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正闻
如是正闻

摩利支天与斗姆元君

如是正闻 2019-11-21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道教斗母元君造像


斗姆元君,简称“斗姆”,又作“斗母元君”或“中天梵气斗母元君”。“斗”指北斗众星,“姆”指母亲。道经云,斗姆“为北斗众星之母”。


在宋代道经中,斗姆的神格主要是做为化生紫微、天皇大帝及北斗七星之母体而存在。不过,除了星斗之母这一重要内涵外,宋代的斗姆信仰,已呈现出相当繁杂的内涵,且已可见到和佛教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这种情形深刻影响斗姆信仰的发展。宋元时期,斗姆除被道教神霄派奉为雷祖大帝外,更和密教摩利支天,完全融合在一起,此乃斗姆信仰的重要演变。摩利支天与斗姆的融合,应完成于宋末元初,形象的塑造则深受佛教密宗的影响。


佛教摩利支天造像


在唐代佛教密宗,摩利支天是一位肉眼难以见其身形的菩萨。摩利支天能隐行,常行日前,日不见彼,彼能见日,无人能见,无人能知,无人能捉,无人能害,无人欺诳,无人能缚,神通广大。关于摩利支天的形貌,据唐阿地瞿多译《佛说陀罗尼集经》云:其作像法,似天女形,其像左手屈臂向上,手腕当左乳前作拳,拳中把天扇,扇如维摩诘前天女把扇,于扇当中作西国卍字,字如佛胸上卍字,字四曲内,各作四个日形,一一着之,其天扇上作焰火形,右手申臂并申五指,指头垂下。这是一幅菩萨圣像。


此外,另有多种造型,以三面、六臂、八臂等显现。如忿怒相,有三面,面有三目;一作猪面,利牙外出,舌如闪电,为大恶相,身出光焰,周遍照耀,等十二个月光。体着青衣,偏袒青天衣,光如大青宝等,身黄金色,种种庄严。臂有其八,右手持金刚杵、金刚钩,左手持弓无忧树枝、罥索,顶戴宝塔,立月转内,右足如舞踏势,左足踏冤家身。


如此复杂多变的形象,说明摩利支天信仰的来源多元,即有印度密教的痕迹,又有中土文化的影响,因此摩利支天信仰能够在印度、中国及日本得到广泛的传播。中国藏区、汉地的信仰者,他们对摩利支天的认知是不同的。正是这种崇拜内涵的差异,诱导摩利支天与斗姆合一。在中原汉地,摩利支天被称为天后或斗姆。在中国藏区,摩利支天被称为具光佛母、摩利支佛母。从中唐至南宋时凡四百年间,佛教密宗盛行于中原及黄河地区,并传入四川、云南,从而留下了大量密宗作品的遗址,如众所周知的大足宝顶山石窟及北山石窟。今保存于大足北山的摩利支天密坛曼荼罗龛,其造型为正是依《大摩里支菩萨经》所造。


佛教摩利支天造像


摩利支天的崇拜兴盛于中土,很快就被道教吸引,并混合而为一,形成了摩利支即斗母,斗母即摩利支。道教所以将斗母和摩利支混合为一,其源应是肇自北斗七星化为七猪的神话传说,而猪又为摩利支天之坐骑,关系密切,所以便联想到斗母即摩利支天。北斗化七猪的神话,兴起于晚唐,传言与唐玄宗时的一行有关。


唐郑处诲《明皇杂录·补遗》载:僧一行博览群经,尤善于数,造《大衍历》进呈,深得唐玄宗宠信。他年幼家贫,常常得到邻居王姥的帮助。后来王姥的儿子杀了人,想请一行去向皇帝讲情,一行说:要钱可以十倍还,但君上的法律难以求情,王姥大骂一行忘恩负义而去。一行遂令工役准备大瓮,到某个废园去等候,看到什么动物就抓回家。结果工役抓到七头猪,一行把猪全放在瓮里封好,写上焚文咒语。这一抓,当晚天上的北斗七星就不见了。隔天,玄宗为天上没有北斗的异象担忧,一行乘机劝玄宗大赦天下以消灾。“玄宗从之。又其夕,太史奏北斗一星见,凡七日而复”。当玄宗把包括王姥儿子在内的犯人都放了的时候,一行又悄悄放走七头猪,于是北斗七星又升天照耀了。


这个故事显然相当脍炙人口,所以后来的《旧唐书》《佛祖历代通载》《宋高僧传》记载的一行事迹,传奇笔记《酉阳杂俎》、《集说诠真》也相同留下北斗化身为猪的说法。宋代道教雷法的兴起,天蓬元帅即为雷部第一护法。在元未杨景贤杂剧《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前生就是摩利支天御车将军;再到了明代小说《西游记》,猪八戒的前身又被定型为天蓬元帅,而这位天蓬正是北斗内弼星的星号。因此,这就进一步说明,北斗信仰与摩利支天互有渊源的看法,在唐宋已开始流传。北斗化七猪的故事广为流传,从而替以七猪为坐骑的摩利支天铺上了衔接的桥梁。


道教斗母元君造像


斗姆统领北斗、南斗及诸天星君,誓愿救苦护生,主司杀伐、禳星、避难、释冤憎、救死亡,凡有急难,无施不可,依法祷请,即有灵验。从此,斗姆、摩利支天崇拜融合为一,其信仰亦趋向民间化、普及化。斗姆形象的确定,亦界定了神格的内涵,这一历史的进展,大致完成于元代。


“斗姆信仰”是道教、佛教密宗之互相吸收融合,并影响诸派之“礼斗”,形成今日之“先天斗姆摩利支天大圣”之信仰。并组成以至为核心的“大梵斗”“摩利支”等秘法。


明代五十四代天师张继宗大真人所著《崆峒问答》有言:

二五五问:斗法有几家?

答曰:斗法有数家,茅盘斗最为简易,大梵、紫光,可谓繁矣。

二五六问:大梵斗多释家咒语,何也?

答曰:大梵斗是唐一行禅师得自西域,故多梵语。

二五七问:如何尔道教之?

答曰:三教同源,道祖元始王即佛之毗卢遮那圣主;道之先天斗姥,即佛之摩利支天。道姥乃元始阴神,故为道家法主耳。


因为道教《梵音斗科》斗姆法多用梵语经咒,加之摩利支天的名称也出于密教。密教摩利支天法门和道教斗姆北斗信仰互相融合形成了“斗姆法”。斗母之称见于《道法会元·先天雷晶隐书》主法为:梵炁法主斗母紫光天后摩利支天大圣。《先天斗母奏告玄科》已经使用梵咒。《先天斗母奏告玄科》中师派,已经有道教诸派、密宗之宗师。影响融合密宗之后形成《先天斗母奏告玄科》,进而形成《梵音斗科》与《正一穹窿玉斗全科》。


“能阳能雨能变化,救灾救难救刀兵;祠嗣就生麒麟子,祈名金榜就题名;商贾者,利加增,祈求父母得长生,子孙得荣盛,夫妇寿康宁,万邪自皈正,诸恶化为尘”,这就是斗姆元君最灵感的写照,不管是道教的斗姆,还是佛教的摩利支天,一如斗堂对其的推崇,无不是斗光注照、福国利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