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

557 条微博 获赞 83
  • 在某种程度上,物质与精神是呈反比的。物质越发达,精神越空虚;物质越简单,精神越充实。若一味追求物质发展,其代价就是人心沦丧、道德败坏。所以,古人提倡安“贫”乐道,不丹也被称为最幸福的国家之一。

  • 随缘而去,是很快乐的!可真正的随缘,并非什么都不做,一味地等着老天安排,而是需要全心全力的付出,对结果如何却不会太在意。所以,随缘是一种洞彻万法的智慧,而不是一种消极逃避的心态。

  • 回到过去,找不到“我”;前往未来,找不到“我”;就算当下也找不到“我”,但如梦中的“我”,就是它。

  • 佛教分为小乘、大乘。小乘的修行目标是为了自己从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大乘唯一希望所有众生彻底解脱,并身体力行地饶益他们。

  • 一个人要想在世间上成功,智商(IQ)只能发挥30%的作用,而情商(EQ)和逆商(AQ)则占了70%。情商,是你的心理素质以及人际关系的能力;逆商,则是你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现在大多数学校,只关心培养一个人的智商,而更关键的两个因素,却反而被忽略了,这是相当遗憾的!

  • 古大德曾说,人有上中下三种:下等者,见别人快乐,自己因嫉妒所逼,心生苦恼;中等者,自己受苦时,只想着自己尽快解脱;上等者,见他人快乐,自己就快乐,见他人受苦,如自己受苦。扪心自问,我们属于哪一种呢?

  • 十分见效的美容秘笈——佛陀告诉我们:喜欢发脾气的人,今生会长得越来越难看,来世还会投生为丑陋者。所以,若想长得漂亮,光用昂贵化妆品是不够的,还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乱发脾气,也不能动不动就口不择言地伤人。

  • 对于佛教,只是理论研究并不够,还要有实地修持;只是盲修瞎炼也不行,还要有理论依据。这两者,任何人都值得下一番功夫。

  • 曾遇到一个专门给人治病的按摩师,他做这工作从15岁就开始了,如今到了50岁仍没有放弃,甚至经常连续按摩7个小时也不觉累,内心始终很快乐。我们修行人若也有他这样长年如一日、充满快乐、恒常不变的心态,又何愁道业不成呢?

  • 珍惜现在,比不切实际地妄想未来重要得多。现在,给予我们的实在太多了,可惜大多数人都看不懂,一生始终在寻寻觅觅,为很多实现不了的期望,劳苦终日、行色匆匆。这样的人,或许到了弥留之际,也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这些早已与你擦肩而过。

  • 如何做人,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也是一个人修行的基础。如果平时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就算你有再超群的才华、再尖锐的智慧,也很难有一展抱负的余地,就像太硬的木头最容易折断一样。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懂得谦和、忍让、与人为善。

  • 今天是“清明节”。汉地许多地方都有烧纸钱的习俗,这对生者是一种慰藉和缅怀,但光是烧了很多纸,亡人能否真得到“钱”也不好说。假如大家在烧纸钱时,至少念108遍观音心咒“嗡玛尼巴美吽”,则绝对会给亡人带来利益!

  • 很多人之所以自杀,主要是没认清这个世界的本质。要知道,这个世界本来就充满痛苦,不管你有没有钱或爱情,都必定要经历各种苦,偶尔有一两个快乐,那也是稍纵即逝的。但你若一直以为这个世界应该充满快乐,对它寄予很大的希望,那一旦遇到几次挫折,就会很难接受和面对,进而选择一条“不归路”。

  • 现在很多人觉得生活无聊,就开始找各种刺激。其实不管是成天酗酒、吞云吐雾,还是纸醉金迷、灯红酒绿,都只能带来短暂的享受,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而且根本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

  • 我们的烦恼全部来自于心,而心,又如掠过天空的云彩。它来自虚无,归于虚无,不会停留,也不会伤害谁。除非是我们一开始就把它当真。

  • 若有人问佛陀:“应该如何对待爱情?”佛陀并不会劝所有人出家,也不会让所有人学佛。佛陀只会说:对爱情不要太执著了,否则一定会活得很苦,而且,这些苦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完全是自作自受。——《残酷才是青春》

  • 佛陀常教导我们要“随顺众生”,但这并不是一味地纵容,看到众生在为非作歹,自己也要去助一臂之力。真正的随顺,是看到对众生暂时或究竟有利的,才会顺应他的心意;而对自他没有丝毫利益,甚至反而有害的,则绝对不会“助纣为虐”。

  • 我们遇到坎坷困境,用不着拼命想方设法逃避,它可能是通往成功的基石;时时一帆风顺,也不一定就是好事,它常会令人增长傲慢,迷失自己。

  • 减少“欲望”,是指减少对无意义事物的不必要贪求。至于对自他有利益的事,比如对文化的求知、对科学的探索、对心灵的充实、对行善的希求,这方面是不应该有满足之心的。

  • 我们总会遇到痛苦,但痛过了,有些人就故意淡忘了,不愿正视它,更不愿提起它。其实,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种“维他命”,认真反思它的人,可以找出苦的根源,痛过一次就够了;而不愿正视它的人,会接二连三犯同样的错误,遭受同样的“痛”与“苦”。

写微博

必填项已用*标注

验证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