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 心缺自尊,言行必卑贱;心缺敬畏,言行必随便;心缺诚实,言行必虚妄;心缺涵养,言行必粗陋;心缺智慧,言行必愚痴;心缺良善,言行必恶毒;心缺美德,言行必低下。心是一杆秤,秤出的是自己的言行;言行是一面镜,映出的是自己的心灵,心灵美则言行美,言行美生活才和谐!

  • 读佛经,这是文字般若,由文字般若生起我们的观照般若,就是我们要随文入观,通过观照般若才能把我们的实相般若显发出来,显发了实相般若,这就增长了智慧。

  • 费拉尔.凯普:保持一颗积极、绝不放弃的心,尽量挖掘你周围人或事物最好的一面,从中寻求正面的看法,让自己能有向前的力量。即使终究还是失败,也能汲取教训,把这次失败视为朝向目标前进的踏脚石,而不要让借口成为你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 【养心八珍汤】慈爱心一片,好肚肠二寸,正气三分,宽容四钱,孝顺常想,老实适量,奉献不拘,不求回报。把这八味药,放在“宽心锅”里炒,文火慢炒,不焦不燥。再在“公平钵”里研,细磨慢研,越细越好,三思为末,淡泊为引,早晚分服,和气汤送下。可净化心灵,升华人格,平静心态,荣辱不惊。

  • 「观音救苦救难之事,大乘经中屡屡发挥。如《法华经》〈普门品〉,《楞严经》第二十五观音〈耳根圆通章〉,《华严经》善财参观音章,《大悲经》则专说大悲咒,及观音救苦之事,《悲华经》说观音因地发愿救苦之事,其它经中说者甚多。因此因缘,世无不知观音救苦救难者!」辑录《印光法师文钞》·三编

  • 修行度众,并非喊口号。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比方说爱惜时间,时间也是众生,爱惜时间就是度生;爱惜金钱,不要奢侈浪费,进而节约勤俭,就是度生。和合众生、不挑拨离间、不诽谤别人的名誉,也都是度众生。

  • 《地藏菩萨本愿经》: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消灭。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承斯临命终时,他人为其称念佛名,于是罪中,亦渐消灭。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 能吃得亏、看得破、放得下,有时反能增加自己的道德、福报。

  • 鹬蚌相亲【丰子恺·《护生画集》】世间有渔翁,鹬蚌始相争,若无杀生者,鹬蚌自相亲。

  • 净慧长老:所谓精进,就是纯一不杂,进而不退。精进不是瞎忙活,不是东一下西一下,而是选准一个法门,锲而不舍、守一不移、精进不懈地努力,这样,做事、修行才会有效果,才会有收获。

  • 【恶知识】你亲近了他,一切性罪、遮罪这些恶行,过去有的,不能使它减少,过去没有的使新的增长起来,这就是恶友,就是恶知识。

  • 「若病重时痛苦甚剧者,切勿惊惶。因此病苦,乃宿世业障,或亦是转未来三途恶道之苦,于今生轻受,以速了偿也!自己所有衣服诸物,宜于病重之时,即施他人。若依《地藏菩萨本愿经·如来赞叹品》所言供养经像等,则弥善矣!」辑录·弘一大师开示

  • 印祖说在苏州有一位吴引之先生,此人长得庄严,德行学问也好。他说他的前生是个出家人。一辈子出家修行,但没有了脱生死。印祖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他说 “念佛有什么稀罕?” 印祖告诉他:世间极不稀罕的事就是吃饭,但是不是每天都吃?念佛就是这个样子。他还是不肯念。 临终时又不知投生哪儿去了。

  • 父母教导儿女要懂得观机,总要愈小教愈好,大了确实比较难教,因为他的心性受到染污。老师对学生也是这样,真正看到一个老实听话的学生,老师一定很欢喜,为什么?这个学生好教,你怎么打怎么骂他都不会起怨恨,而且他会起感恩心,这样的学生一定要认真教,不认真教对不起他,因为他能受教。

  • 【想开悟要做哪些?】 答:首先当然要持戒,持戒之后要修定,定了之后智慧就会开了。但是修定谈何容易,前提是先把戒持起来:在家的五戒、八戒,出家的沙弥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

  • 【自尊】人都喜欢别人尊重自己,而不知自己尊重自己。想要别人尊重,须从自己尊重自己做起。怎样尊重自己呢?时时想着:我当做一个伟大的人,了不起的人。比如想做一位清净的高僧吧,就读高僧传,看他怎样做,我也怎样做,所谓:彼既丈夫我亦尔!——辑录《青年佛教徒应该注意的四项》·弘一大师开示

  • 如果一个人被箭射中了,他不该花时间怀疑这箭是从哪里射来的,或是谁射的箭,箭身是用什么木头做的,箭头的形状如何等等。他仅仅该做的是立刻将箭拔出来。 这支身上的‘箭’,就是我们生起的嗔心。

  •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众生造业,其报有三。一者现报,今生即受是也;二者生报,第二生受者是也;三者后报,第三生及十百千万生受者是也。故世之造善得祸者,前生之恶熟也。造恶得福者,前生之善熟也。始福终祸,善心退也。始祸终福,恶心悔也!」辑录《太上感应篇汇编》

  • 「上品见佛速,下品见佛迟,虽有迟速异,终无退转时。参禅病著相,念佛贵断疑,实实有净土,实实有莲池!」《晚晴集》·弘一法师辑

  • 【应该如何持戒?】戒定慧,必须要结合闻思修,如果单是戒定慧,死板板地持戒,弄得好像很严格,不倒单等等,搞了很多,真正的佛教的原则不知道,这样子修行会走了一边去。

写微博

必填项已用*标注

验证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