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

海涛法师:这个才叫作资粮!这种资粮生生世世

释迦牟尼佛示现给我们看,放弃他的一切,在印度、在全宇宙推动佛法,他才能够建立僧团,然后将三乘的教法留在这个世间,一代又一代推动佛法。所以各位你一定要想说:可能再二十年你就要死了,或是再三十年你就舍报了,你能够留在这个世间什么?有多少人能够因为你而学佛吗?这是最..

嘎玛仁波切:有恭敬心,顶礼才有意义

1很多人虽然学佛很久,听过许多佛法,却没有融入心中,根本无法调伏烦恼习气,当然也生不起正见和信心,没有任何长进,甚至所作所为,为世人所不容。这种人常将佛法挂在嘴巴上,却在无形中毁坏誓言和戒律,成了佛油子而不自知。2有些人的佛学知识很丰富,能言善辩,甚至成为所谓的..

佛前供养一朵花的功德,你知道有多大吗?

我们先讲个故事,在藏经中,有一个印度人,捡了一朵花,花是金黄色的,很庄严。他想先插到他脑壳上庄严一下,后来一想这个脑壳是无常的,他要是死了,狗吃了,狐狸吃了,其他什么动物吃了都不一定,他不配戴这朵花,就没有把这朵花放到他脑壳上。用手捧着到寺庙里来了,他看见释迦..

《百业经》:(91)月亮比丘尼 愿力成熟 听闻第一 

译序(摘录)《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龙猛菩萨在《中观宝论》中曾有..

《百业经》:(90)野兽禁行者 恶口骂僧百世兽报

译序(摘录)《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龙猛菩萨在《中观宝论》中曾有..

《百业经》:(89)萨Ra那 前世鞭打今生受报

译序(摘录)《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龙猛菩萨在《中观宝论》中曾有..

释迦牟尼佛广传 六 精进品 82 莲面调化恶见众生

释迦牟尼佛广传(下)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释迦牟尼佛广传六、精进品82.莲面调化恶见众生六、精进品82.莲面调化恶见众生无数劫之前,四大部洲处光显劫时,人寿长达六万八千年。寂光香光明吉祥如来于当时五浊兴盛之时为四众眷属宣说三乘佛法,释迦牟尼佛那时即转生为统领四大..

读经,念佛,是最殊胜的消业方法

◎说话办事,缓和稳重。◎做人有策略,花钱有规划。◎经文要多读,要常读,要用它来观照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常常想着经典上佛的教训,常常提醒,常常观照自己的过失,改过自新,那就是无量的功德。◎修行人应: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常行于慈心,除去恚害想,大悲..

不发脾气是功德,受些委屈是消灾

◎印光大师:以后凡居心行事,必须向厚道一边做,厚则载福,薄则无福可得,若再加以刻、险、奸、巧,则便如山峰峻峙,任何雨泽不受,任何草木皆不生矣。◎印光大师:病与魔,皆由宿业所致,汝但能至诚恳切念佛,则病自痊愈,魔自远离。汝宜于念佛毕,回向时,为宿世一切冤家回向,..

一句弥陀,至要之道

◎一句弥陀,至要之道。◎受得小气,才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才不至于吃大亏。◎吃亏是占便宜,占便宜就是吃亏,这是老庄退一步,进三步的道理。◎夸夸其谈,是软弱的标志。◎世上对于有才干的人,通常是妒羡交加的,唯有收敛锋芒,才是上策。◎处世戒多言,多言必失。◎多门之..

达真堪布:这种“傲慢”你可以有

我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有时候尽管是好心,但他人不一定能理解;你为了他好,他不一定这么认为。尽管屡屡会发生恩将仇报之类的事情,但我们的内心不能嗔恨,决心不能动摇。若是真正具有智慧的话,我们不会动摇决心,也不会厌烦。谁也影响不到我们的内心,谁也无法阻碍我们利众的..

学佛也是靠着每天的积累,才能获得明天的希望

公元1011年,23岁的范仲淹离开家乡,跋山涉水,来到应天府应天书院求学。他发奋读书,孜孜不倦,疲倦时用凉水浇脸,饥饿时以稀粥充饥,日夜与诗书相拥,五年未解衣就枕。1014年正月的一天,当朝皇帝宋真宗来应天府朝拜圣祖殿,大街小巷挤满了围观的人,大家都想一睹皇帝的风采,书..

蕅益大师:血书法华经跋

血书法华经跋一切佛语。皆群灵眼目。千圣慧命也。况无上妙法乎。一切读诵受持。皆般若真因。度苦宝筏也。况刺血为墨乎。掠虚禅者。高谈名理。罔知实行。彼未悟理耳。设真悟理。则一切行无非妙理。有何事相可薄。理性可尊邪。况众生无始。我执恒重。若宗若教。对治咸急。正宜借此微..

念佛就是持戒,持戒就是念佛

『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有二解,第一种是《净影疏》里面所说的,他认为明心见性是甚深法藏,「明修胜解如来藏性,是如来甚深法藏。障既除,明现己心」,这叫明心,「故曰受持。是以明心为受持甚深法藏」。前面我们学到此地。现在再看第二个讲法。「(二)《甄解》曰:即闻持三世一切..

宏圆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03讲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德阿弥陀佛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前面我们用五重玄义,对本经做了一个概括性的介绍,下面我们正述经文。经文分三个部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这是历来注经的大德常用的格式。实际上是由晋朝的道安法师首先结构上这样分类的,到了唐代,玄奘法师..

嘎玛仁波切:同样是做一件善业,掌握什么诀窍,能让善业的力量变得很大?

问:顶礼上师,同样是做一件善业,掌握什么诀窍,能让善业的力量变得很大?答:业的规律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未作之因,不会有果;已造之因,必定有果;业果会增长广大。从天道最高处,到地狱最底层的六道众生,因各自的善恶业力,而感受不可思议的不同痛苦和快乐。《百业经》..

这种念佛人是真会念,这叫真修行

「漏尽比丘」,漏是烦恼的代名词。古时候,现在也不例外,古时候就有比喻,譬如我们这个茶碗,这个茶碗盛茶的、饮料的,如果下面有破损,你盛的东西都漏掉,都漏失了。佛说我们的心就像一个盛水的杯子一样,现在有烦恼,烦恼就是漏洞,你所修的这些功德全漏掉,这真烦恼,功德接不..

梦参老和尚:修行人要知道,只念几句经就可以把这些灾难都免了,哪有这种事?

我有一位道友他才四十几岁,是我闽南佛学院的第一批学生。他学的时候很笨,总是学不进去,但他就会放生。他所有的钱,乃至借钱都拿去放生。有一次放生的时候,在厦门往海边上走,突然间他什么都不知道了,就像昏迷一样的,手里头拿两只乌龟,他感觉是在马路上走,有汽车经过也没有..

宣化上人:你若是不修这个道,那么苦是不能灭的

《佛遗教经浅释》◎一九七九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集”,就是聚集到一起,聚集什么到一起呢?聚集种种烦恼的种子在一起,所以就要受苦。苦、集──集就是苦的因,苦就是集的果,这是世间的法。..

宣化上人:为老人、病人及生产妇女布施,能获得无量无边的福报

为老人、病人及生产妇女布施有最想象不到的功德福利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生产妇女。若一念间。具大慈心。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使令安乐。如是福利。最不思议。一百劫中。常为净居天主。二百劫中。常为六欲天主。毕竟成佛..

学会好好珍惜自己的人生,珍惜自己的福报

世间人都爱财,财物,包括金钱与物资,这是世间人所贪求的。这个世间,哪个不贪财?所以佛在布施里面,把它列为第一条。世间人贪财,却不知道财从哪里来,所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财布施得财富。财施是因,财富是果报,你这一生财富虽然不多,你生活能够节俭,你有多余的尽量去布施,..

刘素云:我们念佛了吗?没念佛呀!

佛号功德不可思议。这句话常常挂在我们学佛人的嘴上,成了一种装饰品,以此来证明自己是个念佛人。如果你真认识了这句佛号不可思议的威神力,你为什么不老实念佛呢?注意!我这里说的是老实念佛,重点在“老实”二字上。我们老实了吗?没老实。我们念佛了吗?没念佛呀。我们在念什么?..

刘素云:一个人一生最快乐的是没有冤家,没有对头,没有对立的人

我们学佛,要记住老法师说的话:“大家一定要记住,学佛了,千万不要学到地狱去。佛门跟地狱是隔壁,摸错了门就进去了,很可怕!”我把老法师这几句话再给大家说一遍,“大家一定要记住,学佛了,千万不要学到地狱去。佛门跟地狱是隔壁,摸错了门就进去了,很可怕!”第四,谦卑是世..

印光法师:为什么我们要少说话、多念佛?

念佛一声,功德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念佛是重要且方便的法门对于我们佛弟子来说不仅在禅修时在现实生活里也应做到“少说话、多念佛”为何要“少说话”?俗语说“口为祸福之门”。人常有“好聊天”之通病,和别人聊天或与自己聊天。与别人聊天,无外乎说人家是非长短;与自己聊天,..

观察自己的毛病,改变自己的毛病,这才是改变命运

多看自己的缺点,才能改正自己的错误;多看别人的优点,才能学到别人的功德!你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在最低处;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在最高处!观察自己的毛病,改变自己的毛病,这才是改变命运。你的毛病越少,命运越好;你的毛病越多,命运越不好。对任何人、任何..

经书跟佛像千万不要烧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前面讲的是世间,对待病苦穷人的功德,讲的是悲田,现在这是敬田。假使说未来世的这些国王,乃至于婆罗门、宰辅大臣等,遇到过去佛的塔,庙就是寺院,或者是经书。“毁坏破..

发菩提心后,如何面对顺逆的因缘

我们再看“对治退还”。为欲对治虽已发趣,复退还因,故立忍进波罗蜜多。退还因者,谓处生死有情,违犯所生众苦,及于长时善品加行所生疲怠。发了菩提心以后,这菩提心刚开始我们很生疏,因为我们以前都是用欲望来带动修行。我为什么愿意努力地去修行呢?因为我可以通过..

何谓「四种三昧」

欲登妙位,非行不阶。行法众多,略言其四。梵语三昧,华言正定,又云调直定。众生心行,常不调、不直、不定,入此三昧,能调、能直、能定,故名三昧。一、常坐三昧常坐三昧者,亦名一行三昧。文殊般若经以九十日为期,独居静室,跏趺正坐,蠲除恶觉,舍诸乱想,不杂思惟,系缘法界..

达真堪布:美好的一年,从发愿开始

为什么要发大愿小鸟没有关在笼子里的时候,整个天空都是它的家。它在天空自由地飞翔,多么快乐!一旦被关在笼子里,不能自由飞翔时,那个小小的笼子让它多么痛苦……我们也是一样。这个笼子不是别人给我们制造的,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制造的,是我们自己束缚自己。我们为什么要修大乘..

守持一日一夜的八关斋戒,就能往生西方乐土吗

问:如果守持一日一夜的八关斋戒。临命终时就能得到阿弥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答:能。如果有的众生守持一天一夜的八关斋戒;若守持一天一夜的沙弥戒;若守持一天一夜的具足戒;不失威仪,以此持戒的功德回向,愿求往生极乐世界。由于戒香的熏修,这样的修行者阳寿终了之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