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 更多...

济群法师的犯罪要如何忏悔

从一开始就创造了无数罪恶的行为,我该如何忏悔?菩萨对我们说:“我已经学会了在法的世界里运用纯洁的三德。诸佛菩萨在彼此面前诚恳悔改,然后不再创造,保持清净的世界和一切功德,“从前,我所创造的恶业就在法界周围。济群法师的犯罪要如何忏悔现在我在十佛菩萨面前用三清业,我真的很后悔我所做的一切。以后,我再也不..

济群法师:布施的好处是什么呢?

我们修布施,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第一,布施能克服我们内在的悭贪和吝啬。每一个人都会有贪心,有吝啬心。对治悭贪和吝啬心的有效方法就是布施。第二,布施可以克服我们对财物的贪著。一个肯布施的人,他对财物的贪著就会比不肯布施的人要小。如果经常修布施,久而久之,贪著心就会越来越小,越来越淡,而一个贪著非常重的..

济群法师:心经的人生智慧

《心经》者何?人生的大智慧──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解脱痛苦的原理,有空不二,诸法真实相,不住世间,超越生死,烦恼即菩提,解脱自在的人生,成佛的唯一途径,无上法门,劝勉。【《心经》者何】《心经》,具称《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佛教经论中文字最为简炼,而内容又极为丰富的一部典藉。它和《金刚经》一样,在社会上..

济群法师:依止善知识的九大利益

修习依止法,能为学人带来哪些殊胜利益呢?《道次第》总结为九点。1.得近佛位:如法依止善知识,能使我们迅速接近佛果。因为一切修行必须在善知识的引导下完成,故《阿含经》视之为“全梵行”,如法依止,自然进步迅猛,为成佛捷径。2.诸佛悦豫:十方诸佛都会欢喜赞叹。这不仅因为亲近善知识是诸佛菩萨的教导,更因为学人能..


济群法师:有一种想叫妄想

 人们生存在这个世间,因欲望驱使,就会引发与之相应的种种想法。当我们感到寒冷时,就想找衣服穿;感到饥饿时,就想找东西吃;觉得孤独寂寞,就想结婚成家;觉得闲来无聊,才会追求各种娱乐;觉得精神贫乏,才会追求艺术;觉得人生苦短,才会信仰宗教。总之,人类有什么欲望,就会有什么妄想。有什么妄想,世界就会出现什..

济群法师:皈依后不该做什么

皈依后不能做什么?三皈誓言中的“皈依佛,终不皈依邪魔外道;皈依法,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终不皈依外道邪众”,便是获得皈依体后应遮止的范畴。遮止学处中首先要求我们,皈依佛,永不皈依其他宗教或各类民间信仰。同时要认识到,皈依佛之后,也不应再以世间的感情、财物、地位为究竟归宿。或许有人会问:难道学佛就要..

济群法师:现代人是否比古人更幸福更自由?

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知识水平的提升,现代人是否感到比古人更幸福、更自由?事实往往相反,当下社会频繁出现的浮躁和混乱,什么才是造成这些的根本原因?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济群法师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英东学术会堂演讲厅,为校园师生、北京有缘善众们进行了题为“生命的觉醒和自由”主题讲座。..

济群法师: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

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而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在佛弟子中,有出家众,也有在家众;有唯求自我解脱的声闻众,也有发愿救度众生的菩萨众。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发心,有不同的追求。1、人天..

济群法师:人类产生负面情绪,根源在贪嗔痴三毒

佛法以缘起看世界,这就告诉我们,每种想法和情绪既非无中生有亦非一成不变,而是在特定因缘和观念引导下形成。错误的观念,正是负面情绪产生的土壤。就像我们对某人或某物生起贪心,这种贪从哪里来?为什么我们会贪恋这个而非那个?为什么我们会被贪心驱使着,得不到就寝食难安,得到了又唯恐失去?正是来自于我们的价值观、..

济群法师:学佛人在发心中的误区

普通人因为从凡夫心出发,所以成就了凡夫心。那么学佛者的发心是否就正确呢?其实也不尽然。很多学佛者的发心,并没有摆脱原有的心行习惯,也不属于正确的发心。1、基于某种贪著而发心学佛者的发心往往存在两种误区。一是从开始发心就不对,是带着某种贪著开始学佛。深究起来,可能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以此作为起点。有些人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