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大师讲解:净土法门的儒家经典

2022-11-07 佛教故事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第一节净土法的儒家经典

净土宗是佛教中最容易被人们接受和信仰的一个教派。方便又容易,所以人们乐于学习,也相信它。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真的是“无论男女,总可以修,愚则有分”的无上法门。按照这种做法,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就一定能达到从苦中得乐,生老病死,超越三界的崇高目标。净土宗的基础在净土三。《观无量寿佛经》 、《佛说无量寿经》 、《阿弥陀经》 。在天台五点教学法中,属于第三次聚会。在佛教看来,一切佛法都是随着因缘的结合而发展的,这是客观规律,净土佛法也不例外。

(1)遵守《无量寿经》

净土佛法的缘起是以《观无量寿佛经》为基础的。中译本《观无量寿经》,卷内有两个版本《开光释教录》,五栏。即:

首先,看看刘崧翻译的一卷佛经《无量寿》,太良胜。

第二,看翻译的一卷佛经《无量寿经》,刘崧谭默米朵著

此经是释尊在摩诃萨王舍城东北(又名灵鹫山)讲的经典,在数千二百五十人、三万二千菩萨听到之前,从王舍城宫廷事件开始。

佘城太子阿陀氏被天后恶言煽动,其父皮都罗王被幽禁。他自己成了国王。皮博拉王后韦蒂西夫人,怕国王饿死,就在身上抹上蜂蜜,在头顶放上桃酒,偷偷献给皮博拉国王。佛陀的弟子大木观莲每天都去国王的办公室发表声明。阿越王希望父亲早日死去。当他听说他的母亲维蒂希夫人和佛教弟子穆玄莲在禁地所做的事情后,他被深深地激怒了。他想处死他的母亲,维蒂希夫人。这时,月光和森坡两位大臣规劝A王说:“古时候,为了夺取皇位,很多人杀父,却没有杀母的王。如果国王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其实还有一个肮脏的王室,和钱德拉(一个四姓屠夫)没什么区别,称之为国王也是稳妥的”。无奈之下,阿月把自己的母亲卫缇熙夫人关在深宫里。被囚禁后,维提希夫人伤心痛苦。他望着灵鹫山顶,跪拜,请求解脱。世尊慧眼知道了卫体喜夫人的心意,就是神通从吉高山出现在宫中。魏拜访了世尊后,很担心他儿子的恶行,所以他要求世尊揭露这件事。

按照维提希夫人的意愿,她说要展示十方净土。维提希夫人深深愿意生活在西方极乐净土世界,并要求一种方法来可视化净土。佛陀为他揭示了十六种冥想方法。打坐念佛,首先要净化自己的身、口、心。专注真相,观想西方天堂,为另一个国家而活。我们必须带着崇敬和尊敬去实践三福。第一,要孝顺赡养父母,真心服务老师。慈悲为怀,修十善。第二,要勤于坚持三皈依法,要有足够的清净戒律,不要破坏尊严。第三,修菩提心,信因果,诵大乘经典。

《观无量寿佛经》主要内容是十六观。

(1)观太阳:集中注意力看西边的日落。

(2)对水的看法:西方的水变成了冰,纯净明亮,就像玻璃一样。

(3)地景:专注极乐之地,琉璃之地,内外分明,清净庄严。

(4)树观:一心观想七棵树,诸宝合成,枝、叶、花、果、八宝交织。

(5)水景八大功德:专心观察八功德水像如意珠一样从摩尼水中流出,灌入中国。

(6)总观:全神贯注于极乐之地,造宝,设亭阁,聚天,以作天乐,常念三宝。

(7)华座观:集中于七宝池,百宝华台,妙珍珠网,严饰金刚宝座,随意实现,

(9)佛身观:观诸相。一心一意,无量寿佛身明,白发转五须弥,眼明四海。在体内,可以看到十无量诸佛。

(10)观世音菩萨观:观世音菩萨发髻浑圆,色紫金,关系好庄严,五百佛大菩萨,变化自如,遍布法界。

(11)势观:集中大势至菩萨紫金色,圆光闪耀。一孔之光,可见十无量佛。菩萨行,天下十向,地动山摇。

(12)总观:一心为极乐之地,主伴庄严,坐于莲花中,总闻奇道,勤于沿街行。

(13)误解:念阿弥陀佛,神通自在。在十方之地,它与阶级一同出现。大大小小的三旗掌,坐在莲花上。

(14)上一代人的生活观:一心一意的观察上一代人的生活,三种心:真心、深心、归愿之心。一日一夜,莲花开,七日,可见佛。

(15)中年人生观:一心一意,充满尊严,宁死不屈。见其身,坐莲台,闻四谛,得阿罗汉道。听到法藏比丘的二十四愿,我弯臂,生出一个极乐世界。

(16)对来生的展望:一心一意,深怀愧疚,诚心悔改,专心观佛,消除罪障。在我生命的尽头,我会坐在达华莲,生下一个天堂。第十二次大劫后,莲花绽放,听闻实相,发菩提心。

以上九种观点都是积极的观点。

总之,从第一景到第十六景,我们都全神贯注于西方极乐世界那种无边无际、庄严肃穆的非凡胜利的状态。使韦体西夫人对老夫人深恶痛绝,愿得极乐。到了打坐、做妙事、大努力的时候,你就可以随时随地,睁眼闭眼看到极乐世界的美妙境界,纯净庄严。这才是老太婆坏印,净土成功的大因。这个《观无量寿佛经》就是净土佛法的缘起。

听了世尊的陈述,维蒂希夫人顿时开悟,不忍。五百个宫女,同具菩提心,一起发愿去净土,佛为她们做了。

往生净土,得见诸佛,得解佛法,现前三昧而予以授记。

王宫说法终了。释尊便回返耆闍崛山。侍者阿难又将此王宫说法的内容对在耆闍崛的人们重为叙说一遍。

因此观经是前后两次的说法:一是释尊在王宫的说法。二是阿难在耆闍崛山的复说。前者叫作王宫会,后者叫作耆闍崛山会。说者虽有不同,而内容则是一样的。本经是由两次所说法要成立,又叫作一经二会。

善导在《观经疏》中论本经的宗要说:“以观佛三昧为宗,亦以念佛三昧为宗。以一心回向往生净土为体”。由此可知观经是以观佛三昧,念佛三昧二法为宗的经典。定善十三观乃是观佛三味,散善九品乃是念佛三昧。观佛三昧,是依韦提希夫人之请而说的随他意之说。散善的念佛三昧,是为未来世的散心凡夫而说的随自意之说。释尊对阿难***并未付嘱观佛三昧,而只付嘱念佛三昧,因此释尊说示本经的目的之一就是念佛。观佛三昧乃是随他意的方便说。

(二)阿弥陀经

阿弥陀经译本有三种,即:

一、佛说阿弥陀经 一卷 姚秦鸠摩罗什译

二、佛说小无量寿经 一卷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

三、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一卷 唐玄奘译

本经是释尊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祇园精舍,与长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为首以及诸多佛弟子听众而说的经典。

本经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首先详细地讲出西方极乐世界,依报世界和正报世界种种殊胜,而令众生生起信心,信仰念佛净土法门。在经一开头就说,依报世界的种种庄严。佛告诉舍利弗***,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经过十万亿诸佛国土,那里有一个世界,叫做极乐,那个世界里面,有佛名阿弥陀佛。现在正在说法,普度众生。这个世界的环境,有七重栏?、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七宝池、八功德水、四色莲华、七宝楼阁、黄金为地都是七宝做成。风吹罗网,常作天乐,众鸟齐鸣,皆演法音,众生闻是音已,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又说:微风吹动,行树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又说:阿弥陀佛的光明无量能照十方国土。他的寿命也是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他的国土和菩萨、罗汉也是无量无边。经中还说:十方世界念佛众生,一生到那里,个个都是得到三种不退,即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其次,佛特地劝导众生发愿,愿生西方。那里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讨论佛法。再次,佛对舍利弗说:千万不可以少善根、少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众生既然听到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要念念相续来执持名号。一天或二天乃至七天,要净念相继。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乱,到临命终时,即能够得到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及许多圣众来接引往生极乐世界。最后佛劝告众生,要一心念佛发愿求生西方极乐净土。《阿弥陀经》是劝告持名念佛求生净土的唯一法门。

(三)无量寿经

无量寿经译本有十二种。即:

一、无量寿经 二卷 后汉安世高译 缺

二、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四卷 后汉支娄迦讦译 现存

三、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枟过度人道经 二卷 吴支谦译 现存

四、无量寿经 二卷 曹魏康僧会译 现存

五、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二卷 曹魏 白延译 缺

六、无量寿经 二卷 西晋竺法护译 缺

七、无量寿至真等正觉经 二卷 东晋竺法力译 缺

八、新无量寿经 二卷 东晋觉贤译 缺

九、新无量寿经 二卷 东晋宝云译 缺

十、新无量寿经 二卷 刘宋昙摩密多译 缺

十一、无量寿如来会 二卷 唐菩提流支译 现存

十二、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三卷 赵宋法贤译 现存

本经是述说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净土庄严及往生人的因果之经典,由上下两卷而成,一名双卷经,又名大经。四十八愿如下:

(1)国无恶道愿:“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2)不更恶道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以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

(3)身真金色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4)形色相同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5)宿命智通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

(6)天眼普见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7)天耳普闻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

(8)他心悉知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9)神足无碍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10)不贪计生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11)住定证灭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12)光明无量愿:“设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13)寿命无量愿:“设我得佛,寿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

(14)声闻无数愿:“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

(15)随愿修短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16)不闻恶名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17)诸佛称叹愿:“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18)十念必生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19)临终接引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20)欲生果遂愿:“设我得佛,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21)三十二相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就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

(22)一生补处愿:“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23)供养诸佛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量无数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24)供具随意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

(25)演说妙智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

(26)那罗延身愿:“设我得愿,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27)一切严净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特殊,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数者,不取正觉。”

(28)道树高显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不取正觉。”

(29)诵经得慧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

(30)慧辩无限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

(31)照见十方愿:“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2)宝香妙严愿:“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中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薰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3)蒙光柔软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体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4)闻名得忍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

(35)脱离女身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

(36)常行梵行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7)天人致敬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38)衣服随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若有裁缝持染浣濯者,不取正觉。”

(39)乐如漏尽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40)树中现刹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士,应时如意,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1)诸根无缺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漏不具足者,不取正觉。”

(42)清净解脱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3)闻名得福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4)修行具德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5)普等三昧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6)随愿闻法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47)闻名不退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48)得三法忍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上述净土三经,再加上《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楞严经、大势至圆通章》、世亲菩萨的《往生论》,合称为净土五经一论,是净土法门主要经论依据。

文:97su.cn

下一篇:净土佛法:如何修净土线?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