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经

莲池大师《七笔勾》浅析

一、五色封章一笔勾【原文】恩重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出世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贤孙,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封章一笔勾。【译白】父母恩重如山丘,即使至隆至重的五鼎或三牲(五鼎:即内盛羊、豕、切肉、鱼、腊等五个鼎;三牲:即牛、羊、猪。形..

世尊是​什么意思

世尊(佛教解释)佛陀十号之一,《四十二章经》:“尔时世尊既成道已,作是思维。”佛无论在世、出世间都尊贵,所以叫“世尊”。别号就叫“三界独尊号”。释义隋慧远《无量寿经义疏》卷上:“佛备众德,为世钦仰,故号世尊。”章炳麟《大乘佛教缘起考》:“世尊说法不用一方之语。”..

信愿法师:念念思闻净土教,专心听法入真门(三)

【法事赞摘要】善导大师开示:念念思闻净土教,专心听法入真门(三)一样的道理,所以在这边善导大师告诉我们[念念思闻净土教],所以闻法非常的重要,你要对阿弥陀佛了解,要破除念佛的疑心,你没有闻法根本做不到。所以《无量寿经》讲出阿弥陀佛因地法藏菩萨所发第十八愿的成就文,..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51-55集)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第五十一集)1996/4美国圣荷西档名:02-031-0051请掀开经本,第七十三面,第五行,从三十七段看起:【法华经曰,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这一句经文,古今大德在讲经之中、注疏里面,我们常常看到引用的,引用得非常广泛,由此也能够明了这句话的..

黄念祖:愿作心师,不师于心

“生安乐国”,生到安乐国之后怎么样?“智慧明达”呀,所以最要紧的在这儿,不是叫你去享受,自然而然你智慧就会明达,这个是最要紧的事情。现在这个世界上多少人修行,他这也是生信心,也能很作功德,就是这个智慧增长很难哪。能够生正信,能够很勤苦,能够很用功,以至于能够守..

星云大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话40

【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械;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咒咀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这里所讲的,也出于前面的长行。首四句偈,是说的怨贼之难,很多的凶汉,以..

修行好不好,要从三方面去看谁能过此难关,谁就了脱生死!

namoamituofo南阿陀佛-01-一个佛教徒,应该从内心深处希望所有一切众生脱离痛苦,远离伤害,早一点得到快乐,更永久来看,希望他们都能够早日成佛。如果你能经常想到这一点,就不只是一个佛教徒,更是一名大乘佛教徒。“愿一切众生永离苦及苦因”,这个想法本身就具备着出离心的思..

浅谈虚云老和尚对于云南佛教的贡献

一、虚云老和尚与云南佛教的渊源(一)虚云老和尚生平简介虚云(1840―1959),名古严,又名演彻、性彻,法号德清。五十岁后自号虚云,改字幻游。原籍湖南湘乡县人,俗姓萧。父玉堂,母颜氏。师出生于福建泉州,自幼即厌荤食,秉性聪慧,性喜恬淡。12岁时即有出俗之念,16岁时只身欲往..

宣化上人:爱欲,是修道的绊脚石

爱欲,是修道的绊脚石我们还有这口气在,就要对人好,可是不应有情爱的思想掺在内。生死爱情的海,就是障道的根本。修道人,无论对人或对物,生出爱欲之心,都会障碍修道的发展。详言之:“爱欲就是生死,生死就是爱欲,爱欲就是生死之根。”若是不破爱欲无明,终不能离开生死大爱..

印光大师极力推荐的《太上感应篇》《集福消灾之道》精简本

科技愈发达,人心愈迷失;物质愈文明,道德愈堕落;心灵愈染污,治安愈败坏。如何才能挽救世道人心、减少犯罪、自求多福、消灾免难,乃至如何才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永息战争、天下太平呢?这些都是现代人最关心与忧心的问题。然而,尽管有不少人关心与忧心,但对于世间乱象、天灾..

佛经中的经典名句:401句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金刚经》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圆觉经》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佛..

可惜!一介农家子弟,30岁提为正县级干部,却因为这个彻底陨落

昨天听一位朋友讲到,她的一位亲戚前天晚上被刑事拘留了。那人是正县级干部,今年马上就要提升为副市级,一切就绪,就只差下通知了。却在这节骨眼儿上出了事,出事的原因,是被情人告发了。回溯他的人生之路,从一介农家子弟,到地方官员,一路走过来,又落到今天这个结局,令人不..

莲池大师:竹窗三笔

竹窗三笔序古有容斋随笔。予效之竹窗之下。时有所感。笔焉。时有所见。笔焉。从初至再。成二帙矣。兹度八旬。颇知七十九年之非。而自觉其心之未悄。然也。奈何久仆乐生之堂。无能勤赵老之屦。于是一榻而走千山。寸晷而游神于百世。所感所见。积之岁月。忽复成帙。虽东语西话。宾叩..

莲池大师:竹窗二笔

般若咒般若心经曰。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盖指般若为咒。非指揭谛揭谛四句也。今人但知咒属密部。而般若心经显部也。是显部亦咒也。此持咒家所忽焉而不察者也。又阿弥陀佛四字。悉皆梵语。使前人不加注释。与大明。准提密部何别。今人但知大明..

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

《佛说四十二章经》之第十章:喜施获福“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所谓喜施获福,什么意思?随喜人家的布施,欢喜布施,我们会因此获得的福报、福德无量..

彻悟大师「十信」解读

佛法大海,信为能入,众生对于至极圆顿、唯佛与佛乃能究竟的净土法门,生信尤难。而信在净土法门的修学中又起着关键性作用,何以故?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为三资粮,非信不足以启愿,非愿不足以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以满所愿而证所信。三者具有内在钩锁、相辅相成的关系,信心不具..

这种布施也能获得无尽福报

编者按:你乐于助人吗?你接受过别人的帮助吗?你知道随喜功德也可以增加福慧吗?请看今天的《智慧法语》,我们见人修善,最低限度要欢喜赞叹,需要帮忙就帮忙只要是利益人的事情,就要义不容辞。比如在黑暗中点燃一盏灯不可能有多大光亮,这时就需要大家都来点亮自己的灯,这样有..

不贪才能悟道

编者按:谁不爱钱财?谁不爱名利?请看今天的《智慧法语》,学佛以后,就应当看淡一点儿。儒家说“无欲则刚”,佛教也讲要断除欲望,“人到无求品自高”,一个人假使到了无求的话,他的品德就提高了,可以超然物外,人家也会尊重他,自己也不会有烦恼与痛苦了。出家沙门者,断欲去..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这八个字很重要

古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我们在一些细微处不注意,将来就会慢慢地养成懒散、放逸、怠惰、轻慢的心,将来想要提起正念用功,也提不起来了。为什么?养成了这种坏的习惯,就很难收摄了。这也就是古人说的“防微杜渐”的道理,所以,修..

宣化上人:你若相信佛的戒律,就算离佛多远,都是在佛的面前

第三十七章.念戒近道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第三十七章是说你若相信佛的戒律,就算离佛多远,都是在佛的面前;你不相信、不守持佛的戒律,你就是常在佛的面前,也不见佛、不闻法。这也就和六祖..

人世间所有的阴谋暗行鬼神全知道,且连累祖宗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如是我闻中记载:01、沧州插花庙有一董姓的老尼姑,曾经告诉纪晓岚的外祖父雪峰弭公一件事。有一位卖花的老妇,夜间经某熟识的妇女的墓时,突然见到此夫人的阴魂站在树下,用手指着自己。由于无可逃避,只好战栗地向前拜见。这位夫人告诉她说:“我每天晚上..

深度解密:淫欲的本质,行淫之时的感受

龙树菩萨在佛陀的僧团中曾发生一件事――有一位好乐佛法的年轻比丘,原本对佛法很精进,很用功追求真理,心境也常在静定之中。但是,人的心念有时却像海浪一样,遇到强风就兴起狂涛大浪。有一天,他出去托钵,走到城里时,看到一群穿着很艳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人。当他的眼睛扫..

修多少世的福德才能听闻到佛法

佛家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非常不容易,在六道中,人的寿命不长,得人身的机会非常难得。人身的获得是多劫多世修积善业的结果。六道中,除了人道之外,寿命都很长,因此佛常常叹息人身真正难得。为什么特别说人身难得?因为六道中能闻佛法,能够觉悟的,确实人道是..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谁能真正降服淫欲心

在《贤愚因缘经》中记载着这么一个典故:很久以前有一位大光明王,他管辖着500个小国。有一天,大光明王乘坐大象出去游玩,这头大象突然淫欲心发作,驮着大光明王去追逐一头母象。大象在树林里狂奔,象师让大光明王抓住树枝才得以逃离,大光明王脱险之后,大发雷霆,想要杀掉这位..

盘点佛教与树的不解之缘,愿心中菩提落地生根!

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植树造林是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后代的公益性事业,也是佛教历代传承的优良传统。佛教源于佛祖释迦牟尼的教化,佛陀的生平与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降生于无忧树下、得道于菩提树下、涅盘于娑罗树下、弟子首次结集于七叶树下……并且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也和树..

海涛法师:无怨恨之教,无诤讼之教,无诽谤之教,是为佛教

慈悲与智慧(十)◎‘这是我在人间最后的受生,我是为了成佛而才生在人间;我要做人中最伟大最尊贵的觉者佛陀,我要广度救济一切众生!’--悉达多太子◎‘我是为了解脱老病死的痛苦,不再沉沦;以及推翻阶级的制度,使众生平等;所以我毅然的出家学道。我曾三禀父王,父王不允。我爱..

佛教初入门的修学四大阶段与指南书单

佛教初入门的修学四大阶段有许多刚刚接触佛法的朋友,常常询问如何开始学佛?学佛的过程、步骤、方法到底是什么呢?佛法修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信、解、行、证。”一、信:就是信乐首先要听闻正法,欢喜信受,这就是学佛的第一个过程。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

蕅益大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解04

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第6讲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德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家看经文: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这是第五行愿随喜功德。随是随顺、不违逆的意思,喜是欢喜、心不厌恶。就是说,凡是见到或者听闻他人所作的功德善行,乃至一毫之善、一尘之..

广结善缘是指什么?看后你就会懂

广结善缘是指什么?看后你就会懂“缘”是关系的意思。建立关系称为结缘,彼此曾有交涉的关系称为有缘,自利利他的关系称为善缘,不涉私欲的关系称为净缘;造成众多的善缘与净缘,称为广结善缘。因此,就有人在信佛、学佛之后,到处跑道场,见人就结缘,变成了疲于奔命、忙于应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