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法师:修行最重要的“菩提心”

2022-10-29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世人命我们去三界领涅槃证,如今老了,无心在佛家菩萨阿默多罗三苗三菩提中快乐。今天在佛前的时候,很高兴听到阿默多罗三僧三菩萨的故事。我不知道这件事曾经发生过,所以今天没有打电话。忽然听到了难得的佛法,深深庆幸自己获得了大善大惠,无量的宝藏,不求自适。

经文的意思大概是:本来长老们已经失去了成佛的心,所以失去了与佛教菩萨阿默多罗三苗三菩提快乐的心,现在却突然得到了佛陀的菩提经,说最后都能成佛,所以深深庆幸自己得到了大利益。好像一下子就收获了很多,和很多宝藏不求自我满足一样,天上掉馅饼。情况就是这样。

这里想说的是获取菩提心的内容。菩提心有两个方面:一是外缘,二是内心。所谓外缘,就是听到佛法,记住佛陀的教诲,从佛陀的无上正觉中获得所谓的开悟智慧。在开悟智慧的鼓动和启发下,一个人可以发展阿威多罗、三妙和三菩提的心智。还有一种是,像菩提树下的佛陀证悟,咬定青山不放松,说人生为何如此苦?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怎么活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不仅是思考,更是实践。

佛陀尝试了世间所有的修行,而这些修行都做了之后,他最后的结果是,虽然都可以缓解某些方面的一些问题,获得一些自由,身心有一些清净,但都不能说完全解决了问题。这让佛陀悟出了菩提树下的道,最终悟出了解脱之道。

所以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佛弟子,除了佛,都是觉知佛的声、音、真等。并了解、体悟、听闻佛法。佛,一个人是自觉的,自觉的,不学无术的。这需要相当大的勇气和极大的决心。

佛陀的弟子听了佛陀的佛法后,知道要修菩提心,就得从佛陀那里得到。但是,获得菩提心有两个阶段。听到阿默多罗的三益三菩提心,就是达到涅槃和生死。《法华经》描述的生死与涅槃的意境,是自我提升,是自我解脱的享受。但光是宣传佛法,广化众生,吸引众生,强化所谓的时代,是不够的。那么就需要更多的人来发此菩提心,弘扬佛法。

所以在这里,我们谈谈内因和外因。主要的一点是,第一,佛的觉悟,第二,佛的弟子听到的所谓佛法,能够达到佛的佛菩萨,能够追求和达到正觉。成正觉有两个层次的解脱:第一个是所谓的功名阶段,就是说他们可以解脱,可以脱离三界的苦。但在脱离苦海这件事上,很明显有些人太努力了,有些人是消极的,这与时代呼唤的佛教和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力量是不够的。

所以在经文里,佛陀告诉他们,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佛。自由是人生的第一阶段,学会游泳是第一阶段,但学会成为教练是第二阶段。乐观面对疾病,能够治愈并治愈它是一个阶段,帮助他人并成为一名医生是一个阶段。经典中,整个《法华经》都在劝,我们修行人要在修身养性的自我提升阶段进一步突破。这个突破就是把自己放在众生之中,占有佛的所有物。这是菩提心的内因,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佛,外缘要听到佛的教导,才能发展出自己的无上菩提心。

听道与菩萨道

我们需要分析另一个,也就是解脱听觉和菩萨之间的两个核心。菩萨与声闻之间有两种不同的驱动力。听的修行,或者说是自我解脱的修行,其核心在于疏离,也就是越是对生死的苦恼感到疏离和厌恶,某种程度上就越能在内心剥离常人的因缘和惯性。这就是新闻,或者说每一个追求自我解放的人,如果你对世间事物没有苦毒和贪欲,你就不可能得到解放。

但你要修行菩萨,这种疏离就要转化为利他。离心机用着火的房子比喻说,房子着火了,你要跑,要逃,要自救。但在菩萨那里,是菩提心,菩提心是利他的。都说房子着火了,你跑了出来,但是很多英雄电影里还是有人的。你要去救他们,不顾自己的生死,一定要救。这是菩萨的心。

所以在修行的过程中对每一个修行者来说都是一个挑战,除非你能承担起弘扬佛法的使命。当你的使命的力量或利他的同情心能够诞生时,你的行动就能豁达。

这段话主要讲的是菩提心的获得。但是,菩提心的获得,不在于我们要发菩提心,而在于利他之心,以及承受如来之福的心。没有这种力量,我们的修行就很难打开。

回到佛教的现实,每个人或者大部分人学佛。现阶段他们还是为了自己,有的是为了家人。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家人,虽然这都是好的,但是在佛法的解脱方面,还是要走得更远,在佛法的弘扬方面,还是要前进一大步。为什么?其实某种程度上,我们修行的不是佛教,而是世俗的佛家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佛教的教义只是作为人的人生方向,而不是作为所谓解脱的般若之舟,也不是解脱的工具。

这也是很多人学佛后很难进步的地方。也就是说,他在曹操的阵营里,心在汉,身在红尘,心是自由的。这两件事背离了他,他不可能基于自我完善而和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听力法,或者说自学法,并不是很多人看了《法华经》后认为的一文不值,而是一个核心和改变。

无论如何,自我解放是修行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它可以帮助你摆脱痛苦,事实上,它可以帮助你摆脱一切众生的力量。那就是,至少在修行的过程中,你学习了,你已经摆脱了。只是把它转过来,听觉方法不会

是那么一钱不值,而是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恰恰要去自利的地方。

读《法华经》以来,《法华经》的当机者是谁?《法华经》的当机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佛陀所说法的对象并不是生死凡夫,而是已经趋向于解脱,或者已经解脱的大阿罗汉。也就是,如果你没有到大阿罗汉,在修行《法华经》这个问题上,也只是依文解意,或者说也只是读诵而已。所以这个环节是在于我们自我的修行与解脱,菩提心的下一层是声闻解脱,声闻解脱的上一层是菩提心,而声闻解脱的下一层是生死凡夫,而我们是生死凡夫,要上菩提心,要走声闻解脱这个环节。

可以说,汉传佛教为什么没落,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修行人他们大部分自认为修的解脱法门、大乘法,但是因为没有中间的声闻解脱的环节,所以即便修大乘也变成小乘。无论是太虚大师还是印顺法师,他们在自己的典籍和著作当中都表述了这个思想,其中最大的一个环节就是自我修行的这部分被人丢弃了。这是我们每个学佛的人,真正要仰仗佛陀智慧得解脱的人,需要去仔细体会、铭记在心,并且要补上来的一个功课。就是断烦恼的能力,决定了你在佛法的弘扬当中、佛法的修行当中到底能走多远的中间环节。

尽管我们这一讲是讲的得菩提心,得菩提心我们后来着重还表述了声闻解脱是得菩提心的一个前置条件,这个前置条件如果没有的话,可能菩提心只是脑子里想一想,嘴巴当中表达的,但没有真正地身体力行,很容易被众生的习气、被自我的习气所带走。

文:97su.cn

下一篇:宣化大师:佛陀在世时 僧人每天念这四句经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