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海会
云台海会

佛教常识丨忏悔了,还会受报吗?

云台海会 2019-07-31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关于业力能否忏悔的问题,我们首先不能存有自性见。因为“业”也是缘起的,是无自性的。既然是缘起的,必定可以对治,这一前提应当确定。否则,将“业”视为固定不变的力量,显然不符合佛法的缘起观。至于能对治到什么程度,因涉及诸多因素,不可一概而论。


业力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造业过程中形成的心行力量,一是由此行为带来的客观结果。


我们每造一次业,都会在内心埋下一颗业种子,或者说打下一个心结。同时,对方心中也会产生相应的力量,如愤怒、怨恨等。修行,可以将自己内心留下的痕迹抹掉,却很难消除对他人构成的伤害。


比如曾和别人结下怨仇,虽然我们已将这些恩怨放下,不再怀恨在心,但对方未必因此而消除敌意。因为我们所能忏悔的,主要是属于自己的业种子和心行力量。当然,若我们犯错后立即忏悔并诚恳道歉,也可能会化解对方的怨气,双方前嫌冰释,“相逢一笑泯恩仇”。


但事情未必都那么尽如人意。再者,我们无始以来造作的恶业难以计数,正如《普贤行愿品》所言:“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如果今生带业往生,如何来得及一一道歉呢?更何况,对方还未必接受我们的道歉。


佛陀在世时,央掘魔罗因邪见杀了九百九十九人,后得佛陀度化,出家修行并证得阿罗汉果。作为证果的圣者,已彻底断尽烦恼并解决了自身的心行问题。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向他扔石头表示愤怒。这就说明,除自身心行上的结果之外,还有外在的结果。即使我们至诚忏悔,也只能使自身得到清净,很难将对方心中的种子一并消除。正因为如此,目犍连尊者才会受报而死,佛陀也会因业报而头痛三日。否则,就无法理解这些现象,难道佛陀的修行还不足以抵消业力吗?或是佛陀的忏悔还不曾修习圆满吗?


忏悔,包括忏和悔两方面。所谓忏,是就业的本身进行对治,通过佛菩萨的加持来消除业力;所谓悔,是不再继续犯错,使业力停止增长。如果将业力比作种子,本将发芽、生长、结果,但通过忏悔,种子就像以猛火沸汤煮过一样,虽然业种还在,却无法继续作用。


忏悔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忏悔的方法和力量。通过诵经、念佛,拜三十五佛、八十八佛大忏悔文,或念诵忏悔咒,以至诚求忏悔之心和佛力加持,消除不善行在内心形成的种子。


除不同的忏悔方式外,忏悔时心力的强弱,也直接影响到忏悔的效果。每种心理因素都有一种与之对抗的反面力量,忏悔,就是要将这种反面力量调动起来。当然,这一力量必须超过业种子形成的力量,才能在双方的对垒和抗衡中取胜。若只是心不在焉地念咒、诵经,很难取得预期效果。严重的业力,必须以猛利的手段和心力才能对治。


忏悔是对自我的反省,也就是“自觉”的心理。听到“自觉”二字,我们或许感觉很普通。其实不然,因为“佛”即觉者之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可见,自觉正是佛法修行的要领,其力量可以化解内心的一切业障、烦恼和心结。当然,这又取决于我们自觉到什么程度。


此外,我们还可采取读诵大乘经典、拜忏、诵咒等方式清除业障。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不仅能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力,也能启动自身的心行力量。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化解自我心结乃至各种业障的能力,只待我们开发和运用。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当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更多阅读:

  • 佛教常识|如何“不贪名利”

  • 佛教常识|十业之果报

  • 佛教常识|什么是“随喜功德”

  • 佛教常识|“回向”是什么意思

  • 佛教常识丨佛教对香的定义

  • 佛教常识|去寺院拜佛需要注意的事项

  • 佛教常识|业力与愿力,究竟哪个力量大

  • 佛教常识|四大皆空是哪四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