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

索达吉堪布答济群法师19问(四)

索达吉堪布答济群法师19问(四)藏地寺院的实际景观问(12):去年,我在西藏参访了藏传佛教的几大寺院。就我所看到的情况,这些寺院也深受经济浪潮的影响。每个寺院都在卖门票,僧人则忙于应酬游客,和汉地的很多寺院非常相似。使得整个佛教的发展和社会一样,也进入商业运作的状态。近年来..

为何古今中外推崇《金刚经》?

为何古今中外推崇《金刚经》?节选自卢志丹居士《听高僧大德解金刚经》佛教传入中国已1700多年了,当佛教在它的发源地印度衰落的时候,在中华大地上却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自东汉以后的帝王,很多就非常崇奉佛教,甚至将其定为国教。和儒、道一起,佛教在中华文化史上打上深深烙印。..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的佛教学派?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的佛教学派?南北朝时期,众多学派的出现成为佛教中国化进程中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它们从不同的理论方向推动了中国佛学的完形。在译介佛教经论的同时,中国僧人开始倾心于对佛教义理的探究。特别是在南朝,经论的讲习之风大盛。僧人务期兼通众经,广访众师..

什么是识心见性?

什么是识心见性?识心见性,也作明心见性,是即心即佛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惠能南宗修行观的总原则。惠能所言之心,指的是众生当下一念之心,而佛性意义上的真心,一般都是用“性”来表示。性,不是脱离当下人心之外的东西,而是众生本具的“觉性”,因此又作&..

什么是佛性6247?

佛性,本指佛陀的种姓、觉性、体性,后来发展成为众生成佛的可能性、因性或成佛的内在根据。根据有关研究,梵文主要有三个:一为Buddha—dhatu,有佛界之意;二为Buddha—gotra,有佛种姓之义;三为Buddha—garbha,有佛藏(如来藏)之义。佛性一词在中文佛典中也..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有哪些区别?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有哪些区别?“小乘”一名,最初是大乘佛学兴起并盛行后对部派佛学的贬称,后来用作历史名词,主要指上座部系统的佛教流派,如从说一切有部演化和分裂出的毗婆沙派和经量部等。“小”的梵文Hina,含有卑贱、下贱和道德上属于“恶行&rdq..

瑜伽行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瑜伽行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瑜伽行派是印度大乘佛教的另一大派别。瑜伽行派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理论背景和社会原因。以龙树为代表的中观学派,对世界是空的本性有着透彻的说明,深化了佛学的缘起理论。然而,佛教的最终目的是解脱成佛,空与成佛又是怎样的关系?中观学派对众生成佛的根..

香港科技大学问答

香港科技大学问答『2011年11月24日晚上』(一)问:我是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的学生,一直想对如来藏有个全面了解。请问,该从哪里着手?答:若想全面了解如来藏,我建议你先看几部最根本、最精要的经论:《如来藏经》、弥勒菩萨的《宝性论》、麦彭仁波切的《如来藏狮吼论》、觉囊派的《山法..

既然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又怎么会有众生呢?

问:既然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又怎么会有众生呢?索达吉堪布答:从实相而言,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在《楞伽经》、弥勒菩萨的《宝性论》中均有明确宣说。但从现相来讲,众生在没有了悟心性之前,被无明迷乱所障,跟佛陀之间有天壤之别。密宗中也有一个比喻:就像流落街头成为乞丐的王子,虽然他..

索达吉堪布香港科技大学学佛问答

索达吉堪布香港科技大学问答『2011年11月24日晚上』(一)问:我是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的学生,一直想对如来藏有个全面了解。请问,该从哪里着手?答:若想全面了解如来藏,我建议你先看几部最根本、最精要的经论:《如来藏经》、弥勒菩萨的《宝性论》、麦彭仁波切的《如来藏狮吼论》、觉囊..

中国的素食智慧

大抵中国古典意义上的素食主义者,莫不与佛、道相关,因此都喜欢来点玄的。然而以“玄之又玄”的妙论而把世人搞得“恍兮惚兮”不知所云的众多老祖宗中,自然又非老子《道德经》莫属。所谓“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正是老子他老人家教导我们的修身养性、长生不老的窍门,也即是通往..

常森法师:吃葱蒜对学佛人产生的过患

今天跟一个朋友聊天,知道他发愿吃素的事情,特别随喜!问及是否吃葱蒜,回答还是吃的,确实是汉地的人不吃葱蒜的话比较困难的,我也有相当一段时间没有吃葱蒜,虽然知道是吃葱蒜不好(特别是对学佛的人),但对于具体有什么过失也不是特别了解,所以查阅了一些资料,以便稳固自己..

佛教素食观力挺慈悲喜舍尊重生命

原标题:尊重生命的“佛教素食观”素食文化:佛教素食观力挺慈悲喜舍尊重生命俗谚云∶“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向来最讲究吃的艺术,有人餐餐吃的山珍海味、美食佳肴,身体却依然是百病丛生;有人虽是粗茶淡饭,反而身体健康长寿,因此本文将从佛教的观点,对素食做一番探讨。就佛门..

佛教素食观力挺慈悲喜舍尊重生命

俗谚云∶‘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向来最讲究吃的艺术,有人餐餐吃的山珍海味、美食佳肴,身体却依然是百病丛生;有人虽是粗茶淡饭,反而身体健康长寿,因此本文将从佛教的观点,对素食做一番探讨。就佛门而言,尊重生命是素食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大自然的一花一木,都是有生命的个体..

憨山大师肉身舍利

憨山大师肉身不腐:憨山大师圆寂于1623年。憨山大师灵体三天以后依然栩栩如生,面皙唇红,手足绵软,如入禅定。第二年弟子们将大师的肉身护送到庐山后,因庐山气候阴湿,侍者福善建造了一座塔院,将大师肉身龛安供在塔上。十一年之后,庐山猛虎作乱,五乳峰法云寺处在危险之中。福..

吉庆佳日更宜戒杀放生

放生有许多的功德,能使诸事呈吉祥,莲池大师云:“戒杀之家,善神守护,灾横消除,寿算绵长,子孙贤孝,吉祥种种,难可俱陈。”杀生则广积怨业,并使宿世所累积的福寿逐渐消减毁灭,故每当逢年过节、庆贺生日、或喜庆婚礼、生意开业、宴请宾客等吉庆佳日,皆应广行放生,而不应于..

如何吃素及吃素与学佛关系

先略说素食的功用,以澄清素食与佛教之关系。素食指不食鱼肉荤辛的饮食方式,这是中国汉族佛教文化的特色之一。南传佛教依循小乘律,因此出家人可以肉食(佛陀时代亦如之);藏传佛教也一向不忌荤辛;日本佛教为中国汉族佛教文化之传播区,早期日本僧人亦行素食,日语谓之为“精进..

吃素与持斋

所谓‘吃素’,乃指不吃荤(五辛)腥(动物肉)之食物。五辛是包括五种带有辛味之蔬菜,即大蒜、慈葱、兰葱、韭菜、兴渠,因五辛含有刺激性,熟吃使人淫火焚身,生啖令人增长嗔恚,学佛人有了欲念与嗔恚,便会蒙蔽智慧,增长愚痴,妄动无明,造诸恶业。食众生肉(动物肉),则有欠..

佛经里对不食肉的开示

经常有同修气势汹汹的找我辩论,说佛从来没说过不让吃肉,还振振有辞的指责我“误导人”。五逆重罪一念回光都能往生,吃点肉怎么了?对这些人我说话很直接:钻空子钻到佛教里来了,到了佛教里还存一种侥幸心理:“我吃点肉算什么,没罪的。”《楞严经》里的经..

吃素即是放生

佛教经典和历代祖师都主张为佛弟子要戒杀素食,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慈悲心的需要,同时吃素也是放生,避免自己造作杀业。素食之说在中国最早并不是来源于佛教,而是来源于中国的古圣先哲,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孔孟思想”的影响。换句话说就是由于儒家“仁慈”与“孝..

《普劝戒杀吃素挽回劫运说》白话大意

印光大师原文:甚矣,世人习为残忍,事事以杀生为礼,而不知其非也。夫一切众生,与我同生于天地之间,同赋血肉之身,同禀知觉之性,同知趋吉避凶,贪生怕死。而况佛经常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皆于无量劫来,彼此互为父母兄弟妻子眷属。何得我欲报恩报德,祈福祈寿,..

畜生是有灵性的

有朋友问:为什么信佛的人要持素?我所信奉的宗教认为畜生是没有灵性的,既然没有灵性,为什么不可以宰杀它们,作为食料?各位,宰杀畜生,食噉其肉,切勿以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须知诸恶业中,唯杀最重。《梵网经》说:食肉者断大慈悲性种子。佛门以「慈悲」赅摄一切善法。「慈」者..

吃素就是走向健康

1、蔬食是健康食品,吃素就是走向健康古人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人类所得之大部分的疾病是由饮食而引起。所以人们若能节制并平衡饮食,就可以减少许多生理疾病。正如聪慧法师所言以往人们把吃素与修行相提并论,因此吃素就等于清淡俭朴,只求饱食活命之苦行。无怪乎一般人,..

吃肉的过失

今天跟大家一起学习吃肉的过失。这个话题,在座的道友并不陌生,我在课堂上经常提到,而且几年前曾经要求:凡来学院求学的四众弟子必须要吃素。当时有些人以前吃肉的习气比较严重,或者因学藏传佛教时受到其他上师和环境的影响,一下子改掉比较困难,所以我就试着采取各种办法,让..

太虚大师论素食

佛教与素食原夫素食为中国佛教徒特殊之美德,然仅指汉人而言。盖世界佛教徒因生活环境之各殊,亦有肉食者,特皆重在杀生耳。例如蒙、藏之喇嘛,禁止畋猎渔网,而不禁食羊餔牛酪。暹罗、缅甸之僧众,以沿门托钵而资生,故亦不择荤素。印度佛教式微,现今流传系婆罗门教。一般佛徒,..

东方早报:为什么要吃素

沩仰宗第十代传人,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中国社科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在中国,传统的素食者多半是出于信仰而作出这个选择。中国佛教协会曾对僧人有过生活上的要求,即“素食、独身、僧装”。从中,可以看出汉传佛教对素食的重视程度。但在南传和藏传佛..

释迦牟尼佛的一生-图解-智慧的象征-人生的体会

第一章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第一节释迦牟尼佛名号的由来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为我国广大佛教徒信仰和尊崇。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教义,对净化人间,解除人们的烦恼和痛苦,产生了无比威力。正如圆瑛大师所开示的“欲无烦恼须学佛,知有因缘不羡人。我们既..

缘起说概述 [姚长寿]

缘起说概述姚长寿佛教中的缘起说按照传统的说法,主要有业感缘起说、阿赖耶缘起说、如来藏缘起说和法界缘起说。业感缘起说是小乘有部所说,讲五蕴和合皆由自己的业力所定,所谓自业自得、三世因果,是从反对偶然论、宿命论、天为论而形成的一种缘起论。业感缘起说注重业力,强调现..

皇帝下令断酒肉 中国佛教素食的肇端

梁武帝(图片来源:资料图)不知读者是否记得,历史上曾经有个皇帝三次舍身入寺出家,最后被臣下用钱赎回的空前绝后纪录?没错,他就是使中国僧人一体恪遵素食信条的南朝梁武帝——萧衍。素食的争论,主要来自佛经中有容许三净肉的不了义教与断肉食的了义教。由于低标准与高标准间..

佛为什么只说出世法[南怀瑾]

融通性相而空有不二的《楞伽经》卷二中,佛说:大慧啊!未来世间的智者们,他们舍离自性的究竟实际,只寻问一(如一元)、异(非一元,如二元、多元等本体论。)、俱(同体或共有的形而上论等。)、不俱(非同体,或非共有。)、见相(知识的真实性,如认识论等。)、我所(人我所作的真实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