哭,头也很疼。一个念头马上冒出来,幸好我早上去放了生,阿弥陀佛!两个司机下车吵架,我不敢再坐出租,坐公共汽车回家了。坐在佛堂里,平静下来..

常寂光与十法界有没有感应道交?

我们早年初学佛的时候,也可以说是在学佛前二、三十年,这些问题常常在脑海里面盘旋,总是有疑惑。回归到常寂光还起不起作用?还会不会倒驾慈航应化在六道?好像没有。又听古大德说了一句话,诸佛菩萨大慈大悲「留惑润生」,也就是最后那一品生相无明他确实有能力断,他不断,为什么..

宣化上人:每个人的面目不同,其因果也不一样

每个人的面目不同,其因果也不一样,每个人在往昔生生世世所欠下的债也不同。有些人欠债太多了,到这个世界上来,还也还不了,所谓“债台高筑”,也就是业障之台一天比一天高,一天比一天深,债上加债,纠缠不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往昔专门放高利贷,借钱给人,利上加利,..

常敏法师:“乃至一念”

这个“乃至一念”,对佛来说是无量光无量寿,阿弥陀佛从来就没有断绝过对众生的慈悲救度;对众生来说,是闻说阿弥陀佛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即时获得救度,获得往生。最主要是南无阿弥陀佛的愿心要和我们凡夫众生发生某种必然的联系,有了这种联系你才..

嘎玛仁波切:大多数人在无明遮蔽下,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苦

恶业的形成,有些是通过身体造作的。比如杀生,杀害的对象大到像人或其他大动物,小到蚊子、蟑螂这些小动物;其实将水煮沸杀菌,也是杀生;你走在路上不小心踩死很多小生命,也是杀生。每个人都会造这样的恶业,所以不要认为自己从未杀生。一旦你杀生,就一定会承受杀生的果报。杀生..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三十四章)02

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三十四章幻境不栖无住心02神通之秘以是普贤以金刚慧普入法界,于一切世界无所行、无所住。知一切众生身皆非身,无去无来,得无断尽、无差别自在神通。这就是普贤菩萨境界。普贤境界呈现在我们眼前,为什么我们看不见普贤菩萨境界?要想看到普贤境界,要以金刚智慧..

宣化上人:男女相爱,怎么跑出这样的力量来?从什么地方来的?

《占察善恶业报经浅释》◎天竺三藏菩提灯译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在这个正宗分里边的第二科演说,又分出来三个科:第一,从上卷到上卷的中,这是指示占察的法;第二,从下卷到“摄修禅定之业”,这是指示进趣的..

独尊湛现:修行的目的,体现的是智慧,而不是追求神通

阿弥陀佛,大家好,吉祥如意。若想作为一个真正修行的人,千万不要追求神通。同时也要告诫同修道友,在修行的过程中,神通是安心的最大的障碍。什么是神通?说白了就是幻觉,也就是说梦中的梦。这就是无明所造成的,对修行的知见不明,自以为是,心生傲慢,这种愚痴的表现。所以希..

呷绒多吉上师:学佛了,就不跟自己先生发嗲了吗?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550出离心很重要,所以我们不要特别地执著。太执著的话,家里就搞不好,互相有矛盾,家庭都不和谐了,你去哪里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呢?这不是假的吗?你在自己的家里都没有发菩提心,那你为了一切众生而发的菩提心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首先就要利益离我们最近的可..

济群法师:心经的人生智慧

《心经》者何?人生的大智慧──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解脱痛苦的原理,有空不二,诸法真实相,不住世间,超越生死,烦恼即菩提,解脱自在的人生,成佛的唯一途径,无上法门,劝勉。【《心经》者何】《心经》,具称《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佛教经论中文字最为简炼,而内容又极为丰富..

净心法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说

甲一经前提要甲二解释经题甲三解释品题甲四译者简史甲五正释经文甲一经前提要乙一契机的教典观世音菩萨,是和我国的众生最有缘的。因此,我国的民间家庭里,供养观世音菩萨圣像的人很多。尤其在台湾,只要是烧香拜拜的信者,其家庭的厅堂,大部分都供奉观世音菩萨的绘像。虽然有的..

圣玄法师:“活在现在”距离“安住当下”中间差了多远?

活在当下龙潭崇信和尚在天皇寺侍奉师父道悟禅师,有一天他突然问师父:“自从我来到这里,不曾蒙受师父您指示心要。”道悟禅师却说:“自汝到来,吾未尝不指示心要。”崇信禅师很奇怪:“何处指示?”道悟禅师说:“汝擎茶来,吾为汝接;汝行食来,吾为汝受;汝和南时,吾便低首。何..

藕益大师:欲速脱轮回之苦,莫如持名念佛,求生极乐世界

念佛求生净土,乃一门圆摄百千法门,非举一废百也。但必一门深入,念佛为正行,余一切戒定慧等为助,正助合行,如顺风之舟,更加板索,疾到岸矣。念佛之法虽多,持名最为简便,持名之法亦多,记数尤为稳当,真操实履之士,岂求异愚夫愚妇哉?出三界火宅,有横竖两途:以自力断惑超..

嘎玛仁波切:你是越修越执著,还是越修越自在?

为什么很多人总是烦恼炽盛,有各种痛苦,怨这个恨那个,总是看人不顺眼,喜欢挑他人的毛病?这是“我执”太重造成的,除了认为要以“我”的意识为中心,还认为一切都是永恒不变的。比如,认为亲情、爱情、友情等不应该有什么变化,结果却发现,这个“变化”随时都可能发生。人们固..

呷绒多吉上师:你有没有去求灌顶?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548为了自己今生的快乐、健康,我们要做好;为了来世的成就解脱,我们更加要做好。首先我们要做好一个人。你们经常喜欢讲自己在什么仁波切面前得到一个什么灌顶,但你去灌顶的时候有没有理解这个灌顶的内容?有没有理解这个灌顶的戒律?没有的话就是无明。你..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全)原文+译文

纪文达公笔记摘要纪文达公笔记摘要流通序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以若不提倡因果,则善无以劝,恶无以惩。唯大贤方能守分遵道,其他则孰不愿任心肆意,以取快于一生乎?以既无前因后果,则一死永灭,尧桀同归于尽,又何必无绳自缚,拘拘然循礼守分,以..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27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27「念」―忿[念]者,不忘也。念心所的体性是:「于曾习境,令心明记」而不忘也。「曾习境」,即曾经学习或经历的事,或者是惯习、或串习之事。对于这些事,都能念念不忘失,这就是念心所的体性。念心所的业用是:能作「定」(三摩地)的所依。亦即,若有「念心所..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三十三章)伸脚就在缩脚里02

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三十三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三十三章伸脚就在缩脚里02伸脚就在缩脚里在禅宗典故公案中,南宋初期有位大慧杲禅师,比永明寿禅师晚了一百多年,与济颠和尚同一时期。大慧杲禅师聪明绝顶,当时禅宗相当流行,他的佛教学问好,文学也好.对禅宗太熟了。他年轻时,每一..

虔诚期待2019年燃灯佛圣诞日的到来9月20日农历八月廿二星期五

燃灯佛的由来燃灯佛,梵文Dipamkar,意为「定光」,德文Dipamkara,英文Dipankara,佛教中纵三世佛之过去佛,为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地位尊贵。释迦牟尼佛主修今生,是现世佛。燃灯佛则修过去为过去佛。弥勒主修未来,为未来佛,为佛教三大教主之一。因其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

五蕴皆空,肯定量子不存在

《涅经》上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诸行无常,行是行动,起心动念是意的行动,或者我们讲行为,言语是口的行为,身体动作是身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无常的。为什么?是生灭法。就像弥勒菩萨所讲的,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生灭灭已,这一千六百兆的生灭..

一切法的总相是空相

观诸法总相,一切法的总相是空相,万法皆空这是观总相,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这个宇宙之间,所有一切法确确实实不是真实存在,都是心念变现出来的,如果没有心念,一切法都不会存在,尤其是物质现象,所谓“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六百卷《大股若》里面讲“诸法实相”,无论是精神..

放生见闻及个人因果见闻(中秋节)

时间:2019年9月13日地点:深圳福田这几天做不动功课,不想做,但是必须要坚持。哪怕是一个忏,一部经都可以,绝对不能断。凌晨1点拜88佛,这次选择的是25分钟。动作标准,一声佛号,一个大头,比以往都摄心。印光大师说,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十分利益。这次拜忏可以打..

把心量拓开放大,一切随它去

譬如一个人修行,从我们人道,修得很好,修得很如法,他来生到天道;天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一层一层往上提升,到出了六道轮;六道之外有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佛法界,这都是不同维次空间。明心见性之后,十法界没有了,真正觉悟了,我们《无量寿经》经题上讲「清..

星云大师:《心经》第7课03

星云大师讲《心经》第7课丨什么是空?怎么样才能看到空?035、从相状假来看空什么是相状?例如灯的相状就是光明。我们坐着读书,或许嫌灯光不够亮,抄笔记好困难,但是如果有小偷来了,他就嫌这个灯光太亮了。清风明月,对于赏玩的人来说是美丽的景色,可是小偷看到月亮,却要讨厌它..

释迦牟尼佛说,靠自力修行成佛究竟要多长时间,和念佛没法比

释迦摩尼佛从悉达多太子放弃王位,抛弃世间荣华富贵。削发到苦行林修行,跟随过很多人修行。曾修到四禅八定和非想非非想处,但他认为都不是解脱之道,最后都放弃了。之后又经雪山苦行六年,受尽大苦,瘦的皮包骨头。悉达多认为这是冒着生命危险在修道,并没有找到解脱之道。然后放..

这两种若离了,你的生死就了了

在意业当中,贪欲是最重的。贪欲,欲就是爱好。爱好,爱好什么?就是有情的情感。我们有情一类众生情感之中,以这个六尘境界,外面六尘境界相应,而求之不舍。因为顺我们感情的一些境界相,我们贪之不舍;遇到违逆的呢,那远离,不想得到。但是世间事,往往的是,你想求得不到,你..

放生见闻及个人家庭祸福因果

时间:2019年9月12日地点:深圳福田昨天晚上,媳妇说今天要带孩子去放生,听到后,满心欢喜。今早8点多,孩子醒了,吵着拉着妈妈起床。洗漱完毕,9点出门。虽已过立秋,但太阳依然很大,晒在手臂上仍然像火一样。媳妇很欢喜的带着孩子去买物命的超市。因为明天是中秋节,所以今天..

《金光明最胜王经》依空满愿品(释二十六)

所以禅宗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的意思,不是指你马上成佛,而是当你清净的那一刻起,你就步入解脱成佛的道路了。净土也讲,迷时众生觉时佛,佛代表觉醒。这是用净土宗的方法来讲禅宗和密法。虽然看起来这个很简单,但是很多人依然是不太容易了解,因为不到那个层次,很多东..

梦参长老:如何修行佛法?

大家好,我是三生居士,在学佛供灯修行近十年中,发现很多人对佛教有一些错误的认知,因此特意收集了佛门中一些高僧大德的文章,并集结成册,名为《高僧百解》,希望大家多做传播,以期解开更多人心中的疑惑,南无阿弥陀佛。以下内容,为梦参长老开示:一、如何拜佛?礼拜时要注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