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 更多...

纵然遭受极大的挫折,我也知道是佛菩萨安排,这是来消业障的

所以我们要多想想世尊当年在世,僧团里面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组织,也没有固定的道场,日中一食,树下一宿,随便哪个山头、草地上大家一坐,佛就跟大家讲经说法,没有精舍、讲堂,那么多人跟著释迦牟尼佛,他为什么跟著?快乐,这里头真有乐趣。佛为什么不建寺庙、不建讲堂、不建精舍?一搞就烦恼了。所以诸位要知道,佛陀在世..

如何忘记过去曾受过的伤害挫折

问:如何忘记过去曾受过的重大挫折?忘记别人对自己的伤害?济群法师答:忘却痛苦的方法有二:一是培养正面情绪。情绪有负面和正面之分,哪种力量更强,就会将我们导入相应的心理轨道。所以,我们要壮大正面情绪的力量,就像以增加体质来对抗疾病干扰那样。二是面对它,想想是哪件事令我们痛苦。狭隘的心是无法承受伤害的,..


挫折中领悟

对于承担实习辅导员带班,我是有十足信心的。之前有修学《广论》的经验,还承担了很长时间的沙龙主持人,修学还算扎实,带小组也比较顺利,故此信心满满。但背后却夹杂着可怕的凡夫心,隐约可以观察到那种满足感、虚荣心,想通过这次带班来显示自己对法出众的领悟力。自以为已经透彻了解模式,可以游刃有余,实则是落入自我..


痛和挫折是改变的良机

《走近佛陀,认识佛法》之二的修学,让我深深地看到自己身上的魔性,经常跟着念头跑的状况。为此,一度沉溺、消极,看不到自己内在也有觉悟的潜质。班级共修上,师兄们的分享让我很获益,也让我重新去审视了自己,重新学习法义,梳理、思维、对照。(1)我的生命也具有觉性吗?导师在开示中提到“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何有不觉..

不要将挫折发泄在的小孩身上

    身为父母和整体社会的成员,我们必须学习处理我们的愤怒,不要将挫折发泄在我们的小孩身上。很多家庭因为暴力的言词破碎了,这些暴力的言辞来自暴力的积累;而暴力,则是由父母、朋友和社会那里承袭而来。——一行禅师..

扎西郎加上师:只有经历挫折才能产生出离心,并因此证悟

根除所有的负面念头是可能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借着结合更高深的禅定与观修,最后可以灭除所有的负面情绪与负面念头。处于这种状态的心,即我们所谓的涅槃、解脱或入灭。入灭不代表我们的意识或自身的寂灭,而是寂灭所有的负面情绪。在佛教的思想派别之中,对于「解脱」有不同的诠释。举例来说,有部的思想认为,当你真正企..


有些看起来风光无限的人,突然就无法面对挫折。为何会如此?该如何避免?

问:有些看起来风光无限的人,突然就无法面对挫折,一蹶不振。有的甚至选择自杀。为何会如此?该如何避免?索达吉堪布:就是因为他们的心比较脆弱,不懂福祸相依的无常之理。其实,福与祸是不定的。当你特别痛苦时,好像一切已没有希望,但过了一段时间,或许又柳暗花明;当你特别风光时,似乎阳光都很灿烂,但这种美好也可能..


嘎玛仁波切:挫折给你的不只是痛苦还有成熟

学佛久了,无论遇到什么事情觉得自己都懂,这时就快走火入魔了我们根本不了解自己。大多数人都以为自己很聪明,但是这种世间聪明并不是智慧,世间的聪明无法返观内心,只有智慧才能返观内心。我们经常都会听到“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话,因为聪明会让人钻牛角尖,这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每个人都有自认为最优秀的阶段,但那..


顺境容易让人迷失,经历挫折让人觉醒

人对自我的执著叫“我执”,因对自我的执著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傲慢,就是“我慢”。我因为拥有了这些,人家就对我另眼相看,人家想拥有的没办法拥有,我拥有了。这种心理,时间长了就会产生虚荣心;这种虚荣心不会延续多久,很快会让人产生疲倦。换个角度看自己,经常想想,我活在这个世界到底是为了什么,想不明白了,睡一觉..


勇敢面对生命中的挫折

人生之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遇到逆境,你有没有能力去面对挫折呢?大部分人是困难来了,才去面对;痛苦来了,才想办法解决。而在这之前,就好像所有的不顺都不会降临到自己身上一样,想一辈子逃开苦,避开死,是不可能的。特别是我们中国人,谈死色变,住宅楼、酒店里很多都找不到带4的楼层,4和“死”谐音啊,就自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