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法师

明海法师自述出家的心路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缘,看了一本介绍弘一大师的书,从而接触到佛教,一下子明白了,人生应该着意的地方在那里,应该用力的地方在那里,当时内心中出现了某些转变,让我知道人生应该用力的地方。那时候没想出家,但是我知道,人生应该用力的在自己的人格、在心地、在自..

明海法师:修行是让自己更勇敢,以心为足,带上勇气

我常常讲,修行,很重要的是学习让自己更勇敢、更有勇气。有勇气不是让你去跟人家吵架或打架,而是当困难来到你面前的时候,你能有勇气直面它。当你五蕴炽盛、烦恼丛生的时候,你能诚实勇敢的看见它。说似容易,很多人却都选择了逃避,因为逃避比面对容易。比方说,有一件麻烦事出..

明海法师:论禅僧行脚

在中国历史上,禅僧行脚有非常悠久的传统,是每个禅僧修行生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古代,交通工具虽不太发达,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官道、有驿站。而行脚的禅僧不仅在官道、驿站上行走,有很多时候是披荆斩棘,在深山老林里行走。他们拜访修行人,寻找或开辟新的修行道场。禅..

烦恼都是自寻的,痛苦都是自找的

我的启蒙老师曾说过很多经典的话,虽仅能记起一二,但足以受用终生。因缘因果、无常无我、自作自受。这句话,自从听了以后,我便刻在了心里。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是在十年前了,但是直到现在,我还常常提起来玩味。有时和人聊天,这句话也会蹦出来。佛教说什么呢?可以说不出这..

修行路上,每天都有几件事不能忘记

实际上没有实存的一个我,实存的一个我的命运,实存的—个我遇到—件什么事。整个我们的生活都是由分别心——不同层面的分别心,以及互相之间的复杂的关联,内外的感召,时间空间上的缘起所组成。文/明海法师做为一个修行人,每天有几件事不能忘记,就是佛教..

每个高僧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导师

引领我们出离生死,走向解脱到达光明彼岸的大恩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摄影:锈剑)又逢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在佛教中,具德的师父是延续慧命,引领我们出离生死,走向解脱到达光明彼岸的大恩人,师尊之恩恩深似海,纵粉身碎骨难以为报。古往今来,禅宗公案里那些嬉笑怒骂,雷霆棒喝..

佛法是甜的,你尝到了吗?

佛法是甜的,你尝到了吗?01据犹太人的智慧之书《塔木德》记载,在孩子入学的第一天,拉比(犹太教的老师)会给每个孩子喂一勺蜜。然后,拉比满脸神秘地对孩子们说:“你们将要学习的知识,和蜜是一个味道。”数日前,一位佛友拿着一本新版的《愿力的奇迹》,来到九华山大觉寺找我签..

内心解缚之要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向比丘们开示:“过去,诸天曾与阿修罗战,释提桓因告诉忉利天的天子说:‘各位与阿修罗战斗,如果最后阿修罗战败,我们得胜,你们就将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的两手、两足及颈五处绑缚起来,捉到这里来。’此时,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也告诉所有..

明海法师忆净慧长老:活在当下

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师父(净慧老和尚)的情景:一位老和尚从书桌上抬起头,从容地转过身,慈悲安详,和蔼可亲。因为是冬天,他还戴着一顶毛线织的帽子。我好奇地想:怎么和尚还戴帽子呢?我这样才一动念,师父就随手把帽子摘下来。我想:这老和尚一定有神通呢!后来师父..

明海法师:感动的心

感动的心我们学佛的人通常想我们要修行嘛,要修这个心。这个心是什么样的心呢?有人说是平常心,什么是平常心?荣辱不惊。有人说是如如不动的心,什么是如如不动的心呢?不动,这个用词是没有错的,但是有时候可能我们会理解偏了:一学佛啊,这个心不是如如不动,而是像石头一样,..

中国佛教协会新任正副会长全亮相

耳可闻者曰名,眼可见者曰相。《金刚经》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学诚法师提出的“爱国、爱教、正信、正行”八字方针,应该成为推动中国佛教事业进一步健康和全面发展的核心力量。——纯道题记中国佛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20..

那些从北大清华出家的和尚们!

为什么有这么多高知出家?不是说科学知识越多,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就越强,人们的宗教性就越弱吗?北大清华的学子们出了什么问题?与北大清华毕业生出家为僧联系起来,笔者想说的是:知识多少或许与宗教信仰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最早接触的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和尚是河北的释明海法师,..

明海法师三皈五戒开示

各位营员,现在我简单讲解一下三皈、五戒的内容。三皈依和五戒的仪式很简单,但是内容很丰富。什么是三皈依呢?在一个师父的主持下,在佛像前表达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心愿,这就是三皈依。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呢?首先我要解释,参加三皈依的仪式,不是加入一个组织,它也..

明海法师:出家就是回家 是回归自己性灵的故乡

明海法师(图片来源:资料图)明海法师:1968年生人,俗姓肖,祖籍湖北潜江,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9年开始研究佛学,1990年在北京广济寺结识生活禅创始人净慧老和尚,从此归心佛门。1992年9月,于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净慧上人座下披剃出家,1993年于洛阳白马寺受具足戒..

顿超三界乐悠悠

寒山顶上月轮孤,照见晴空一物无,可贵天然无价宝,埋在五阴溺身沤。因众生不识本心,所以,世尊以无尽悲心示种种法门,欲令众生尽此一生即可圆转五浊,成就菩提道果。而在诸多法门之中,净土持名一法则如一枝芬陀利横处五浊,不仅契理契机、三根普被,且因其词约义赅、谛理精微而..

明海法师:钱是谁的?

大家看看佛陀教导我们怎么样布施?首先他让我们这样来观察布施。“若施彼已,则是我有”,通常我们会说:我有钱,我有什么,有什么。其实你把钱抓在手上,不一定是真正地拥有。佛经里叫“五不坚之财”。哪五个呢?有水火的。如果有水火的灾害,你的财产会损失吧?有盗贼的,盗贼有份..

明海法师:护持好信心这棵树

护持信心(资料图)佛教讲信解行证,如果没有信,其他的全部谈不上,解行都是谈不上的,一定要信。但是我们今天的时代,学佛人的信心很容易被伤害,伤害我们信心的其实不是外面的什么境界,而往往是自己把自己的信心伤害了。信心是一棵树,我们要给它浇水,要长养它,保护它不受伤害..

钱是谁的?明海法师在问你呢!

布施(资料图)大家看看佛陀教导我们怎么样布施?首先他让我们这样来观察布施。“若施彼已,则是我有”,通常我们会说:我有钱,我有什么,有什么。其实你把钱抓在手上,不一定是真正地拥有。佛经里叫“五不坚之财”。哪五个呢?有水火的。如果有水火的灾害,你的财产会损失吧?有盗贼..

明海法师:我在五台山闭关的体会

净慧长老与明海法师等五台山合影(来源:柏林禅寺)佛教讲信解行证,如果没有信,其他的全部谈不上,解行都是谈不上的,一定要信。但是我们今天的时代,学佛人的信心很容易被伤害,伤害我们信心的其实不是外面的什么境界,而往往是自己把自己的信心伤害了。信心是一棵树,我们要给它..

明海法师:为什么你的时间总不够用呢?

你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了吗?你每天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了吗?你的心越来越难以静下来了吗?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究竟该如何静心?我被很多人问到一个问题,他们问:“师父,怎么样才能让我的心静下来?”其实以前,我们的心也有静不下来的时候,但是现在的人比以前更难让心静下..

明海法师:无常的世界和我们

菩萨对菩萨来说,他的心跟我们普通人的心是有些不一样的,他没有浪费。说他没有浪费是因他的心总是处在几种感受里,我概括为下面几种:第一种感受,他有归属感。我们知道人有很多归属,有家庭的归属,有单位的归属,有团队的归属,是哪一个党的,那也是归属,是某一个俱乐部也算归..

明海法师:无常的世界和我们

《佛说八大人觉经》我们来看这部经,题目叫《佛说八大人觉经》,东汉安世高翻译,他是安息国人,安息国就是现在的伊朗高原。沙门是一个音译词,有时候写成桑门,桑树的桑,是古代印度对各种宗教出家修行人的泛称,并不是专指佛教的。佛教传到中国来以后,在很长时间内从印度、从西..

明海法师真实分享:我的改过经验

改过佛教所说的修行并不神秘,所谓的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心行,修正我们的言行。修正心行、修正言行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改过的过程。说到改过,首先涉及到知过。知,涉及到我们对自己的认知,通常每一个人生活在自我的习性中、自我的种种观念的框架中,“习焉不察”。说到改过,说到..

明海法师:在生活中观自在

建设禅意的生活建设禅意的生活,实现禅与生活的不二,是生活禅的主旨;存在与超越不二,生活与自在不二,是《心经》的主旨。“二”是什么?“二”是矛盾。凡夫因为有执著,所以有分别,因分别而有种种矛盾,其实矛盾本无所谓有,但烦恼由此而生。人与自然是矛盾,个人与集体是矛盾..

净行品教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行

修行使人快乐满足《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的大致内容是,在华严法会上智首菩萨问文殊菩萨,如何得到清净的身口意?如何得到修行的功德?智首菩萨的问题很长,主题就是菩萨如何得到修行的最大利益。文殊菩萨以偈子的形式回答,先赞叹他的提问很好。回答中有句话很重要:“若诸菩..

明海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二个,有连接感,连接感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个体,都在红尘中(包括我自己在内),每天办的事情都很具体,也很啰嗦,关乎于人的吃喝拉撒,关乎于人的喜怒哀乐,就是所谓的此岸世界的这些事情。那么,生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生活的最高境界是你在这红尘的此岸做的..

明海法师《八大人觉经》

我们来看这部经,题目叫《佛说八大人觉经》,东汉安世高翻译,他是安息国人,安息国就是现在的伊朗高原。沙门是一个音译词,有时候写成桑门,桑树的桑,是古代印度对各种宗教出家修行人的泛称,并不是专指佛教的。佛教传到中国来以后,在很长时间内从印度、从西域各地到中国来传教..

素食改变世界

一佛教传入中国汉地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时代起,中国汉传佛教的信徒就倡行素食。这一饮食上的规范现在已成为汉传佛教的重要标志,出家人尤为严格。不食鱼肉的饮食习惯最早为梁朝的一位佛教皇帝萧衍所提倡。他撰写了《断酒肉文》,以皇帝的权威向天下..

明海法师:行住坐卧搬柴运水 生活之中处处是禅

在行住坐卧、搬柴运水中证解脱得自在(图片来源:资料图片)我们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在一种强大力量的推动下,在生活的轨道里转开了:上学、考试、升学、就业、婚配、生儿育女,一环接一环,没有喘息的机会,总是要你往前走,总是要选择,或者这样,或者那样。选择后有一系列的后..

净慧长老的生平事迹

净慧长老,俗姓黄,1933年古历8月27日出生于湖北新洲,圆寂于2013年4月20日6点26分。享年81岁,僧腊67载,戒腊62年。长老因家庭贫困,一岁半即被父母送入尼庵,由海善、仁德二位尼师抚养,小名如意,后即在当地发蒙就学。长老(按:为叙述方便,后简称“净慧长老”为&l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