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菩萨

菩提道上魔障是决定不能避免

问:静坐念佛时忽然听到声音,心里受到惊吓,非常害怕!长期下去,是否容易著魔?如何才能消除这个魔障?答:世尊在《楞严经》上教导我们:魔境现前时完全不要去理会,把精神意志集中在佛号上,或者集中在读经上,不要理会它,魔就不能得其便。如果魔来吓你,你就害怕,他收到效果了..

念佛时有时听到佛菩萨说话给我们指示,对吗?

问:我们看他底下有三个问题,若於至诚诵经、念佛时,有时听到佛菩萨说话给我们指示,请问这否修行得力的现象?答:这个事情《楞严经》上有,你完全不理会,知道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叫好境界;如果你一理会生欢喜心,那就是魔境界。所以是佛、是魔,是在你的一念之间,你不理..

信愿法师:智者大师「净土第三疑」之设疑作答(一)

【净土十疑论】智者大师「净土第三疑」之设疑作答(一)我们今晚大家共同继续来研究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请诸位翻开经本第二十九页。我们前面说完第一疑、第二疑,今晚我们就从第三疑接下去说。请看第二十九页,从前面算起来一二三四五六,第六行这个问师父读一遍,让诸位来对..

界诠法师:皈依三宝,是哪三宝?

1、皈依三宝的意义:学佛必从受三皈依起,三皈依是皈依佛、法、僧。受了三皈依,才算是佛教徒。虽研习佛教,若不皈依三宝,仍不为佛教徒。学佛之入门,以受三皈依为根本。如《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皈依三宝品》中,如来答弥勒菩萨问:“若欲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涅者,应当皈依佛..

广行法师:最详细的佛教临终关怀指南,值得收藏

作为佛教徒来说,要正确认识死亡、从容面对死亡,妥善临终关怀,合理处置丧事,避免临终手忙脚乱,忘失正念,陷入贪痴之业习和世间的恶俗,就必须学修佛法,牢固树立佛教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佛教对于死亡的基本认识与态度佛教认为,天地万物从众因缘而有,有聚集则有离..

面对众多净土,我们最容易往生的是这三个净土

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曾经向他的弟子,描述了很多不同的净土。我们不能说只有某净土是最好的,或者说某法门是唯一殊胜的法门。如果有某个净土是最好的,佛陀当年却开示了这么多的其他净土法门,岂不是说佛陀在说废话吗?佛陀既开示了多个不同净土之法门,其意思当然是说它们都是..

嘎玛仁波切:佛法僧三宝的六种殊胜功德

即使听到佛陀的名号,也能脱离轮回恶趣的恐惧。以前,有五百个商人到大海取珍宝,遇到了暴风,船快被卷入一只大鲸鱼的口里。当时船上的人都祈祷山神、林神、树神等等,但商主菩萨要大家皈依佛陀,众人就跟着大声念诵“皈依佛”。鲸鱼一听到佛陀的名号,惊恐不已,沉入大海,闭上大..

大安法师:在家居士定课,单一点为好

问:《无量寿经》最后有说娑婆世界天人往生的人数,请问这些人数是当时已往生的人数或包括现在及未来往生的人数?每日定课是否可以听经代替念经,即每日只念佛作为功课也可以吗?若定课要念经请问哪一部经最适合末法众生?答:《无量寿经》最后有弥勒菩萨来启问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有..

千万不要小看了放生,功德大得超乎想象

放生的历史由来以前,印度有位信奉外道的国王,名叫“车金”,他喜欢食用新鲜温热的血肉,从而宰杀了数以万计的生命。后来,堕生在地狱,受到各种痛苦。长者阿难向佛陀禀告了这一情形。佛陀说那是喜食血肉而屠杀了许多生命的果报。之后,阿难专门为此放了许多生命,使此人从恶趣的..

宏圆法师:佛的三达智,知过去、知现在、知未来

佛不是常常出现于世,是要众生善根成熟,有感才应,佛才出世。比如我们现在,释迦牟尼佛灭度,释迦如来灭度了,我们现在就是无佛期。因为众生的因缘善根不够成熟,要等到五十六亿七千万年的这么一段时间,我们大家善根成熟,才能感弥勒菩萨出世。弥勒佛出现世间,到时候龙华三会度..

梦参老和尚:你跟哪部经有缘,对你机就是好的

我们好多过去的父母等我们救度。一子得道,九族升天。你信了佛之后,你的父母、六亲、眷属,无穷无尽,盼望你救度,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得到好处。如果你念《地藏经》,或者随便哪部经,我的观念是这样子,人家信什么,你先学什么,你就学什么,不因为我现在崇拜地藏菩萨,我就说都念..

寒山拾得问对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寒山云:“还有甚诀,可以躲得?”拾得云:我曾看过弥勒菩萨偈,你现听我念偈曰:老拙穿衲袄,淡..

你跟哪部经有缘,对你机就是好的

我们好多过去的父母等我们救度。一子得道,九族升天。你信了佛之后,你的父母、六亲、眷属,无穷无尽,盼望你救度,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得到好处。如果你念《地藏经》,或者随便哪部经,我的观念是这样子,人家信什么,你先学什么,你就学什么,不因为我现在崇拜地藏菩萨,我就说都念..

为什么说《地藏经》是学佛必修的经典

深入经藏:为什么《地藏经》是学佛者必修的经典《地藏经》,我个人过去也学过,但理解很片面,把这部分经当成是祭度幽魂的一部经典,所以仅在盂兰盆会期间诵读它,后来通过学习一些大德的讲解,受到启发,才晓得这部经啦,可以说对我们每个学佛的人关系都是非常密切的,实际上《地..

宣化上人:给你麻烦的人,都是来帮助你成佛的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佛告诸比丘: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妙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净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堕地狱、饿鬼、畜生,生十方佛前,所生之处,常闻此经;若生人天中,受胜妙乐,若在佛前,莲华化生。”“佛告诸比丘”:释迦牟尼佛又告诉诸比丘说,“未来世中,若..

宣化上人:怎样做可以在临命终的时候会有这八位大菩萨来接引呢

如果能受持八关斋戒,在临命终的时候,能够听闻到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个名号,就有八位大菩萨来接引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四众。刍。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

以虚空做佛事的虚空藏菩萨

虚空藏菩萨又译虚空孕、虚空库、虚空光菩萨,密号库藏金刚,是大乘佛教八大菩萨之一。虚空藏菩萨功德浩荡遍满虚空,智慧无边恒沙难喻,是住于般若波罗蜜究竟首楞严三昧的十地菩萨,与地藏菩萨互为呼应。释迦牟尼佛曾赞叹虚空藏菩萨是三世诸佛第一辅臣,“唯除如来,余无及者&..

要做正信佛弟子,必须先受三皈依仪式

佛宝是指己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圆满究竟的人。法宝是指修行成佛的方法和道理。僧宝是指正在修学佛法,并协助他人修学佛法,护持众生修学佛法的人。概括地说,三宝的含义为:佛为觉,觉而不迷。法为正,正而不邪。僧为净,净而不染。因此皈依三宝的含义是:发心翻旧日恶,依止觉而不..

供天中的二十四诸天

斋天是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师依《金光明经》制定《金光明忏法》时开始的。清代《弘赞所集供诸天科仪》云:“供天一法本出《金光明经》,修忏时设供三宝、诸天。”佛教徒虽不归依诸天,然礼敬诸天,这是因为诸天归命佛,且奉行正法,修诸善业、不作恶业之原故。据《金光明经..

弘一大师:净宗问辨

古德撰述,每设问答,遣除惑疑,翼赞净土,厥功伟矣。宋代而后,迄于清初,禅宗最盛,其所致疑多原于此。今则禅宗渐衰,未劳攻破。而复别有疑义,盛传当时。若不商榷,或致诖乱。故于万寿讲次,别述所见,冀息时疑。匪曰好辨,亦以就正有道耳。问:当代弘扬净土宗者,恒谓专持一句..

弥勒法门的介绍

◎弥勒信仰农历正月初一,为弥勒菩萨圣诞,中国佛教徒于当天举行法会庆祝。弥勒信仰是以未来佛──弥勒菩萨为信仰对象。曾流行于印度、中亚、中国、日本、朝鲜等地。我国晋代的道安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民国的太虚大师,都是弥勒菩萨的信仰者。历代对于弥勒佛的信仰,约可分为二..

弥勒净土的庄严和往生弥勒净土的方法

最近有人留言说,因为玄奘大师和虚云老和尚等大德都发愿往生弥勒净土,所以他对弥勒菩萨所在的净土心生向往,想要了解多一些。那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弥勒净土的那些事。弥勒净土,指的是欲界六天中的第四天——兜率天。因为兜率天的内院常常是一生补处菩萨所生之地,而弥勒..

如何超出天道而得到究竟的解脱

引言天在人们的心中具有特殊的含义,它是美好、自在、富足、远离苦难的代名词。同时,天也是人们心目中的主宰和依靠,人们认为它决定着人们的命运祸福,天人的生活是普通人所认为的理想生活。华夏文明自古以来也一直有崇拜天的情怀,如儒家祭祀时把祭“天”排在第一位,..

放生增福延寿命

若想长寿,则应放生。《放生赞》云:“汝欲延生听我语,凡事惺惺须求己,汝欲延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他若死时你救他,你若死时天救你,延生生子无别方,戒杀放生而已矣。”又弥勒菩萨偈云:“劝君勤放生,终久得长寿,若发菩提心,大难天须救。”佛经中说人天七德:“种姓高..

能忍之人有大力量大能力

“人”者,“忍”也“忍”字从刀从心,“心”字上面一把“刀”啊!心是很敏感、很柔弱、很柔软的,结果在上面有把刀,这说明这样的心是很坚定的,有能忍耐力、有决绝力的。所以这个能忍之人是有很大力量、很大能力的,一般的人..

如何劝导病人临终正念不失,得生善趣

第三课瞻视病人——甲三、说法敛念“说法敛念”是关于如何为病人说法,使他能够收摄正念的方式。其中包括“余人劝导”,即一般人探病时的劝导方式;和“瞻病劝导”,就是专门照顾病人的侍者,如何常常提醒病人正念的劝导方式。乙一、余人..

十六尊者与十八罗汉分别叫什么?

关于十六尊者与十八罗汉:公元二世纪的时候,狮子国――即现在的斯里兰卡,有位叫庆友的尊者,他写了一部《法住记》,内容就是记载十六位罗汉的名字(与以下十六尊者的名字不尽相同)和他们所住的地区。这部书后经玄奘法师译出。到五代时,画家们把十六罗汉画成了十八罗汉,怎么会多..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第6讲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德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家看经文: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这是第五行愿随喜功德。随是随顺、不违逆的意思,喜是欢喜、心不厌恶。就是说,凡是见到或者听闻他人所作的功德善行,乃至一毫之善、一尘之..

圣严法师:菩萨戒的由来是怎样的?

说到菩萨戒的由来,可以分为三类:《璎珞经》及《梵经》为一类;《瑜伽论》、《地持经》、《善戒经》为一类;《优婆塞戒经》独成一类。现分述如下:壹璎珞梵类有人以为《梵经》属于华严部,佛初成正觉,即于妙光堂,诵出《梵经》。太贤《梵经古迹记》说:“妙光堂者,即华严云普光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