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阿荣博堪布

为何要消除痛苦?痛苦和快乐是生活的组成部分,都值得去体验。

问:为什么要消除痛苦呢?我觉得痛苦和快乐一样,都是生活的组成部分,都值得去体验,不经历苦难的人生是不够丰厚的。答:如果你能在日常生活的不幸和痛苦中自在无碍,似乎的确没有必要消除痛苦。经历苦难的意义不在于经历本身,而在于它启发我们对生命的思考。佛陀初转*轮首先宣讲苦谛、..

如何才能往生极乐净土呢?念佛做得到吗?

问:如何才能往生极乐净土呢?念佛做得到吗?答:有关往生极乐净土的方法,在《大乘无量寿经》等经典中有详细阐述。简而言之,往生极乐世界需要具备往生四因并断除五无间罪和谤法罪。在往生四因中,明观福田、发清净愿尤为重要,它们涵盖了积资净障和发菩提心。念佛的同时要有坚定的信心和..

若极乐世界如上师所描述那样美好,是否又给了众生另一执念,对极乐世界的执念?

问:若极乐世界如上师所描述那样美好,是否又给了众生另一执念,对极乐世界的执念?答:以前做家具或房子的时候,要把一个楔子拆下来,方法是用另一个楔子去打它,这叫以楔出楔。手上扎了刺,用另一根刺去挑,就能把它挑出去。同样的,要初学者一下放下所有执著是很难的,所以佛菩萨方便接引,..

把往生净土称为横出三界,这个“横”字怎么讲?

问:把往生净土称为横出三界,这个“横”字怎么讲?答:净土宗祖师益大师曾说:“出三界火宅,有横竖两途:以自力断惑超生死者,名竖出三界,事难功渐;以佛力接引生西方者,名横超三界,事易功顿。”横出三界有一个比喻的说法,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犹如一根竹子,众生..

讲到自律,那我要不要去制止恶的发生呢?一味的自律不是纵容了恶吗?

问:讲到自律,那我要不要去制止恶的发生呢?一味的自律不是纵容了恶吗?答:佛教的自律是指为了不制造伤害而自觉地远离身口意的恶劣行为。对神智正常的人来说,言行主要受思想意识控制,所以远离意的恶业,身口业自然就会清净。意的恶业概括为贪、嗔、痴。时刻提醒自己对治贪、嗔、痴,可..

跨越时空的因果对现世有什么意义?如何起到断恶行善的警示?

问:跨越时空的因果对现世有什么意义?如何起到断恶行善的警示?答:严格说来,因果都是跨越时空的,因与果不可能出现在同一时空点上。时空的间隔有长短远近之分,而这长短远近没有绝对,是因人而异的。超出了某些人接受和认知范围的事物,可能对另一些视野更广阔的人来说,是完全可以理解和..

违缘是顺其自然还是当断则断?

问:违缘是顺其自然还是当断则断?答:我不知道你所说的“违缘”具体指什么,所以很难笼统作答。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面对不同的问题、障难,应采取的态度和对策会不一样。不同的人,由于脾气秉性、根器、福报、因缘各异,在同样情况下,面对同样的问题,态度和对策也会不同。世..

佛教徒吃素就是在护生,又何必那样强调放生,是不是太执著于形式了?

问:佛教徒吃素就是在护生,又何必那样强调放生,是不是太执著于形式了?答:如理如法放生即是在行持六度:一、布施。解救生命,并在放生过程中按照仪轨念诵经咒及佛菩萨的名号,使被解救的动物相续中得以种下未来解脱的种子,这是无畏布施和法布施。二、戒杀。三、忍辱。克服放生过程中出..

遇到乞丐,想布施又怕被骗,不知该怎么办?

问:遇到乞丐,想布施又怕被骗,不知该怎么办?答:面对乞丐,不要急于表达厌恶或不信任。生活若真的优裕没人愿意低三下四出来乞讨。就算被骗被利用罢,至少不会给自他造成妨害。再说人生何处不受骗,又何必要跟一个笑脸相向比你弱势的人较量。其实当我们在伸过来的空手中放下钱物,我们所..

有人利用善心,拐卖儿童进行乞讨,布施乞丐岂不是在纵容犯罪?

问:现在有些人利用人们的善心,拐卖儿童进行乞讨,从中获利。布施乞丐岂不是在纵容犯罪?答:我们做事是好是坏主要看发心,否则能做的事情真不多。理论上说,大家都不吃不喝不消费,就不会有人制造假货伤天害理,但不能为了杜绝恶业自己就不吃穿用度买东西,也不能说是自己的日常消费行为导..

将我们的生命带往一个更好的方向去,这便是修行?

问:因为因缘时时变化,时时消失,所以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我;因为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我,因此每一个当下都是一个缘起,我们或许正可以运用这种缘起,加入一些好的条件,将我们的生命带往一个更好的方向去,这便是修行?答:可以这么说,修行就是断恶行善,纠正会给我们带来痛苦的身口意行为,积..

为何有人不费劲就能得到想要的一切,而有人却活在痛苦中?

问:众生平等。可为什么有人不费劲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而有些人却一直活在痛苦之中?答:众生平等是说众生都有佛性,有同样的潜力实现圆满觉悟,而每个众生当前的状态是自身种种因缘的显现,因缘不同,自然显现不同。有人不费劲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有些人一直活在痛苦之中,这是..

为什么信仰佛教的许多人拿很多钱去放生,而很少看到他们拿钱去帮助那些现世的人呢?

问:上师您好,为什么信仰佛教的许多人拿很多钱去放生,而很少看到他们拿钱去帮助那些现世的人呢?真的希望大师能组织一次公益活动,帮助那些偏远山区的孩子,还有患病的孩子。我想现世人的疾苦也应是信佛之人所关注的吧?答:帮助众生的方式有很多种,佛菩萨救护众生的方式是我们无法想象..

知道我学佛的好友越来越多了,很多都劝我回头是岸...

问:上师,最近通过微博知道我学佛的好友越来越多了,很多都劝我回头是岸,好多的违缘啊!虽然我知道他们都是为了我好,但我真不知道怎么和他们解释佛祖的智慧,我因此写了文章,可是写了之后更多违缘了,我不知道如何才能和他们保持这难得的友谊又可以继续我的修心之路。答:不要动摇自己修..

忙于俗事。没时间想修行。如何是好?

问:总有做不完的工作、家事,每天还要和孩子斗智斗勇。很想修,总苦于时间不够用。师父啊,我该如何是好?答:在家人要工作、要照顾家庭,的确没有太多的修行时间,所以更应该珍惜,每天再忙,也要安排一定的时间修行,尽量争取多的时间修行。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随时随地修习出离..

无法对伤害我的人释怀,如何才能放下?

问:一直没办法对那些给我带来伤害的人释怀,她们把快乐建立在我的痛苦之上。我一直想知道如何才能放下,才能原谅。若是再说到悲悯之心,就更加不知道如何做了。答:对那些伤害你的人,尽量去理解他们内心的痛苦烦恼,原谅他们对你的伤害,实在不能马上做到,不用着急,慈悲心的训练可以一步..

若他人回报你的慈悲以冷漠、不关心甚至厌恶,何以我们收获的是安乐?

问:上师,若他人回报你的慈悲以冷漠、不关心甚至厌恶,何以我们收获的是安乐?答:我们不可能除尽大地上的荆棘瓦砾,但是当我们给自己的双足穿上一双舒适的好鞋子,我们的脚下便变得柔软。如果你把自己的快乐系缚在别人对你的态度上,恐怕你永远也得不到安宁。安乐是自心的感受。当我们慈..

对外道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应该如何做?

问:请师父慈悲开示,对外道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应该如何做?答:在家修行的人不可避免要与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跟我们有着同样的信仰、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我想避免矛盾冲突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从基本人性出发去与人交往、沟通。在宗教、性别、职业、社会地位等..

我非常想学一些临终的引导,但却不知从何而学?

问:我妈妈得了癌症,已快走到生命的终点,我妈妈平日也拜佛,但却一直没有皈依,我非常想让您为她做皈依,并且为她做一些临终无常的开示,而且我非常想学一些临终的引导,但却不知从何而学?因此衷心地祈请上师能够答应我的这个请求!答:弟子你好,劝你母亲持诵阿弥陀佛圣号,一心发愿往生极..

如果请您用几句话向人们介绍佛教,您会如何介绍?

问:佛教本身博大精深、教派众多,人们对佛教的理解常有模糊失真之处。如果请您用几句话向人们介绍佛教,您会如何介绍?答: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如您所说,佛法博大精深。三言两语的确很难说得清楚。我在这里就勉为其难地嗦几句,供各位参考。在我看来,佛教的一大特点是有教无类,有求必..

您怎样界定出家人和在家人的概念?

问:您怎样界定出家人和在家人的概念?答:《佛说四十二章经》云:“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沙门即通常所说的出家人,这一句经文对出家人的概念作了简要定义。沙门是梵语,意为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出家,出的什么家?“家”可以理解为心住..

走出修行的误区-关于皈依

佛教的皈依不是一种形式,更不是一种束缚。心向佛法意味着什么?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对待皈依和修行?希阿荣博上师就这些问题作了如下开示。我是在一块被佛法浸润的土地上出生、长大的。和我一样,在那块土地上生活的绝大多数人,对佛法都有着坚定的信仰。我们不希求今生的安逸,也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