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

一个普通人皈依的心路

尘世间我喜欢户外,爬山涉水、露营野炊、溯溪攀岩、徒步穿越……我喜欢挑战,工作上、学习中克服一个个困难,拥有成就感……我喜欢对酒当歌,那豪饮狂歌,一抒荡肠酣畅之气……我喜欢……然而,每当夜深静谧时,回首半世蹉跎,不知人生何处是归途?亲近善知识2014年秋季,偶然知晓..

如何利用“行仪”分享佛法

还记得我第一次对三级修学产生好感就是因为参加静修营的时候,看到义工师兄们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心中充满了向往。觉卜师兄也曾分享过他们班级的一位师兄进书院的缘起:他坐地铁的时候遇到一位师兄,身穿三级修学的文化衫,一直在默念三皈依,遇到老人立即让座,出入地铁礼..

起起落落,佛法让我重生

10年前,我曾信仰过其他宗教,同时也接触了传统文化,这些教义都是劝人为善,做个有道德的人。起初,我学的很欢喜,时间长了,就会好想,比如,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因果真的有吗?我们为什么要做一个好人?如果人生只有一世,我觉得没必要去做个好人;如果有来世和轮回,我怎么感..

为什么参加静修营

参加静修营的理由之一是,对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改变了我对她观望的想法。先谈谈我加入三级修学一个多月后,学习目的的彻底改变。因为探究人生问题和对选择的迷惑,我曾选择了心理学和培训管理工作来寻找答案。然而,思考的人生问题依旧困惑着我,是朋友圈的..

说再见,再见不会太遥远

10月6日晚,悠然响起的《叩钟偈》多了一丝离别的味道,第十三届菩提静修营走进了尾声。6点半,西园寺方丈普仁大和尚、菩提书院导师济群法师、以及西园寺常住法师和老师们走进三宝楼讲堂时,经久不息的掌声让人一时忘记了楼外正暴雨如注。“第十三届静修营非常圆满,老天爷帮忙啊!..

起风了,起风了

10月6日,是第十三届菩提静修营营员活动日的最后一天。下午一点整,行脚活动在东沙湖生态公园拉开帷幕。各组营员及部分义工将他们在本届静修营期间的感受排成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供养导师、供养三宝。节目之后,导师对行脚活动的意义进行了开示,并带领大家在美丽的沙湖边经行,体..

济群法师:看清我执的真面目

一切执著的根本是我执,即执著有个自我。一切执著的根本是我执,即执著有个自我。因为我执,就和众生有了自、他的对立,由此带来新的痛苦。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那些特别在乎自己的人,烦恼往往也特别多;反之,无私的人却更容易快乐、自在。“我”是什么?其实只是一种感觉。比如一..

济群法师:学佛人在发心中的误区

普通人因为从凡夫心出发,所以成就了凡夫心。那么学佛者的发心是否就正确呢?其实也不尽然。很多学佛者的发心,并没有摆脱原有的心行习惯,也不属于正确的发心。1、基于某种贪著而发心学佛者的发心往往存在两种误区。一是从开始发心就不对,是带着某种贪著开始学佛。深究起来,可能..

济群法师:什么才是输在起跑线上

在我们今天所受的教育中,往往把传授知识和技能放在首位,严重忽略了做人的教育。这一情况不仅存在于学校,家庭也是如此,甚至早在孩子出生前就开始了。中国自汉代起就有“胎教”,古人认为,胎儿容易被孕妇的情绪和言行影响,故孕妇必须遵守相应的道德和行为规范。但今天的胎教是..

济群法师:福报从哪里来?好命从哪里来?

常耕福田,才能福报多多福报从哪里来?不是说你能力强就一定有福,因为福报也有它的前因后果。佛教告诉我们,福报来自福田,主要是悲田、恩田、敬田三种。悲田,是慈悲普天下的劳苦大众。他们需要快乐,可没有快乐;他们想摆脱痛苦,可没能力摆脱。如果我们从慈悲心出发,帮助他们..

轮回是看不见的 应如何理解呢?

轮回是看不见的(资料图)问:轮回是看不见的,应如何理解呢?济群法师答:轮回,其实是内心迷惑的显现,根源就在我们的心。换言之,在我们的凡夫心中具有六道众生的心理特质,当这些心理外化后,便呈现出流转轮回的种种状态。很多人不相信有六道存在,因为那是看不见的。其实,我们..

济群法师:戒律的作用和意义

戒律的作用和意义真正迈向解脱,必须通过戒、定、慧的修行。佛陀制定的戒律,就是帮助我们建立一种和解脱相应的生活方式。我们没有学佛受戒之前,所有行为都是贪嗔痴不良串习的延续。而这种串习是和烦恼相应的,是和轮回相应的。如果不依戒律彻底扭转的话,我们就会在串习形成的洪..

济群法师:如何获得幸福

济群法师在这木棉花盛开的季节里,春去夏来,艳阳高照。可即便暑气炎炎,也依然阻挡不了人们前来探索幸福本质的脚步。6月10日下午3点,菩提书院导师上济下群法师在晋江市开讲“心灵创造幸福”。本次讲座还采用了腾讯和新浪视频进行直播,让不能亲临现场的观众也能聆听清凉法音。每..

济群法师: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这俩字

心既是痛苦的源泉,也是快乐的源泉。我想大家应该有这样的体会,当内心贪婪、仇恨、焦虑、恐惧、嫉妒、自私等负面心理产生活动时,不仅会使心痛苦纠结,甚至会使身体产生不良反应。只要这些心理得不到解决,问题将接踵而至,永无宁日。同样还是这颗心,当它没有烦恼时,我们很容易..

济群法师:进取与执著有何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近佛教,其实这是对佛教的误解。从世俗意义上说,进取心是好事;从佛教..

济群法师:人生的导演

济群法师:人生的导演在人生舞台上,每个人都投入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起先,是父母的孩子;后来,又成为孩子的父母。与此同时,还担纲着形形色色的职业身分、社会身分。事实上,在这场无休止的连续剧中,我们有着演不完的角色。即使眼前这个角色命终,不过下场片刻,又会换上另一..

济群法师:这些潜伏在生命中的痛苦你有吗?

轮回中有六种苦无人能够幸免说到解脱,首先要有解脱的意向,也就是出离心。怎样才能生起出离心?这就必须真切意识到轮回是苦。就像一个人饱受病苦折磨之后,自然就会迫切地想要摆脱。在忆念重点上,下士道是观地狱、饿鬼、畜生的三恶道之苦,而中士道不仅要观恶道是苦,进而要观整..

济群法师:成佛的目标不是踏破铁鞋,而是回到当下

顿教的修行是从真心入手,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在迷惑系统之外,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成佛的力量。修行所要做的,不是要成就什么,而是直接体认这个觉悟本体。这一见地为我们修行提供了极大的信心。我们都知道,学佛是为了成佛,但怎么才能成佛..

济群法师:你的世界只装着一个人当然会孤独

生命本身是圆满的,是自立并具足一切的,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依赖。但无明带来的贪心,却不断怂恿我们寻找外在的依赖。不幸的是,任何外在事物都是不可靠的,是无法永久依赖的。所以,我们在寻找的过程中,内心始终没有安全感。我们的身体、家庭和事业,哪一样是永恒不变的?我们每天..

济群法师:学佛发心两大误区看你能否对号入座

普通人因为从凡夫心出发,所以成就了凡夫心。那么学佛者的发心是否就正确呢?其实也不尽然。很多学佛者的发心,并没有摆脱原有的心行习惯,也不属于正确的发心。一、基于某种贪著而发心学佛者的发心,往往存在两种误区。一是从开始发心就不对,是带着某种贪著开始学佛。深究起来,..

济群法师:精神追求的提升

精神追求的提升现在很多人富起来了,但幸福却没有随之而至。为什么?就是因为心态有问题,因为缺乏正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追求。当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扭曲了,物质只能加速他的变态;当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坍塌了,再多的物质也无法支撑它,复原它。所以,当基本生存得到保障后,我们更应该..

济群法师:一念通三世

一念通三世,开悟方能知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这里有两个颂,主要是强调在修行中,念头到底有多重要?‘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我们现前的一念,究竟有..

济群法师:布施供养是存钱最佳方法而且利息很高

一说到供养,首先想到的是初一、十五,许多寺庙都有给佛、菩萨上供的习惯。还有,天天吃饭之前,我们都要供佛,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所以,供养也是修行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对佛陀的尊重、恭敬的一种表达。供佛并不是说佛一定要吃我们的东西,到时候你不供养,佛就得饿一顿肚子..

济群法师:修行路上的地图

济群法师:修行路上的地图近年来,《道次第》在汉传佛教地区日渐盛行,这一现象绝非偶然,而是反映了大众在修学上的实际需要。今天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资讯空前发达。对学佛者来说,不必出门就可接触到汉传各宗乃至三大语系的相关典籍和开示,这种便利是过去无法想象的。但任何事..

【法眼看世间】济群法师:不想太累 其实有方法

迷茫…(图片来源:一个ONE)现代人普遍活得很累,原因是什么?无非是因为贪著,因为心对外境粘得太紧,对财富和权力粘得太紧。当我们有十分在乎时,会带来十分的压力;而当我们有一百分在乎时,就会带来一百分的压力;当这种在乎超过一百分时,我们就会被自己制造的在乎彻底压垮。或许..

济群法师:休息也是一种能力

济群法师:休息也是一种能力今天的社会都在通过鼓动欲望而刺激消费。厂家在不断升级产品,商家则全方位地激发购买欲,整个社会处在占有、攀比和竞争中。我们不但想占有财富,还会不断攀比:我要比你有钱,比你消费得起。这种攀比带来了竞争,甚至是不择手段的恶性竞争。一旦陷入这..

济群法师:既然看不到来世 为何还要深信因果?

深信因果(资料图)学佛的人,大约都以为自己是相信因果的。但扪心自问:我们对因果究竟信到什么程度?是“深信不疑”的“信”,还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式的信呢?对于学佛者而言,深信业果是非常重要的。无明烦恼为什么会使我们流转生死?造作恶业为什么会使生命感得苦果?正是因果..

济群法师:供养是存钱的最佳方法,“利息”很高

一说到供养,首先想到的是初一、十五,许多寺庙都有给佛、菩萨上供的习惯。还有,天天吃饭之前,我们都要供佛,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所以,供养也是修行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对佛陀的尊重、恭敬的一种表达。供佛并不是说佛一定要吃我们的东西,到时候你不供养,佛就得饿一顿肚子..

济群法师:欲望少一点,幸福就多一点

我们现在有了那么多便利的生活用品,可以从洗衣做饭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却没能因此过得悠闲,反而活得更累。为什么?在过去的年代,我们虽然物质清贫,但相对单纯,也没有攀比带来的压力。但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太多激发欲望的东西,这就很容易带来攀比。有了这个..

济群法师:看不到来世还信因果吗

问:既然看不到来世,为何还要深信因果?济群法师答:学佛的人,大约都以为自己是相信因果的。但扪心自问:我们对因果究竟信到什么程度?是“深信不疑”的“信”,还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式的信呢?对于学佛者而言,深信业果是非常重要的。无明烦恼为什么会使我们流转生死?造作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