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性 更多...

坦尼沙罗尊者答:虽然我似乎懂得了缘起和空无内在实质性的概念[缘起性空],我却不喜欢empty[空性]这个词。您能建议别的

坦尼沙罗尊者答:不谢。佛陀以两种方式使用“空性”这个词。从禅修角度,他讲的是定的精细层次,在其中空无低 等定力层次里存在的细微张力与扰动。从感官体验角度,他讲的是,我们的官感与其对象都是空无“我”或“属我”——换句话说,那里没有什么内在的“我”或“我的..

阿罗汉所证空性为何不能引发大悲心?

  从因上讲:“证悟的智慧不会无因无缘的产生,只有在菩提心的基础上,修法无我空性,功德才会生起,俱生我执、法执才会断除。”“若无相似的菩提心,修大圆满、大手印等密法,也修不上去,反会造业。”也就是说,所谓由证悟空性而引发的无缘大悲菩提心是通过世俗相似菩提心为因,证悟空性,然后才引发的。而阿..

因果、无常、空性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 [达真堪布]

因果、无常、空性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达真堪布开示无论是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还是接待人还是处理事的时候,我们最好都能从三种角度来思考与衡量,这样才能圆满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首先是要站在三世因果的角度来思维,其次是站在无常的角度来考虑,最高的境界是站在空性的角度来观察,这样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因为不..

宗萨仁波切:慈悲和空性是同时产生的

坐在这很高的座位上,大家这样看著我,令我非常紧张,我从来都不习惯坐这种座位。在西藏有一种传说:有一个法座,大威德金刚曾被摄于法座里面。因此每一次坐在法座上,就觉得底下有个角。今晚我们谈的是对普通佛教徒主要的两件事:第一件是慈悲心,第二件是成佛的信心。我们要谈慈悲的式,并不是神的一种力量,也不认为慈悲..


证悟空性的方法

我们能不能解脱、能不能走向解脱,最后就是要靠能不能证悟空性。当然,证悟空性有多种方法,也可以归纳为三种不同的证悟空性的方法。那第一个最简单的,也就是最下等的证悟空性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通过很多的推理的方式去推理,去思维、逻辑推理,最后把我们自己的每一个执著都推翻,所有这些执著全部推翻,最后我们知道,..


空性为何最常被人误解

诸法互为缘起问:“空性”是佛教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但也是最常被人误解的概念。您觉得人们应该怎样理解“空性”?希阿荣博堪布答:空性是现象最本质的属性,现象是空性的表达。正如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观察现象,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理解空性。我们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我”的观念。什么是我?你会说这个身体是我..


科学与佛教的相遇处:空性、一体性和现实的本性

量子物理学与佛教理论的共通之处(资料图)在感知和理解现实的方式上,佛教和科学之间似乎有着很强的相似之处。而这些理念并不为佛教所独有,相反,在大多数古老的东方思想中,我们也可以觅到其踪迹。佛教似乎与那些最新的科学发现有着相当和谐的共鸣。我想通过以下方式来阐明这些理念:首先仔细审查佛教的三个主旨:空性、一..


《佛法要义问答》:无常与空性

问:一切遍知也是无常吗?金刚乘说到意识有不同层次。最细微意识称俱生原始之光明,俱生原始之光明有两个意思:一是光明的究竟性,一是光明本身。一切的粗分意识,都来自于这种光明,都是由其而引发的,故粗分的意识都可融入这种光明中。透过修行,粗分的意识是可以完全断除的。所有无明都附属于粗分意识的层次中,当粗分意..


佛法要义问答:佛性、空性与菩提心

问:第二转法轮——无性法轮说一切法无自性,第三转法轮时说众生均有佛性,这两个是否相违?佛性有两种,一是自性住佛性,一是随生佛性。有关佛性,唯识宗与中观宗主张并不相同。在《现观庄严论》中说自性住佛性,是指未断所知障的心的空性。《宝性论》说,所谓佛性是心本具能现境及了别境的能力。自性住佛性是未断污垢的心..

应该怎样理解空性

问:“空性”是佛教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但也是最常被人误解的概念。您觉得人们应该怎样理解“空性”?希阿荣博堪布答:空性是现象最本质的属性,现象是空性的表达。正如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观察现象,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理解空性。我们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我”的观念。什么是我?你会说这个身体是我。身体由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