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素界
壹素界

吃谷糠、吞野菜,不娶妻、不置家,他行乞三十年,只为修建公益学校

壹素界 2019-09-17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一个大字不识的乞丐,却想要兴修义学院,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义学院:能够让穷苦人家子弟免费念书的公益学校。


大多数人听到这个故事的第一反应大抵如此,然而在中国历史上,真就有这么一位“千古奇丐”,行乞三十年,建起三处义学,让无数穷家子弟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


他成了享誉中外的平民教育家、慈善家,中国历史上以乞丐身份被载入正史的唯一一人。



他就是,武训



 悲惨的童年——早年丧父、行乞做工 


1838年,道光十八年,山东堂邑县柳林镇武家庄的一个武姓贫苦农民人家,迎来了一个新生男娃,因为在叔伯兄弟们中排行老七,得名武七


但对于本就穷得揭不开锅的这一家来说,武七的出生带来的并不是喜悦,而是更重的生活负担。


连吃饱穿暖都成了奢侈,哪里还能去学堂上学?



但每次路过学堂,听到从里面传来的琅琅书声,武七都会在门外驻足良久。


终于有一天,他拿着忍饥挨饿乞讨来的20文钱,鼓足勇气走进了学堂:“老师,我也要念书!


然而迎面而来的是其他学童的鄙夷以及教书先生的驱逐。



“臭要饭的,哪里有资格来学堂念书?还不快滚!”


这时候他才开始意识到,原来自己和学堂的距离,不只是没钱那么简单


求学无果,生活还要继续,然而苦难却远远没有结束。


7岁那年,武七的父亲去世了,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庭失去了顶梁柱,更是雪上加霜,他只好跟着母亲四处乞讨为生。


14岁,母亲担心他这样下去未来无法成家,于是让他离家去当佣工。


他为人老实,干活带劲,勤勤恳恳地工作,却屡受欺侮,常常遭到打骂和责罚



那时他在一个雇主家连续干了三年,没拿过工钱,后来家母生病想要支点工钱,雇主却欺负他不识字,做了假账蒙混过关。但武七不傻,当面对峙,结果被打得头破血流。


寒冬腊月,他被雇主赶出家门,在一座破庙里昏睡了三天三夜。


也是在这个时候,他做了一个改变其一生的决定——兴修义学院



既然上不了私塾院,不如自己着手攒钱,修建义学院,让更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子弟能有机会念书,不因文盲受欺负


扛活受人欺,不如讨饭随自己;别看我讨饭,早晚修个义学院。


从此他以此为毕生信念,开始了一生的修义学之路。



 吃最粗劣的食物,过最赤贫的生活 


然而,一个毫无积蓄的乞丐,养活自己都困难,凭什么能够修建义学院?


当旁人都觉得这件事如天方夜谭一般,武七却坚定如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21岁的他,开始着手自己的大业。他到各地去行乞集资,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剪掉了长辫子,只在两边额角各留一撮短毛,十分丑陋,以此来获得别人的施舍和同情。


每次讨得好的衣物和食物,他就设法卖掉换钱,自己则吃谷糠、吞野菜,或是捡些烂菜叶吃


嘴里还哼着“吃杂物,能当饭,省钱修个义学院;吃得好,不算好,修个义学才算好



有时还会像个江湖艺人那样表演锥刺身、刀破头、扛大鼎这样的节目,以获得赏钱。


他白天乞讨卖艺,晚上则做些纺线活。在农忙时会给富人打短工,另外他还为他人做媒,收取谢礼和佣金。



就这样,长年累月,他终于有了一些积蓄,兴修义学的梦想,也似乎不再那样遥不可及。


但是光靠乞讨攒钱,速度还是太慢,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法子?


后来他听说县上有一位杨举人,为人正直,值得信赖,可以将钱款寄存在他那里并通过借款生息赚钱。



于是他跑去杨府求见,跪了一天一夜,才终于见到了杨举人。


他透露了自己积钱修义学之大业,不仅受到了杨举人的赏识,还得到了他的鼎力相助。



终于在1888年,50岁的武七花钱4000余吊,在自己家乡建起了第一所义学院,取名“崇贤义塾”,并亲自到当地有学问的进士、举人家里跪请他们来任教,邀请贫寒人家送孩子来上学。


1890年,第二所义学院在河北馆陶县建成,1896年,他求得了官绅资助,又开办了第三所义学院。


这三所义学,让无数没钱上学的孩子拥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还掀起了一股兴学之风,培养了众多人才



三十多年时间,武七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自始至终他都吃着最粗劣的食物,过着最赤贫的生活,一生不娶妻、不置家。

因为他从来没有一刻忘记过自己最初的愿望——兴修义学,让更多出生穷苦的孩子有机会上学。


后来山东巡抚得知武七的善行,特下令免征义学田钱粮和徭役,并捐银200两,赐名武七为武训,奏请光绪帝以“乐善好施”的匾额,清廷授以“义学正”名号,赏穿黄马褂,从此武训名声大振。

1896年4月,他因病逝世,终年59岁,师生哭声震天,自发送殡者达万人

据悉他是在琅琅书声中含笑离世的,虽然出生卑贱、一生贫苦,但他的内心却无比富足


 武训精神永流传 

1950年一部《武训传》电影上映,引发轰动,但是这部电影在上映后不久便遭到了猛烈抨击,更是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部禁片。


有人说,武训不过是个典型的清政府奴才,装疯卖傻、骗人放贷,并没有那么高尚。

他的行为不过是为了维护和宣传封建文化的“阶级”行为,他不过是个“甘为旧势力下跪与妥协”的臭乞丐。

但在当时的封建社会背景之下,对于一个没文化、没背景的草民,他的所作所为或许是万般无奈之举。

若是让我们回到武训那个时代,也未必有勇气有魄力揭竿起义。若以如今的时代视角去批判他,未免有些“何不食肉糜”。

我们应该宣扬的,不是他那时的行为,而是他对教育平等的执着追求,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以及舍己为人的无私精神


张学良称他“行兼孔墨”,杨虎城赞他“风兴百世”。


梁漱溟为他题词“志气专诚”,冯玉祥为其题词“特立独行,百世流芳。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季羡林在成为国学大师之后,也丝毫没有失去对武训先生的敬仰之情,还曾为他题词。

郭沫若曾说:“在吮吸别人的血以养肥自己的旧社会里,武训的出现是个奇迹。

滚滚历史洪流中,又有多少个如武训这般心系百姓,受尽一生苦难只为让更多人拥有受教育机会之人呢?


高山仰止,景行景止。武训虽一字不识,但他的精神令人敬佩、流芳百世。

无论身处哪个时代,武训都不应该被遗忘,他的圣心,他的德行,他的使命,值得我们去铭记和传承。


—End—
壹素界原创出品
欢迎随手转发朋友圈、微信群
 如需转载,请于后台回复“转载”获得授权 
文&编者 | 丫丫本鸭
图片 | 网络&电影《武训传》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侵删
支持原创,关注壹素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