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菩提心:上求佛果,下化众生

2017-12-05 藏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开始修菩提心的时候,

要造作地强迫自己发心。

哪怕这种发心不是那么真诚,也要坚持发心,

久而久之,自然流露的菩提心便能被引发出来。

菩提心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上求和下化,上求佛果,下化众生。只有同时具足这两点的才是菩提心。

以这个标准衡量一下,为了获得声名、利益或为了远离疾病、灾殃而行持善业,既无上求也无下化。为了来世投生善趣、享人天福报,同样无上求下化之心。

为了解脱轮回而精进修行,但没有考虑到要以自己修行的功德力帮助所有众生解脱轮回,这有出离心(出离轮回之心),但还不是菩提心,因为没有上求佛果和度化一切众生的心。断尽烦恼障即能解脱轮回,此时还有所知障和习气障未断除,自性智慧还未圆满证得,而断证究竟才是佛果,解脱轮回与佛果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所以,佛陀说这一类仅仅满足于解脱轮回并以此为究竟涅槃的修行人是“未证谓证,得少为足”,他们对众生也有慈悲心,但是心力不够强,心量不够大。

还有人发愿永远在轮回中帮助众生,这看上去很像牧童般的发心,实际不尽然。

如果你已断尽烦恼障,获得了解脱自在,出于悲心,乘愿力再入轮回,示现生死,度化众生,那是菩萨行愿,非常殊胜。

而如果你自己还束缚在烦恼中,因业力不得不流转轮回,苦恼重重,自顾不暇,那么实在很难给其他众生带来真实利益,帮助他们脱离轮回。其实要留在轮回中很容易,无须特别发愿。

由上求下化这两点我们可以知道失毁菩提心的界限,一是舍弃众生,作意“即使自己有能力也绝不度化某某众生”,有此心念即是舍弃众生。二是舍弃佛果,发愿永不解脱,永不证取无上正等正觉。这里要注意,地藏王菩萨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佛菩萨发愿“不成佛”的前面都是有条件的,条件满足了,就要成佛的,所以大家不要横下一条心,无前提条件地发愿永不成佛。

的确严格说起来,“我要成佛”也是一种执著,但这是菩萨修到十地最后即将证入佛地时,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初学者,发愿永不解脱、永不成佛,并不能真正帮助断除执著,反倒是这种愿若成熟了,你如何承受?

在修行之初,发菩提心难免有造作的成分。我们的心无始以来早已习惯颠倒妄想,以自我为中心,要把它扭转过来肯定不是自然而然、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开始修菩提心的时候,要造作地强迫自己发心。哪怕这种发心不是那么真诚,也要坚持发心,久而久之,自然流露的菩提心便能被引发出来。

修菩提心有一系列方法,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为基础,通过观想、念修,反复串习,最终能比较迅速、有力地培养起无伪的菩提心。

发了愿菩提心之后,需要通过行动把誓愿落到实处,这就是行菩提心,可归纳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波罗蜜。波罗蜜意为到彼岸,通过六度之行到达解脱的彼岸。

这一部分内容比较多,这里我不细讲,等有机会专门讲菩提心的时候再展开来讲。

总之,在菩提心的摄持下精进六度,修行不辍,再加上系念弥陀、发愿往生,临寿终时,阿弥陀佛和极乐圣众一定会前来迎接去极乐世界,于七宝池莲花中化生,花开见佛,永不退转轮回,究竟必至一生补处,念念不退流入一切智海。

——希阿荣博堪布《生命这出戏》(2017新版)

下一篇:让上师内心的功德融入自己内心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