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修学中的思考

2018-09-02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学了"我的修学经历和我的判教观”后,需要切身揣摩导师提出的教界问题和修学问题是否真实存在?三级修学是否体现一个根本,三个要领,结合法义是否发现自身也面临修学问题,并对问题提出如何对治,三级修学是否有基础,有次第,有引导和检验标准吗?今天我从三个方面,认识三级修学对我的重要性。

第一方面,我曾经学过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赞叹不已。特别认可王善人的"不怨人”。王善人说,怨人有毒,不仅伤害他人,同时也伤害自己。在当时,理上的不怨人我能接受,但在实际中却不认同。认为他人在某些方面确实做的不对,不够好,凭什么不能怨他,心里产生抵触,不服气。

第二方面是我归依学佛几年中,念诵过经典,拜过大忏,追随过神通,崇拜过李杲老师的脑场,刚开始时,我好像捡到宝贝一样,很兴奋,很激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我感觉法不入心,对这些经典似懂非懂的,没什么感触。但有坚持在做,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了事,对治自己的不良习气起不到太大作用。生活中的烦恼依旧,甚至还增加了学佛带来的新烦恼,比如,念诵佛号数量不够或是念诵过程生起妄念,又或者是吃肉对诵经有无功德等。总在困扰自己,并由此产生苦恼不能自拔。

第三方面,自从进入三级修学,闻思了导师的小丛书后,我似乎明白了许多。为什么在传统文化中,对事上的道理不认同。原因是缺乏对基础的建立,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错误的把非我的东西当成是我,比如情绪,财富,身体等;至于学佛后得不到利益,导师做了如是开示说,"有些人学佛几年之后,无论听什么都很难生起法喜,觉得这些道理都已听过,都不新鲜,都效果平平,甚至毫无作用”。为什么?要如何对治呢?导师慈悲,首先对当代佛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个根本,三大要领”。最终构建了一套大众化修学体系,即三级修学两套模式。并对这套模式进行完善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这套模式,特别为现代人量身定制的常规宗教生活,通过每周的集体共修,不仅能使大众对三宝的信心得到强化,在皈依后找到归宿感,还能加强信众之间的交流,使道场形成一定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其中最关键是把所学教理应用起来,学一点,就用一点。在实践中深化对教理的认识,进而把所学教理转化为自身心行,以此完成生命品质的改变。

对以上三方面的对比,我从中认识到,以前不管是学传统文化还是修净土法门,或是其他宗派,更像是采摘来的美丽花朵,当时光鲜亮丽,实质上它是没有根的,是难于存活。而三级修学则是让我们播下一粒种子,在适合自己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并在自己的耕耘过程中茁壮成长。如自修,共修,义工行等,并在此过程中,依据五大核心要素,进行有基础,有次第,有氛围,有方法,有引导的修学模式。

因此,通过此课的学习,我对三级修学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导师的依止更加坚定。师兄们,您们是否与我有相同的认识呢?如果有,这么好的"东西"不能独自享受喔!应该分享给我们身边的人,使更多的人于法文: 耀能

下一篇:做什么义工比较好呢?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