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

抛妻弃子半夜逾城 出家悟道誓度众生

太子目睹惊人一幕抛妻弃子毅然离家解脱生死救拔众生净饭大王又在太子的宫中,增添更多的财宝、美女,他想用这些来不分昼夜地娱乐太子的心,但是,太子对这些一点留恋的心情都没有,每天他都为老病死而忧患而烦恼!他好像是锐箭射中的狮子,在高山茂密的林中着急。净饭大王除此以外..

弑父篡位谋害佛陀 身心俱病忏悔得救

阿阇世王囚禁父王,最终将其杀害。阿阇世王去见佛陀,却又心存犹豫。提婆达多灭亡以后,阿阇世王并不因他的灭亡而悲哀,反而在他的八识田中感到这是罪有应得,原来阿阇世王已逐渐有了悔意。有一天,阿阇世王在睡梦中见到他的父亲频婆娑罗王微笑着对他说道:“阿阇世!我是你的父亲..

善胜国王喜迎世尊 虔心闻法皈依佛门

编者按:善胜国即摩揭陀国,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印度十六大国之一,当时国王为频婆娑罗王,意译影胜王、影坚王、形牢王等。频婆娑罗王与王后韦提希夫人都是皈依佛陀,深信佛法,是佛教最初护持者。晚年之时,他被太子阿阇世王幽禁,在牢房中证得阿那果含,成为极乐世界净土法门缘起。..

天才少年一心出世 被逼无奈娶妻生子

太子自由离尘绝俗太子一箭射穿七鼓太子迎娶耶输陀罗净饭大王一心一意地要把太子学成文武双全的英明君主,因为他很了解当时印度的国情,五天竺中的诸国分立争霸,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在国际的地位虽然是很高,但在他的南方出现了憍萨弥罗与摩羯陀两大强国,迦毗罗卫国常受到他们的威..

太子出世瑞相殊胜 仙人预言成佛度生

太子出生一语惊世众人纷纷赞叹太子仙人占相预言成佛王妃摩耶夫人十月怀胎渐渐满足,但她还是照样喜欢到寂静的郊野去散步。青枝绿叶的草木,潺潺有声的流泉,夫人认为这都有助于人生的修养。一天,正在春末夏初的月圆之日,风和日暖,天朗气清,夫人向净饭大王说明要到迦毗罗卫国国..

玉琳国师洞房之夜度化娇妻

再世情缘在线高清观看:https://www.97su.cn/tv/8175.htm编者按:大觉普济能仁通琇国师(1614—1675),明末清初著名高僧。十九岁投宜兴馨山天隐圆修禅师,受具足戒,未及两年,大彻大悟,后嗣其法,传临济宗。1658年师奉诏入京,于万善殿举扬大法,受封“大觉禅师”,未久留弟子茆..

莫要功高我慢

讲个故事,以前广钦老和尚在建设承天寺时,他带着是比丘尼弟子作为主要负责。台湾很多人慕名拜访老和尚,来请老和尚开示,老和尚就叫比丘尼弟子来翻译。有一段时间,老和尚常常用闽南语讲:“有个人癫狂病发作了,以为承天寺是她建的。”持续了很多次,有人来拜访老和尚时,老和尚..

百斤鱼上午被众人捕杀,下午塌方堵路,山体恰似鱼形

2013年10月受台风“菲特”影响,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长潭水库自2007年来首次大规模泄洪。8日,记者了解到,泄洪中水库内饲养的鱼被冲出,引来附近上百村民围捕。为此,黄岩公安部门执勤人员赶到村民捕捞集中处维持秩序,现场还拉起了警戒线。汩汩大水直冲而出,流入泄洪道,随大水..

观音菩萨和药师法门的因缘

修任何法门,到达的最后境界都是一样,就是慈悲。慈悲才能起用,去度化众生。药师法门也是一样。也讲一下,观音菩萨和药师法门的因缘。中国人不管有没有学佛,都知道有个观音菩萨。不仅佛教有观音菩萨,道教也有,叫慈航道长。天主教也有。日本当年天主教发生教难时,天主教就把圣..

有的人做什么都赚钱,有的人做什么都只能养活自己,这就是福报问题!

人应该储存的是福报,有福报,走到哪里都有的吃,做什么行业都能赚钱,因为福报在的缘故。没有福报,钱也守不住。而且钱只能这辈子用,那福报呢,可以生生世世都可以用的到。在佛陀时代,波斯匿王有个公主,名叫善光,长的很庄严漂亮,众人爱敬。王就很傲慢的说,你能得到大众欢喜..

为什么我们记不起前世之事?

编者按:有人认为,因果轮回是佛教的基础。近代高僧倓虚法师讲过,惑、业、苦三者是轮回之根,因为迷惑必然造业,造业必然受苦,愈受苦愈迷惑,愈迷惑愈造业,愈造业愈受苦,于是轮回无已、受苦无休。正信的佛教徒,一般都坚信轮回的存在。但是为什么很多人都不承认轮回,或不知道..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社会上还有一种说法:“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种说法听起来好象有一些道理,好象恶人没人敢欺,善人到处受气。佛教讲三世因果。有一首偈颂:“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天就是指因果规律。善良的人会受恶人的欺侮,但从因果规律..

为何提婆达多总想加害佛陀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种善因,不要种恶因,为什么呢?就好像我们的释迦佛多生多世被提婆达多所害,但是释迦佛却一直原谅他、利益他、善待他;为什么提婆达多总要害佛呢?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第十八所载:往昔的时候,在海边的地方,有一只一身两头的共命之鸟,一头..

高僧大德:不要为求神通而学佛!

星云大师:学佛应该重视道德慈悲(资料图图源网络)星云大师:可怕的神通在社会上有一些人有一种侥倖的心理,总希望有意外的收获,甚至妄想有神通,可以知道过去、现在、未来,能够眼看、耳听十方世界。其实,好在大家没有神通;如果有神通,日子恐怕会狠难过。神通,一般而言有六种..

详解佛教僧服“海青”

详解佛教僧服“海青”佛教传入中国,由于气候、国情及实际需要等种种关系,原有之三衣不再适用,所以就另制小褂、中褂、长褂及大袍。原有之三衣仅于礼佛、诵经或集会时,披搭于大袍之外,并依实际情况仅择一衣披搭。佛教“海青”也就是大袍,是我国僧团中主要的服装之一。因它的款..

祖师弘法都离不开佛菩萨神通力

关于自力和他力的问题。其实修行要靠自力引发他力。就是两种力都要。好比说,你好好念经,回向给护法龙天,这些护法,乃至菩萨就用神通力来护持。这里就有不可思议神通力的部分。就像很多看起来很难实现的事情,你去求观音菩萨,行善积德也能改变。比如生病,或者求子问题。有记载..

静的力量:故事虽小,却是人生至理

佛家语:“灵台清静,静能生慧,慧能生智。”道家也说:“静能生定,定能生慧”。静静地思考是一种激烈的思维过程,它内含丰富多彩,足以让我们收获甚丰。现在我们一起读一则小故事,从中体悟它蕴含的大道。在古代,有一个巨商,为躲避动荡,把所有家财置换成金银票,特制了一把油..

路只能自己走,谁也靠不住!

禅意小故事丛林寺院里来了一位名叫心智的小沙弥,勤奋好学、聪明灵动,颇得通明禅师的器重。可是,心智刻苦禅修几年之后,居然不见长进,聪明依然,悟性无增。心智对自己似乎也失去了信心,有一天,他独自找到通明禅师,央求师父为他指引开示。年迈的通明禅师觉得自己年老体弱、来..

佛家之妙 恰恰妙在与生活息息相关

佛法不离生活佛教是人人皆知的,有很多人会在遇到瓶颈时临时膜拜佛。实际上,佛和我们日常息息相关。做人,就要养性。修佛,需先修心。发财没人不喜欢吧!《金色王经》上说:“死苦与贫穷,二苦等无异。宁当受死苦,不用贫穷生。”《长阿含经》上说:六损财业者:耽湎于酒,博戏、..

佛眼看分手:放下自己 放过别人

佛法让我们从“伤害”与“被伤害”的两极处境中解脱出来“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每每念到这段文字,就有一种莫名的感触悄悄从我心底生发出来。回顾我们过往的所有经验,一切都不过是缘聚、缘散、缘起、缘灭罢了。确实有“不增不减”之感,暗合了佛教所言的“..

明海法师:感动的心

感动的心我们学佛的人通常想我们要修行嘛,要修这个心。这个心是什么样的心呢?有人说是平常心,什么是平常心?荣辱不惊。有人说是如如不动的心,什么是如如不动的心呢?不动,这个用词是没有错的,但是有时候可能我们会理解偏了:一学佛啊,这个心不是如如不动,而是像石头一样,..

李开复对话星云大师:病中反思

生病之前,我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影响世界百大人物”之一,我意气风发地赴美受奖,自认实至名归、当之无愧。然而,吊诡的是,领奖回来没几个月,我就发现自己生病了。病中赤裸裸地暴露在病痛的风暴中,再大的影响力、再高的知名度都帮不了忙;在诊疗间、在病床上,我什么都..

找见属于自己的禅

2015年7月,去上海星云文教馆参加人间佛教写作奖学金开题报告会。闭幕式上,大家各抒己见,其中一位学生说,来到文教馆才发现自己的不足,前来参会的同学个个都是很优秀的人才,她说其中一个刚刚了解的同学更是“了不得”,不仅能够左右脑并用,而且撰写了很多的学术论文,并且多..

修行,就是先要把人做好

问: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压力也与日倍增,面对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明明什么道理都懂,也知道该怎么去做,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这种情况该怎么面对呢?星云大师:佛教讲“说时似悟,对境生迷”。有时候自己想要这样、想要那样,但是境界一来,就无法自主。所以修行就是要慢慢地..

究竟要放下什么?

问:佛教经常劝人要放下,究竟要放下什么?星云大师答:人之所以生活得辛苦,就是因为放不下。为了一个人、一件事、一句话、一个脸色、一样东西放不下,心里给烦恼占据,生活就愁闷。所以,做人要像一只皮箱,该提起的时候就提起,该放下的时候就放下。那究竟要放下什么呢?放下妄..

人为何会富贵贫贱各不同

问: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天生聪明,家世显赫,富贵到老;有的人则是终其一生努力奋斗,到头来还是潦倒以终?请问大师,人的贫富贵贱、穷通有无,到底是由谁来主宰的呢?星云大师答:世间为何有贫富、贵贱、智愚、美丑的不同?这些问题常常使人误解世间不平等,甚至怨怪老天作弄..

科学家潘宗光:我为何信佛?

文:普觉他是成就斐然的科学家,曾在1985年和1991年两度被瑞典皇家科学院邀请提名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他是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担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18年之久。领导香港理工大学在多项领域及科学研究上处于世界前列。他也是一位精进的佛弟子,以科学家和教育家的视野,融传统《..

修道不是做佛教学问

修道和做世间学问不同,世间学问越学越多,总觉得不够。而修道则相反,开悟了,一切都通了。有个道友讲,自己以前看佛经,都感觉看不懂。后来他坚持念了半年地藏经,每天坚持,慢慢的,再拿起其他佛经,竟然能看的懂了。这就是一通一切都通。修道,诵经,他是能彻底的转化身心的过..

刘长乐的佛商之道

很难知道他怎样与佛结缘,始于何时何因。但早在1991年这种缘分就已经开始,当时他创立“乐天公司”,是“凤凰”前身。命名“乐天”,已有乐观、达观、豁达、超凡脱俗之意。创立初期,即与当时健在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先生合作,创办“中国佛教文化数据库”,用现代电子数码..

陈晓东:虔诚信佛,音乐弘法

外型俊朗的香港四小天王之一陈晓东,其实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他宣称自己已皈依佛门,法号“普传”。陈晓东信佛与家人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据陈晓东的母亲表示,陈晓东每年都要陪她一起去台湾四五趟来参加佛光山活动,她自己热忱参与公益,也影响儿子以歌艺献声,她们母子感情好,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