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

不要把别人的因缘套在自己头上

最近几年,佛教界流传,不诵《弟子规》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非常奇怪!且不说,佛教经典没有依据,单就《弟子规》出现在清代之际,那么以前的佛教徒又如何往生呢?“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兔子被树上落下的果子所惊吓,因而落荒而逃,其他动物不明就究里,也跟在它后面全速..

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是为向前

很多时候,得不偿失,好好想一想;很多小偷,很多损人不利己的人,或者是损公肥私的人,这样的人,如果他们能想想后果,绝对不会冒险,绝对会一本正经地做人。这就是一个例子,一般的人如果能听到了这个比喻,他会想一想,回味无穷,就不再冒险了,很多事情就不会发生;他就不会再..

妙莲老和尚:恶口的果报很重,把这些改掉吧!

信者,在佛家讲就是不妄语--不说虚妄语、说话真实有信用。你说话真实信用,谁不相信你、谁不同你共事?说话不信实、尽是骗人,谁敢同你共事?这样聪明是害了自己,所以要说诚实之语,培养自己人品,人品高贵才受人尊敬。大家在这些地方要改喔!好好把这个口改成说善语、真实语,不要..

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什么叫做大乘和小乘?

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对象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了。佛对根器浅薄的听众,说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十善,称为人天乘;对于厌世观念很浓的人,便说解脱生死的方法,称为声闻的小乘;对于根器深厚而有悲愿化世的听..

宣化上人:这是佛教徒入佛门最初的宣誓,也是人生第一件大事

人生第一件大事皈依三宝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们人生第一件大事,就是能皈依三宝。你皈依三宝这件事,要把它重视一点,不要那么轻举妄动。第一,你要选择一个真正的明眼善知识来皈依,以后有什么不懂的道理,都可以得到正确的指导、正确的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不要投到旁门左道,听那..

五种身心业障清除的具体表现

修行两件事情不能等,一是清净业障,二是广结善缘。我们造下的恶业,身语意的恶业,会形成一种无形的障碍,这就是业障。而如何消业障,放生,义工,诵经,甚至生病也可以当做消业障。很多人觉得做的越多,就表示自己业障越轻,所以,今天就讲讲,怎样才算业障减轻了。很多人似乎比..

嘎玛仁波切:魔鬼与佛只有一线之隔,关键就在心

我们都希望今生不要生病,最好青春永驻、健康长寿、家财万贯、家庭幸福美满快乐。在人世间,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奢望”。不过,我们可以发愿,希望有一天往生到阿弥陀佛的净土,或是去其他佛国净土,这是有可能实现的“希望”。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将来能拥有很好的事业、很幸福的婚姻..

助力考试的秘笈:为参加考试的人多念《金刚经》!

为参加考试的人念《金刚经》后......--《正确的读书方法及考试密技》成功大学航天系教授菩萨戒弟子郑育能(果甲)谨述目前国内学子都面临到教育改革的洗礼,大多数青少年每个阶段都要参加一次以上的大考,如何帮助自己的子女,相信是许多家长的心愿。因此,在提供有效的考试秘籍之前..

嘎玛仁波切:怎样从根本中消除业力呢?

为自己忏悔忏悔,就是反省自己。反省自己是为了破除无知、贪、嗔、痴、愚味这些坏的习气。人之所以会愚味无知,是因为不能反省自己。一个人不能反省自己,就看不到自身的缺点。无始以来,我们对此都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了,所以至今还在轮回中。无论是世间法的学习还是出世间法的学..

佛教故事:话说南海普陀山

普陀,又写作“普陀洛迦”、“补陀洛迦”、“补怛洛迦”、“普陀罗伽”,其实都是梵语音译之异名,用汉语意译过来,即是“美丽的小白花(华)”。或“观世音净土”。北宋大诗人苏东坡有诗日:“……兰山摇动秀山舞,小白桃花半吞吐。”桃花说的是普陀山西南洋面中的桃花岛,小白说的..

这25位素食男神,彻底颠覆你对素食的看法

1,苹果创始人:乔布斯1991年3月18日,乔布斯和劳伦娜在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举行了传统的佛教婚礼。乔布斯的朋友、一名佛教僧侣为两人主持了婚礼仪式。“仪式简单到甚至有些苦行的味道,宾客和新娘走入时,熏香正在燃烧。没有婚礼的钟声,而是吟诵佛经的旋律。”从偶遇到结婚,整个过..

嘎玛仁波切:因果业力,真实不虚!破除业力,要不忘出离心,不忘皈依

释迦牟尼佛讲过,“解脱的道路,我指引给你们;怎么解脱,要靠你们自己。”佛教不像其他宗教讲:信了他的神,就能得到永生。因为个人造的业,只能个人承担。就像你生病了,无论多么有名的医生,最多就是帮你看病,给你开处方签,告诉你怎么抓药,他不可能代替你生病。佛陀虽然告诉..

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佛陀是什么?

佛陀,这是印度古代梵文的音译。佛陀,含有自己觉悟、觉悟他人、觉悟一切而无所不知无时不觉的意思,所以,又被称为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觉。佛陀,简译为佛,是在我们这个世界,距今二千五百八十九年(公元前623年),生于印度迦毗罗卫城的释迦太子,成道之后称为释迦牟尼。释迦是族姓..

学佛人如何解决在婚姻、家庭和性生活之间存在的苦恼和误区

婚姻与性的处理是否得当,对学佛者而言,可谓至关重要。根据经验及观察,可以发现许多学佛者,都程度不同的着存在性执着与性压抑的问题,只不过大部分人,尚未意识到罢了。学佛-婚姻-家庭-性的误区如果遵从佛法基本教义,那怕是只做到了大部分,居家生活与修行,都会得到现实的幸..

地藏菩萨感应录

E时代地藏菩萨感应录序风景秀丽的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山之一,是地藏菩萨示迹的道场。学习地藏菩萨,要学习地藏菩萨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慈大悲、大愿大力精神。地藏菩萨这个大愿具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悲心恳切,十法界当中,地狱最苦,地藏悲悯..

嘎玛仁波切:心安定了,当下就是净土

何处才得真安乐众生受到苦难的果报是因为前世行恶造业,所以,我们除了希望他们从苦果当中得到解脱,还要祈愿他们能脱离苦因,因为不种苦因才不会继续承受苦果。而现在的我们也在生命过程中不断地受苦报,如果我们继续造业,来世的苦只会更多更沉重。我们利用观想众生的痛苦,观察..

海涛法师:空性啊,没有法执,就是万法都是佛法

佛教徒进教堂算不算犯戒,完全没有,因为我也经常去教堂。因为我去教堂我动机不一样了,我希望上帝的信徒子民都得到了佛法的加持,我们所做的功德,我们要把我们的功德就像供养护法诸天一样,希望上帝都有更大的福报能量来给他相信的子民得到快乐,乃至将来带他们升天堂等等,因为..

修行四念处的重要

念佛法门与四念处净土法门,于后汉灵帝年间已来中国!至东晋慧远大师赞扬于卢山,昙鸾大师(与菩提流支同一时代)宏扬天亲菩萨之《往生论》等,自此以后逐渐的普遍流行,直至今日,奉行者还是为数不少。虽与古人所修的内容略有不同,但总而言之,仍是净土法门。若读大本《无量寿经..

大邪淫、中邪淫、小邪淫及其果报详解

所谓的非梵行,是指下到梵行居士[1]、上至比丘,对成年女人、幼女、旁生或者非人[2]作不净行,以及一般在家人在非处等作不净行。本来十不善业中说的是邪淫,而此处说的是非梵行,这是为了便于对一般人阐述,或者因为嘎单派教言中也出现过。梵行是指断除一切淫行,因此这里所说的非..

星云大师:佛陀的本来面目09

星云大师佛陀的本来面目09九、佛陀被人毁谤过吗?佛陀被人毁谤过吗?这是必然有的,如上题佛陀所受灾难已经言及,就是现在也还有。一个伟大的人物,在信他的人面前,他是神,他是圣,他是佛祖;在不信他的人面前,他是魔鬼,是罪恶,是坏人。耶稣教徒怎么看佛祖呢?他们都说是魔鬼,我..

以无我之精神,努力切实作种种事业

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须常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一切众生之大愿,努力作利益众生之种种慈善事业。乃不愧为佛教徒之名称。若专修净土法门者,尤应先发大菩提心。否则他人谓佛法是消极的、厌世的、送死的。若发此心者,自无此误会。至于作..

护生放生善后工作的问题汇集(结行)

护生放生善后工作的问题汇集(结行)问:眷养一些动物是否可以算是放生?因为如果放归的话怕会不能生存,怎么办?答:遇到这种事情,要以智慧观察抉择,怎么样做能对众生有较大利益为重要!问:对于市场上的那些人工养殖的动物或家禽,怎么实施放生呢?答:可以由众人捐资,建成放生池或..

慈城罗珠堪布:为什么说如果你的心是清净的,那么你看到的一切也是清净的

从观待道理去看,清净和不清净的世界是果,它的因法,是众生的心。《维摩诘经》里面说得很清楚:心清净的时候,外在现象自然会清净;反之,如果心不清净,看到的必然是不清净的现象,这就是因和果的观待。当然,虽说心清净一切清净,心不清净则一切都不清净。这等于是在说,世上不..

德森法师:佛化婚礼的检讨一文的按语

佛化婚礼的检讨按语(附原文)(一九四五年三月一日)佛学是人生处世的实学,佛教是度人救世的宝筏。所以我们要把他推广普及到全人类,使大家都得到安乐和解脱。于是佛化的婚礼、丧礼、祭礼、医院、学校、通俗演讲……都成为需要积极提倡的急务。其中尤其是婚礼一项。习俗相沿,都是大..

嘎玛仁波切:面对因缘正确努力,对于结果随缘接受

导语:为了自他的究竟解脱,需要不断累积福慧资粮。我们不仅要惜福,更要懂得增福。因上必须努力,果上坦然随缘。对于快乐,我们不用他人指点,自然会去追求,而在生活平顺,正在享受快乐时,似乎靠自己就行了,也不需要指引和帮助。可是痛苦无助时,任何人都想要被呵护,都需要指..

11月5日赵朴初居士诞辰纪念日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这是新中国佛教界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赵朴初居士对自己一生的概括总结。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提倡人间佛教,重视僧才教育;几十年来,他领导中国佛教界在协助政府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健..

杀生的本质及种类划分

杀生的本质及种类划分(此文节选:丹增嘉措活佛的讲话)一、认识杀生之本质杀生之业的本质是:对于对境--旁生(动物)中的任何一个,产生了想杀死的念头,而且从事杀的行为,最后断除其生命。在此结合理论而言,其整个完整的杀生过程,包括基、意趣、行为和究竟四个部分。例如,为了设..

嘎玛仁波切:连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说要度尽众生,这是不是自不量力的大话?

【问题】顶礼嘎玛仁波切!大乘佛教徒经常要发愿度尽一切众生,可其实我们连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发这种大愿是不自量力的大话吗?【嘎玛仁波切答】既然我们自称是大乘佛教徒,就应该与小乘的发愿有所区别,区别就来自大乘佛教徒对于众生有强烈的责任心。但是我们现在还做不到,而..

放生如何具备六波罗密多

放生如何具备六波罗密多(此文节选:慈诚罗珠堪布的讲话)作为佛教徒,我们经常放生。如果如法地放生,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不够如理如法,功德就不是很大。所以,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讲讲有关放生的问题。大乘菩萨所有的行为,可以归纳为六种,这就是六度,六波罗密..

大安法师:大家为什么要求受三皈依?

大家为什么要求受三皈依?这是在无量劫轮转的过程当中,善根的发露,了解到人生的苦空无常,知道本具的佛性,有修道成佛的愿望,才来求受三皈依的。要把了生脱死,求生极乐世界,作为三皈依的目的。既然要皈依三宝,我们就要了解何为三宝?意思何为?所谓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