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阿荣博堪布

希阿荣博堪布答:疑和信的关系,请赐教!

问:不起疑,我认为不足信。疑了,然后求证,体证了,然后才能信。但是佛家又讲,不起信,不能得证。疑和信的关系,请赐教。希阿荣博堪布答:关于疑与信的关系,以自然科学为例来说,现代人应该都相信科学,从小就接受科学教育,但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你心里不可避免地会提出很多..

希阿荣博堪布答:如果请您用几句话向人们介绍佛教,您会如何介绍?

问:佛教本身博大精深、教派众多,人们对佛教的理解常有模糊失真之处。如果请您用几句话向人们介绍佛教,您会如何介绍?希阿荣博堪布答: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如您所说,佛法博大精深。三言两语的确很难说得清楚。我在这里就勉为其难地啰嗦几句,供各位参考。在我看来,佛教的一大..

希阿荣博堪布答:您怎样界定出家人和在家人的概念?

问:您怎样界定出家人和在家人的概念?希阿荣博堪布答:《佛说四十二章经》云:“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沙门即通常所说的出家人,这一句经文对出家人的概念作了简要定义。沙门是梵语,意为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出家,出的什么家?“家”可以理解为..

希阿荣博堪布答:痛苦烦恼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痛苦烦恼?

问:痛苦烦恼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痛苦烦恼?希阿荣博堪布答:痛苦源于无明。无明指对人、事、物的错误认识。就人而言,认为有一个独立、恒一存在的“我”,继而对这个“我”生起执著,然后对“我的”生起执著。就事物而言,认为有独立、绝对、固有存在的事物。这样..

希阿荣博堪布答:您觉得人们应该怎样理解“空性”?

问:“空性”是佛教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但也是最常被人误解的概念。您觉得人们应该怎样理解“空性”?希阿荣博堪布答:空性是现象最本质的属性,现象是空性的表达。正如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观察现象,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理解空性。我们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我”的观念..

希阿荣博堪布答:人们修行时应如何循序渐进?应该经过哪几个步骤?要点分别是什么?

问:人们修行时应如何循序渐进?应该经过哪几个步骤?要点分别是什么?希阿荣博堪布答:修行有三个要点: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慧。这个顺序也正是修行的次第。第一步要生起出离心,即厌倦轮回、希求解脱之心。许多人会想,这不是消极避世吗?其实,怎样是消极?如何是避世?这都值..

希阿荣博堪布答:"常有相续论"观点佛法是恒时存在的,又怎会有八无暇中"佛不出世"这段时期呢?

问:“常有相续论”观点佛法是恒时存在的,又怎会有八无暇中"佛不出世"这段时期呢?望上师得空解答。希阿荣博堪布答:关于佛出世住世的问题,法身佛乃自性光明,恒时不离,但众生能否见到殊胜化身佛,要看众生的福报。就像月当中天时,以盆盛水置于月下,水清月现,水浊月隐,月..

希阿荣博堪布答:很多佛学著作中说“万法唯心”,但缘起法则说事物是“因缘和合”而生,这两者是否矛盾?

问:很多佛学著作中说“一切情器世界皆由心幻化”或者“万法唯心”,但缘起法则说事物是因缘和合而生,这两者是否矛盾?希阿荣博堪布答:对这个问题简单地回答,可以梦来作比喻。梦境是心的幻化,在梦中我们见到的器情世界以及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真实存在过,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希阿荣博堪布答:众生如恒河沙一样多,我们放生的只是小小的一部分,能有多大意义呢?

问:众生如恒河沙一样多,我们放生的只是其中小小的一部分,能有多大意义呢?希阿荣博堪布答:首先,哪怕只能帮助一个生命减少痛苦,我们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都有意义。解救有情的生命需要具备因缘。佛陀虽然圆满具足十力四无畏,也只能度化有因缘的众生,就像阳光虽遍照世界,而盲..

希阿荣博堪布答:劝杀生的人转行,却害了人家生计,似乎不合情理?

问:劝杀生的人转行,却害了人家生计,爱畜生不爱人,似乎不合情理?希阿荣博堪布答:杀生并不是一种体面轻松的职业。如果你去过屠宰场或者市场的水产畜禽区,你一定会对那里的残酷血腥、肮脏恶臭留下深刻印象,在那里站上一会儿,你大概都会受不了。想想那些以杀生为业的人,他们..

希阿荣博堪布答:有的动物在放生过程中死掉了,怎么办?

问:有的动物在放生过程中死掉了,怎么办?希阿荣博堪布答:很多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归结到发心上。发心对修行至关重要,它不仅决定了修行的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见解和修行途径。如果我们的发心是为了众生远离痛苦并最终究竟成佛,那么我们在行善、在修行中的疑问会少很..

希阿荣博堪布答:放生一定要按照仪轨来进行吗?

问:放生一定要按照仪轨来进行吗?希阿荣博堪布答:佛教中放生的仪轨很多且各不相同,但概括起来都不离三殊胜。行持一切善法要以三殊胜来摄持,这样行善的功德才能日日增上、直至成佛永不灭失。三殊胜指的是加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后行回向殊胜。具体就放生而言,为了一切众..

今生与上师相逢是轮回中最美的际遇

如果我们有佛菩萨的智慧洞见,就会看到今生今世与上师的相逢,是我们在轮回中最圆满、最温馨的经历。——希阿荣博堪布《次第花开》(2017新版)在这个娑婆世界里,纵有曲折动人的万种剧情、绵长浪漫的无数诗篇,最美的,还是找到自己的上师,并由此展开的修行之路。记得我第一次读《..

希阿荣博堪布最新文章:怀念上师法王如意宝

转眼,法王如意宝示现圆寂十四年了。每到这个时候,对上师的思念便更加强烈。我翻出以前的老照片,许多事飞过我眼前。这张照片是法王如意宝第一张广泛流通的法像,摄于1984年法王如意宝在喇荣五明佛学院赐予弟子们无上大圆满密法“四心滴”灌顶期间。他老人家之前很少像这样坐在法..

扎西持林:如何顶礼才能得到加持和福报

“五体投地的顶礼,一方面表示你决心放下傲慢和成见,把自己摆在最低的位置,坦然接受一切,不再担心摔跤和失去,另一方面也能积累巨大的福德资粮。”——希阿荣博堪布《次第花开》(2017新版)顶礼作为佛教重要的修行方式之一,我们从积资粮和断烦恼两个方面了解它所具有的功德。《..

扎西持林:家里应该怎么布置佛堂才如理如法

家里供一尊佛也好,供多尊佛也好,都不相碍。学佛要学得眼界、心胸越来越开阔、平等,而不应越学心量越小。——希阿荣博堪布《生命这出戏》(2017新版)相信很多道友都会有这样的疑惑:“到底用家里的哪间屋子设佛堂比较好?将佛堂设在卧室、书房、阳台、客厅等地方可以吗?”如果条件..

恶业犹如射出的箭,箭头指向未来的自己

今生与来世的神识不是完全一样,但也不是不相关,它是前前后后的因果相续,就像一条河,下游的水由上游而来,早已不是同样的水,却也不是别的河。轮回中没有什么是一直不变的。佛教认为,人死后会有神识携带未尽的因果转生到下一世。神识不同于外道所说的灵魂,灵魂常一不变,而神..

每天奔波忙碌 背后的动机到底是什么

受过训练的心(图源:网络)这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不论生活在哪个国家、哪种生活环境,各种各样的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为名?为利?为感情?为物质?还是为精神满足?希阿荣博堪布说:“仔细看看这些动机的背后,还有一个根本的共同的动机,那就是为了安乐。”我们现在所追求的名利、..

希阿拉姆:我以为早已了解无常,直到和它正面交锋

无常并非佛陀的发明,他只是指出了一个总被忽视的真相。佛法不向你承诺安全感或确定性,事实上,它恰恰要打破你对安全的幻想。——希阿荣博堪布《寂静之道》(2017新版)学佛几年的人,大都看了些书,背了些法语,也参加了些法会、放生什么的。就像自己买了保险后的兑现,觉得还不错..

对小孩子最重要是培养他快乐的能力

要快乐,就得学会宽容,会说:没什么大不了。能容纳别人的不好,也能容纳自己的失败,容纳生活的挫折和苦涩,这样的一个人是懂得与己与人与世界愉快相处的。鼓励竞争攀比、以输赢来衡量人生价值只是部分社会、部分人的做法,远不能代表现代儿童教育的全貌。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

发菩提心:上求佛果,下化众生

开始修菩提心的时候,要造作地强迫自己发心。哪怕这种发心不是那么真诚,也要坚持发心,久而久之,自然流露的菩提心便能被引发出来。菩提心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上求和下化,上求佛果,下化众生。只有同时具足这两点的才是菩提心。以这个标准衡量一下,为了获得声名、利益或为了远离..

扎西持林:你知道“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背后的原理吗?

如果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便会发现其实自己对“有求必应”的态度很矛盾:一方面,我们希望在佛菩萨面前许下的愿望能够实现;另一方面,我们又怀疑这样是否有些“迷信”。生活中,我们会跟“运气”分不开。比较“好”的状态是想什么来什么,“不好”的状态是喝凉水都会塞牙。那么“运..

初学者尤其应该牢记,持戒是一切修行的根本

在较深刻的层面上,戒定慧一体无二。清净持戒,便是定,便是慧。定,便在戒中,在慧中。无漏智慧显发出来,便无时无地不在戒、定。开发智慧,首先需要定,一步一步清除掉内心的干扰、杂念。没有定作为基础,一颗心恒时处于散乱攀缘当中,即便生起一点点智慧,也是力量极其微弱,犹..

只想开悟不想断烦恼,会有结果吗?

空性的见解有力地帮助我们削弱实执,从而减少烦恼,同时也让我们对因果律有了更深的了解。可以说,对空性的了解越深,对因果的信心就越大,取舍因果就越谨慎。《中论》颂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即中道义。”事物依因缘而生住,其概念、定义、各种特性,只是..

修行要提防那些令善根耗尽的心念行为

行持善法一定要以三殊胜来摄持,这样行善的功德才能日日增上、直至成佛永不灭失。这三个修法按顺序是加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和结行回向殊胜,其中发菩提心要贯穿修法全过程。有四种心念或行为会使我们的修行失去其本应有的价值:嗔怒、夸耀、懊悔和不回向功德给一切众生。缺少..

佛母洞——念诵度母心咒发愿

汉传佛教认为佛母洞是文殊菩萨的化现,藏传认为是绿度母的化现。究竟上绿度母和文殊菩萨没有分别。所有的诸佛菩萨是一体的,完全没有分别。只是诸佛菩萨利益众生的方法不一样。希阿荣博堪布朝礼五台山佛母洞一路走来,朝圣的行程安排颇为紧凑,从塔院寺出来,上师便带着我..

希阿荣博堪布:想临终自在,要修行

堪布:我以前会出去为人念经超度,人死前和死后比较,死前的状态给我带来的触动更大。人即将死亡的时候其实特别害怕,即便是平日里胆子很大的人也非常恐惧,是一种现在根本体会不到的感觉。所以,人快死的时候只要因缘具足我就去念经,一方面对自己修持慈悲心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

希阿荣博堪布于法雷寺:在殊胜地发愿非常重要

法雷寺始建于隋代,位于五台山西台顶,寺后文殊塔内供文殊狮子像。在法雷寺东北还矗立着一座白色石砌舍利塔。来到西台顶,但见法雷寺在沉沉暮霭中如如不动,夕阳为它披上了一层融融暖光。上师立于台顶,示现上非常欣喜,爽朗的笑声久久回响在空旷幽静的山谷中。站立台巅向西观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