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习一个好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2022-10-23 改变命运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为什么要学一个好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在中国历史上,有13位知名的净土宗祖师,许多其他教派的祖师也传播过净土宗法,他们都对净土有自己的思想。这些净土思想互不相同。

传承历史之后,我们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和资料,初学者会很难做出选择。

最根本的是,这是一个机会的问题。

道大师的净土思想,真正说明了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真谛,最能契合我们的宇宙因缘。

相比较而言,我们之所以要选择一个好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有几个原因。

第一,阿弥陀佛说。

如前所述,从古代流传到现代,普遍认为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既然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他说的话就相当于阿弥陀佛自己宣扬的话。光大法师说:“世师即佛,其言如佛言。”

我们既然要住在阿弥陀佛的净土,当然要以阿弥陀佛自己解释的净土思想为指引。

第二,古今。

道大师的净土思想具有“定古今”的功能。

“启”是,而“定”是决定。古往今来,所有关于前世净土的解释和说法,应该都是基于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符合的就是正确的,不符合的就是不正确的。

道大师的净土思想主要体现在《观经四帖疏》。

大师当时为什么要写这个《观经四帖疏》?就是因为大师看到古今很多法师站在圣门的位置,曲解、误解、曲解了《观经》等净土教法,没有揭示佛的真实意图,才使得绝大多数根机不堪修行。

面对这种情况,古德大师很担心,也很难过,于是他说:“我要写这本书《观经四帖疏》来定义过去和现在。”

大师写字的时候,每天晚上在梦里都会有圣僧来指导他怎么写。这个圣僧就是阿弥陀佛。《观经四帖疏》写完之后,连续三夜诸佛菩萨都出现在善导大师的梦里,证明《观经四帖疏》所解释的教义,深合阿弥陀佛的心意,遵从诸佛的慈悲,作出正确的决定。

因此,《观经四帖疏》,一个好的指导大师,也被称为“丁恺书”或“正鼎书”。

山大师自己在《观经四帖疏》结尾说:这个意思已经确定了,每个字都不允许加减。想写的人就跟经书一样。应该知道。

其他古代先人的注释能以这种语气说“古今”,还没见过。只有好的导游师傅才这么说;更何况当时的名僧,都不是普通人,都是“正楷设置古今”设置的。当然,在当今时代,各种不同的说法自然是固定在一起的。

我们会以好的指导大师的思想为标准,符合要求的我们就遵从,不符合要求的就放弃。

第三,正宗传承

道大师的净土思想是净土宗的正宗传承。

法律的传承很重要。

一般来说,人们在学习净土法的时候,“传承”这个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因为“南无阿弥陀佛”这句话,谁都可以念;净土宗佛法不一定要像禅宗那样发起,有严格的传承关系,看起来很松散。

当然,这也说明它通俗、轻松、简单;但是,不代表净土教法没有规则和组织结构。其实是有的。

中国的净土宗,从南北朝到隋唐,昙鸾、道绰、山道的思想都是纯粹的净土宗。

但在唐末五代前后,由于法律上的困难和战乱,谭鸾、倒错、山道等主要著作在中国失传。然后到了宋、元、明、清时期,因为各教派的大德、善识都觉得净土法是释迦牟尼佛的诞生,所以都来传播净土法,引导各教派的人加入

这样,一方面净土宗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另一方面净土宗的宗教信仰也变得复杂起来,出现了禅宗、天台、华严等学派的思想。

所以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净土概念,一般都是褒贬不一的,比如“教皇上屋顶净土”,或者“按圣贤教导,上净土”,也有人“教皇般若,上净土”。这是为什么呢?

由于善导大师系列的传承已经断代,后人在评判和理解第一代佛教时,已经失去了清教主义的立场。理论上只能站在禅宗、天台、华严的立场上。但在实践上,他们也觉得,靠着天台教观,靠着华研导演们一览无余的视野,他们是活不了、死不了的。最后他们要求住进西方极乐世界,于是绕道而行,门与门之间的解决不一致,不纯粹。这些观念对研究净土的普通人产生了影响。所以说到净土佛法,往往有一种对各种流派的隐性理解。

道大师的思想不一样。是纯粹的、完全的、彻底的站在阿弥陀佛本愿拯救的立场上,用净土宗教法解释净土法,没有任何禅宗、天台、华严的思想。是一种独立、自足、标准的净土宗思想。

总之,善导大师的思想是净土宗的正宗传承。

我们应该通过继承来学习法律。

四。创立一种宗教。

道长是净土宗的大宗师。他的净土思想是最丰富最完整的,无论是教学原则的解释,还是修行仪态的建立,都是最完整的。

无论是佛教研究者,还是清教派的行人,教派内外都公认清教派的实际创始人,也就是所谓“创始派”的创始人。也就是说,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是这个案例和实践的旗帜。

天台宗是智者大师创立的。想研究天台宗,以智者大师的思想为准;没有明师就谈不上天台宗。

净土宗,善导大师说的才是标准;没有好的指导大师,就没有净土宗。任何与好的指导大师所说的相违背的都将被抛弃。

五,必须死。

根据好的指导大师的教导,我们得到了

的利益就是必定往生,没有任何不确定性。

如果依据其他的解释,未必能达到必定往生,因为摄受的根机不一样。比如“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很明显,这是受到禅宗的影响,这就不是引导我们这样妄想纷飞的凡夫,不是站在我们的立场所讲的,我们就得不到利益了。如果你听信了,你往生就不定,就打退堂鼓了。

往往有很多弘扬净土的法师、居士,对往生净土自设一些条件和标准:你念佛如果达不到一心不乱,至少要达到功夫成片;达不到功夫成片,至少要达到功夫成串;达不到功夫成串,至少要达到功夫成线。

总之,达不到标准不能往生!有一百零八个“不能往生”,“若不能这样,就不能往生;若不能那样,就不能往生……”

对照我们自己,很少人能做得到。按照他们的理念修行,必须达到标准,关键是达不到怎么办?

如果依据善导大师的思想,就没有这些障碍,没有这些恐惧和担心。在《无量寿经》里,法藏菩萨发愿说:

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我成佛的时候,我要消除众生的一切恐惧,为众生作大安心。”

我们有很多恐惧、担心。我们最大的恐惧就是我烦恼这么多怎么办?我贪瞋这么重怎么办?临终没法保持正念怎么办?这些,还是要找到源头——阿弥陀佛为我们安心。

善导大师把阿弥陀佛的愿心——法藏菩萨的誓愿功德完全展现出来。我们依据善导大师的思想,念佛必定往生!善导大师告诉我们:称名念佛是“正定之业”,没有任何不确定性。善导大师的话听起来令人信心倍增,他经常讲“易得往生”“皆得往生”“必得往生”“即得往生”……往生万不漏一。

六、普契时机

由于各宗立场不同,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视角不同,效果就不一样,描述也不一样。

比如说,站在天台宗的立场,就判西方净土有所谓“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凡夫只能往生最低的凡圣同居土。

可是,善导大师站在阿弥陀佛本愿急救罪业凡夫的立场,判极乐唯是报土,凡夫乘佛愿力,与大菩萨平等往生极乐报土。这两种判释,可说有天壤之别。

学习净土宗,要把握两点:

第一,脚跟要站稳。

脚跟怎么站稳?我们是什么人,是什么根机,要看清楚看明白,要站在“我本身是一个罪业凡夫”这样一个立场上。

第二,目标要明确。

我们盯住阿弥陀佛不会有错。不然,你晃来晃去摇摆不定。我是一个妄想纷飞的人,一辈子修行,就是为了克服妄想,可好多年也没有克服得了。克服不了,又起一个担心、疑惑:我用了这么多年的工夫,还是妄想杂念,这岂不是完了?这样就产生了障碍。

站在我们本来就是妄想凡夫的立场,这样的凡夫、当下的面貌,有没有得救之法?如果有,我们就不必那么担心害怕了;没有,打破头也得去找。

那么,现在就有,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就是。所以,站在这样的时代、这种根机的立场,我们就选修善导大师的净土教法。

文:97su.cn

下一篇:净土修行:是功夫成就 不是人群 不是热闹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