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三》

二、修法(一)座上修行1问:修心中心法,加座时低于两小时行吗?答:加座很需要,但不可少于两小时。2问:天冷打坐时要不要将头盖起来?眼睛可不可睁?答:头不能盖,天冷了可以盖到后脑勺那儿,身体都要盖起来。眼睛可以开一线,下垂,开不住就闭起来。3问:心情不好能不能上座?答:心情不好不能..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五》

(三)种子翻腾与座下观照、见性与保任175问:修心中心法当种子翻腾猛厉,忍无可忍时,怎么办?答:不要怕,只须出声持咒,即能化去种子。经过千百次的翻腾上下,便可证入不动。176问:座上有时种子翻腾剧烈;有时一座却十分空净;有时心中有种说不出的闷、难受。这是为何?答:种子不是一下子即..

妙境法师舍利

美国法云寺禅学院院长上下境老和尚此世教缘已满,于公元二○○三年四月十七日(农历三月十六日)下午时分安详舍报,正念往生。世寿七秩晋五,僧腊五十八载,戒腊五十七。师俗姓王,东北黑龙江省龙江县人,生于一九三○年正月。八岁至十六岁于私塾研习《四书》、《古文观止》等汉文..

《金刚经》“无所住心”的修持法要 [巨轮]

据说六祖慧能大师在五祖弘忍处,听诵《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句,豁然开悟。应无所住或无所住心四字,的确为般若法门的精髓、纲要。《金刚经》中类似这样的法语还很多。诸如:“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金刚经释要 [慎 独]

佛说微尘众,乃指吾人心中之种种思想而言,若按佛性而论,本无微尘思想:然依佛性而观,则一切微尘思想皆是佛性。圆觉经云:“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是涅;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

《金刚经》的实践――建立人间净土 [梁乃崇]

作者简介:梁乃崇教授,原为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及清华大学物理系合聘教授。师承圆觉宗华藏上师,深心修持,体悟自性,得师印可。1983年创立「新竹明星诺那精舍」,公余指导学子修习佛法,并讲解《金刚经》、《圆觉经》、《华严经》、《维摩诘经》等重要经典。1988年创办「..

《金刚经》的实践――建立人间净土[梁乃崇]

《金刚经》的实践——建立人间净土[梁乃崇]作者简介:梁乃崇教授,原为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及清华大学物理系合聘教授。师承圆觉宗华藏上师,深心修持,体悟自性,得师印可。1983年创立「新竹明星诺那精舍」,公余指导学子修习佛法,并讲解《金刚经》、《圆觉经》..

做人是天下第一等学问(图文)

南怀瑾语录良医终不救无病之人;导师亦不引识路之者。佳肴美膳,岂可劝饱人之餐;异宝奇珍,未必动廉士之念。慈悲就是爱一切众生,虽然做不到,心向往之,才是广大的修行;一切难行能行,虽然做不到,心向往之,才是广大的修行;一切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是菩萨道。想发脾气,把脾气..

姻缘

姻缘姻缘,旧时谓婚姻的缘分。佛教如何求姻缘(海涛法师开示)尊圣佛母咒:普隆娑哈阿弥达阿优达底娑哈咒心:普隆娑哈(1)用法:夫妻不和时,女方可买一件男方喜欢的衣服,念二十一遍此咒或咒心,然后吹一口气在衣服上,让男方穿上,即得夫妻和好圆满;(2)用法:若男女欲婚嫁前..

虚妄

虚妄(佛教解释)无实为虚,非真为妄。虚妄意即心执着于无实不真的东西。圆觉经曰:“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法华经譬喻品曰:“佛之所说,言不虚妄。”涅盘经三十八曰:“一切恶事,虚妄为本。”盖万法唯心造,心外无别体。然愚痴..

无生

无生(佛教解释)《大宝积经》卷八七:“无生者,非先有生,后说无生,本自不生,故名无生。介绍古今语中假名ㄨㄕㄥ不降生,不生存在世上。《诗·小雅·苕之华》:“知我如此,不如无生。”郑玄笺:“我,我王也。知王之为政如此,则己之生,不如..

拜忏

拜忏拜忏的意思就是忏悔,忏就是忏除我们过去所有的业障,悔就是悔改,未来更不再造诸多的业障。忏悔其实是我们至诚恳切地礼佛、念佛、称念佛的名号,由佛菩萨的慈悲摄受,发露自己过现的罪业,誓愿未来永不重做如此恶业,并在忏悔后复不再造。词语概念基本解释[religiousceremoni..

三观

三观(宗教三观)三观是台宗之重要法门,为教理实践修行之骨架系对一切存在之三种观法,即空观、假观、中观称“空假中三观”依据“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贤圣学观品“从假入空二谛观、从空入假平等观、中道第一义谛观”而立为旨趣。是真空绝相观,..

超度

超度(佛教解释)超度,指凌驾、超越;佛教或道教指藉由诵经或作法事,帮助死者脱离三恶道的苦难。超度引证解释1.超越;胜过。唐冯宿《天平军节度使殷公家庙碑》:“猗那先子,超度名辈。”宋李纲《辞免第三奏状》:“隆恩厚德,超度等伦。”2.佛、道教谓使死..

忏悔

忏悔(佛教解释)忏悔为佛教语。梵文ksama,音译为“忏摩”,省略为忏,意译为悔,合称为“忏悔”。佛教规定,出家人每半月集合举行诵戒,给犯戒者以说过悔改的机会。后遂成为自陈己过,悔罪祈福的一种宗教仪式。引申为认识了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并决心改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