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更多...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浅释(1)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六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上面大势至菩萨,说念佛法门,对现在众生是最对机,最为相应。因为经上说:末法众生,一亿人修行,鲜有得道,唯有念佛法门,最易得度。此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兼收。凡是修持相应者皆能带业往生。比方说一枝竹竿,里面有条..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浅释(1)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八阿难。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犹如捏目乱华发生。阿难,这十二类众生,每一类中又各具有十二种颠倒。这些颠倒都是由虚空而生,好像捏目人,见虚空中狂华乱舞,一旦放开手,狂花自散。这是说如果不逐妄想颠倒驰跑,而把根本无明破了,就什么都没有。颠倒妙圆..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浅释(1)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二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当尔之时,阿难及在会诸大众,听闻佛所教诲后,心和身都非常舒适自在。又回想无始劫以来,失去自己本有真心,而妄认尘缘分别影事,作为真实,..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浅释(4)

阿难。是人皆以纯情坠落。业火烧干。上出为鬼。此等皆是自妄想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妙圆明本无所有。阿难,这等人若是纯以情感用事,没有丝毫澄清的观想,即以情重而堕落地狱,等到罪业烧干,还不能做人要做鬼,这都是依真起妄,依如来藏性,生了无明而起惑造业,造种种恶业而招受种种苦报。假若能了悟菩提觉道,本自清..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

卷六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

楞严经大意

  楞严经之宇宙观  楞严经从人的本身分析,解释了佛法的第一义谛之后,又从世界的角度来进一步解释,佛法的根本真理。而世界又分两部分:物质世界和有情世界。楞严经中所讲的七大:地、火、水、风、空、见和识,就包括了世界的这两大部分。这是楞严经的特色,因为,其他经典只言四大,惟独此经说为七大。  楞严经讲到..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十浅释(3)

是名第四计圆知心。成虚谬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种。这是识阴第四种邪执,计识阴圆遍一切,作为有知觉的因心,而以无情无知之物,认作有情有知,成为虚无错谬之果。远离圆通,违背涅槃城,生颠倒知见之种类。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融根互用中。已得随顺。便于圆化一切发生。求火光..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浅释(7)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依照贤首宗所判,这教为十门分别,上面所说九门,已经讲完了。现在由‘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乃至于最后品,是‘别解文义',这是第十门。在别解文义里面,‘如是'是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一时'是时成就,‘佛',是主成就,‘室罗筏城,只桓精..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

卷五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闻善根,名为出家,犹隔日疟。惟愿大慈,哀愍沦溺。今日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亦令未来苦难众生,得免轮回,不落三有。作是语已,普及大众..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十浅释(2)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无尽流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又修耳根圆通之善男子,定力坚强,没有外魔,而生心魔,心魔更难调伏。他欲穷众生生灭的根元,观察行阴幽清常扰动元,像水波浪,迁流不息,就生出计度,认为行阴为诸动的根元,色受想三阴现在虽已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