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

不只你我 整个宇宙都是无常

整个宇宙都是无常的(资料图)当我们讨论“无常”的时候,很多人会联想到死亡无常,其实无常的概念并不仅限于死亡,它包括了外器世界和有情世界,涵盖了整个宇宙和一切生命。外器世界就是整个宇宙,从佛教的角度说,是指三界六道的轮回环境,这一切都是无常的。“三界”是欲界、色界..

索达吉堪布:为了后世人天福报而积累善根是否合理?

问:人天乘修持五戒十善,并不能解脱,为什么也属于佛教?这是否说明为了后世人天福报而积累善根是合理的?索达吉堪布:今世舍弃贪爱欲乐的恶行,而努力修善积福,以求后世得到生天的安乐,这种行为是外道的颠倒修法。今生五欲境既然是舍弃对象,那自己为什么还要贪求来世的欲乐呢?..

无意中伤害别人罪过是否会比较轻

有些事情如果用善巧的方式表达,可以避免伤人。问:如果无意中伤害别人,是否罪过比较轻?嘎玛仁波切答:《俱舍论》将因果剖析得非常细,就像法官判案一样,需要衡量是否有预谋,是否有付诸行动,是否达成目的,付诸行动之后是否有悔过心,有没有随喜造恶的心态。如果以上的动机、..

净土法门中的九品往生

上辈观上品上生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凡生西方有九品人,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佛告诉阿难和韦提希:凡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有九品人,上品上生者是这样的,如果有众生愿意往生极乐世界..

索达吉堪布:我们获得佛果不是为自己享受,而是为了一切众生

第三节课在传讲正文之前,先给大家交代一两个问题:第一个,昨天已经讲了,每次听受佛法时,大家都要如理如法,假如行为不如法,就不可能得到听法的功德。佛法的教育与世间上的教育相比,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是佛法依靠恭敬心而获得,有了恭敬心,行为才会..

为了后世人天福报而积累善根是否合理?

问:人天乘修持五戒十善,并不能解脱,为什么也属于佛教?这是否说明为了后世人天福报而积累善根是合理的?索达吉堪布:今世舍弃贪爱欲乐的恶行,而努力修善积福,以求后世得到生天的安乐,这种行为是外道的颠倒修法。今生五欲境既然是舍弃对象,那自己为什么还要贪求来世的欲乐呢?..

因果学说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佛教的因果学说,可以从三个部分来介绍:第一,因果的本质,也即什么是因果;第二,因果学说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第三,释疑。一、因果的本质大乘佛教的《稻秆经》与《缘起经》,很清楚地阐述了因果。(一)因果的定义因果有广义和狭义两种。1、广义的因果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曾经问佛..

只有极重的罪业或极大大的善事 现世才会有报应!

佛说三世因果佛教的因果学说,可以从三个部分来介绍:第一,因果的本质,也即什么是因果;第二,因果学说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第三,释疑。一、因果的本质大乘佛教的《稻秆经》与《缘起经》,很清楚地阐述了因果。(一)因果的定义因果有广义和狭义两种。1、广义的因果释迦牟尼佛的弟子..

慈诚罗珠堪布:素食的意义

素食的意义我曾专门著书讨论过吃素的功德和吃肉的过失,下面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此书中的部分内容。书中谈到佛教如何看待吃肉吃素时讲到:小乘佛教认为,三净肉能食,非三净肉不能食。在泰国等地,僧众至今还是这样行持的。他们认为,如果所有的肉都不吃,是提婆达多的仪表。其根..

痛苦恐怖及不顺,都由所造的罪业而产生

一切的痛苦、恐怖及不顺,都是由往昔所造的罪业而产生。“痛苦不悦意”:学过《俱舍论》的人都知道,痛苦可分为心的痛苦和身体的痛苦,如《四百论》中说:“高官有心识上的痛苦,小民有身体上的痛苦。”五根群体所产生的痛苦,叫做身苦;意识不悦意、不舒畅,叫做心苦。不管是身体..

供奉上师 一定要学会这九种心!

视师如佛(资料图)对于金刚乘佛法的初学者来说,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三个重要条件:第一,对上师和善知识生起虔敬心。初学者应以《华严经·树庄严》中所说的“敬师九心”来全心全意地供奉上师,即使暂时不能完全做到,也先要熟悉这九种心的概念。“敬师九心”是..

多识仁波切:西藏僧人学经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西藏僧人学经(资料图)一、西藏僧人学经情况是怎样的20世纪中期,哲蚌寺有学僧7000,色拉寺学僧5000,扎什伦布寺、塔尔寺、拉卜楞寺各有3000——4000。大小辩经学院全藏区有1500多所,学僧有几十万人。各辩经院都设有显宗和密宗博士学位。显宗学院主修的是“五部大论”,即因明学、..

祖古颜班 :消除罪障最快的方法是什么?发出大悲心!

慈悲以前,印度的佛法极为昌盛,后来外道大规模迫害佛教徒,曾经三次摧毁佛教。因为佛教徒以慈悲忍辱为上,不与争战,所以很多佛教徒被杀,寺庙也被烧毁,佛法从此在印度逐渐没落。之后,关于三藏中的律藏、论藏,便很少人能真正阐释。这时候,有一个明戒比丘尼,发心要让佛法再次..

为什么要辛苦建寺院?建寺功德到底有多大?

寺院代表佛法长住建寺安僧利益众生建寺庙不是为了个人和小众而建,是为了弘扬佛法,为了众生,为了以后的高僧大德们不用再去辛苦建庙,为了大家能够好好修行,修好了去利益天下一切苦难众生,这样动力就来了。为什么能成佛?是因为众生给予我们力量。如今,我们都是未来佛,每个人..

忏悔之四种对治力

忏悔时,意念的专注非常重要,如果一边口念忏悔文,心却散乱地想其他事情;或是认为现在先忏悔,以后再造业也没有关系,这样的忏悔就没什么意义了。忏悔时,应具足四种对治力,才能彻底净化罪业:一、所依对治忏悔时,所依靠的殊胜对境,就是所依对治,又分为外在所依和内在所依。..

前世业力是如何决定每个人的苦乐?这与宿命论有何不同呢?

问:前世业力是如何决定每个人的苦乐?这与宿命论有何不同呢?索达吉堪布:我们快乐也好、痛苦也好,生活中所发生的许许多多事,都跟前世或今生的业力有关。当然,这并不是宿命论,认为一切皆为命中注定,根本无法改变丝毫,而是说我们今生所感受的苦乐,是以前世业力为主因,今生..

至尊康萨仁波切:韵音语王智慧主

至尊康萨仁波切释迦世尊示寂,距今已二千余年,所有超诸世间之神力智慧,在今人听来,都不免有几分怀疑,是因为现在的人与佛悬殊太大的缘故。不但中国人如此,即暹罗(泰国)等地的人,对天龙八部之威神,八之瑞迹等,也同样有着怀疑。唯尊重教理,于神奇希有超人之事迹,不能生信..

多识活佛:佛教翻来覆去讲空有什么意义

空是显法的核心,是密法的基础很多人问《般若经》中翻来覆去讲空有什么意义?因为观空是显法的核心,是密法的基础。现在学藏密的人多,应特别重视。举个例子:陈旧的观念——自我观念、习惯观念等各种观念妨碍你产生佛法观念,所以就要空。例如地不空无处建房,房不空无法住人,空..

凡夫人该如何弘扬佛法?

问:凡夫人该如何弘扬佛法?答:有人认为需有一定成就的人才能弘法,薄地凡夫是没有资格弘法的。其实不然,只要对某种传承或某部经论,比如《俱舍论》很精通,有一定感悟,契合佛意,即使在其他方面没有修证,在断除自利心的前提下,也可以为别人将自己所知所解的显宗教言灌输于人..

多识仁波切:未来几乎已成定局

只有皈依三宝才能避免恶堕人的死是今世生命的结束和来世生命的开端,生死不断,生命流转,人死后必然再生。但再生的前途只有两种,一种是人天善道;一种是畜牲、饿鬼、地狱组成的恶道。转生人天善道是前世善业的结果,转生恶道是前世恶业的报应。以善恶业为转世因缘的六道众生,转..

修行,你必须具备一些条件

对于金刚乘佛法的初学者来说,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三个重要条件:第一,对上师和善知识生起虔敬心。初学者应以《华严经·树庄严》中所说的“敬师九心”来全心全意地供奉上师,即使暂时不能完全做到,也先要熟悉这九种心的概念。“敬师九心”是:(1)视师如父..

是什么牵引我们进入未来世呢

每个人在饱尝了一生的苦乐之后,都不可避免地要趋于陌生的后世。到了弥留之际,身心就会开始瓦解,一般人都要经历四大分离的巨大痛苦。喇啦曲智仁波切的《极乐愿文大疏》中这样描述:当他们即将步入后世之时,危在旦夕的弥留之际,即诸如罹患致命的严重疾病而致身体有气无力;无有..

是什么牵引我们进入未来世呢?

追求未来世的增上圆满每个人在饱尝了一生的苦乐之后,都不可避免地要趋于陌生的后世。到了弥留之际,身心就会开始瓦解,一般人都要经历四大分离的巨大痛苦。喇啦曲智仁波切的《极乐愿文大疏》中这样描述:当他们即将步入后世之时,危在旦夕的弥留之际,即诸如罹患致命的严重疾病而..

在众多佛法中 我们相信什么、依靠什么?

学习四依法,辨别佛法真伪“值法者亦少,盲盲不别真,痛矣不识者,罪深乃如是”阿难这首偈子,是非常悲痛说出我们众生的业障深重,没有能力辨别真妄。“值”是遇到,遇到佛法的人不多。很多佛经中提到过“四依法”,所谓“依”,即可靠、相信的意思。它告诉我们,在众多佛经中,我..

佛教是迷信还是智信

什么是佛教?长久以来,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佛教的定义。为什么要谈这个题目呢?因为,即使很多学佛多年的人,依然弄不清楚真正的佛法是什么?其所涵盖的范围究竟是什么?这种现象不单是在汉地,在藏地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除了一些僧侣外,一..

「爱我执」的过失与「爱他执」的功德

“报应皆归一”,简而言之,我们在轮回中遇到的所有不好的报应——痛苦、折磨、贫困、病痛,还有内在的烦恼等等,统统都要归咎于一个东西。以往,我们凡夫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比如,自己的身体上或精神上受到一些伤害、打击,工作上不顺利等等,或是自己的父母等亲眷遇到一些危难、..

把学佛修行运用到生活中

我来内地,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因为这两个问题非常严重,非常突出。第一个问题,就是大家学佛修行没有次第,东抓西抓,东学西学,越学越糊涂,越修越没有信心,最后什么也没学到。佛说过,修行人就像初一的月亮,刚开始缺失很多,很暗淡,初二、初三以后,越来越明亮,越来越圆满、..

跟随佛陀才能把世界看个究竟

我们经常说崇尚科学,用科学的角度看问题。谁是真正懂科学的人?谁是最伟大的科学家?历史上出现过那么多为人类社会贡献毕生精力的科学家,他们都只是在某个领域作出了一点促进和贡献,而伟大的佛陀在2500多年前,就已攀上了科学的最高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行业及领域的专..

禅定的五种障碍和对治方法

但初步的证悟,也只是相当于到了高速路口的收费站,之后还要走很长的路,才能抵达目的地。修行是一个长远的问题,并不是二天三天就可以解决的,必须要有耐心。很多人喜欢打禅七,这虽然很好,但我们不要妄想在十天半个月内,就可以修出四禅八定。六七天的训练,也许可以让心平静一..

禅定的五种障碍和对治方法

一、禅定的五种过患修禅定的时候,有一些障碍会影响我们的修行,归纳起来,大致为五种:(一)懈怠。懈怠,是贪着吃喝玩乐而不想修行的念头。修行没有成果,都是因为懈怠。如果懈怠,就根本不能进入禅定,根本不可能修行。(二)遗忘圣言。圣言,也即上师教给我们的修行诀窍与方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