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禅修
清净禅修

禅修指南丨究竟我是谁

清净禅修 2019-08-10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第十二讲 究竟我是谁


本文节选自净慧法师真际禅林第一届七日禅修开示


禅修活动仅仅剩下最后一天, 看起来, 大多数人都有很大的进步, 都能从开始坚持到现在。而且心态很平和, 动止很安详, 坐得住, 安定得下来, 这就是很大的进步。在这个都市禅堂当中, 由于大家不能住在这里,天天回家, 与外界的接触不能隔离; 禅堂又在街道旁边, 车声、人声, 噪音很大。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修行, 确实不容易。这是锻炼我们的好机会, 是检验我们定心、定力的好机会, 千万不要觉得环境嘈杂, 没有办法静下心来。


十字街头好修行。各位居士都有家庭, 有的家庭人口少, 有的家庭儿女成群, 也是有干扰的。如何在干扰中不受干扰, 并且找到那个不受干扰的是谁, 这就是功夫, 这就是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受干扰的是谁? 要找这个的人又是谁?这一连串的问题,一直追到山穷水尽,一念不生, 那就距离灵光独耀的阶段不远了。可是, 我们追问的这种疑情不能成片, 总是有间断, 不能绵密。不能打成一片, 要到山穷水尽很困难。念佛要打成一片, 看话头要打成一片, 数呼吸同样要打成一片。打成一片了, 才是功夫的开始。行香、坐香, 都要提起觉照, 观察自己当下一念在做什么。只有对每一个当下的心念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而且在每一个当下都能够提起观照, 才有可能打成一片。行香的时候有个别的人说话, 开始入坐的时候也有人说话, 止了静也还有人在东张西望, 不能闭上眼睛反观自心。如果像这样地来共修, 不但自己修不好, 对他人也会造成一种干扰。修,一定要认真对待自己的习气毛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习惯, 走到集体中来了, 同大家生活在一起, 修行在一起, 就要处处想到不要妨碍他人, 不要妨碍集体, 共同成就这个道场。我们能够有此机会确实不容易,要十分珍惜



今天想要与大家分享一个题目: “究竟我是谁?”曾经讲过一个题目是“认识自我”, 那么我是谁呢?我们一般人所感受到的我, 是由一些什么样的因素组成的呢? 天天执著这个我, 天天在保养, 维护这个我, “我” 究竟是何物, 不是很清楚。佛教虽然否定有我, 但是也不得不承认由色、心二法, 或者说由色、受、想行、识五蕴而组成的假我还是存在的。没有这个假我, 就无法借假修真, 找到真正的自我。我们平常所执著的我, 就是由色、心二法所组成的假我, 或者说由色、受、想、行、识五蕴所组成的假我。看起来世界很复杂, 人也很复杂, 如果加以归纳, 整个世界无非就是两大因素, 或者说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精神, 另一部分就是物质, 这是现代人的表述方法。佛教的表述方法, 是把物质的部分称为色, 把精神的部分称为心。这两个字就把人生宇宙的万事万物概括无遗, 非常简练。色法在我们人体上, 包括眼、耳、鼻、舌、身五根,心法是指五蕴中的受、想、行、识,或者说是六识的全部: 眼识、 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我们人体以外的物质的部分就是六尘: 色尘、声尘、香尘、 味尘、触尘、法尘。这六尘, 把宇宙间的物质全部包括在其中。


为什么说由五蕴所组成的我是假我呢? 因为只有当色、受、想、行、识这五部分成为一个整体的时候, 这个假我才能够成立。但是这五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它非常不稳定, 它具有可分性, 具有无常性, 具有空性,具有假设性。 如果稍微加以分析, 要找到一个实实在在的我不可能。所以佛教认为由五蕴组成的我是假我。假我的意义是什么呢? 佛教说为施设的我。本来没有我, 但是为了人类沟通交流的方便, 所以才施设了你我他的概念。 你我他都是施设而有, 不是本来就有的东西。



本来就有的东西是什么呢? 就是五蕴的不确定性, 五蕴的假设性、假定性, 五蕴的空性。那才是本有的东西, 那才是不可改变的东西。世界上的一切事, 没有一件事是不可以改变的只有那个“一切事都是可以改变的”原理是不可改变的。佛教把这个不可改变的 “一切事都是可以改变的”的原理叫做空性。


平常我们不可能真正见到空性, 都是看到的表象。 看到一个人, 是男人、是女人、是老年人, 是年轻人, 首先就在分别。有相而后分别,分别之后产生妄想。分别本身也是妄想, 由分别而生的贪、嗔痴更是妄想。起了妄想, 就产生烦恼, 贪是烦恼, 嗔是烦恼, 痴是烦恼。贪的全过程,从起心动念一直到你所贪图的某一件事如愿以偿这整个的过程, 没有一点不是烦恼。 因为即使你贪到手了, 你所贪的那个东西, 也具有不确定性,或者说也具有不确定的因素, 它也时时在改变。由于你所贪的东西时时在改变, 就引起内心的烦恼、内心的恐惧、内心的不安全。所以说,不论是得是失, 都是烦恼。


怎么样看破它?一切随缘。得也随缘, 失也随缘。随缘的意思是什么呢?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所生, 缘聚则有, 缘散则无。缘聚时不要过分贪求, 缘散时也不要过分失望。因为世事如此, 一切事物都是有条件的存在, 没有一件事物是不需要任何条件就能独立存在的。能得失随缘, 则心地泰然。有了这种认识, 从理解上来认识, 就是逐渐领悟、解悟宇宙人生的大道理; 从修行上得到体悟, 那就是一步步地证悟, 一点一滴地在感受宇宙人生的真谛。我们不要执著由五蕴组成的假我。不过, 即使是假我,我们也要随因缘而对待, 既不要执著它, 也不可虐待它。虐待了这个假我, 它不听你使唤, 你想往东走不动, 你想往西还是走不动, 你想多坐一会儿难受, 你想多站一会儿也难受。那就是人生不得自由, 不得自在。要善待这个假我, 要在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大原则下善待假我。 所谓善待, 不是孤立地说善待, 是在随缘中善待。 善待假我, 就有条件来认识真正的我。



真正的我是什么呢? 排除了那个可变的、无常的、有条件的假我, 那才是真我。那个我是什么呢?那个我是空性, 强安一个名字叫做我。有名字的东西都不实在。比如说, 一切事物都要改变, 这是一个真理, 这个真理是不可改变的。但是, 如果我们把这个真理执为一个实在的东西, 安立一个名字, 那它还是相对的。空性是绝对的, 空性是没有名字的。空性是直觉的, 是现量的, 只可以受用, 不可以向人说破。一经说破了, 不值半文钱。为什么呢? 由于你并不是从修行的亲证而来,只是一种知性的认识, 这种知性的认识敌不住烦恼。只有能够敌得住烦恼的那种认识, 才是真正的受用。


佛教是讲实践, 讲受用, 讲在生死关头看得破、放得下。五蕴的假我, 必须通过智慧的观照, 行深般若, 才能照见五蕴皆空。五蕴皆空就是见到了五蕴皆空那个不可改变的真理、空性。见到了这个空性, 就能度一切苦厄。一切苦厄是烦恼, 见到了空性就能断烦恼。所以修行佛法, 一定是从破我执开始。我执从什么地方破, 从生活中破, 在修行中破。在什么地方修行? 在生活中修行, 在修行中生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