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榕书院
六榕书院

最好修学哪一宗

六榕书院 2019-11-09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在前面已经说过,佛教的各宗各派,都是由于学佛者的根性及时代环境的不同而产生的。所以如果站在佛教的根本立场上说,宗派是多余的,如果执一非全,那不唯是学佛者个人的损失,更是整个佛教的不幸;正像浙江的宁波人喜欢吃臭,湖南人喜欢吃辣,山东人喜欢吃辛,山西人喜欢吃酸,那末你说,究竟那种该吃,那种不该吃呢?

佛教的内容,无所不包,虽不即是科学,但不违背科学;虽不即是哲学,但却超乎哲学;虽不即是文学,但却确有文学;虽不即是美学,但已创化了美学;虽不即是宗教,但也不缺宗教的素质。

因此,我们修学佛法,最好是选择近于自己根性或兴趣的,作为入门的方便。在中国的大乘八宗之中,唯识近于科学,三论近于哲学,华严及天台近于文学,真言及净土近于美学,禅宗是佛法的重心,太虚大师说:“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任何一宗,均可汇归禅的精神;至于律宗,乃是整个佛教的基础,它对佛教的重要性来说,正像法律对于全国,所以严格地讲,律宗不该自成一宗,律宗应该遍属于各宗,至于宗教的素质,乃是各宗皆备的。


自晚唐以下的中国佛教,禅宗特盛,继而禅净合一,晚近,禅宗出了寄禅及虚云,净宗出了印光,律宗出了弘一,天台出了谛闲,华严出了月霞,唯识出了欧阳竟无(渐),但从大致上说,在民间仍以禅净二脉的影响力较大,在学术界则以唯识的影响力较大。密宗虽也盛行,但是非常混乱。

最值一提的,是太虚大师及其门下,他们不再拘泥于某宗某派,而是直从佛法的根本精神上,统看各宗各派,打破门户界限,还归各宗的本来地位,太虚大师以三大系,统摄大乘各宗派,那就是:法相唯识宗、法性空慧宗、法界圆觉宗。因此,除了唯识及三论两宗各成一系之外,其余各宗,均归法界圆觉宗所摄。

到了太虚大师的学生,近人印顺法师,又将大乘三大系更动了一下,称为:性空唯名论、虚妄唯识论、真常唯心论。太虚大师以法界圆觉为最圆满,印顺法师则以性空唯名为最究竟。前者一生推崇《大乘起信论及《楞严经》,后者宗本《阿含》教义,贯透《般若》空的思想,人家说他是三论宗,他却否认此说,因为中国的三论宗已经渗入了中国的思想,而非印度空宗的原来色彩。

事实上,不管你叫它什么名字或放在什么地方,玫瑰花总是一样地香。古今诸大德的左判右摄,乃是为了使人更加明白佛法的内容和研究的系统与方法,若要修学,凡是走上了路,“法法皆通涅槃城”。因为,佛法只有浅深偏圆之别,而没有好坏是非之分。浅的是深的基础,深的是浅的进展;偏的是圆的部分,圆的是偏的全体。然从研究上说,必须脉络分明,所以要左判右摄。


不过,到此为止,我们应该注意,中国的大乘八宗,已经归纳成了三宗,八宗的门户,应该不复存在,乃至大小乘的界限,也当一律铲除,俾使整个的佛教,重归统一。如果尚有什么人要做某宗某派的孤臣孽子,希望成为某宗某派的第几代祖师,那是没有必要的事了;事实上,历代高僧,未必就是某宗某派的第几代祖师,徒有法卷授受的所谓“嗣法门人”,也未必就是有证悟的高僧。至于大乘与小乘之分,也根本不受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欢迎,中国人说他们是小乘,他们也会说大乘非佛教,这种分河饮水而彼此轻视的局面,谁说是合理的呢?

当然,对于一个初进佛门或将进佛门的人来说,起步点的选择是必须的。以我的看法,初出家的比丘及比丘尼,应该先学僧尼律仪,但却不必就入律宗;晚年学佛的在家居士,应该专心念佛,但却不必就入净土宗,也不必就是念的西方阿弥陀佛——尚有兜率内院的弥勒佛,东方的药师佛与阿閦佛等;如果是以学术思想的态度来亲近佛教,那么般若空及唯识有的两大系,都是最富发掘价值的宝藏。


以修学的行程来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难行道,一是易行道。难行道是指自初发菩提心起,生生世世行菩萨道,生生世世牺牲自己而成全众生,那是靠着所发的愿力,维持住一生又一生的救世工作,这是非常艰难的行门,如果愿力不够坚强,往往会在再三再四的挫折之中退心。但是这一行门的行程,却比易行道来得快速,要比修学易行道更早达到成佛的目的。易行道是指借着诸佛愿力所成的净土,长养各自的慧业,也就是以凡夫的身分往生佛国,在佛国的环境之中培养慧业,到了“不退”的程度,乃至到了圣位的境界,再入凡界行菩萨道而广度众生,所以,这是比较安全而稳当的,却是迂曲而缓慢的。

一般没有自信或信愿不够坚决的人,最好是修学易行道,易行道的宗教价值及其作用,可以说与基督教的求升天国,有着异曲同工之效,虽然两者的内容不可相提并论,但其强调“信”的力量则几乎是一致的。

再说,基督教讲“信、望、爱”,佛教则强调“信、愿、行”鼎足而三的功能。所不同的,佛教是以众生的本身为主,基督教则以上帝为主,基督教的出发点及其目的,无非是为了上帝的权威、服从上帝的权威、依赖上帝的权威。

佛教则为以众生自己的力量感通诸佛而期进入佛土,与佛同处,所以,除了死心塌地的信,还需要与佛的愿力相应(不是如基督教所说的“宠爱”),才能往生佛国。

诸佛的愿力有“通”与“别”的两种:通愿是诸佛共通皆有的,那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通常称这为四弘誓愿;别愿是诸佛个别成就的愿力,比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药师佛的十二大愿。

唯有我们也发了诸佛的通愿,才有进入诸佛国土的希望,也唯有能与某佛的别愿相应了,才有生到诸佛国土的可能。这一点,在今日以念佛而求往生佛国净土的人们,几乎很少注意。

同时,当我们修学净土行的易行道时,必须要把内心的至诚恳切,表现到生活的言行上来,净土的众生是“身、口、意”三业清净的,我们凡夫虽不能做到绝对清净,也当尽量使自己的身心净化,净化的德目便是五戒十善,如果内心向往净土,行为不求净化,那对临终往生佛国的希望,也是很有疑问的。


佛教的本质是崇尚智慧的,但从宗教的立场来说,与其说智慧是入佛的方法,倒不如说智慧是修学佛法的目的。固然有人是从知解而信仰而实践,但也有更多人信佛学佛并没有经过知解(教义)的考验,但由信愿行的实践,也可以达到应达的目的,信愿行的本身,却不一定要有慧解的支持。

因此,不懂教义或者没条件接受教义的人们,同样可以信佛学佛,他们虽然不懂教义,却也同样能够得到宗教信仰的实益。

比如净土的行者,虽是上中下三根兼备,虽不乏饱学之士,但从大体上说,净土行的修学,则近似这一类型;再如中国的禅宗,主张“不立文字”,主张“言思路绝,心行处灭”,他们不需要繁复的知识,因他们能从笃行之中,自然见到慧光,那就叫作开悟。正因如此,禅宗也就最适合中国人“不求甚解”而崇实惠的口味,但这否定了知解葛藤以后的信仰,绝不等于可笑的迷信,故在禅宗高僧的语录,无一字不是智慧的结晶。

所以,禅净二门,千百年来最受中国人的欢迎,因为这是不必要高深的理解智能作为入门的先决条件,但也因此而引生了若干的流弊,使部分根浅障重的学者,流于愚昧痴迷、盲修瞎炼、执己非他而不自知!

——选自《正信的佛教》


阅读延伸


什么叫做顿与渐

禅宗就是禅定吗

唯识就是唯心吗

佛教共有多少个宗派

佛教是和平主义的宗教吗

佛教是主张人性本善论的吗

佛教徒能够参加军政工作吗

佛教徒可以离婚吗

佛教反对节制生育吗

佛教以为婴儿可以信佛吗

在家佛教徒必须行佛化婚礼吗

在家佛教徒可以跟异教徒通婚吗

佛教是反对家庭制度的吗

佛教是重男轻女的吗

佛教徒是不孝顺父母的吗

四大皆空怎么讲

六根清净怎么讲

佛教是主张苦行的宗教吗

佛教的修持方法是什么

大千世界怎么讲

劫是什么意思

佛教对于现实人间的前途是悲观的吗

立地成佛是真的吗

从信佛到成佛需要多少时间呢

佛教是厌世与出世的宗教吗

佛教徒是反对自杀的吗

佛教是崇拜偶像的吗

佛教重视神迹吗

佛教徒都愿往生极乐世界吗

佛教深信因果定律的正确性吗

佛教是主张焚烧纸库锡箔的吗

佛教徒相信祈祷的功能吗

佛教崇拜神鬼吗

佛教相信灵魂的实在吗

佛教相信功德可以回向给他人吗

佛教相信超度亡灵的功用吗

佛教相信轮回是确实的吗

佛教相信阎王吗

佛教相信天堂与地狱吗

佛教相信忏悔吗

娼妓屠宰渔猎贩酒等人可以信佛吗

佛教为什么要信仰三宝

怎样成为一个佛教徒呢

佛教的信徒共有多少等级

信仰佛教必须出家吗

佛教对于烟酒赌博的看法是怎样

信仰佛教必须吃素吗

佛教的基本教理是什么

佛教的根本教条是什么

什么叫大乘和小乘

佛教是世界性的宗教吗

菩萨怎么讲

宇宙和生命是从哪里来的

佛陀是什么

佛陀是创世主吗

正信的佛教是什么


见 者 利 益  |  随 喜 转 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