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 更多...

宣化上人:受戒之后,不要信这种迷信的境界

受戒之后,不要信这种迷信的境界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你要是想认识,是真的、是假的?是不是菩萨,还是魔?你就可以在这个地方来看。第一,看看他有没有淫欲心;第二,看他有没有贪欲心。这个贪是贪财,他若又贪财又骗色,这个就不是真的了。怎么贪财?好像他就说:“哦!现在大劫就临头了,这个世界就没有了,原子弹就要在什么地..

印光大师:为何没受戒的人也要持戒?

五戒前之杀盗淫妄四条,乃性戒,无论受戒不受戒,皆不可犯。犯之均有罪过。但未受戒者犯之,则按事论罪过。受戒者犯之,则于事上论罪之外,又有一层罪过。受戒也要持戒,不受戒也要持戒。非未受戒,便可不持戒也。以杀生、偷盗、邪淫、大妄语,(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名大妄语,其罪极重。)名为性戒,其体性当戒故。饮酒一戒..

《百业经》:畏死受戒得生善趣(69)

译序(摘录)《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龙猛菩萨在《中观宝论》中曾有“无见堕恶趣,有见生善道”的教言,即没有..

宣化上人:你若受戒,有戒来支持着你、保护着你

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沈,入阿鼻狱。若沈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这”九情一想,下洞火轮“:“洞”,就是穿,洞穿了。要是九情一想的,死后向下坠落,..

皈依与受戒有什么不同?

皈依的对象是什么?皈依就是皈依三宝,也就是佛法僧。皈依三宝之后,就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任何人发心学佛都可以皈依。如果不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当然也能学佛,但皈依后,在心态、生活、习惯各方面,都有善知识乃至诸佛菩萨、护法龙天来协助、加持。皈依三宝之后,可以在家修行。在家修行的佛弟子,一般称为居士。如宋代..

慧广法师:戒律不能完全做到,是否就不去受戒

问:师父,有的人认为佛的戒律不能完全做到,就彻底不受戒,这样对吗?答:《百喻经》有个渴见水喻的故事: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需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新头河。既至河所,对视不饮。旁人语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愚人答言:“若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多,俱不可尽,是故不饮。”尔..

受戒居士,这4种恶人一定要远离

《优婆塞戒经》,七卷。北凉・昙无谶译。又称《善生经》、《优婆塞戒本》。系佛为善生说大乘优婆塞戒(在家戒),并围绕此展开,说明布施等六度波罗蜜。全经内容分集会、发菩提心、悲、解脱等二十八品。其中,“受戒品”为本经的重心,现今居士所受的在家菩萨戒即出自此品。经典原文善男子!受优婆塞戒,有四恶人常应离之。一..


现在受戒,即使破戒将来也必得解脱

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要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必须要有一个戒律的所依。故佛临入涅槃时说:“我在世以佛为师,我入涅槃,波罗提木叉者,是汝等大师。”《法苑珠林》中云:“又智度论云:若人欲求最大善利,应当持戒。戒如大地,一切万物有形之类,皆依地住,戒亦如是,一切善法皆依戒住。”所以,若没有戒律,世间最胜功德..


受戒与持戒之间的关系

对于这个持戒啊,我们一定要记住。持戒的前提是要受戒。受戒是要通过一定的仪轨,这个仪轨让我们得戒体,然后持戒的过程是养护这个戒体的过程。明白吗?假如我们没有通过一定的仪轨,就得不到一定的戒体。没有戒体,你就是有善行也不是在持戒。比方说我们受了三皈五戒了,不杀生戒了。这一生当中没有杀生。好了记住,你既有..


如何感得地藏菩萨亲自给你受戒

【复次未来之世。若在家若出家诸众生等。欲求受清净妙戒。而先已作增上重罪不得受者。亦当如上修忏悔法。令其至心得身口意善相已。即应可受。】复次未来之时,地藏菩萨又嘱托我们,在末法的时候,未来那时候,或者在家的、或者出家的这些众生,想要求一个三皈五戒清净的妙戒。但是过去犯了很多的罪,没有机会受个三皈,五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