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经

做人到底有多难?看看如来佛祖的神总结!

这个人生啊,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可对人言无一二啊!我们人生里头经历爱别离呀、怨憎会呀、五蕴炽盛苦啊、求不得呀、生老病死啊,种种的磨难啊,一定要经历这么多的苦,那人生的难啊,苦难非常多。怎么苦难多呢?佛在《四十二章经》里说了,“举难劝修”啊,遇到难的时候,更应该好好..

情欲多害须当远离(续)

----摘自衍慈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的智慧》什么是心境两空呢?守护六根,不被六尘所缚,观察起心动念,这虚妄分别心不可得,一切境也自然不生,如是心境双亡,悟入平等法性。唐代之诗人白居易,曾任杭州太守,当时有位道林禅师,九岁出家,遍参南北名师,后在秦望山的松树上做了一..

虽为俗人不染世乐,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佛说八大人觉经》这是第七——出家梵行觉。欲界众生对五欲的危害可谓刻骨铭心,整个身心都是欲望的表现形态,每天欲望之火在内心沸腾!不要以为欲望是幸福之源,要..

情欲多害须当远离

----摘自衍慈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的智慧》「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上章讲正视女色,虽遇妇女,决不染着。这章重申情欲多害,须当远离。佛用干草比喻修道人,情欲犹如烈火,干草近烈火,一触即发,并且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对星星之火,也要回..

供养的最高境界 原来不是供养三世诸佛!

我们所有的凡夫啊,都是有妄想、分别和执着。我们都有分别心,这个《金刚经》里说了,“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个无为法是什么呢?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这个才是最究竟之理呀!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起心动念的,我们无念、无住、无修、无证是做不到,人家说“应无所..

智慧法师:爱情和法情的不同

爱情和法情的不同(资料图)今天的讨论,大家都有所指、都有所见、都有所想、都有所解,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下爱情和法情之间的不同之处和共同之处。要看爱情,我想从十二因缘去说,那么十二因缘是按缘起论对人生进行分析,它将人生过程分为十二个彼此成为互为条件或者因果的环节..

宽运大和尚:众人捧柴火焰高 随喜别人功德自己也会增福报

在佛教里头讲啊随喜功德,就是别人发起了,我们随喜参加、随喜赞叹、随喜出力,就是把这件事情圆满。而且呢“普贤十大愿王”也说了随喜参加呀!这个随喜功德是非常大的。所以每一位呀都要有这种心,我们都来随喜。“喜施获福”,你以欢喜心布施,那将来就获福无量。佛教里说了,“..

如何正念观想和远离女色

----摘自衍慈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的智慧》「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上章说色欲是祸根,后患无穷。这章告诫佛弟子切勿亲近女色,并进一..

《四十二章经》之返本会道:实践是检验“佛法”真理的唯一标准

普贤菩萨重在实践(资料图)我们学佛的人都知道,信、愿、行啊!这净土就要信、愿、行,这个三者缺一不可。在〈普贤菩萨行愿品〉里头也说了,“虚空有尽,我愿无穷”,虚空有没有尽啊?没有尽,但是我的愿无穷。但是这个愿,这个基础是在信的基础上去实践啊!所以普贤菩萨就代表实践。..

想伤害人家,最终也伤害了自己

有人说了,好有好报,恶有恶报,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有果,因中有果,果中有因,但是你做恶了,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所以在《四十二章经》里说了,“恶还本身”啊。这里头佛说了,有人听啊,有人知道,那释迦佛本身因为是一个大觉悟的人啊,在自己守着这种大慈大悲,那守着大慈大悲了..

玉女献佛佛不纳,天魔证果须陀洹

天神献玉女于佛。欲坏佛意。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因问道意。佛为解说。即得须陀洹果。——《佛说四十二章经》这个天神就是天魔,也就是魔王波旬。这魔王等佛将要成道的时候,他先派了很多魔眷属,也就是军队,去想扰乱佛,但佛不被他所转。这第二十六..

恶事向自己 好事给他人 修成真菩萨!

我们一个人呀,佛教里说了,众生都有佛性,众生都是平等的,而且修菩萨行必须怎么样呢?人家说菩萨应该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啊,恶事向自己,好事予他人。这个才是一个菩萨道学佛者应有的风范。那《四十二章经》里头说了,“尘唾自污”啊,就是说什么意思呢?佛说了,恶人想害贤者,这..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从五戒十善开始

这个四十二章经第四章就是善恶定名,我们这个世界不是善就是恶啊!那佛教里说了,“十善”,十善反过来就是“十恶”,十善,我们就说了,身三、口四、意三,其实修行还是从身、口、意上来的。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以十事为恶呀!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那“身三”就是杀、盗、..

《四十二章经》第三章:割爱去贪

第三章说的是“割爱去贪”,因为众生舍不得的就是爱,难舍就是贪。因为我们所有的众生,我们烦恼的根源,一个就是爱,一个就是欲。爱,佛说:“从痴有爱,是我病生”,因为愚痴的关系有了爱,就是我们苦恼的根源。爱,如果你离开了爱,你何忧、何怖呢?那你没有欲望的驱使,你何来..

《四十二章经》之断欲绝求:做人真的不能太贪心

《四十二章经》,第二章就是“断欲绝求”。经文是这么说的:“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这是讲给出家人听的。出家人“断欲去爱”,辞了六亲啊,这..

宽运法师:“仰止唯佛陀”是我们的终极追求

“仰止唯佛陀”是我们的终极追求(资料图)大家知道,《四十二章经》这第一章,他是什么呢?出家证果呀!出家才容易证果呀,出家他是,佛说了,“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那你想修行,成为一个出家修行者,你必须是辞亲出家呀!断了六亲,识心达本;这个识心啊,我们都..

亲人得重病要不要善意的隐瞒

《四十二章经讲记》节选:比如说,你父母有病了,得的是重病,当你父母问你的时候,“我得的是什么病?”你能不能告诉他实话?要是告诉他实话,他可能就病上加病;你不告诉他实话,撒谎说:“你没事。”就犯妄语。虽然你是在亲人面前,如果要是犯妄语,是方便妄语也好,什么妄语也..

圣严法师:天下有五难

佛言:天下有五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制命不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这一章讲天下有五难。“贫穷布施难”,自己很穷,还要布施,很难。有一则贫女点灯的故事:一个乞丐婆,什么都没有,拿破碗求到半碗油,拿到佛前供养,当所有灯都熄了的时候,却只有她那盏灯还亮着..

星云大师:人生如棋 一些棋子是必须要舍弃的

星云法师金钱,要能接受,也要能喜舍,用去的钱财才是自己的,不用,再多的钱财,最后还不知是谁的。舍得舍得,以“舍”为“得”!如果我们不能了然这其中的因果之关系,就不容易明白"以舍为得"的妙用。在田地里,没有播种(舍),哪里有收成(得)?对于亲戚朋友,你不先跟他们往..

正慈法师:如何照顾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心

人都要给自己的心找一个归宿,给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心找一个安顿的地方修行最重要是四个字:“信、解、行、证”。为什么会信得不深、信得不真呢?是因为我们理解得不够。有的人不注重形式,觉得形式不重要。烧香、拜佛就信佛了,不需要皈依,不需要受五戒,不需要受在家菩萨戒。甚..

为何说 “对境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摘自衍慈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的智慧》十九、「睹境不动难」:对境心不动,要有定力。人家讲你不好不对,你还是笑一笑,面容不改,欣然接受,你就有功夫。这功夫是自己的,不是从外边求过来的,不是知识,可以学得来的,这是内功,有这种定力,就是有道德。心本无生,本来是..

为何说 “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

----摘自衍慈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的智慧》十七、「见性学道难」:悟道、修道、证道,是学佛的三个过程,有些众生连听闻佛法的福德因缘都不具足,有些人没有善根,纵使听了法,又不勤学。没有第一步,如何悟道,从何修道,何能证道。见性指明心见性,须要亲证,如是障碍重重,可想..

衍慈法师: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

十七、‘见性学道难’:悟道、修道、证道,是学佛的三个过程,有些众生连听闻佛法的福德因缘都不具足,有些人没有善根,纵使听了法,又不勤学。没有第一步,如何悟道,从何修道,何能证道。见性指明心见性,须要亲证,如是障碍重重,可想而知,要找到你的真如本性,真的是难啊。十..

衍慈法师:不说事非难遇善知识难

十五、‘不说是非难’:凡人就是喜欢讲说话,说长道短,容易造口业,虽然一天里面,有定课念经拜佛,也弥补不了造口业之过失,实际上早课念经拜佛,都是来提醒自己,我的任务要像佛菩萨一样,自觉觉他,所以每晚睡前,应当反省一下,把早上所发之愿,回顾一下,有多少闲言闲语,有..

欲修三昧,何不于此等语句中全身靠倒

欲证三昧,自有佛祖所示三世不易之法。何得问我所证,方能缵步。弥陀经云,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此一日七日,乃是举例之词,不可执定。若是等觉根性,一念即能不乱,何待一日。若是逆恶根性,毕生亦难一心,何况七日。王耕心混上中下根为一例,发而为论,深自..

智敏上师:不要做“愚痴”的老实人

佛教不赞叹没有智慧的“老实人”我们说一把刀,你要割东西,一定要磨。我们记得,我们在五台山的时候,每年秋季,要去割草,割草是喂牛的。割草的时候,在割草之前一定要磨刀。如果刀磨不快的话,你草就割不多,一天人家割几百斤,你割了三十斤,那就是浪费时间了。但磨刀呢,搞起..

成刚法师:前世做了啥这辈子才会变成“大仙”

问:"仙"是做什么样的业才得到这种果报呢?【成刚法师】仙?畜生啊,你指什么仙呢?提问者:就是总附在人体上作乱的仙。【成刚法师】这个附在人体的,《楞严经》说,天魔就是指欲界第六天魔王波旬说的,天魔,魔王、魔民、魔女,他们具有五通,我们修学佛法的人想出离魔界,因为我..

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

《四十二章经》第四章——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第四章说的是善恶无性。你做善、做恶,就像反掌这么..

智敏上师:佛法不赞叹没有智慧的“老实人”

佛教是讲智慧的(资料图)文:智敏上师我们说一把刀,你要割东西,一定要磨。我们记得,我们在五台山的时候,每年秋季,要去割草,割草是喂牛的。割草的时候,在割草之前一定要磨刀。如果刀磨不快的话,你草就割不多,一天人家割几百斤,你割了三十斤,那就是浪费时间了。但磨刀呢..

成刚长老临终开示:念佛在心 心里有佛 即是佛在

念佛没有巧路我们皈依三宝了以后,不管是出家僧人,还是在家居士,都要常念三宝的功德,要以三皈自居。居就是住的意思,就是我们的心要居住在佛、法、僧三宝上面,就是我们的心不能离开念佛、念法、念僧,这就叫以三皈自居。我们常念三宝的功德,一心念佛、念法、念僧,这就是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