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观音和观音代表什么的人不多

2020-02-20 观世音菩萨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在我国有着“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的美称,可见观世音菩萨在我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和大势至菩萨一同辅佐阿弥陀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西方三圣”。他们和诸多菩萨,每天都忙于接引十方世界念佛往生的众生,当然也包括我们这个世界。

观世音菩萨是我国四大菩萨之一,浙江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九华山的地藏菩萨,山西五台山的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的普贤菩萨。大乘佛法传到中国以后,以四大菩萨表法。首先要从地藏菩萨开始,他代表孝道,孝亲尊师。没有孝亲尊师进不了大乘。我们可看一下净业三福里头的头四句,“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个净业三福不仅是净土法门,而且是所有的法门都不能离开,它是最高指导原则。

接着就是第二位菩萨观世音菩萨表法,表大慈大悲,佛菩萨为众生,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第三位菩萨文殊菩萨,代表圆满的智慧。第四位菩萨普贤菩萨代表实践,就是落实,就是真干。把孝敬、慈悲、智慧,应用、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

这里面好像没有大势至菩萨,佛经中极少有单独关于大势至菩萨的故事,甚至现实中立雕塑供养,都从未有单独供养大势至菩萨的。不过在《楞严咒》中有记载,二十五位菩萨都介绍了自己过往的修行。大势至菩萨介绍了解释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念佛方法。

而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有着很深的渊源,《悲华经》卷里说,删提岚世界的无诤念王有一千个儿子,长子名为不眴,次子名为尼摩。后无诤念王成佛为阿弥陀如来,不眴太子成为观世音菩萨。而尼摩太子则成了大势至菩萨。

这样一看,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还是亲兄弟呢。但是,虽然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是亲兄弟,大势至菩萨在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影响却要远远逊于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往往在各寺庙中有神像供单独供奉,但是大势至菩萨几乎没有单独被供奉的。据《观无量寿经》记载,大势至菩萨身放紫金色光,法相、装饰皆同于观音菩萨。

那么又是如何来区分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的呢?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的主要区别是:大势至菩萨头上的宝冠有定瓶做标志,而观音菩萨头上的宝冠则以一小化佛做标志。有传说大势至菩萨头顶宝瓶里是智慧光,让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众生,能使众生解脱血火刀兵之灾,得无上之力,而观音菩萨的头上则是一尊阿弥陀佛。

大势至菩萨,他手脚一动,这三千大千世界就震动了,不单地球震动,就是所有的六欲诸天(魔王的宫殿)都粉碎了,都震动了。大势至菩萨就有这么大的威势,不过大家不要担心认为大势至菩萨是个大老粗,因为他常常在定中。

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代表大慈大悲,代表“慈悲”,而大势至菩萨代表“喜舍”,“慈悲喜舍”即是四无量心,修到四禅八定的人还要修这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意思是与乐、拔苦、随喜、平等。“慈”是给予快乐,“悲”是拔除痛苦,“慈悲”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拔苦予乐,即给予众生真实的快乐,令众生离开烦恼痛苦。“喜舍”,“喜”是看到众生离苦得乐而发自内心地欢喜;“舍”则是不执著任何情绪的起伏,令身心处于清静祥和的最佳状态。

《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中,文殊师利菩萨与维摩诘居士有如下对话:文殊师利言:“若菩萨作是观者,云何行慈?”维摩诘言:“菩萨作是观已,自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是即真实慈也。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悲?”维摩诘答:“菩萨所作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文殊师利再问:“何谓为喜?”维摩诘答:“有所饶益,欢喜无悔。”文殊师利最后问:“何谓为舍?”维摩诘答:“所作福祐,无所希望。”

从以上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菩萨道慈、悲、喜、舍的真正意义,菩萨为众生行一切慈,功德回向众生,饶益有情,福祐众生。

“大慈”即给人欢喜。菩萨深知一切众生本为一体,宇宙万有皆出自真如自性。譬如树根生出树干,树干生出树枝,树枝再生出树叶,尽管树叶有所不同,但其根源都是一体的。娑婆世界的芸芸众生本质都是一个共同体,故帮助众生就是帮助自己,众生欢喜就是在成就自己成佛的福德资粮。因此,菩萨不但自己要得大自在,更要帮助一切众生包括怨亲在内都得大安乐,此谓“无缘大慈”。

“大悲”即拔除众生痛苦。菩萨为令众生离苦得乐而愿代众生受无量苦,地藏菩萨所发的深誓宏愿“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就是最好的写照。众生迷惑颠倒,起惑造业,得无量痛苦果报,菩萨见之,视众生如己想,心生悲悯,全然不顾自己身心疲劳,心无厌倦地教化度脱众生,使令其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具足正见,修学正道,得大解脱,此谓“同体大悲”。

“大喜”即对众生所行善事随喜功德以促成。菩萨在行菩萨道时,用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让众生得利,见众生欢喜,菩萨也欢喜。在践行菩萨道时,若遇人无端指责,菩萨也能欢喜信受,无丝毫怨言,此谓“清净大喜”。

“大舍”即外相上,放下对一切人事物的执著;内心里,舍弃一切烦恼、妄想、分别、执著。所谓“大舍必有大得”,大舍是一种放下执着的气魄,它需要具足般若妙智,唯有具平等大舍心的人才能放弃己见,以更远大的目光看待事物,实现自他和谐,究竟快乐自在的人生,此谓“平等大舍”。

下一篇:阿坝州观音桥镇观音寺被誉为“第二普陀圣地”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