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和气平百福自集
心和气平百福自集

佛陀智慧故事五则,谁听谁看谁受益~

心和气平百福自集 2019-05-23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故事一

原来满足藏在付出的怀抱之中



一个男人坐在一堆金子上面,还继续伸出双手向每一个过路的人讨金子。


佛陀走了过来,男子向他伸出了双手,佛陀看着他说:“孩子,你已经拥有了那么多的财物,难道你还要祈求什么吗?”


这个男的说:“唉!虽然我拥有了这么多的金子,但是我仍然不感觉到满足,我想要更多的金子,我还要祈求爱情、荣誉、成功。”


佛陀听他一讲,慈悲地从口袋里抛出了他需要的爱情、荣誉和成功,送给了他。


一个月之后,佛陀从这里路过,见那个男人仍然坐在那堆金子上向路人伸着双手,尽管他已经有爱情、荣誉、成功、快乐和钱财,但是他还不满足。


佛陀跟他说:“孩子,你已经拥有了你所希望拥有的所有,难道你还要祈求什么吗?”


“唉,佛陀啊,尽管我拥有了这么多东西,但是我仍然不能感到满足。老人家,请您把满足赐给我吧。”


佛陀笑道:“你现在需要满足,是吗?孩子,那么你从现在开始就学会付出吧。”


佛陀开示,叫他把金子送给衣食无靠的穷人,把爱情送给需要爱的人,把荣誉和成功给失败者,把快乐给忧愁的人。


看着人们接过他施舍的东西,个个感激而去,这个男子笑了。


佛陀问:“孩子,你现在感觉到满足了吗?”他说:“啊,满足了,满足了,原来满足是藏在付出的怀抱之中啊!”


当我们人在一味地祈求的时候,得到了这个,我们又想那个,永远不懂得满足。


当人们付出的时候,他会为自己的人格的圆满而自豪,他会为对众生有所奉献而快乐,众生向他投去感激的眼光,他会法喜和满足。


感恩佛陀,您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满足。


人生有舍就会有得,所以称为“舍得”。人的欲望很难满足,只有舍,境界上才会上升,才会知足。


从生到死有多远呢?呼吸之间,你一口气上不来,可能你就走了。


从迷到开悟有多远呢?一念之间。


从爱到恨有多远呢?在无常之间,刚刚还爱得很深,突然之间就恨得很深。


那么从古到今有多远呢?在谈笑之间。


从你到我有多远呢?善解之间。


从心到心有多远呢?天地之间。


当欢笑变成了争吵,当得到后,又要面临着失去,当希望变成了尘埃,当一切到最后是不可得,人生是多么悲伤、无常,你还要醒过来啊~




故事二

生命仅仅只是我们的一个瞬间

 

有一个人死了,他忽忽悠悠地看见了佛祖手里拎着一个箱子向他走来,佛祖说:“好了,我们走吧!”这个男子说:“这么快啊,我还有很多事情还没有做完呢。”

 

佛祖说:“很抱歉,你的时间到了。” 这个男人问佛:“呃,佛祖,这个箱子里是什么?”佛祖说:“是你的遗物。”

 

这个男人非常疑惑地问佛祖:“我的遗物,是不是我的衣服和我的钱呐?”佛祖说:“那些东西从来就不是你的,它们属于天地之间。”

 

“是我的记忆吗?”佛祖说:“不是,记忆属于时间。”

 

“那是我的天赋吗?”“不是,天赋那是属于境遇。”

 

“难道是我的朋友和我的家人在箱子里吗?”佛说:“孩子,你的家人和朋友他们也不属于你,只是属于你走过的旅程啊。”

 

男人说:“那是我的妻子和我的孩子吗?”佛祖说:“不,他们只是属于你的心。”

 

“那么一定是我的躯体。”“不,躯体属于尘埃。”

 

最后,男人肯定地说:“那箱子里一定是我的灵魂。”佛祖一笑而过说:“孩子啊,你完全错了,你的灵魂属于我。” 

 

男人眼含着泪水,从佛祖手中接过箱子,打开一看,里面空空如也,他泪流满面,心碎地问佛祖:“佛祖啊,难道我从来在人间没有拥有过任何东西吗?”佛祖说:“是的,世间没有一样东西是真正属于你的。”

 

“什么是我的呢?”“那就是你活着的时候,每一个瞬间和时间就是你的。” 

 

生命仅仅只是我们的一个瞬间,每一个人时间都会越活越少,最终还要承受痛苦的离别,我们的生命犹如过眼云烟,不要浪费作践,不要痛苦地感叹,不要斤斤计较,常看别人的优点,你的心中会充满着希望,眼睛里天天看到别人的缺点,你会心中充满着惆怅和悲伤啊! 

 

人生就是一辆单程的列车,我们要过好每一站,每一个上上下下的人都是你的一段缘分,要好好地珍惜啊,拥有战胜烦恼的恒心,才能坚持修心,拥有离苦得乐的佛心啊!





故事三

内心平静又悠然

才是真正的出家人


古代有一位名叫萨遮尼犍的婆罗门长老,号称全国最有智慧的人,门下有五百名弟子。

他嘲笑天下人,所以,经常腹部挂一块金属板,在街上昂首阔步。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得意洋洋地回答∶“智慧暴满流出来,岂不糟糕?”

他听说释尊到处教化众生,名扬四海,心生妒忌与惶恐,就对弟子们表示“现在,有一个名叫瞿昙的和尚,自称是佛,我想去找他,向他请教高深微妙的佛理,让他哑口无言,好好屈辱他一番。”

他果然率领一群弟子。浩浩荡荡来到竹园精舍的门前。

但是,他从老远就望见佛的圆满法身,光芒四射。他惊喜交集,内心震撼,忍不住进去向佛敬礼,佛叫他坐下后,他就急忙向佛提出一连串问题∶

“道是什么?智是什么?长老是什么?正道是什么?积善去恶是什么?修行者是什么?仁明是什么?怎样才是适合正确的道理呢?守戒是什么?如果您能立刻回答我,我就拜您为师。”

佛听了不慌不忙地作偈回答∶“贤者好学,真心诚意地修行,惟有怀抱珍贵的智慧,才真正叫做道。

纵有辩才不算智者,无所畏惧,专心遵守善行的人,才叫做真正智者。

年纪虽大也不能做长老,徒然衰老毛发斑白,多半只是愚人的同类,惟有心怀真理,仁慈深厚,内心平静,通情达理,聪明净洁,才是真正的长老。

纵使貌美如花,但言语不正,贪婪而多虚饰,言行会违背正义。

淫除恶孽的根源,有智慧而不怒,才是真修行。

落发为僧,不撒谎、不贪取,迈向去恶之道。”

“内心平静又悠然,才是真正的出家人。托钵而现修行者,放弃邪行,淡泊名利。去除罪业,潜修净行,密慧明朗破除恶行,才是真正的修行者。

口里说得好,而内心不清净,外表也没有仁明净行。内心无为,举止清廉,内外寂静,才是肩正的仁明之士。

拯救天下苍生,博爱而不损人,才是真正有道之士。

好好奉行法义,不妄费口舌,增广见闻,努力学习,身体力行,持志坚决,守道不失,才是更正的守戒人士。”

这位婆罗门长老和他的五百名弟子,听闻佛陀的一番教理,无不心悦诚服。高傲之心,消除殆尽,即刻成为真正的出家人。

后来,萨遮尼犍更热心修佛道。在一群菩萨行列里,颇有地位,他的门徒也都证得阿罗汉。

学佛人修到后来要“无心”啊,就是说,我没有做好事,我没有做善事,连这个意念都没有了,你就叫无心。


因为你做出来的,一定是菩萨,菩萨已经忘记自己是菩萨,但是他的行为出来就是佛,就是菩萨,他根本不用想自己是菩萨,自己要守戒,他做出来就是菩萨的事情,所以忘我、无心,对人间的一切看破、看透,不会去留恋和挂碍。


学佛人要懂得不能迷恋和执着人间的任何悲喜之情。今天我很悲伤,过几天我就很开心了;今天我很开心,但是过几天可能我就悲伤了。想一想,人就是这么在命运的环节当中生活着。


不管外面发生什么事情,我们的心不要转,我们要认清这个世界,它的烦恼都是因为五欲六尘所带来的,都有染着和障碍,如果我们天天活在障碍当中,活在六尘当中,那么我们离佛就越来越远了,所以师父叫你们永远不要放弃自己。




 故事四

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佛陀当年有一位弟子,他的眼睛慢慢慢慢地看不见了。他一直看不见,在穿针,穿了半天穿不过去,他就冲着外面说:“请肯发心积功德的,请为我穿个针吧。


这时候佛陀正好从他的身边经过,佛陀伸出手,接过他手里的针,将针线穿好之后,他不知道是谁穿的,递给他。他不知道是谁穿的,说:“谢谢。”佛陀说:“我是一个喜爱做功德的人。”


这个弟子一听,赶紧跪下:“佛陀,您的功德已经这么大了,不缺乏这么一点点小功德。”


佛陀告诉他:“你知道吗?我还是要不断地聚功德,我今天的功德之所以不缺乏,乃是由于过去生活中的点滴和累积而来的。”


学佛,本身就是要学会生活,佛法,离不开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佛法。


如果我们在生活当中,每一天去帮助别人,每一天去利乐有情,那么生活就是我们做功德的道场,每一个我们身边的人就是常住僧,就是诸佛菩萨。


所以经常能够帮助别人,就是供养十方佛;你今天拿一个盒饭给别人,你就是在供养未来佛;你今天帮他拿个椅子,你也是在供养佛;你今天对妈妈好,对爸爸好,你把爸爸妈妈当成未来的佛。这些难道不叫供养十方佛?供养十方佛,你就会有十方法,你就会供养十方僧众。


我们每个人要把自己的一颗真心,真诚地投入到每一件事情中,我们要诚心地侍奉三宝,好好地学佛,这个功德是做在遍地世间、遍地人间的大道场的极乐世界。


TZ教你们一个方法,你们可以把善德、福德转化为功德。比方说:你今天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比方说,你在做饭给佛友、在拿椅子、扫地,你可以跟菩萨说:“菩萨,我今天做的这个事情,我要带给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众生安康、祥和,让每一个能够享受我工作成果的众生与佛法结缘,都能够种下一颗菩提种子,因果成熟,见闻佛法,究竟成佛“。


如果你每一件事情都这么讲,你做得再普通的一件事情,就像佛陀有个弟子周利槃陀伽,他天天扫地,佛陀跟他说,他功德无量。你的功德哪怕再小,只要你能够让这颗心跟佛连在一起,你的功德就是尽虚空、遍法界。


心中有别人,自己法喜充满!为尽虚空、遍法界的慈悲心,你去做好了,你的一念的功德力就会尽虚空、遍法界,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我们做人不要因为觉得一点点好事太少了,就不去做,以为没有功德。记住了“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呀!


故事五

天下的事,不是一个人做得完的

世间的米,也不是一个人吃得完的


2500年前,我们回顾到古印度的时候。佛陀在舍卫国,当地有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人,只有20岁出头,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连医学都很精通,但是他学得越多,他觉得自己越不满足,他不快乐,他发愿要把天下各种的技艺都要学会。


这位年轻人就到处地拜师参学。他什么都学,从穿衣服开始学,他就成为了很好的裁缝师;他又学饮食方面,成为一个很好的厨师。还有其他的技艺,别人不会的,他都会了,但是他还觉得不满足,于是他又立志要游学于天下,去探究百工技艺。


       他离开舍卫国,看到有人在做弓箭,虽然看来很简单,但是制作人的手艺非常地精巧,三下两下就把一张弓居然弯成了,而且每一次的成品、尺寸都是一样,他在边上非常地惊叹,他觉得这个手艺我应该学,有朝一日,如果有人来侵犯他,自己也可以有个防备。他很用心地学,没有多久,果然被他学得非常非常地精巧,而且手艺和师傅一样地精美,于是呢,就离开了该处。 

       接着他看到有人在雕刻,他一看,“哎呀,这么精品啊,雕刻多好啊,所以看着一块烂木头,居然可以刻上栩栩如生的龙啊,凤啊……这个手艺好!”于是他又潜心学习。过了一段时日,他学会了一手雕刻的好手艺。学成之后,他又离开了。 

       半路上,看到有人在造船,他觉得自己:“我在陆地上的各种技能我都会了,但是呢,海上、水上的技能我还不会。”他就开始学造船了。过了一段时间,造船的技术他也学会了,前前后后总共驾着船居然游历了16个国家,饱学了各种技艺。 

     回到舍卫国了,他生起了贡高我慢之心,自认为百工技艺他无所不能,他就贴出个告示,邀请别人:“敢来比赛吗?”想借此展现一下他的特长。

       这个时候告示一贴,佛陀知道了,佛陀带着他的弟子到了这个年轻人的住所。年轻人远远地看见佛陀和几位弟子到来,他就觉得很奇怪,因为他看见过各种各样的人,连国王他也见过,但是他从来没有看见过如此庄严法相的人。佛陀的服装,头上那个圆顶,非常地庄严。

       他很好奇地就走过去,走到佛陀那里,看到佛陀的庄严法相之后,内心一下子被震住了,盯着佛陀看,不由自主地就合掌了,就向佛陀走过去:“请问,您从何处来?不知道您是什么身份?是做哪一方职业的?”


      佛陀回答:“普天之下靠竹林的地方,弓箭也自然兴盛;靠林区的地方,雕刻业繁荣;近海之地,造船业兴旺。而我从事的是调心、调身的工艺。” 

      那个人从来没听说过有什么调心调身的工艺,他觉得很稀奇。“天文地理、琴棋书画,我样样都会,请问怎么调法?”佛陀说:“比如,五戒、十善、六度、四谛,或者是四禅、三解脱,这些都是调心、调身的功夫啊。”

       年轻人从来没听到过这些话,就问了:“不知道五戒十善是什么?四谛六度又是什么?何谓四禅三解脱?”

       佛陀就很慈祥地说:“天下的米不是一个人能吃得完的,天下的事也不是一个人能够做得完的,一定要相互帮助,时时抱着感恩、回馈众生之心。若能时时地感恩众生、感恩父母、感恩天地,你的心自然能够具足五戒十善,然后深入四谛的道理,力行菩萨的六度,广结善缘,发挥佛菩萨的大慈大悲的心,利益众生啊!” 

       年轻人听了之后,心境豁然开朗啊,那种境界真美,他就向佛陀请求皈依、出家。这位弟子很精进,没有多久就证得了阿罗汉果。

      佛陀说道:“天下的事,不是一个人做得完的;世间的米,也不是一个人吃得完的。”所以我们学佛人一定要有感恩心啊,如果天天能够感恩天地万物,感恩我今天有穿,感恩我今天还有饭吃,感恩父母亲养了我,从我出生,这么多的医生、护士在帮助着我”。


一个人的成功靠的不是一天,是靠的众生缘,这样,你天天是好心,时时是欢喜心,面对社会上不管有什么苦难啊、烦恼的发现,你都能有感恩心,进退自如,而享有美好的人生啊!



在2500年前,目犍连的弟子和阿难的学僧在一起谈话,两个人相约同声赞诵经呗,这件事情被其他的比丘告诉了佛陀,佛陀听到后,叫人去把这两位比丘找过来。


两个人过来见了佛陀,向佛陀顶礼,佛陀问他们:“你们是不是彼此赞诵经呗,比赛什么人最胜最妙?”两位比丘同声回答说:“是的,佛陀。”


佛陀开示道:“你们难道没有听我以前开示过吗?如果比丘怀有胜负心、竞争心,与外道梵志有什么不同呢?佛陀的法有降伏、有教化,诸比丘在受法的时候,一切言行要与经、律相应,否则自己都起了竞争心,你又如何化导群生呢?”也就是说,你自己有竞争心了,你怎么去开导和教化别人呢?


佛陀进一步开示道:“读诵很多经呗,不一定是最好,比如算牛头数,自无半分毫,实在不是比丘应该要学习的。


学道最重要的是对于所诵习的法义,要奉行和实践。所以说,虽诵千章经卷,不懂意义何在,不如听闻一句,而能奉行得道;虽诵千言义理,不能通达,不如确实奉行一句好话,而可得到解脱。”~摘自160704恩师开示



有一个人到佛陀面前去哭诉,他说:“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成功。”佛陀跟他讲:“那是因为你没有学会布施。”


这个人说:“佛陀,我是一个穷人,我怎么布施啊?”


佛陀跟他讲:“一个人即使没有钱,也可以给予别人七件事情来布施。


第一个叫颜施,就是你的面容布施微笑,让别人看到你就感觉到很温暖。


第二个叫言施,就是语言布施,多对别人说好话、鼓励的话,让别人感受到你对他的温暖。


第三个叫心施,让自己的心敞开心扉,诚恳待人,帮助别人,让人家感受到一种爱。


第四个叫眼施,就是你的眼神可以用善意的眼光,让人感觉到温暖。现在的人眼光冷冷的,看见别人就像看到恶人一样,伤害自己又伤害别人。


第五个叫身施,身体的布施,就是你以自己的行动去帮助别人,让别人感受到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爱。


第六叫座施,想一想,我们外出乘船、坐公共汽车,将自己的座位让给别人,也是一种布施。


还有房施,将空出的房子提供给别人休息,帮助别人。”


佛陀说,你如果能够做好这七件布施,好运就一辈子跟随着你了。


~摘自160504西班牙恩师开示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给比丘们开示。


佛陀说,农夫耕种有三种需要随着时节而进行的工作,哪三种呢?就是耕田、灌溉和播种。


农夫在耕田、灌溉和播种之后,并不会希望今天、明天或者后天就要让它成长,就要让它有结果,就要让它成熟。


虽然农夫不会这么想,但是种子已然入土,自然会随着时节的因缘长大成熟,并且结果。


其实,比丘们也有三种需要随时修习(修行和学习)的善学:善戒学、善意学、善慧学。


但修习之后并不会认为今天我学佛法了,明天和后天我就不会起烦恼,我就解脱了,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一边学习一边在改变,不会马上就改变,因为自心随时在增上戒学、增上意学、增上慧学,只要时机成熟,因缘成熟,你念经、修心、许愿,好好学佛,自然就不会起烦恼,你的心必得解脱。

有一天,佛与众弟子漫步池塘,有位弟子问:“世尊啊,我们用修行人的功德力量,真的能让死者超生吗?”


佛陀没有说话,拿起脚边的一块石头抛进池塘中,说:“你们跟我一起虔诚的绕池塘念‘石头浮上来’。”大家念了好几圈,石头也没浮上来。


佛陀说:“一个业障很重的众生,他所造的因缘本性均是下沉的业,任凭别人怎么增上缘去帮他超度,都没有办法把他超度上来。”


佛陀又拣了一个干果抛入水中,说:“大家一起念‘干果沉下去、干果沉下去’。”结果,干果浮上来。


佛陀语重心长的说:“一个人根本业(过去生中的业障)很轻,不管是否在今世造过一些业,但依然是本性光明,临终助念会帮助他同登极乐。”


 一个人的恶业恶根太重,基础太坏,怎么超度也上不去;如果一个人只是造了一些小的新业,尤其他在上辈子没有做很大的恶业,他一定能超度上去。


世界上的人要对法律负责,而修行人要对因果负责。修行人自己种因,果报现前,善恶无人替代。



佛问弟子:“世间何为最珍贵?”弟子说:“已经失去和没有得到的。” 佛没有说话,经过数载沧桑巨变,佛再问之,弟子答道:“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在拥有。”  


有人问佛陀:“学佛有什么好?”佛陀说,“学佛没有什么可以得到,但是我们失去了很多,我们失去了烦恼,我们失去了困扰,失去了心里的不安宁”。


佛陀说,想要脱离世间的苦痛,应当寻求寂灭之境。寂是什么?安静,要把自己安静下来,心要把所有对一切物质的贪欲全部灭掉~


佛陀从来不勉强别人做不喜欢的事情,伟大的释迦牟尼佛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要自我选择。


佛陀在将要涅槃的时候,弟子跪在那里哭:“佛陀啊,您走了我们怎么办呢?”佛陀说:“以戒为本,以戒为师”


当年有人问佛陀:生活太累,如何化解?佛陀说:生活的累,一半源于生存,一半源于欲望和攀比。如果你不让太多的需求欲望占据你的心里,就不会有痛苦。


《佛陀传》里面,佛陀涅槃前最后一次说法的一句话:任何想听闻真理的人,我们的法门都为他打开。


佛陀说:“已经开始灵性生活的人,就等于已把光带进阴暗的屋子,黑暗即刻被驱散了,只要坚持这种生活,你们的内心一定能成为一个光明世界。





~聆听更多~


  • 一有点财物了,拿出来去施舍,越舍越多,舍得快,来得快~

  • 你心里舍得越干净,你就越有福气;你从来不给别人找麻烦,别人一定不会给你设障碍~

  • 忘记别人对你的无心伤害,铭记别人对你那些真心的帮助~

  • 当你感觉到委屈的时候,你的负能量会增加,会扰乱你的生活。~

  • 不想占别人便宜的人,生活总不会让你吃亏的~

  • 一个对所有的人都好,对自己非常严格要求的人,他一定是一个成功的人~

  • 非常有智慧的人对谁都是一样,对谁都特别好~

  • 有智慧的人,永远不会被那种遥不可及的梦幻的这个世界所牵着鼻子走~

  • 幸福没有远离,是贪心,让我们迷失了方向~

  • 凡是有人缘的人,他就有智慧, 骄傲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 种福田的人,会有福田之相~

  • 心很诚的人,心中已经有菩萨了~

  • 每天让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常住心间,你能化解一切人间的烦恼和灾难~

  • 多讲正面鼓励的话,能够帮助别人改变命运~

  • 一个人不能包容别人的缺点的时候,就会把别人的缺点留在自己的心中

  • 人的慈悲,会让你处处遇见好人~

  • 修心没有奇迹,点点滴滴的积累功德,那就是修心~

  • 舍弃人生的名利,会得到更多的如意

  • 万事唯心造,心不动,一切如如不动,法喜就在其中~

  • 消除恶果、化解恶缘,来帮助你实现幸福和梦想~

如在整理过程中,有任何不如理不如法之处,疏漏之处,都祈求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慈悲原谅,祈求龙天护法菩萨慈悲原谅~





长按二维码关注【心平气和百福自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