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 为什么整个人类需要学佛?因为整个人类充满着贪嗔痴慢疑。我们每个人的脚下都有一个“地狱”。这是别人害的吗?别人都只是缘,关键是自己。学佛就是从根本上改变自己,把恶戒除,降伏自心。因此,自身冤敌未降伏,外在冤敌无穷尽。

  • 身处逆境的时候,不要泄气失望,想一想寂寞中生出的思考,磨炼中生出的经验,失败中生出的成功;把逆境当作最严厉的老师,帮助自心成长的助力。身处顺境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想想成功生出的骄傲,经验生出的狡诈,富贵生出的娇侈;把顺境当作最温和的考试,检视自己修行的成果。

  • “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只有空的杯子才可以装水,空的房子才可以住人.每一个容器的利用价值在于它的空。空是一种度量和胸怀,空是有的可能和前提,空是有的最初因缘。佛经里有“一空万有”和“真空妙有”的禅理。人生如茶,空杯以对,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

  • 莲师:不要追究先前的痛苦,一切事物,不管孰好孰坏,都已经是过眼云烟了。 不要预料未来的痛苦。不管现在你遭受何种痛苦,不要让步,要一再一再地鼓起勇气。 不管怎样,如果你不想办法对治自心,痛苦是永不会止息的。 将心安住在本然的境界中,不造作、不自溺,柔软地转心向善。

  • 【菩提心修持八法】一、爱敬一切众生如珍宝; 二、谦虚和顺恭敬诸众生; 三、烦恼一露苗头就拔除; 四、对待恶深苦重更慈悲; 五、自己吃亏便宜让别人; 六、恩遭仇报视为修忍缘; 七、苦难自受快乐给“母亲”; 八、八病不染破除实执妄。 记住八法, 人生取舍无误、得到圆满成果。

  • 当你追求觉悟的时候,并没有觉悟;当你害怕迷失自我的时候,实质上也没有迷失。无论是追求,还是畏惧,都会成为你执著的原因和修行的障碍。只有当你不畏惧“迷”,也不求“觉”,破除所有执著而专心精进时,才可能见到实相。

  • 我们修行不要害怕自己起念头,只要不执著就好了,要练习从自己的念头之中解脱出来,谁能够障碍我们?谁能够局限我们?是自己的念头局限自己。我们要练习从自己的念头之中解脱出来,不要被自己的念头困住,而不是去试图消除它,那样是很笨的方法。——大愿法师《不执着的智慧》

  • 身安,不如心安; 屋宽,不如心宽。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 有所畏惧,是做人最基本的良心准则。 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 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 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 人生要学会不抱怨,不等待,不盲从。

  • 外在有困难的时候,一定内在也有困难,也就是我们看待事物的心智模式一定有某一些盲区和弱点,所以说息心就息灾。不要抱怨自己命运很坎坷,先要检讨自己心智模式的盲区,检讨自己负面的心态。——大愿法师

  • 你能真正懂得在心地上下功夫,把凡夫知见转为佛之知见,这时就再没有任何食物能障碍我们,没有任何事物能让我们 生烦恼,能限制我们的心。所以在这个相对的世界上要保持绝对的喜悦的心,这是真正见地透脱了的修行人。我们的生活就能快乐无忧,生命就充满智慧和慈悲。 ——大愿法师《心经的人生智慧》

  • 弘一法师: ①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②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③不近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④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⑤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⑥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⑦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 【虚云长老修禅录】 ① 禅是静虑,要在静中思虑好歹,择善而从。 ②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 ③凡夫的境界,总是贪染财、色、名、 利。 ④学佛当以明心见性为本,断恶修善为行。 ⑤妄想来了,就让它来,我总不理会它, 妄想自然会息。 ⑥你我都是一个心,只因迷悟而不同。

  • 一切时、一切处,不迷惑、不染污,远离邪知邪见,你就幸福,你就快乐; 守住自己的清净心,随缘不攀缘,你就得自在,你就得轻安。 身心清净,没有忧虑、牵挂、烦恼、妄想、执着,读喜欢读的书,做喜欢做的事,一生自由自在!

  •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爱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 人生就像一口大锅,当你走到了锅底时,无论朝哪个方向走,都是向上的。最困难的时刻也许就是拐点的开始,改变一下思维方式就可能迎来转机。乐观豁达的人,能把平凡的生活变得富有情趣,能把苦难的日子变得甜美珍贵,能把繁琐的事情变得简单可行。以平常心看世界,花开花谢都是风景。

  • 当你的心停止渴望,那么食物、财富与各种享受都将自动积聚而来;当你在生命中清净奉行教戒时,你的心将会变得调柔有弹性;当你没有任何野心或欲望时,资粮将自然而然地圆满;当你了解轮回的特性时,你的心将会转身离开世俗的追求。 ——《莲师心要建言》

  • 在实修中不要以时间的长短来衡量自己的高低,要仔细观察自己的烦恼多了还是少了?自己的心念稳固了还是起伏不定?自己的言行中如法的多了还是少了?

  • 什么是观世音菩萨?外在的观世音菩萨是为了显发内在的观世音菩萨,显发内在本具的慈悲心。在持诵大悲咒、行菩萨道、无我利他时,既没有要求回报的想法,也不要别人赞扬我们。对于所修的一切善行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执著,就是究竟、内在的观世音菩萨,就是慈悲和空性,是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的究竟意义。

  • 大愿法师法语:怎样在人与人交往之中不生烦恼,最关键的是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要超越自己思维模式的局限性,不要执著于自己的观点,不要偏执,不要抱着成见去看人,那样你一定会生烦恼。

  • 白居易去拜见鸟巢禅师,问佛法修行大意。 禅师开示:“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白居易说:“这太简单了,连三岁孩童也知道” 禅师笑答:“但八旬老翁也不见得做得到!” 白居易乃智慧超群的修行人再不多言,向禅师恭敬合掌顶礼而退。直言不讳警醒世人,这就是禅宗大师们的风范(明道者多,行道者少。)

写微博

必填项已用*标注

验证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