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菩萨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五章尽虚空是莲座04众生体是佛体而常普遍,非限量所收,一切众生及以境界,以之为体。普贤之智,犹如虚空,一切众生以为生体,有诸众生自迷智者,名为无明。了解这些道理,晓得普贤菩萨境界、自己自性境界无所不存在,不是我们知识的限量所能达得到,因为知识限量是妄念境界..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三十五章)03

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三十五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三十五章尽虚空是莲座03以此如来教令却生想念,去彼十地中染习出世净心故,此明十地缘真俗出世余习气惑故。所以普眼菩萨看不见普贤菩萨在哪里,佛告诉他错了!偏向于清净中去找普贤菩萨找不到的,既然叫普贤,即无所不在,净土中有,秽..

慧僧法师:菩萨戒是关乎佛性因果之无上律仪,应尽心竭力广泛流通

《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诸佛子。是四十八轻戒。汝等受持。过去诸菩萨已诵。未来诸菩萨当诵。现在诸菩萨今诵。”释迦牟尼佛,说完四十八条轻戒时,又嘱咐诸大弟子说:..

净宗修行的五条规范

我给净宗学会写了个缘起,缘起里面提出修行五桩事情。不要搞多,多了大家记不住,愈简单愈好,我们修行修什么?就修这五样东西。第一个,最高指导原则是净业三福,《观无量寿佛经》上佛说的,三条。第一条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人天法,这不是佛..

大安法师:学佛消除业障最快的方法

学佛有障碍是正常的,有些人学佛后一切顺利,事事如意。也有些人学佛后障碍丛生,麻烦不断。本来还平安无事,学佛后反而不顺起来,为什么菩萨对他们一点都不关照呢?其实,这就是各有因缘,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命历程。学佛后,就好比对一个很长时间都没有打扫的屋子进行清理,肯定..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三十五章)02

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三十五章尽虚空是莲座02以此来升此位如许乖宜,入出如许不可说三昧之门,犹有寂用有限障,未得十地果位,后普贤菩萨大自在故。普贤菩萨的境界有那么大,因此以普眼菩萨的境界看不见。普眼菩萨想爬到这个境界坐一坐,看看座位放在哪里都找不到!你说座位放在哪里?我..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三十五章)01

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三十五章尽虚空是莲座01此明任物自真,称之为神。不为不思、不定、不乱、不来、不去,任智遍周,利生自在,知根应现,名之为通。再来这一段非常重要,尤其诸位学佛想走大乘路线、认识佛法是什么东西?基本上要特别注意。《华严经》讲到普贤境界要我们明白什么呢?明..

极乐世界的水用处太奇妙,我们这个世间没有!

【若彼众生。过浴此水。欲至足者。欲至膝者。欲至腰腋。欲至颈者。或欲灌身。或欲冷者。温者。急流者。缓流者。其水一一随众生意。开神悦体。净若无形。】「开神悦体」是利益,你得的利益、得的功德,「净若无形」是形相,都不可思议。这一段文,我们看念老的批注,「右」,右面这..

达真堪布:接收一真法界传来的消息

谁都有愿望和希求,世间人包括三恶道的众生都有。但是愿和愿不一样,希求和希求不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都是超越轮涅一切法、远离二边的,完全是大清净、大平等的状态,所以叫“愿王”。这里讲的都是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讲的都是本具的大光明。不是人人都有这个根基和福报的啊!若..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三十四章)02

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三十四章幻境不栖无住心02神通之秘以是普贤以金刚慧普入法界,于一切世界无所行、无所住。知一切众生身皆非身,无去无来,得无断尽、无差别自在神通。这就是普贤菩萨境界。普贤境界呈现在我们眼前,为什么我们看不见普贤菩萨境界?要想看到普贤境界,要以金刚智慧..

金光明最胜王经诸天药叉护持品(释五十一)

就是说我们要通过观察缘起和征兆,来明白自己的因缘和福运状态。接下来,就说到了,于此高座中,神通非一相。就是说在讲这个法的时候,有人就发现了,在讲法的境界中,高座上的法师,在弟子、天人、鬼神当中显现都是不一样的形象,不一定是这位法师的相貌,可能会见到佛的形象,菩..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三十四章)

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三十四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三十四章幻境不栖无住心01当前位置:无量光明>佛教人物>居士佛教人物>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三十四章)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三十四章)南怀瑾|发表时间:2014-11-10|作者:南怀瑾[投稿]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三十四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三十四..

佛教四大名山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物华天宝人间福地普陀山秀丽的自然景观与悠久深厚的佛教文化水乳相融,交相辉映,形成了优美独特的“海天佛国”奇观,且其景色随四季更替及晨昏阴晴而变化,韵味无穷。春回大地之时,和煦的春风催开了漫山遍野五颜六色的鲜花..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

四大佛教名山为什么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嵋、铁九华之称因为这四座山和四位菩萨有关,是佛教四位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的道场。原因介绍: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土的信徒从众多的菩萨中选出三位,组成“三大菩萨”,又称“三大士”,即文殊菩萨、观音菩萨..

汉传佛教四大菩萨坐骑

般若智慧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以大智慧为本愿,经中云:摄心为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而文殊菩萨以净行法门做为摄心的法门。净行法门中指导我们要处处为众生着想,故文殊菩萨教导我们要有无私念头,把将大众的利益放在第一,自身清净不染而利人,才能入三昧大智正定。南无般若智慧文..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三十三章)伸脚就在缩脚里02

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三十三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三十三章伸脚就在缩脚里02伸脚就在缩脚里在禅宗典故公案中,南宋初期有位大慧杲禅师,比永明寿禅师晚了一百多年,与济颠和尚同一时期。大慧杲禅师聪明绝顶,当时禅宗相当流行,他的佛教学问好,文学也好.对禅宗太熟了。他年轻时,每一..

放生见闻及个人因果见闻(中秋节)

时间:2019年9月13日地点:深圳福田这几天做不动功课,不想做,但是必须要坚持。哪怕是一个忏,一部经都可以,绝对不能断。凌晨1点拜88佛,这次选择的是25分钟。动作标准,一声佛号,一个大头,比以往都摄心。印光大师说,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十分利益。这次拜忏可以打..

行菩提道是什么意思?

答曰:“行菩提道”就是修六度万行普度众生的意思。菩提是“觉悟”,“行”是心趣向清净觉悟普度众生地去为。“行菩提道”就是去干让无量无边的众生都觉悟的事。这叫发菩提心,广持大悲之心,行菩萨道,自度度他,就像地藏菩萨的誓愿一样“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像普贤菩萨行愿品中..

什么是「普贤行」

壬二、普贤观耳识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修普贤行,从我立名。普贤菩萨,这个普贤是什么意思?体性周遍叫普,随缘成德谓之贤。所以他等于是称性起修,依止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一念心性发动的整个功德,是..

梦参长老:如何修行佛法?

大家好,我是三生居士,在学佛供灯修行近十年中,发现很多人对佛教有一些错误的认知,因此特意收集了佛门中一些高僧大德的文章,并集结成册,名为《高僧百解》,希望大家多做传播,以期解开更多人心中的疑惑,南无阿弥陀佛。以下内容,为梦参长老开示:一、如何拜佛?礼拜时要注意..

有前面这三条,我们的忏悔就有力量

业障必须要懂得忏悔,普贤菩萨的十愿,最重要的是前面四愿,礼敬、称赞、供养、忏悔,这四愿非常重要。这四愿里头最重要的就是忏悔,前面三种是帮助你忏悔,如果没有前面三种,你就没有法子忏悔,你也不懂忏悔。为什么我们修忏悔不得力?我们的业障怎么忏也忏不了,为什么?你前面三..

尊敬万物就是尊敬自己的灵性

「礼敬诸佛」。诸佛是谁?《华严经》上说的,普贤菩萨是华严三圣之一,「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一切众生不但是包括有情的一切众生,他没有说一切有情众生,没有这样说法,只说一切众生。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做众生,所以这个范围很广大。动物是众缘和合而生..

四大菩萨大家都听说过,但他们所代表的含义,你就不一定知道了!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有四大佛教名山,是四大菩萨的道场。安徽九华山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浙江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山西五台山是文殊师利菩萨的道场;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这四大菩萨形像,不是为了让我们顶礼膜拜,不是为了让我们烧香许愿,它是起表法作用的,是给我..

佛教最灵验的四大菩萨,见者得福,功德无量!

佛教最灵验的四大菩萨,见者得福,功德无量!01、文殊菩萨文殊师利,简称“文殊”,又作“曼殊室利”,意译为妙德、妙首、妙吉祥等。舍卫国婆罗门梵德长者之子,出世时有许多瑞相,相貌庄严,具三十二相。成道后的文殊,为佛陀弟子中的上首,在众菩萨中堪称第一,所以尊称为“文殊..

最怕的是挑别人的毛病,不知道自己的过失

整个宇宙一切现象统统是有机体,而且是跟自己同一个自性,怎么能不尊敬!尊敬万物就是尊敬自己的自性,尊敬万物就是尊敬自己的灵性。我们身上有病,想一想,从哪得来的?对不起父母你会生病,对不起兄弟姊妹会生病,对不起亲戚朋友会生病,对不起天地万物也会生病。如果你有个恭敬心..

宣化上人事迹美国篇

契子我们这个佛教,并不是每一个国家自有的佛教。这是全人类的佛教,是一切众生的佛教,我们不应该把佛教当做私有的宝库,应该把它光明于世,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佛教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所有众生没有出虚空,没有出法界;所有宗教没有出虚空,也没有出法界。所以佛教和所有的宗教..

至心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和福德究竟有多大?

至心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和福德究竟有多大,看诸位法师开示。李炳南老居士:散心称名,福德、善根也比普通人好得多。至心念一句阿弥陀佛,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佛说观无量寿经》下品下生章中写道:念佛一声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是确凿无疑的,但前面有两个字――至心。不..

龙树菩萨化导不信佛法国王,蝉蜕而去自在往生

龙树菩萨化导不信佛法国王,蝉蜕而去自在往生龙树菩萨从龙宫出来后,准备大弘法化。但是弘法需要有因缘,需要有大力之人支持,如果能得到国王的护持,佛法一定能够大兴,所谓“不依国主,法事难立”。于是,龙树菩萨准备去化导一位国王。这位国王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不相信佛法,..

烦恼、习气很重怎么办?

经教面都教给我们,你看连《还源观》,《还源观》面教我们「柔和质直」,这是讲态度。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教我们「随喜功德」,教我们修随喜,「顺众生」,我们希望我顺从别人,不要求别人顺从我。要求别人顺从我,这个头就有傲慢,要求我顺从别人。中国老祖宗说了一句话说得最好,「..

临命终时,唯此十大愿王不相舍离

普贤者,梵云输跋陀。据《悲华经》所载,阿弥陀佛往昔为转轮王时,名无诤念,第八王子名曰泯图,泯图于宝藏佛前发愿,愿于此不净世界,修菩萨行;复当修治庄严十千不净世界,使其庄严清净如青香光明无垢世界;亦当教化无量菩萨,令心清净,皆趣大乘,悉使充满我之世界。宝藏佛即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