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苦乐取决于善恶心念

2018-07-30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人们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又可以看到,有些人唯利是图,枉顾道德,好像寿命挺长,财富地位都有,日子过得滋润。而有些很善良,乐于做好事的人,倒是未得善终,夭折离世。那古人说的话对吗?那仅是一种自我安慰之词吗?生活的苦乐决定权究竟是什么?

生命规律是古今哲人前赴后继探寻的奥秘,世间所有痛苦和快乐都是有因缘的,不是无因或偶然产生的,佛法揭示着世界的真相,法师给我们层层拨开迷雾。思惟业果总相这一课让我有了一个坚定的认识:从善业产生快乐的结果,从不善业产生痛苦的结果。

导师说,这是理所当然的,善业或不善业是由心理决定了它的属性。因为不善业的业性是不善心,本身就是不安定的、制造痛苦的心理;而善业的业性是善心,本身就是和谐的、能引发快乐的心理。回首生命中所有的过往,每一个快乐的当下无不是心怀感恩、慈悲、恭敬等善念;每一个痛苦的当下,无不是心处于贪嗔痴等无明中。

进入三级修学认真修学的师兄,三个月就都会感觉快乐在增多,烦恼在减少。记得有一个师兄分享说,原来早上起不来做定课是因为有神经衰落,早晨往往要睡到日上三竿,睡少了一天都会头晕脑胀。但隔壁住的是打扫卫生的人,偏偏是早起的,听到早起发出的声响,就很生气,这么吵,也不知道轻声一点,害她辗转难眠。学佛后呢?懂得了以感恩心来看待,感恩有了环卫工人清晨的早起辛劳,才能让上班时分的马路就清洁干净,虽然被吵醒后还是睡不着,但不会起嗔心了,到点了干脆起来做定课,发现一天下来也没有头晕脑胀。真可谓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看待事情就在于善恶心念的转变。当我们处于嗔心时,就是烦恼现行之时,对自己也是冲突和伤害。当我们产生慈悲等善心时,内心就是充满和谐和快乐。

明白了业的基本原理后,很自然的,就会把做善事作为主动落实的行为。一天早上上班,红绿灯处,看到一个老人家踯躅独行,动作缓慢,一个绿灯仅从人行横道线走到慢车道边,很畏惧地站着,当我也停下来等红灯的时候,老奶奶问我能否带她一起过马路?我毫不犹豫地带她一起过了马路。

和儿子说起这事,笑说,以前的描写:搀着老奶奶过马路这一描述不准确,对方是紧紧拽着你的手臂过马路。儿子的回答却是,他不敢,怕赔不起。我思维了一下,对于是否要帮助老人家,从世间法来说,确实存在着歧义,会有犹豫。我会犹豫吗?不会,因为学习了深信业果后,我明白,行为决定存在,每天想什么,做什么,最后就会成为什么,我每天在想或做的过程中,也在张扬和强化某种心理。当它们表现出来并产生作用时,就决定了我未来生命的存在形式。我的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要强化哪种心理?当然是善心,我不想让生命堕入恶道,期待成就佛道。

儿子为什么会说他不敢去搀扶老人家?因为目前社会上做好事被讹诈的事件时有见诸媒体,让人升起警觉之心,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考虑而放弃一些善行。再思维,那是在强化一种什么心理?害怕、畏惧、担心……,如果人人都这么想,那是怎样的一种冷漠的社会氛围?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当自己老了,没有人会来帮助,我想要面对那样的一种社会共业吗?当然不要,那如何去改变?尽自己的所能,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当然佛法讲究智慧和慈悲,两者缺一不可,做好事也要行慈悲和智慧之道。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凡夫看不到三世轮回,只看得到眼前发生的事,所以往往不能相信这一乐果是因为前世的哪一次善心,那一苦果又是因为前世的哪一个恶念。但我们在行善恶之时,当下就能感受得到心行的苦乐之果,生命的延续没有主宰者,决定生命的核心力量是业力,唯有深信业果,止恶修善,防护身语意三业,因为,生活的苦乐决定权取决于善恶心念。

文: 法姝

下一篇:要爱自己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