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佛

无诤是修行者的美德

有一天,目犍连的弟子和阿难的学僧在一起谈话,二人相约同声赞颂经呗,看谁唱诵最好、最妙、最胜。这件事情被其他比丘看到,并且把这件事情告诉佛陀,佛陀就叫另一位比丘,去把这两个人请到讲堂来。当两人来到佛前,向佛陀礼座之后,佛陀就问:“你们是不是彼讨论要共诵经呗,比赛..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二编15

第五章净宗十三祖的生平与思想《14》十二、彻悟大师生平与思想1.生平彻悟大师(公元1741―1810年),讳际醒,字彻悟,一字讷堂,又号梦东,京东丰润人,俗姓马。大师幼而颖异,长喜读书,经史群籍,无不博览。二十二岁时因大病,深感幻躯无常,发出世志。病患痊愈后,到房山县,投三..

怎样知道自己的前世今生

本文出自《小乘单译经・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一卷,刘宋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译。有一天,佛祖告诉阿难:“我看天地万物,各自都有他们的宿世因缘。”阿难见佛跟他说话,于是赶紧前来顶礼佛陀,跪着问佛说:“是怎么样的因缘呢?这些弟子大家都想知道。请您敷演讲说,以开示度..

莲宗十一祖:省庵大师

一、省庵大师的生平事迹省庵大师(1686-1734)清朝时著名净土宗高僧,为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讳实贤,字思齐,江苏常熟人。俗姓时,世代书香,生于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八月初八日。大师生而不沾荤食,少年时即显其聪慧醇和之本性,彷与生俱来便有脱俗离尘的夙志。父亲早亡,母亲..

以虚空做佛事的虚空藏菩萨

虚空藏菩萨又译虚空孕、虚空库、虚空光菩萨,密号库藏金刚,是大乘佛教八大菩萨之一。虚空藏菩萨功德浩荡遍满虚空,智慧无边恒沙难喻,是住于般若波罗蜜究竟首楞严三昧的十地菩萨,与地藏菩萨互为呼应。释迦牟尼佛曾赞叹虚空藏菩萨是三世诸佛第一辅臣,“唯除如来,余无及者&..

邪淫害人太深,末学跪地痛心,分享两剂戒淫猛药

我是一个深受邪淫苦恼的人,自慰、婚前性行为、意淫,等等行为都犯过,连找小姐这样的想法都有过,还喜欢浏览色情网站,专挑“刺激”的看,不刺激的都不愿意看。并且我有长达七年的手淫史,现在身体虚弱,肾气不足,真是自作自受。我劝诸君别学我。请大家看一看,哪一个成功人士是..

真心求净土者,勿忧临终之退悔也

【原文】一人问:“释迦如来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佛具如是神力,何不即变此娑婆土石诸山秽恶充满之处,便成七宝庄严之极乐国,乃必令众生驰驱于十万亿佛土之迢迢也?”噫!佛不能度无缘,子知之乎?净缘感净土,众生心不净,虽有净土,何由得生?喻如十善生天,即..

何为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一者礼敬诸佛”礼者、身礼拜。敬者、语意恭敬。诸者、不定之词。或礼过去佛、或礼现在佛、或礼未来佛、皆约事相说。若约法性佛、则无三际之分。然礼法性佛、不离事相佛、礼事相佛、亦不离法性佛。礼法身佛亦即是礼报化佛。依勒那法师有七种礼、贤首宗之圭峰大师加三种..

相同的肺病,不同的境遇

我的俗家四老中,有两位是因肺癌去世的,前后仅相差两年,却因有无三宝的加持及阿弥陀佛的慈光照摄而境遇迥然不同。名医的尴尬我的岳父是一位离休老干部,生前还是当地有名的医生。他解放前参加革命并入了党,解放初期即担任区委书记,后又考上了昆明医学院。因其生性耿直,在校期..

顶礼佛陀三十二相,清净美好【珍贵收藏】

顶礼佛陀三十二相佛像是指佛陀的庄严法相,具足「三十二相」与「八十种好」,合称「相好庄严」。经典记载:佛陀容貌圆满庄严,端正殊妙,显易见者有三十二相,微细隐密难见者有八十随形好。佛陀于往昔世中,行无量善行,成就无量功德,积聚无量福德,现于形相而成就三十二相八十随..

弥勒法门的介绍

◎弥勒信仰农历正月初一,为弥勒菩萨圣诞,中国佛教徒于当天举行法会庆祝。弥勒信仰是以未来佛──弥勒菩萨为信仰对象。曾流行于印度、中亚、中国、日本、朝鲜等地。我国晋代的道安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民国的太虚大师,都是弥勒菩萨的信仰者。历代对于弥勒佛的信仰,约可分为二..

宝箧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放三个塔在上面?

善士问:师父,咱们读诵《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宝箧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放三个塔在上面?恒传法师答:阿弥陀佛,这是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塔。佛陀涅后,由香姓婆罗门将佛舍利分为八份,分与迦毗罗卫等八国请回起塔供养。其后,阿育王并建立八..

新年除尘 :佛像供养久了有灰尘怎么办?六个步骤轻松搞定!

佛像供养久了有灰尘怎么办居士,是佛教四众弟子之一。居家学佛者大多会供养佛像,而佛像供养久了,必然会有灰尘,那么我们该如何擦洗佛像呢?六个步骤教您如理如法擦洗佛像!第一、准备干净盆,专为浴佛用。第二、净手将佛像移至宽敞处。第三、准备净水、干净毛巾擦洗佛像。第四、..

春节去寺院拜佛应该注意什么?

春节去寺院拜佛应该注意什么?编者按:又是一年新春佳节,很多人都会去寺院拜佛祈愿,但是拜佛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如何拜佛才如法如理呢,下面介绍一些在寺院拜佛时需要注意的问题:1、在殿堂礼拜时,不能站在大殿的中央,因为这是方丈或住持的位置。2、有人礼佛菩萨,不能从其头..

从心底至诚恳切念佛,才能感佛相应

我们修行要了生死、成佛道。首先我们要发长远心、精进心,要吃得苦中苦,方能成为人上人。我们现在是贪嗔痴三毒充盈的罪恶生死凡夫,如果想要了生死,就要下一番苦功,要精进用功办道。虽然说我们的修净土法门是方便、捷径的法门,但是还是要下苦功夫。我们要从心底下功夫,从心底..

慈母八旬始念佛,十年功成生净土

母亲俗名李香云,法名胜修,生于一九二七年农历九月初三,四川省仁寿县农旺镇黄坳村七组人。母亲从二七年开始念佛,二八年八月皈依三宝,皈依后坚持吃长素,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于二一八年农历正月二十四日上午九时二十三分安详往生,世寿九十一岁。敦伦尽分,培植福德母..

佛陀造像的最初因缘

释迦牟尼佛出家成道后第八年,渴思报答母亲摩耶夫人生育之恩,以神通力从洹精舍到忉利天,于善法堂的金石上结跏趺坐,为摩耶夫人演畅微妙法义。此时,人间的四众弟子不见如来,孺慕情深,十分忧愁,仿佛失去父母,如箭穿心般地伤痛。他们一同来到世尊住处,望着园林庭宇,却处处看..

阿那律尊者得“天眼”的由来

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阿那律尊者被尊为“天眼第一”。出家前的阿那律是释迦族的王子,由于过去生曾供养辟支佛,所以生生世世皆感得大富大贵的福报,衣食住行一切不虞匮乏。而善根深厚的王子,并不因此沉溺于五欲之乐,在听闻到佛陀的开示后,便发心离俗,出家修行。有一..

佛前许愿“心诚则灵” ,这是真的吗?

都说“心诚则灵”,可是,怎样才算心诚?是愿望本身的强烈程度,还是对佛菩萨的虔诚程度?佛菩萨又会怎样帮我?让我直接快速实现心愿吗?你认为的“心诚”是什么?“心诚则灵”四个字中,怎样代表心诚?在佛前,不少人都会在心里或口中默念,说出各自的心愿,一般人都称为“许愿”..

每天拜佛的重要性

我们每天修行,必须要有一段时间来礼佛。礼佛一方面降伏我慢,另一方面从世间的身心来看,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方法。整个的全身都在运动,血液可以传输到大脑神经。我们宋代有位大居士,叫王龙舒,他每天是要礼佛一千拜的,最后他往生的时候是站着往生的。所以我们不要一拜佛..

沙曷比丘饮酒醉卧树下,为何世尊还赞叹他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上万名诸大菩萨常跟随在一旁。当时,在须耶越国有个穷人,受人雇用替小孩剃头,他和被剃头的小孩父母约定:“当麦子成熟,就给一斛麦作为佣金。”后来,他远游回来,在路上遇到一位旧识,这位老友邀他一同回..

如何忏悔才能让罪业清净

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也都犯过错。我们自身缺点很多,习气早已难以割舍。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更不愿改正。一旦做错了,将错就错,自暴自弃。在《百喻经》中就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牧牛人有二百五十头牛。牛主人精心喂养着,每天驱赶牛到水草丰盈的地方。有..

广种福田的两种方法,你知道吗?

“福”,自古便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它是衣食丰饶,长寿富足,是康宁无忧,所求顺遂,同样也是治学、修行中不可或缺的资粮,故而儒家说“五福临门”,佛家注重“福慧双修”。什么是“福”?“福”是人们对幸福的一种理解,它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字,但每个人对它的认识都不一样。对南..

佛像供久了有灰尘该怎么办

第一、准备干净盆,专为浴佛用。第二、净手将佛像移至宽敞处。第三、准备净水、干净毛巾擦洗佛像。第四、擦洗好后,将佛像放回本处。第五、烧香,合掌对佛像,并说赞:“我今灌浴诸如来,净智功德庄严聚;愿彼五浊众生类,速证如来净法身。戒定慧解知见香,遍十方刹常芬馥;愿此香..

脚踏实地的修行

孔子《论语》二十篇,第一句说:“子曰。学而时习之。”子者,孔夫子;曰者,说也。孔子教人将学过的东西,时常温习,语默动静,念念不忘;若所学仿佛大意,功夫就不相应,不究竟了。世法佛法都是一样,要学而时习之。佛法是体,世法是用。体是理,是真谛;用是事,是俗谛。要知二谛..

佛教与医学的关系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在缘起缘灭的世间,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众生的病苦,除了来自身体器官的疾病之外,还包括心理的疾病,也就是贪痴等无明。佛陀为了医治众生身心的病痛,以一生的时光演说三藏十二部经典,指出一帖帖疗治身心的药方。因此,经典里比喻“佛为医师..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第7讲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德阿弥陀佛我们继续来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好,大家看经文:复次善男子,言请转法轮者。这是第六行愿请转法轮,就是劝请诸佛说法。法包括教、理、行、果,《心地观经》中说:“声名句文,名为教法,有无诸法,名为理法,戒定慧行..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第6讲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德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家看经文: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这是第五行愿随喜功德。随是随顺、不违逆的意思,喜是欢喜、心不厌恶。就是说,凡是见到或者听闻他人所作的功德善行,乃至一毫之善、一尘之..

印光法师:十念法门

十念法门。增广文钞卷一与陈锡周居士书若或事务多端,略无闲暇。当于晨朝盥漱毕,有佛则礼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念至十口气,即念小净土文。或但念愿生西方净土中四句偈。念毕礼佛三拜而退。若无佛即向西问讯,照上念法而念。此名十念法门。乃宋慈云忏..

受三坛大戒前,为何要有忏摩仪式

在三坛大戒中,每于受戒前夕,戒场都会为戒子们安排隆重殊胜的忏摩仪式,戒子须礼佛、忏悔、发愿,以达身心清净,纳受戒体。梵文ksama,音译为“忏摩”,省略为忏,意译为悔,合称为“忏悔”。即“忏其前愆,悔其后过”之意。忏悔,翻译成白话的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