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
益西彭措堪布

同样做布施,为什么所得功德利益却是千差万别?

益西彭措堪布 2019-08-23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译 | 唐实叉难陀

讲述 | 益西彭措 堪布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20)

唐实叉难陀 译
益西彭措堪布 讲述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成佛之因包括正行和助道,

  • 称佛名号为正行,以念念即佛故,必定成就与佛同等的果位;
  • 布施功德是助道之缘,

正助兼修就能成就佛道。



“校”是比较,“量”是度量,这一品是讲从因缘上衡量布施的功德。


“布施”是六度之首,以布施代表一切万行。因上修行有功,果上必有所得,称为“功德”。


“缘”字显示缘起,诸法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布施也不例外,内有信心为因,外有福田为缘,方得成就布施之行。


√ 因上心有净和不净、

√ 田有殊胜和下劣的差别,

√ 所以果上布施所得的功德就有大有小,

“校量”就是从能、所、对象三分来说明这个问题。


“因缘”是能校量,“功德”是所校量,也就是由因缘的差别来衡量功德的大小。“布施”是校量的对象。


无论随修哪种行都要衡量缘起,这样就能丝毫不爽地确认到功德的胜劣、大小、轻重等等。这就是校量布施功德因缘的意思。


- 1 -

布施也分轻重

所得福利有天壤之别

丙二、显成佛助道  分二:

一、地藏请校施福;
二、如来对众校量。


丁一、地藏请校施福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胡跪合掌。


地藏菩萨已经宣说了称佛名号的大行,世尊想借地藏大士发问来阐明布施的功德。


所以并不是地藏菩萨还有疑惑要请问,实际上是乘着佛的威神使他发问,由此使一切众生都能闻知布施法行的缘起差别。


白佛言:世尊,我观业道众生,校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愿世尊为我说之。


当时地藏菩萨具足请法威仪,启白佛说:世尊,我观业道众生,校量布施有轻重的差别。


同样都是布施,但在成就的果利上,

  • 有的是一生受福,
  • 有的十生受福,

  • 还有的百生、千生受大福利。


同样是行布施,但果利有这么大的差别,这是怎么回事呢?


唯愿世尊为我宣说。


这里“业道众生”通指十法界有情,别指六道凡夫。


然而由于佛在人间成佛,所以特指人道众生。


由于地藏菩萨以法眼观察,见到同样的布施在功德上多有差异,所以请问:这是由什么造成的?缘起的相状如何呢?


这样请问以后,世尊以佛眼印定而宣说,那自然使得后末世的众生能了解缘起的差别,从而取乎其上。



丁二、如来对众校量:

一、诫听许说;
二、因疑愿闻;
三、正申校量


戊一、诫听许说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吾今于忉利天宫一切众会,说阎浮提布施较量功德轻重,汝当谛听,吾为汝说。


当时,世尊告诉地藏菩萨,你既然代众生请问,我现在普为忉利天宫集会的大众之前,宣说阎浮提行布施者校量功德的轻重,我要揭示其中的缘由所在,你应当审谛而听,我现在为你宣说。



戊二、因疑愿闻


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愿乐欲闻。


地藏菩萨说:我也是对此事有所疑惑,非常愿意听佛讲授。



戊三、正申校量  分二:

一、正校;
二、结示。


己一、正校  分二:

一、王臣施福;
二、男女施福。


庚一、王臣施福  分二:

一、正校多少;
二、结向成佛。


辛一、正校多少  分四:

一、施卑劣根阙福;
二、施塔寺圣像福;
三、施修补经像福;
四、施老病产妇福。


- 2 -

富贵者这样行布施

所获的福德就像供养

一百恒河沙数诸佛的功德利益

壬一、施卑劣根阙福  分二:

一、明施人尊;
二、显施福胜。


癸一、明施人尊  分二:

一、能施主;
二、所施田。


子一、能施主


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诸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


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国王、宰相、大臣、大长者、大王族以及大婆罗门这样的修道种族等,这些都是由福业感得富贵果报的上层人士。


对于他们来说,怎样布施功德特别大呢?


以下解释所施之田。


子二、所施田


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


假使这些大贵族遇到了

  • 最下贱贫穷的人,
  • 乃至身有残疾者,诸如驼背、残缺、喑哑口不能言、聋而不闻、痴呆而不能辨别、瞎眼而不能见色法等,

这都是人中最可怜的。


像这样种种有残缺的人是悲田,尤其应当种福。


如果因缘和合,遇到这些最下贫贱乃至残缺者,就是所应布施的悲田。


癸二、显施福胜


如果在此上能够做布施而且具有殊胜心,将会得极大的福德。


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喻,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


像这样的国王乃至大婆罗门等尊贵之人,遇到了最下贱的贫穷之人、诸根残缺之辈,心里想行布施。


“若”是不定之词,表示这类贵族有些能、有些不能,由此会出现功德上的差异。


所谓“能”是由于具足多方面的善心,以善心是福德之本的缘故。


  • 其尊贵的人往往心高气傲,难以放低。能对这样的贫苦、残缺的悲田发起悲心的话,十分难能可贵,因为他们性情多高慢,导致善心被障蔽不能流露。
  • 现在降尊贵的身份而俯就卑下,就像母亲看到可怜的孩子那样。


这个时候的关键是心的状态最重要,

√ 有大慈心想给予这些苦难者以安乐, 有大悲心想拔济现前到究竟的苦,这样具足大的善心叫具大慈悲。


 这个慈悲是缘于苦境激发了内在悲的本能,自然俯下身来作利益,这样叫下心。而且没有任何吝啬之心,周遍地来作布施。


 看到一个个的穷苦之人,一个个苦难者,他是发自真心地要去做利益,这是显示心里有至诚的善心。


 再者,他是要亲自去做或者命人去做布施,布施的时候含笑,具有慈悲,让人感到温暖,让贫者真实得利益。


 再用软语安慰,就是因为祈求者心里害怕,让他不要害怕。


 慈心晓喻做法的教导,就是会教导说,你要知道今生中的苦报都是由于前世造恶所感,自作自受,不要怨天尤人。还会教导他如何治心的方法,这样就叫慈心晓喻。


国王等能这样行布施,所获的福德利益,就像供养了一百恒河沙数诸佛的功德利益。


- 3 -

以这分缘起导致果上的福德极大

这是什么缘故呢?


何以故?缘是国王等,于是最贫贱辈及不完具者,发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报。百千生中,常得七宝具足,何况衣食受用。


世尊解释这个缘由,关键在因上——心的内涵,以这分缘起的差别导致果上的福德极大。


因为国王等这些身份高贵的阶层

  • 本来是自持高贵,难放低自己给那些最贫贱之辈做服务的,
  • 但是竟然能亲手奉施,谈笑劝慰。


要知道,这一切都是由于有了发自内心的大慈悲,所以他所做的布施福利巨大,将在百千生当中常得金银等七宝具足,衣食受用等更加不在话下。


Q

这里有个疑惑:这里做功德校量的时候,供养的对境一者是贫贱残缺的恶业有情,一者是经由无量劫圆修福慧的诸佛,显而易见应当是供佛的福德多,现在反而说布施贫穷者竟然能得到等同供养一百恒河沙数那么多佛的功德,这是什么缘故?


应当要知道,布施的果德是由因缘而成就的,因上既有田的一分,也有心这一分。


√ 按照来说当然佛最殊胜,

√ 但按来说,由于国王等对于最贫贱者、诸根不具者难能可贵的发起了大悲心,当然是这样的心极为殊胜。


√ 何况佛也不需要财物,

√ 而这些穷苦者却实在是需要资生的用具,

这是布施门中首先要急于周济苦难的意思。


在《像法决疑经》里说,有一些众生

  • 作福业只是为了求名誉,倾尽家产用以布施。
  • 但是见到那些贫穷、孤苦的人却呵骂、驱赶,不肯救济一丝一毫,这种叫做颠倒作善,不是如理地作福


像这样的人是很可怜的,花费的钱财那么多,但是所得的福德却极小,因为他的心不善良。


现在既然怜愍之心是由悲田而起,这种善是非常的殊胜。


因此,只要做一点点,由于心量广大,内心慈悲的缘故,所得到的福德将在百千生当中具足七宝,非常尊贵,何况平常的衣食受用当然会源源不断地发生。



往期精彩



↓↓↓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大愿大行》专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