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主噶佤修心堪布
羅主噶佤修心堪布

༼ བཟང་སྤྱོད ༽ 一念之善 一日之行(廿八)

羅主噶佤修心堪布 2019-09-12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  一 念 之 善    一 日 之 行  // 

今天我们应该要去远离那些不信因果之人,远离那些不去闻思修,道听途说去扮演上师的角色去讲法、说妄语的人。学会说真话,学会有虔诚心,学会闻思修,这对我们是至关重要的。

——釋迦·羅主噶佤上师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闻思修了关于远离一些执着的对境,比如自己的故乡,比如远离一些自己爱的人,或者说自己执着的一些人事。远离并非说是讨厌他们,而是因为为了究竟的解脱,而去找一个僻静的地方去闻思修或者去学佛。


对于一个出家的师父来说,他具备这样的条件;但对居士来说,并非是可以轻易远离自己的家庭,或者说单位、社会。但是无论怎么样,佛教它第一个讲到的,是人需要找一个僻静的地方去闻思修、去修习佛法的,因为我们特别容易受影响。


今天我们讲的是远离恶友。远离恶友这部分其实在佛经里面讲到的很多,远离恶友在这里并非指的是说他长着角、晚上会露出很尖利的牙齿或者红色的头发……这个恶友并不是说是魔鬼的样子,佛经里讲到的恶友是指那些不相信善因、不相信因果报应的人


比如说不相信好人有好报,也不相信业因果,不相信业的力量。佛教提到业与烦恼,我们很多时候知道业的存在并非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是业遇见烦恼,然后形成了后期的很多的快乐和痛苦。打个比喻,业本身有可能是清澈的水,本身没有起到很多作用,但是因为有了其它的因素,比如说业遇到了善,善如白色的牛奶,当往清澈的水里倒入牛奶,那么虽然业的本质是清澈的水,但是加入牛奶之后看上去就是白色的了,所以它开始在改变它本质的东西,或者说原有的颜色,开始变成白色。


我们在佛经里面一般都把善在颜色当中视为白色,恶在颜色当中视为黑色。所以我们单说业的时候,它是一个非黑非白的这样的一个东西,比如说像刚才所比喻的清澈的水一样,当我们在不断地修善的时候,意味着我们每天在往这个清澈的水里倒入牛奶,不断地倒入,这个牛奶就会越来越醇,到了最后,水的部分便不在了,它的本质变成了纯牛奶。那么同样的道理,比如我们每天往里面滴墨水,一天滴一点,也许并不会很明显地发现这个水在改变,但是你滴的越多,你会发现水的颜色不断地在变黑,到后面它就慢慢地变成墨了,水的成分越来越少,墨的成分越来越多时,它就自然而然变成墨了。


所以说,佛教所提到的恶友是——一个在你旁边不相信因果,不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人,这些人整天做坏事,整天教你如何去嫉妒别人,整天在你耳边说那些是非,让你变成一个是非之人,整天在你学佛的过程当中,他告诉你学佛不是为了什么,或者说学佛没有用。


有一次我坐出租车,这个司机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大概二十多岁。我一上车他就问我,你是学佛的吗?我说我是学佛的。他说你们学佛的人需不需要买保险,我估计他应该是刚进入保险公司的一个员工。然后我说好像没有,我也没有医保其它的什么社会保障。他说那很危险,你必须要有保障。他说学佛有什么用,学佛你生病了它能来帮你吗?比如你出车祸,学佛可以给你出这个车祸的费用吗?


他跟我说这些说了很多,我跟他理论了一些:我更在乎人内在的动态,比如说我出车祸了,我是面临恐惧,但是金钱无法对治我的恐惧,而不让我恐惧的是佛法的加持……我试着跟他这样聊,但是因为他很年轻,所以我也不想跟他聊这么多,所以他确定学佛没有用,真正有用的是买保险,公司的保险才是最保险的。


当有一个人在你身边不断地说保险或者说另外一种东西是多好的时候,你对你刚开始对佛教建立的最基础的一些信任和虔诚心就会不断地抹掉,所以,初学者应当远离这些恶友。比如说在佛教内部也有恶友,他口头上说自己是皈依的佛门弟子,但却不断地在攀比;比如说通过认识师父,通过某一位仁波切、活佛,然后通过他去拉一些关系,因为我们都知道仁波切、堪布他们都会有一些弟子,而这些弟子也有一部分是有一些地位的,那么很多人因为抓住这个点去靠近师父,那么这种人呢,就是不善之人。


这种人在你旁边拉你过去让你皈依佛门,如果说目的是为了靠近另外一个人,是通过这个师父然后去认识另外一个人,或者说为了扩展他的人脉,那么这种人可以说是你的恶友。因为师父不是你可以推销的一些东西,或是你的联络点、中转点,因此不断地在你旁边没让你行善的、没让你建立对佛法的虔诚心的、不断地在摧毁你的虔诚心的,这些都可以称之为恶友。


真正的恶友是什么?就是你不断地在坚定,以前你不去舍东西,比如说你不舍得给别人东西,通过你一次两次亲近你的上师,或者说听一些善知识的课程,你也许开始每天学会出门的时候带点零钱给别人,无论给的对象是谁,你都会愿意,只要有人上前来问你乞讨,你都会给一点。但是旁边的人就会跟你说,你为什么会这样做?然后他会跟你说很多的乞讨者背后的文章,这种人就叫恶友。你唯独在做一件非常简单的善事,他都会阻拦你,那么这种人就叫恶友。


比如说你有虔诚的心,你每天会去读经,但是有一个人告诉你这其实没有用,你应该去遇见更好的大活佛、大法王,然后某个点你就有福报了,那这种没让他去闻思修,光是让他去接受灌顶的这个人,也并非是真的有多好,为什么?因为灌顶之前的闻思修和前行是必须要有的。我们从灌顶的角度来说,灌顶它是需要具备很多条件的,但是没有具备这个条件,你拉别人过来让他受了灌顶,你要知道他要遭受的未来的果报是什么。


他如果真的可以遵守这个誓言,那他真的可以成就,但一旦他没有遵守这个承诺,他将会下到地狱,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需要把佛法运用在生活当中,你旁边的人是不是真的在说如理如法的事情?如果不是,初学者如果听到一个不是很好的道友说的话,尤其是有些新居士特别喜欢东问西问,问的这些人的对境就是有不同的人,因此会有不同答案。有些人的答案还算可以,是凭良心回答的;那有一些人是自己凭感觉回答的,根本就没有说佛经的依据,也没有师父说的话,光凭自己的观点去讲的,我觉得这种可能就有点危险。


因此,我在想,我们每个人要去远离那些没有正知正见的人,我们要去亲近那些有正知正见的人。只要没有正知正见,没有如法学佛的弟子都可以远离他们。为了贪图名利而去学佛的,你可以远离他;为了人脉关系而去学佛的,你可以远离他;为了攀比学佛的人,你可以远离他……这些从某种程度上都可以说是恶友。比如说别人给你什么样的佛珠,说名贵的佛珠才能有加持,那么这种就是恶友了,他让你去买佛珠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你念多少经,而是为了让你有傲慢的心。


宗萨仁波切说,除了皈依之外,我们还需要做的是闻思修,而闻思修的目的,应该是对治我们的无明,并非是要提升我们的傲慢心。同样,现在很多的学佛弟子不断地在接触很多佛教徒或者说佛教徒的圈子之后呢,自以为很了不起,然后就开始道听途说,不去看经文,不去闻思修,然后自己觉得应该是这样吧!你的这种“应该”是毫无依据的,你的这种“应该”是会伤害别人的。


所以,今天我们要去远离那些不信因果之人,远离那些不去闻思修,道听途说去扮演上师的角色去讲法、说妄语的人。学会说真话,学会有虔诚心,学会闻思修,这对我们是至关重要的。


你如果是个初学者,我建议你多去问你的上师和那些善知识,而不是道听途说。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当这个师父告诉你你该如何去修行的时候,你该相信他说的是对的;如果你还在质疑你的师父,或者说你的善知识,质疑他教给你的功课,那么我觉得你在依止善知识上面出了很大的问题,可以说,你的起点出了很大的问题,所以你的整个过程就都会是问题。


希望你的旁边都是善知识,希望你的旁边都是好的善友,今天我们分享到这里,感恩大家。



▷文字来源

荔枝微课《一念之善一日之行(廿八)》,2018年1月10日。点击阅读原文,可收听微课语音。


▷往期文章

《一念之善一日之行》(廿八)

《一念之善一日之行》(廿七)

《一念之善一日之行》(廿六)

《一念之善一日之行》(廿五)

《一念之善一日之行》(廿四)

《一念之善一日之行》(廿三)

《一念之善一日之行》(廿二)

《一念之善一日之行》(廿一)

《一念之善一日之行》(二十)

《一念之善一日之行》(十九)

《一念之善一日之行》(十八)

《一念之善一日之行》(十七)

《一念之善一日之行》(十六)

《一念之善一日之行》(十五)

《一念之善一日之行》(十四)

《一念之善一日之行》(十三)

《一念之善一日之行》(十二)

《一念之善一日之行》(十一)

《一念之善一日之行》(十)

《一念之善一日之行》(九)

《一念之善一日之行》(八)

《一念之善一日之行》(七)

《一念之善一日之行》(六)

《一念之善一日之行》(五)

《一念之善一日之行》(四)

《一念之善一日之行》(三)

《一念之善一日之行》(二)

《一念之善一日之行》(一)


▷ 羅主噶佤上师

羅主噶佤上师,藏族,十三岁出家,现为青海果洛年毛寺修心堪布,如今在菩提道上与你相伴直到菩提花开,到达究竟彼岸!


▷ 著作

书名 |《安多格西弘法录》

出版时间 | 2016年8月

出版社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安多格西弘法录》一书详细概述了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华年毛日南杰格丹寺和安多格西第一世至第十八世的历史,并详细讲述了第十八世安多格西·土登曲增绛白诺贝洛丹(才让桑智)活佛的弘法历程。


▷ 推荐阅读书籍

嘎千仁波切《禅修的美好时光》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正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