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的找准自己的“角色”

2020-03-27 佛学入门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角色”似乎属于社会学范畴。新来者认为“角色是个人作为某一地位拥有者的行为”,而林顿则认为“当个人根据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熟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时,他就扮演了相应的角色”。一般来说,角色是一个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人。今天,从佛教的角度,谈谈僧侣的“角色”。

一般居士如何正确的找准自己的“角色”

有位居士信心满满地对我说:“自从我学佛以来,思想境界大有提高——我已经放下了,我连‘空’也放下了!”我问:“你家里有存款吗?”居士说有呀!我说:“那好吧,明天你把所有的存款都交给我,可以吗?”居士听后很迷惑,我说你不是连“空”都放下了吗,难道连存款也放不下?居士听后,不说话了。

还有一位居士对我说:“自从我学了佛,我开始厌恶生意场上的应酬,甚至连生意都不想做了,就想一门心思学佛。”居士解释说,生意场上人际关系太复杂,每天陪笑脸,处处说假话,而且每天遇到的骗子也不计其数,活着真是累!既然感觉到了“累”,说明“有漏皆苦”的真理应验了。正如某名山的一位大和尚所开示的那样:“世间的一切,远看是乐,近看是苦;粗看是乐,细看是苦。”世间人生的本质属性为“苦”,真实不虚。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一位刘姓居士。这位刘居士法学硕士毕业,服务于律师所,为深圳为几家大型国企做法律顾问。有次她对我说,她不想当律师了,想出家。我问为什么,她说律师就是替当事人作无罪辩护——明明知道是有罪的,可还要绞尽脑汁为其开脱。后来,刘居士舍弃了数十万元的年薪,到五台山出家去了。

对于居士们修学佛法,坦率地说,我并不主张他们过于深入,更不主张居士们不加选择地修学僧人专修法门——有一位居士想修四念处。我对她说,你最好别去修,容易出问题。作为居士,把一些佛教基础名相搞清楚,然后按照一些简易的法门去如实行修就可以,没必要在教理上着力较劲。佛教传入到中国后,居士的修持次第没了,最后只剩下念佛法门。而在早期佛教中,佛陀将居士的修习法门分为世间和出世间两个次第,世间次第就是“三论”:施论、戒论与升天论,这是居家人士修学的重点法门。所谓“施”,就是财布施。在家人行财布施,出家人行法布施,从经济学来看,也是一种交换行为,用不着去神秘化或妖魔化。

虽然财布施种类繁多,但在早期佛教中主要体现为“四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或房舍、衣服、饮食、汤药)。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四事”最后均可以货币形式进行等价交换。如果按这个逻辑推演,身为居士,当务之急是要给自己找准“角色”——就好像戏曲演员,老生和花脸,其实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下一篇:嘴巴上玩弄玩弄,就是禅吗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