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贤的《尹光法师文钞全集》

2020-02-20 观世音菩萨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既有真信切愿,必须志心执持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圣号。无论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及大小便利等,总不离此六字洪名(或四字持亦可)。必须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无二,心佛一如。若能念兹(zī)在兹,念极情忘,心空佛现。则于现生之中,便能亲证三昧。待至临终,生上上品。可谓极修持之能事也已。

既然已经有了真信切愿,那就必须专心持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圣号。无论行立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与大小便利等,都不离开这句六字洪名(或持念四字也可以)。必须要让自己的心里全都是这句佛号,如此所念的佛就是自己的心,念佛的心与所念的佛完全不分,心佛就能完全一样。如果能够做到念佛的时候心神完全在这句佛号上,这样念到极点就会凡夫情识消亡,心入真空而阿弥陀佛现前。就会在现生当中,亲自证得念佛三昧。等到临命终的时候,决定花开上上品。如此可以说是最圆满的修行了。

至于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犹如聚众尘而成地,聚众流而成海,广大渊深,其谁能穷。然须发菩提心,誓愿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回向。则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速能成就自己大乘胜行。若不知此义,则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见,虽修妙行,感果卑劣矣。

至于在日常生活当中,所有一丝一毫的善行,以及诵经拜佛的种种善根,都要把这些功德,回向求生净土。这样就一切修行都是往生净土的助行。如同聚集所有尘土形成的大地,又如同聚集所有河流汇成的大海,这样的广大和渊深,谁又能知道尽头呢?但是必须要发菩提心,誓愿普度众生。如果能将所有修行功德,普遍为父母、檀越、国王、三宝以及三界有情与法界所有众生回向,就会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能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又能迅速成就自己大乘菩萨道自利利他的胜行。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那就是凡夫俗子与二乘圣人仅知道自利的知见,虽然修行的是殊胜的妙法,但是感来的果报却会很低劣了。

念佛虽一切时,一切处,皆无妨碍。然须常存敬畏,必须视佛像一如活佛。视佛经祖语,一如佛祖对己说法一样,不敢稍存疑慢。虽孝子之读遗嘱,忠臣之奉敕旨,当不过是。至于平时念佛,声默随意。若睡卧,大小便,澡身濯(zhuó)足等,及经过臭秽不洁之地,俱宜默念,不可出声。出声则便为不恭,默念则功德一样。吾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或了无恭敬,则虽种远因,而亵(xiè)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矣。今之在家读佛经者,皆犯此病。故于有缘者前,每谆(zhūn)谆言之。

念佛虽然一切时间、一切地点都没有什么妨碍。但是需要常常心中存有敬畏,必须仰视佛像如同看到真佛一样。看佛经祖语,如同是佛陀祖师在对自己说法,不敢稍微存有丝毫怀疑轻慢的心。就是孝子读父母的遗嘱,忠臣奉皇帝的敕令,也比不过我们对于三宝的至诚恭敬。至于平时念佛,出声念与默念都随意就好。如果是在睡觉躺卧、大小便利、洗澡洗脚等,以及经过污臭不干净的地方,都应该心中默念佛号,不可以出声念佛。出声念就是不恭敬,默念就会功德一样。我常说想要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必须向恭敬心中求。有一分恭敬,就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就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如果一点恭敬心都没有,虽然会种下未来解脱的善因,但是轻慢佛法的罪过,也会有难以想象的后果啊!现在在家里读诵佛经的人,都犯有这个毛病。所以我在有缘的人面前,常常诚恳地告诫。

念佛必须摄心,念从心起,声从口出,皆须字字句句,分明了了。又须摄耳谛听,字字句句,纳于心中。耳根一摄,诸根无由外驰,庶可速至一心不乱。大势至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者,即此是也。文殊所谓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者,亦即此是也。切不可谓持名一法浅近,舍之而修观像观想实相等法。夫四种念佛,唯持名最为契机。持至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全体显露。西方妙境,彻底圆彰。即持名而亲证实相,不作观而彻见西方。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门,成佛之捷径。今人教理观法,皆不了明。若修观想实相,或至著魔。弄巧成拙,求升反坠。宜修易行之行,自感至妙之果矣。

念佛必须要摄心而念,念从心中生起,声从口中发出,必须一字一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又必须用耳朵仔细聆听,一字一句,收于心中。耳根一摄,其它诸根就没办法向外攀缘奔驰,这样就可以迅速地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大势至菩萨所说的“都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佛号之念相续不断,证得念佛三昧,这是第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同样文殊菩萨所说的“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也是指的这个道理。千万不可以认为持名念佛这个方法简单肤浅,就舍弃它而修行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在这四种念佛法门中,只有持名念佛最契合这个时代众生的根机。持佛名号念到一心不乱,实相的妙理,就会全部显露。西方的妙境,也会彻底彰显。以持名念佛而亲自证得诸法实相,不用观想而彻底见到西方净土。持名念佛这个方法,是进入佛道的玄妙法门,也是成就佛道的迅速捷径。现在的人对于净土教理与观修念佛的方法,都不清楚明白。如果任意修行观想念佛与实相念佛,或许会导致着魔发狂。弄巧成拙,求升反堕。应该修行简单容易的持名念佛这个方法,自然就会感得最高妙殊胜的果报了!

净土十要,乃蕅益大师以金刚眼,于阐扬净土诸书中,选其契理契机,至极无加者。第一弥陀要解,乃大师自注。文渊深而易知,理圆顿而唯心。妙无以加,宜常研阅。至于后之九种,莫不理圆词妙,深契时机。虽未必一一全能了然,然一经翻阅,如服仙丹。久之久之,即凡质而成仙体矣(此是譬喻法门之妙,不可错会谓令成仙)。

《净土十要》,是蕅益大师用他的金刚法眼,在阐述弘扬净土法门的所有书籍中,选择其中上契佛理、下契众生根机,发挥到了最极致的著作。第一本《弥陀要解》,是蕅益大师自己书写的注解。文章深厚而又通俗易懂,义理圆融而又直指本心。微妙到了极点,应该常常研究阅读。至于后面的九本书籍,没有不是义理圆融而又文词精妙的,深深地契合这个时代众生的根机。虽然不是每一本都能够全部明白,但是只要经过翻阅,就会像服下仙丹一样。久而久之,就会把凡夫的愚笨转化成仙人的聪慧了(这是比喻法门的玄妙,不可以错误地认为是成仙)。

净土圣贤录,历载弥陀因中行愿,果上功德。及观音,势至,文殊,普贤,马鸣,龙树,诸菩萨,自行化他之事。次及远公,智者,暨(jì)清初诸大祖师善知识往生事迹。及比丘尼,王臣,士庶,妇女,恶人,畜生,念佛往生之事。又复采其言论之切要者,并录传中,俾阅者取法有地,致疑无由。以古为师,力修净业。较参叩知识,更加真切矣。

《净土圣贤录》,详细记载了阿弥陀佛因地的行愿,以及成就佛道果上的功德。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马鸣菩萨、龙树菩萨等诸多菩萨,自行化他的事迹。其次是慧远大师,智者大师,以及清朝初年的诸位大祖师善知识往生的事迹。与比丘尼、国王、大臣、文人、百姓、妇女、恶人,畜生念佛往生的事迹。又加以摘录他们言论中最重要的部分,一并录在《净土圣贤录》的往生传记中,使阅读的人效法学习有参照的地方,又使怀疑的念头没有办法生起。以古德为师,努力修习净业。比到处参学叩问善知识,利益更加真切啊!

龙舒净土文,断疑起信,修持法门,分门别类,缕(lǚ)析条陈。为导引初机之第一奇书。若欲普利一切,不可不从此以入手。此上三种,及无量寿经疏,观经四帖疏,共五种,前已为福严师说,令请而邮寄,不知已请得否。若无,当寄回音,即为邮寄。有此诸书,净土众义,可以备知。纵不遍阅群经,有何所欠。倘不知净土法门,纵令深入经藏,彻悟自心。欲了生死,尚不知经几何大劫,方能满其所愿。阿伽陀药(梵语阿伽陀,此云普治,普治一切诸病也),万病总治。此而不知,可痛惜哉。知而不修,及修而不专心致志,更为可痛惜也已矣。

《龙舒净土文》,令人断疑生信,把种种修持方法,进行分门别类,详细分析并逐条陈述。是引导初学佛修行净土的第一奇书。如果想要普遍利益一切众生,不可以不从这本书来入手。以上三种书与《无量寿经疏》《观经四帖疏》一共五种,前面已经跟福严师说过,令他请到并邮寄给你,不知道现在已经请到没有?如果没有,应当给我回信,我可以为你邮寄。有了这些书,净土法门的众多义理,就可以完全知晓。即使不普遍地阅读所有佛经,又会有什么欠缺呢?如果不知道净土法门,即使深入经藏,大彻大悟,但想要了生脱死,还不知道要经过几大劫,才能满足所愿。净土法门如同阿伽陀药(梵语阿伽陀,汉语是普治,普治一切病苦),万病总治。对这个法门不知道,实在痛惜啊!而知道了不去修持,或者修持的时候不一心一意,就更加痛惜了啊!

女人出门,大有妨碍,况用度艰难,更为不便。受戒一事,若男子出家为僧,必须入堂习仪,方知丛林规矩,为僧仪则,则游方行脚,了无妨阻。否则十方丛林,莫由住止。若在家女人,家资丰厚,身能自主,诣(yì)寺受戒,亦非不可。至于身家穷困,何必如此。但于佛前恳切至诚,忏悔罪业一七日,自誓受戒。至第七日,对佛唱言,我弟子福贤,誓受五戒,为满分优婆夷(优婆夷,此云近事女,谓既受五戒,堪事佛故。满分者,五戒全持也),尽形寿不杀生,尽形寿不偷盗,尽形寿不淫欲(若有夫女,则曰不邪淫),尽形寿不妄语,尽形寿不饮酒。如是三语,即为得戒。但自志心受持,功德并无优劣。切勿谓自誓受戒者,为不如法。此系梵网经中如来圣训。普陀秋不传戒。传戒在于正月上旬开堂,至二月十九圆满。然祈安住修持净业,不可奔驰跋涉。倘或执著不改,便为不识好恶。妨自己之清修,负老僧之忠言。我欲汝即生成就道业,断不至障汝法缘。汝但谛思,自知取舍。

女人出门,有很多障碍,何况花费艰难,就更是不方便。而受戒这件事,如果是男人出家为僧,就必须要入戒堂学习威仪,才能知道丛林寺院的规矩,以及僧人的威仪与戒律,这样游方行脚,就没有什么阻碍。否则寺院丛林,就不会让挂单住宿。而如果是在家女人,家产丰厚,自己能够做主,到寺里受戒,也不是不可以。至于家里贫穷困难,又何必非要这样。只要在佛前恳切至诚,忏悔罪业七日,自誓受戒就可以了。到了第七天,在佛前禀明:弟子福贤,誓受五戒,为满分优婆夷(优婆夷:此云近事女,指的是既受五戒,能够修行佛法中事。满分:五戒全部受持),尽形寿不杀生,尽形寿不偷盗,尽形寿不淫欲(若有丈夫的女子,就说不邪淫),尽形寿不妄语,尽形寿不饮酒。这样说三遍,就是得戒。只要自己立志诚心受持戒律,与在僧前受五戒功德没有优劣的区别。千万不要认为在佛前自誓受戒,是不如法的行为。这可是《梵网经》中如来的圣训。另外普陀山秋天不传戒。传戒的时间从正月上旬开始,到二月十九圆满,但是希望你安住在家中修持净业,不可以奔波跋涉。如果还是不肯放弃来普陀山受戒,就是不知道好歹。既是妨碍自己的修行,又是辜负我的忠言。我希望你能够现生成就道业,肯定不至于障碍你的法缘。你只要仔细地想想,自然就会知道取舍。

至于不能出家,即欲舍命,此念虽烈,此心实痴。今之尼僧,谁堪为师。住持庵庙,强暴实多。汝既是女,上士则难为御侮,为避嫌故。下愚则竭力夤(yín)缘,欲造业故。汝只知出家为尼之解脱,不知出家为尼之障碍。故不辞烦琐,剀(kǎi)切言之。汝将谓舍命便解脱乎。不知识随业牵,又复受生。驴女马女,亦未可知。欲复得人女之身,恐未有此之大幸。纵令复得人女,或得为男,或为人王,天王,安保其能遇佛法而信受也。又安保其于佛法中,又复遇此即生了脱之净土法门也。纵令能遇,何若今生忍耐住世,报尽即生西方之为愈也。汝从生已来,有如此为汝筹画者否。倘或不依吾言,即为忘恩负义,则将来之苦,当更甚于今日无量无边倍矣。把手牵他行不得,直须自肯始相应。可听与否,祈自裁度。并祈以此告福莲贞女知之。

至于说不能出家,就要舍命,这个念头虽然刚烈,但这个心却实在愚痴。当今的女众僧人,有谁可以作师父呢?这个时代女众住持庵庙,遭人强暴的事情实在太多。你既然是女人身,有道德的人就很难为你防御侮辱,因为总是要避嫌的原因;而没有道德的人就会全力攀缘,这是想要图谋不轨造业的缘故。你只知道出家为比丘尼可以解脱,却不知道出家为比丘尼的障碍。所以我不嫌烦琐,把现在所发生的实际情况恳切地对你说明。你认为舍命就能得到解脱吗?不知道神识随业力所牵,又再受生。投胎成女驴、女马,也说不定。那时想要再得到女人的身份,恐怕未必有这个幸运了。而即使又得到女人之身,或者投胎为男身,或者成为人王、天王,怎么能保证还能遇到佛法并相信受持呢?又怎么能保证即使遇到佛法,又能再遇到这个可以现生了脱生死的净土法门呢?即使能够遇到,哪里能够比得上今生暂且忍耐活着,命终就立刻往生西方为更好啊!你从出生以来,有人为你这样谋划吗?如果不依从我说的话,就是忘恩负义,那么将来要受的苦,应当会更加超过今天无数倍了!诗中说:“用手牵他他不去,只有自己肯去才相应。”是不是听从接受,希望你自己思考取舍。并希望你把这些话也告诉福莲女士知晓。

下一篇:今天的研究:035与徐福贤的《尹光大师文超全集》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