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 更多...

弘一大师:人身患重病,应该这样去做

当病重时,应将一切家事及自己身体悉皆放下。专意念佛,一心希冀往生西方。能如是者,如寿已尽,决定往生。如寿未尽,虽求往生而病反能速愈,因心至专诚,故能灭除宿世恶业也。倘不如是放下一切专意念佛者,如寿已尽,决定不能往生,因自己专求病愈不求往生,无由往生故。如寿未尽,因其一心希望病愈,妄生忧怖,不惟不能速..


弘一大师《经典法语集》

1.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2.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3.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4.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5.处逆境,必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6.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已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7.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


弘一大师:办丧事时杀生摆宴 对亡者极为不利

核心提示:弘一大师,俗名李叔同,在家时是民国时期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先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大师。弘一大师对佛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律宗的研究与弘扬上。大师出家后为振兴律..


印光大师和弘一大师的师徒缘

印光大师和弘一大师是当代净土宗和南山律宗的祖师,是民国时期佛门的两颗巨星,他们之间的殊胜因缘,在佛门中流传甚广。弘一律师是位非常严谨的人,眼光很高,不会轻易地去佩服一个人,然而他对印光大师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印光大师为人严厉高洁,一生发愿不当住持,不收出家徒弟,却唯独接受弘一大师为弟子,这绝非偶然。..


弘一大师说出世不是离开地球前往他方

修行佛法,通达宇宙人生真理,就叫出世《李叔同集》:“怎样才叫出世?出是超过或胜过的意思,修行佛法,通达宇宙人生真理,心里清净,没有烦恼,体验永恒真理,就叫出世。佛菩萨都是在这个世界,但他们都是以无比智慧通达真理、心里清净,不像普通人一样。所以出世间这个名辞是要我们修学佛法的进一步能做到人上之人,从凡..


弘一大师揭示佛说“人生是苦”真正含义

常是永久,乐是安乐,我是自由自在,净是纯洁清净《李叔同集》:“佛不单单说人生是苦,还说苦有苦因,把苦因除了就可得到究竟安乐。学佛的应照佛所指示的方法去修学,把这不彻底不圆满的人生改变过来,成为一个究竟圆满的人生。这个境界,佛法叫做常乐我净。常是永久,乐是安乐,我是自由自在,净是纯洁清净。四个字合起来..


弘一大师与太虚大师的法缘

弘一早年是才子,中年是艺术家、教师,晚年是一代高僧。他皈依佛门后,甘守枯寂,精研律典,广布佛法,并身体力行,被誉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太虚一生致力于中国佛教的改革与复兴,主张改革僧制,培育僧才,提倡人间佛教;他精研佛理,写下了大量的佛学论著,是中国佛教现代化的先驱,被尊称为“人间佛教导师”..


弘一大师出家前给妻子的信:放下你,非我薄情

很多年前,我读到李叔同在杭州出家的一段——  西湖边杨柳依依、水波滟滟,没有比西湖更合适送别的场景了。1918年的春天,一个日本女人和她的朋友,寻遍了杭州的庙宇,最终在一座叫“虎跑”的寺庙里找到了自己出家的丈夫。  38岁的他原来是西湖对岸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教员,不久前辞去教职离开学校,在这里落..


春节烧香拜佛是迷信吗?请看弘一法师的讲解

自古以来世人对于佛教就有诸多误解,当然这些误解也分不同情况,有些情有可原,经过合理解释,就能消解误会。还有一些现象,世人若不明白其中真义,也很容易产生误会,比如拜佛供佛烧香礼忏。近代高僧弘一大师总结世人对佛教的各种误解,分为不同类型,逐条分析,世人看完大师解答,误解也就烟消云散。  导言  不..

弘一法师:怎样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弘一法师(1880-1942年),俗姓李,名息,学名文涛,又名成蹊、广侯,字叔同、息霜,号漱筒、演音等,别署甚多。祖籍浙江平湖,清光绪六年(1880年)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河东地藏庵(今河北区粮店街陆家胡同)一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10月13日圆寂于泉州。幼名成蹊,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意。学名文涛,字叔同。法号弘一,世称弘一大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